提交中
📝正在回复 #497505
kTV6CUKw 2022-06-13 08:59:12
《新中国十次周期性经济危机概述》观后感与整理分析

这几篇观后感整理于温铁军老师的《新中国十次周期性经济危机概述》系列讲座,B站上有讲座的全程录播,希望大家能从我的几篇观后感中获得一些经济知识和对新中国发展历程的一个大概认识,也欢迎大家指正与理性讨论。尤其是在目前这个特殊时期,如何才能摘下各种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避免各种情绪冲突与非理性争吵,清楚地看到一件事物的本质,或许大家能从温老的讲座中找到答案。
kTV6CUKw Po 2022-06-14 10:00:50
这个时候我们回看亚洲,日本同样在向周边国家进行产业外移,就有了所谓的“四小龙,四小虎”。南朝鲜的“汉江奇迹”,台湾与香港的出口加工区都是日本产业向外转移的结果,而这也并不是因为这些国家制度先进,管理经验先进。单纯是因为这些国家海岸线长,港口多,有着运输优势。而历史也证明四小龙与四小虎故事中的繁荣只是暂时的。
kTV6CUKw Po 2022-06-14 10:01:27
时代大背景之二

中美苏关系调整

这个时期的美国在国际社会舆论上处于劣势,因为CIA在发展中国家策划的一系列暗杀反革命活动带有天然的非正义性,而苏联对国际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带有革命的正义性,道德高地已经被苏联占据。而美国国内也因越南战争,生产过剩等等因素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大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愈发剧烈,因此必须要做出政治战略上的调整。然而试图做出重大调整的政治家有极大概率沦为利益集团争斗的牺牲品,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所以美乐宗乐死了。因此当1971年中国向美国伸出橄榄枝时,美国会欣然接受,因为他希望表现出自己的和平意愿,改善国际声望,同时拉上一个潜在盟友。
kTV6CUKw Po 2022-06-14 10:02:03
苏联这个时期与中国关系持续恶化,发展至1969年的边境战争。当时的苏联已经将小型核武器全面装备到边境的师级部队,随时都有可能对中国进行核制裁。但在已经形成的核恐怖制约体系下,苏联最终没能动用核武。
kTV6CUKw Po 2022-06-14 10:02:20
面对悬于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毛泽东组织当时的四位元帅:叶剑英、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而最终得出的判断是——核大战打不起来,中国能得到二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
kTV6CUKw Po 2022-06-14 10:02:38
由此,中美苏,世界两极与最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地缘政治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就是所谓的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于是就有了中美关系改善,从 “小球转动大球”到尼克松访华。
YaG9dsxq 2022-06-14 11:42:38
好串我住[`ε´ ]
lqSSO1wg 2022-06-14 19:22:10
好串我住[`ε´ ]
Pd1jOpuK 2022-06-14 20:51:12
收藏了,谢谢po
kTV6CUKw Po 2022-06-15 07:05:51
中国七十年代经济结构调整

七十年代的中国急需调整苏联遗留下来的偏军重工业的工业结构,增加农业,轻工业纺织业占比。然而调整工业结构的成本最终形成了七十年代的经济危机,这是因为当时所有的引进都是完全“独立自主”的,只引进生产线和技术,不允许外资在中国直接设厂。这对财政造成了巨大负担,进而造成财政赤字。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提出的“引进消化吸收”的口号和上世纪洋务运动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有相当多的内涵性的相似,与之后八十年代允许外资在中国设厂的战略截然不同,而我们无从去分辨这两种战略的优劣,从历史客观条件看,我们只是选择了当时我们认为更正确的发展战略。所谓历史与国家的发展绝不是一两个人别有用心的操纵结果,而是在客观条件下做出的必然选择。
kTV6CUKw Po 2022-06-15 07:06:09
1972年从西方引进26个大型工业项目,包括13套大化肥项目,四套化学纤维项目,3套石化项目,1套烷基苯项目,3套大型电站项目,2套钢铁项目。有一本描写这一时期国家重大工业装备发展的小说叫《大国重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kTV6CUKw Po 2022-06-15 07:06:25
这里讲一个《大国重工》中的故事。这一时期我们引进生产线与厂房项目是全套引进,意味着这些生产线与厂房的规划与组装图纸加在一起都有上吨的重量,而我们的技术人员要从这上吨的图纸中尽量找出能够精简的部分来为国家节省成本,简单来说就是删掉厂房与生产线中一切不必要的部分,只留一个最精简的“阉割版”,以最大限度的压低价格。而合作的外资企业为了抬高价格,也是欺负我们的工业水平不高,故意连厂区内厕所抽水马桶的图纸也混杂在其中,而结果是我们没能分辨出来。这就是我们在工业化中付出的必然代价之一。
kTV6CUKw Po 2022-06-15 07:06:57
第二个故事是当时有一篇报道,标题是《洋厂长如何管理中国工人》。这个时期我们引进了生产轿车外壳的一米七冷轧钢板生产线,但在我们的技术员与工人管理下轧不出这么长的钢板,最后从德国请了管理人员过来才成功轧出来。根本原因是我们从五六十年代培养下来的工人技术员同时参与管理的这种制度与西方规范化精细化的制度是截然相反的。哪怕管理制度不同都会导致工业生产的失败,这也意味着哪怕只引进技术设备,连带而来的管理制度也必然会带来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内生性矛盾,就是资本与劳动的对抗。因此从七十年代起工业管理制度的重新改革就已经开始,发展到后来体制制度的一系列改革,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kTV6CUKw Po 2022-06-15 09:22:34
这次引入外资的积极结果是中国的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民生水平上升。而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超过100亿的财政赤字,城市失业率上升,政府第三次动员城市青年上山下乡。但由于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的转变,年轻人缺乏革命热情,动员难度与社会不满严重增加。同时邓小平被请回来主持经济工作。在制度上我们同样付出了改革成本,将过去干部技术员工人群众三结合的管理制度逐步转向适应西方设备生产线的管理制度,要求专家管理,精细化生产规范,明确岗位责任权力。地缘政治上我们承诺不向外输出革命,意味着我们推出世界革命,对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减弱,间接影响世界反帝反殖力量减弱,毛泽东思想也逐渐被冷战思维所取代。
kTV6CUKw Po 2022-06-15 09:22:54
这里提一个相对敏感的问题,为什么这一时期邓小平被毛泽东请回来支持经济工作,而1975年又展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温老师这里给出了一种不带意识形态与派系斗争观点的解读。之前我们说过引入外资导致政府背负巨大赤字,而当时的制度不允许国家通过发行国债来抵消赤字维持增长,在不能发行国债且不允许外资直接设厂的情况下,邓小平为了压住预算赤字,就只能采取紧缩性政策,抑制扩张。而这种紧缩性政策又触碰到了之前引入外资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利益集团的利益,比如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等等,谁也不愿意在紧缩面前被“紧”掉,所以各大利益集团就会直接向毛泽东告状,接下来就是邓小平被撤换。
kTV6CUKw Po 2022-06-15 09:23:07
总结来看,这次外资引入对中国工业化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成功改变了过去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为将来形成门类齐全的完整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绝对不是某个领导人头脑一热的产物,而随之而来的代价也是必然的。中国能够在背负高外债的恶劣条件下,依然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建设由国家主权控制的工业体系,坚决维持国家主权完整,这是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没能做到的事。而这不仅是因为中国领导人的智慧,还有广大工人群众的坚持与默默奉献。
FouCsz3k 2022-07-04 17:19:57
gkd
nYXTofBw 2023-08-06 10:13:53
[´゚Д゚`]
K9nEEXjO 2023-08-06 12:06:31
>>Po.497626
十年文革效果管了不到十年
>>Po.497633
其它武装冲突自下而上,这边自上而下
85NWlBHk 2023-08-06 12:21:47
>>Po.1054948
[ `д´]⊂彡☆]]д´]让你挖!让你挖!

>>Po.1054975
先把800交了再说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