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number 1 on the speed dial...Its your lifeline.
It's your panic button.Just press number 1.
It's your panic button.Just press number 1.
♿
3
👍
1
🎉
1
💗
1
#1297195
这部小说还在四年前,即家兄去世那年就想写了,是对阿波罗·格里戈里耶夫称赞我的《地下室手记》的回答,他当时曾对我说:‘您就这样写下去吧。’但这并不是《地下室手记》,形式上完全不同,虽然本质一如既往,仍是我一向的本质。这个短篇我很快就能写出来,——因为在这个短篇中没有一行、没有一个词我不清楚的。而且我已经做了许多笔记(虽然还什么都没有写出来)
太幽默了老陀,一开始居然狮子大开口要预支一千卢布稿费
太幽默了老陀,一开始居然狮子大开口要预支一千卢布稿费
#1297420
这篇读完了,我的具体人物分析也没活了,贴点臧仲伦写的题解以示纪念吧:
在情节取舍与心理变化上如何处理被愚弄的丈夫的内心忌妒与性格,陀思妥耶夫斯基既不同于莫里哀的喜剧《太太学堂》与《丈夫学堂》,也不同于屠格涅夫的《外省女人》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陀思妥耶夫斯基遵循的原则是将特鲁索茨基的意识和行为中的悲剧与喜剧、庸俗与高尚、谦逊与傲慢结合在一起,揭示一个人集暴君与牺牲品、凶狠的人与老实人于一体的复杂的心灵辩证法,同时他又将这一辩证法与一个人的心灵“地下室”和“地下室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情节取舍与心理变化上如何处理被愚弄的丈夫的内心忌妒与性格,陀思妥耶夫斯基既不同于莫里哀的喜剧《太太学堂》与《丈夫学堂》,也不同于屠格涅夫的《外省女人》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陀思妥耶夫斯基遵循的原则是将特鲁索茨基的意识和行为中的悲剧与喜剧、庸俗与高尚、谦逊与傲慢结合在一起,揭示一个人集暴君与牺牲品、凶狠的人与老实人于一体的复杂的心灵辩证法,同时他又将这一辩证法与一个人的心灵“地下室”和“地下室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1297421
>>Po.1297420
这部小说的写作提纲和草稿中,某些片段特别惹人注目,它反映了作者对特鲁索茨基性格渐次成熟的想法。例如:一,“在这个人身上看得出他在演戏和他戴着面具,但是他的脸皮厚到这种程度,对于人家可能会看出他在演戏,以及他脸上的面具可能会掉下来,他压根儿就不放在心上。”这人城府很深,心怀报复,见多识广,他既有自己的生存权,也有在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权利,他有引以为耻也有引以为乐的事,他心中既出现过可怕的悲剧,也曾经为非作歹(丽莎)。”
这部小说的写作提纲和草稿中,某些片段特别惹人注目,它反映了作者对特鲁索茨基性格渐次成熟的想法。例如:一,“在这个人身上看得出他在演戏和他戴着面具,但是他的脸皮厚到这种程度,对于人家可能会看出他在演戏,以及他脸上的面具可能会掉下来,他压根儿就不放在心上。”这人城府很深,心怀报复,见多识广,他既有自己的生存权,也有在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权利,他有引以为耻也有引以为乐的事,他心中既出现过可怕的悲剧,也曾经为非作歹(丽莎)。”
#1297422
>>Po.1297421
最后,对于理解这部小说总的人道主义有重大意义的还有韦利恰尼诺夫谈到特鲁索茨基的下列几句话(原定用于小说结尾):“这是一个身居地下室的丑陋的家伙,但是这家伙是人,有他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他自己对于幸福和人生的看法。我干吗要硬插到他的生活中去呢?既然一切都是为了幸福,既然人生苦短,噢,人生苦短!人生苦短,主啊,人生真短促哇!我们又何苦见了面羞赧无地,彼此怒目而视呢?”
最后,对于理解这部小说总的人道主义有重大意义的还有韦利恰尼诺夫谈到特鲁索茨基的下列几句话(原定用于小说结尾):“这是一个身居地下室的丑陋的家伙,但是这家伙是人,有他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他自己对于幸福和人生的看法。我干吗要硬插到他的生活中去呢?既然一切都是为了幸福,既然人生苦短,噢,人生苦短!人生苦短,主啊,人生真短促哇!我们又何苦见了面羞赧无地,彼此怒目而视呢?”
#1297438
不得不说臧仲伦提供的这些文献让人觉得相当安心啊,就好比阅读中的一把支撑力量的登山杖,果然他还是我最喜欢的老陀作品译者
#1299391
#1299393
#1301547
一开始看这个剧就发现我爸的行为和姿态跟男主角比较像,当然也就是这方面像一点而已,因为种种原因他达不到这个男主角的那种智慧和水平。巧的是看见这段给我带来点震动,而我爸恰好是自己得了这个脑溢血,在医生还有家里人多次表达“真的没钱再供他在icu用着呼吸机吊命”之后,自行了结了生命,在某天自己突发情况,医生怎么也抢救不过来,只好宣告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