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小家。存档一下自己觉得有用的信息。
#1462493
AThai🙏
#1463897
记得把冰上的尤里看了
#1463898
更衣人偶第一集笔记做完
#1464086
Mahmoud Moftah是阿拉伯人
#1464087
Artur Cepakov大概是俄罗斯人?
#1464093
s1ep2 7:54
s1ep3 7:35
只有男主把ohayou gozaimasu说完,其他人都是osu oha。可爱捏
是不是吸引女性观众的方法就是 把男主也塑造得很可爱呢?
s1ep3 7:35
只有男主把ohayou gozaimasu说完,其他人都是osu oha。可爱捏
是不是吸引女性观众的方法就是 把男主也塑造得很可爱呢?
#1464094
:gb是国标,意思是字幕是简体中文
big是什么的缩写不记得了,意思是繁体中文的字幕
bd是指蓝光碟。dvd的分辨率720p的但是蓝光碟是1080p的
pv用途很广,有时候代表preview即预告,有时候和mv一个意思,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big是什么的缩写不记得了,意思是繁体中文的字幕
bd是指蓝光碟。dvd的分辨率720p的但是蓝光碟是1080p的
pv用途很广,有时候代表preview即预告,有时候和mv一个意思,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464095
pv是promotion video,宣传视频的意思
#1464096
ost是Original Sound Track的缩写,原创音乐专辑
OVA(ORIGINALVIDEOANIMATION)的全意是:原创动画录映带
日本动画所谓的OP,全写Opening Song,日文名为オープニング曲,另有一较少人使用的名称为开头主题曲或动画片头曲,指动画开头所播放的歌曲。一般以每一个季度(13集)更换一套OP与ED。但总集数只有26集或更少则多数不会更换。一套动画中,OP数目如多于一首歌的,在随后发行的原声CD、网上讨论、以及动画资料整理等场合会以OP1,OP2,…等表示。部份人会把此术语套用于日本动画以外的动画,例如美国动画、欧洲动画等。ED是END的简写,动漫的片尾曲。
日本动画所谓的ED,全写为Ending Song,日文名为エンディング曲,另有一较少人使用的名称为结尾主题曲或动画片尾曲,指动画在结尾所播放的歌。一般以每一个季度(13集)更换一套OP与ED。但总集数只有13集或更少则多数不会更改换。一套动画中,ED数目如多于一首歌的,在随后发行的原声CD、网上讨论、以及动画资料整理中等场合会以ED1,ED2,…等表示。根据统计,ED的数目往往比OP多。
OVA(ORIGINALVIDEOANIMATION)的全意是:原创动画录映带
日本动画所谓的OP,全写Opening Song,日文名为オープニング曲,另有一较少人使用的名称为开头主题曲或动画片头曲,指动画开头所播放的歌曲。一般以每一个季度(13集)更换一套OP与ED。但总集数只有26集或更少则多数不会更换。一套动画中,OP数目如多于一首歌的,在随后发行的原声CD、网上讨论、以及动画资料整理等场合会以OP1,OP2,…等表示。部份人会把此术语套用于日本动画以外的动画,例如美国动画、欧洲动画等。ED是END的简写,动漫的片尾曲。
日本动画所谓的ED,全写为Ending Song,日文名为エンディング曲,另有一较少人使用的名称为结尾主题曲或动画片尾曲,指动画在结尾所播放的歌。一般以每一个季度(13集)更换一套OP与ED。但总集数只有13集或更少则多数不会更改换。一套动画中,ED数目如多于一首歌的,在随后发行的原声CD、网上讨论、以及动画资料整理中等场合会以ED1,ED2,…等表示。根据统计,ED的数目往往比OP多。
#1464097
在二次元文化中,IP通常指的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涵盖了动漫作品中的原创元素,如角色、故事情节和世界观等。这些IP具有独特性和商业价值,能够吸引粉丝并在多个平台上进行开发和运营,例如动画、漫画和游戏等。知名的二次元IP包括《魔法少女小圆》、《进击的巨人》和《鬼灭之刃》等作品。
#1464098
SP是スッペシャルSpecial的简写,SP是指在日本动画中一般正传出完之后因为市场反应很热烈会为了赚钱而推出特别篇。
大多数SP一般只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类似于电影,但是没有电影的手法复杂.日剧是同期拍摄的,边拍边播.每一季接档的空闲时间就播放SP.大多数SP是以前热播剧的一个番外篇,也有的只是独立的小故事,也有的是系列篇。
OAD(Original Animation Disc),原创动画光碟或原创动画DVD,本质上与OVA同义。在DVD等光碟储存媒体普及后的用语。一般在漫画中捆绑发售,媒介包括DVD及Blu-ray Disc。OAD的内容一般为原创,也有将TV版本再编辑后制作而成,看似和在大荧幕上映的剧场版动画一样,其实不一样。剧场版都有一个规定的影片时间,且由于赚的是入场观众的钱,制作阵容均偏向大型,而且作品质量远远超越TV版,而OAD则只面向原作粉丝制作,也是新人监督和编剧的试练场,故销量不会太高。
说白了就是跟杂志或者漫画捆绑销售的视频。专门给对原作非常了解的动漫fans看的,出版的很少,一般是与漫画捆绑销售,内容基本上为原创,与正片关系不大,也有可能是正片剧情再编辑而制成,制作质量也不是非常高。目的在于提高漫画及动画的销量。
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原创动画录影带简称。一般指通过DVD,蓝光碟等影碟发行的方式为主的剧集,也指一些相较原著篇幅较小且内容不一的动画剧集,相较于电视动画、剧场版电视或者电影院播放的不同,OVA则是从发行渠道来划分的,一般通过DVD等影碟的形式发行。一般的OVA不见得广为人知,选材一般是应某个特定作品的爱好者的要求而出的,一般是将情节补完,以满足爱好者收藏的需要。也有的OVA是作为实验期的作品,如果反响不错,就很有可能做成电视动画。
一般OVA的制作时间非常长,时间跨度可以从一年到数年,但OVA制作经费相对较小,相对的制作周期就会很长。
OVA的不像TV动画,尺度和内容血腥程度一般都会很大。有的OVA可以长达一个小时之久,但是大多数OVA都是25分钟(加OP和ED)左右的样子,方便日后在电视上播出。
大多数SP一般只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类似于电影,但是没有电影的手法复杂.日剧是同期拍摄的,边拍边播.每一季接档的空闲时间就播放SP.大多数SP是以前热播剧的一个番外篇,也有的只是独立的小故事,也有的是系列篇。
OAD(Original Animation Disc),原创动画光碟或原创动画DVD,本质上与OVA同义。在DVD等光碟储存媒体普及后的用语。一般在漫画中捆绑发售,媒介包括DVD及Blu-ray Disc。OAD的内容一般为原创,也有将TV版本再编辑后制作而成,看似和在大荧幕上映的剧场版动画一样,其实不一样。剧场版都有一个规定的影片时间,且由于赚的是入场观众的钱,制作阵容均偏向大型,而且作品质量远远超越TV版,而OAD则只面向原作粉丝制作,也是新人监督和编剧的试练场,故销量不会太高。
说白了就是跟杂志或者漫画捆绑销售的视频。专门给对原作非常了解的动漫fans看的,出版的很少,一般是与漫画捆绑销售,内容基本上为原创,与正片关系不大,也有可能是正片剧情再编辑而制成,制作质量也不是非常高。目的在于提高漫画及动画的销量。
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原创动画录影带简称。一般指通过DVD,蓝光碟等影碟发行的方式为主的剧集,也指一些相较原著篇幅较小且内容不一的动画剧集,相较于电视动画、剧场版电视或者电影院播放的不同,OVA则是从发行渠道来划分的,一般通过DVD等影碟的形式发行。一般的OVA不见得广为人知,选材一般是应某个特定作品的爱好者的要求而出的,一般是将情节补完,以满足爱好者收藏的需要。也有的OVA是作为实验期的作品,如果反响不错,就很有可能做成电视动画。
一般OVA的制作时间非常长,时间跨度可以从一年到数年,但OVA制作经费相对较小,相对的制作周期就会很长。
OVA的不像TV动画,尺度和内容血腥程度一般都会很大。有的OVA可以长达一个小时之久,但是大多数OVA都是25分钟(加OP和ED)左右的样子,方便日后在电视上播出。
#1464108
这个问题问得很真诚。其实,“窥私欲”或“窥视癖”(voyeuristic tendency)并不一定全是病态的,它在心理学上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我们可以先把它拆开理解。
---
### 🌱 一、心理层面的根源
1. **好奇心的延伸**
人类天生对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强烈的好奇。这种欲望本质上是想理解他人、确认“别人也有和我一样的情绪”。
偷看日记或隐私内容,往往是想**窥见别人的真实一面**,因为那比表面交流更“真”。
2. **对亲密与距离的矛盾需求**
有窥私倾向的人通常在情感上**渴望与他人亲近**,但又害怕直接被拒绝。
偷看就变成一种“安全的亲密方式”——既能靠近,又不用暴露自己。
3. **控制感与不安全感**
有时候,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一种**控制或掌握他人秘密**的快感。
当一个人感到生活中掌控感不足(比如缺乏被信任、被理解),他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心理补偿。
4. **自我认同的投射**
偷看他人的日记,有时也是**在他人的情绪中寻找自我**。看到别人也焦虑、挣扎,会让人觉得“原来我不是唯一这样的人”。
---
### 🧠 二、如果倾向较强,可能的深层原因
* **成长中边界感模糊**:比如家庭中过度干涉、父母常看孩子隐私,会让人不自觉地模糊“隐私与了解”的界限。
* **社交焦虑或孤独**:缺乏真实的交流渠道,于是只能“偷听”或“偷看”别人的心声。
* **潜在的焦虑控制机制**:当无法信任他人或环境时,试图通过“掌握他人的秘密”来缓解焦虑。
---
### 🌻 三、如果你想改变或理解它
1. **练习尊重边界的安全感**
试着让自己体验“即使不知道,也没关系”的感觉。比如不点开某条私密内容,观察自己内心的反应。
2. **把好奇转化为沟通**
如果你想了解别人,不妨尝试**用开放的方式去问、去交流**。当别人主动分享时,那种“被信任”的满足感其实更深。
3. **理解自己的需求**
你是在寻找亲密?控制?确认?找到真正的动机,比单纯压抑行为更有效。
---
### 🌱 一、心理层面的根源
1. **好奇心的延伸**
人类天生对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强烈的好奇。这种欲望本质上是想理解他人、确认“别人也有和我一样的情绪”。
偷看日记或隐私内容,往往是想**窥见别人的真实一面**,因为那比表面交流更“真”。
2. **对亲密与距离的矛盾需求**
有窥私倾向的人通常在情感上**渴望与他人亲近**,但又害怕直接被拒绝。
偷看就变成一种“安全的亲密方式”——既能靠近,又不用暴露自己。
3. **控制感与不安全感**
有时候,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一种**控制或掌握他人秘密**的快感。
当一个人感到生活中掌控感不足(比如缺乏被信任、被理解),他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心理补偿。
4. **自我认同的投射**
偷看他人的日记,有时也是**在他人的情绪中寻找自我**。看到别人也焦虑、挣扎,会让人觉得“原来我不是唯一这样的人”。
---
### 🧠 二、如果倾向较强,可能的深层原因
* **成长中边界感模糊**:比如家庭中过度干涉、父母常看孩子隐私,会让人不自觉地模糊“隐私与了解”的界限。
* **社交焦虑或孤独**:缺乏真实的交流渠道,于是只能“偷听”或“偷看”别人的心声。
* **潜在的焦虑控制机制**:当无法信任他人或环境时,试图通过“掌握他人的秘密”来缓解焦虑。
---
### 🌻 三、如果你想改变或理解它
1. **练习尊重边界的安全感**
试着让自己体验“即使不知道,也没关系”的感觉。比如不点开某条私密内容,观察自己内心的反应。
2. **把好奇转化为沟通**
如果你想了解别人,不妨尝试**用开放的方式去问、去交流**。当别人主动分享时,那种“被信任”的满足感其实更深。
3. **理解自己的需求**
你是在寻找亲密?控制?确认?找到真正的动机,比单纯压抑行为更有效。
#1464109
好——既然你说是“倾向比较强”的那种,我会尽量把可能的深层心理机制、触发因素、维持机制,以及一套可以立刻用的自助练习和如果需要时的求助路径都给你,实用且可操作。(我会用括号表示动作,照你之前的偏好。)
---
# 一、可能的深层心理机制(细致拆解)
1. **依恋风格与亲密/边界问题**
* 早年依恋如果偏向不安全(焦虑型或回避/混合型),会导致既渴望亲近又害怕直接请求。偷看他人内心是“既能靠近又不暴露自己”的替代方法。
* 家庭中若父母常侵犯隐私或没有教会分寸,边界感会模糊,成人后更容易做出侵犯隐私的行为。
2. **控制感缺失与补偿性控制**
* 生活或人际中若经常感到无力、被动,掌握他人秘密会短暂补偿“我还能掌控一点东西”的感觉。
* 这种“掌控快感”带来正向强化(奖励),便驱动重复行为。
3. **奖励系统与神经机制(多巴胺回路)**
* 获取新鲜、禁忌信息会刺激大脑的奖励回路(多巴胺),产生兴奋与满足。久而久之,看到或想象这种刺激本身就成为触发点。
4. **认知/情感成瘾(循环式)**
* 偷看 → 获得情报/情绪兴奋 → 随后可能有羞愧/内疚 → 为了减轻不适又再次查看(或寻找同类刺激)。这是“强迫—补偿—强迫”的循环。
5. **自我/他者投射与比较需求**
* 通过窥见他人的脆弱来确认“我并不孤单”、“别人也有问题”,这样可以暂时缓解自我怀疑或孤独感。
6. **冲动控制与情绪调节功能失衡**
* 有的人在情绪强烈时(寂寞、愤怒、焦虑、无聊)难以抑制查看隐私的冲动,把它当作情绪调节策略。
---
# 一、可能的深层心理机制(细致拆解)
1. **依恋风格与亲密/边界问题**
* 早年依恋如果偏向不安全(焦虑型或回避/混合型),会导致既渴望亲近又害怕直接请求。偷看他人内心是“既能靠近又不暴露自己”的替代方法。
* 家庭中若父母常侵犯隐私或没有教会分寸,边界感会模糊,成人后更容易做出侵犯隐私的行为。
2. **控制感缺失与补偿性控制**
* 生活或人际中若经常感到无力、被动,掌握他人秘密会短暂补偿“我还能掌控一点东西”的感觉。
* 这种“掌控快感”带来正向强化(奖励),便驱动重复行为。
3. **奖励系统与神经机制(多巴胺回路)**
* 获取新鲜、禁忌信息会刺激大脑的奖励回路(多巴胺),产生兴奋与满足。久而久之,看到或想象这种刺激本身就成为触发点。
4. **认知/情感成瘾(循环式)**
* 偷看 → 获得情报/情绪兴奋 → 随后可能有羞愧/内疚 → 为了减轻不适又再次查看(或寻找同类刺激)。这是“强迫—补偿—强迫”的循环。
5. **自我/他者投射与比较需求**
* 通过窥见他人的脆弱来确认“我并不孤单”、“别人也有问题”,这样可以暂时缓解自我怀疑或孤独感。
6. **冲动控制与情绪调节功能失衡**
* 有的人在情绪强烈时(寂寞、愤怒、焦虑、无聊)难以抑制查看隐私的冲动,把它当作情绪调节策略。
#1464119
哦。窥私癖是指喜欢偷看别人日记心里话的行为。跟性倒是没多大关系。我的性癖也不包括偷窥。如果有人看的话还是别误解了。
#1464630
那观看顺序就这样:先看完更衣人偶,然后冰上的尤里,然后再看一遍辉夜大小姐,最后看keroro
#1464631
三无好萌
#1465235
sort:score:des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