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下日常,以及自己平时学到了什么。
🎉
11
🍾
10
🐱
4
😆
1
🐶
1
😋
1
✌
1
🦸
1
#1207586
学习新鲜事物永远不嫌晚,一点一滴慢慢积累,如果你很空虚表示你有很多空间可以装东西,如果你想展开一段新生活,从空荡荡的一面开始反而比较好。——《冰海战记》TV第二季
#1207587
为什么鲁迅那时候的白话文用“呵”作语气词?
:那时候的“呵”就是“啊”,明清戏曲、白话小说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用例。
:那时候的“呵”就是“啊”,明清戏曲、白话小说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用例。
#1207826
二周目看完了歌舞电影《雨中曲》
还是觉得最后一次的歌舞片段太!长!了!节奏慢得有点硬控观众,但仍然很有创意,第一次看值得耐心看完。
人物身份设置真的太乐了[ ゚∀。]不过本来就是歌舞剧特有的扁平化+诙谐化处理,不现实也没关系。幕后情况和剧中人设的反差感才让人大跌眼镜:
①男主演员吉恩·凯利,才是在剧组中脾气最暴躁最无理的那个。
这人因为女主演员不会跳舞而指责她无能,导致女主演员躲到钢琴下哭泣;对男二(男主兄弟)演员百般刁难,导致男二演员很害怕他;对雨中曲导演却一改态度,只剩支持和鼓励。←特别双标...
②女二在剧中的声音全是演员本人演绎,而女主才是在制作中被配音的。这和影片剧情完全相反。
除了吉恩·凯利,所有演员都是很欢乐的,夸夸
还是觉得最后一次的歌舞片段太!长!了!节奏慢得有点硬控观众,但仍然很有创意,第一次看值得耐心看完。
人物身份设置真的太乐了[ ゚∀。]不过本来就是歌舞剧特有的扁平化+诙谐化处理,不现实也没关系。幕后情况和剧中人设的反差感才让人大跌眼镜:
①男主演员吉恩·凯利,才是在剧组中脾气最暴躁最无理的那个。
这人因为女主演员不会跳舞而指责她无能,导致女主演员躲到钢琴下哭泣;对男二(男主兄弟)演员百般刁难,导致男二演员很害怕他;对雨中曲导演却一改态度,只剩支持和鼓励。←特别双标...
②女二在剧中的声音全是演员本人演绎,而女主才是在制作中被配音的。这和影片剧情完全相反。
除了吉恩·凯利,所有演员都是很欢乐的,夸夸
#1207850
老鲤对槐琥提起槐天裴时,老鲤对槐天裴的评价
“......我可没有替他开脱的意思。他不是个称职的父亲,但这不妨碍你过一个自己想要的人生。”
“这身武功,你可以当作他送给你的礼物。要是不喜欢,就当是被报了一个不喜欢的兴趣班,扔下就是。”
“追求武学巅峰是他的道,但不一定是你的。”
“......我可没有替他开脱的意思。他不是个称职的父亲,但这不妨碍你过一个自己想要的人生。”
“这身武功,你可以当作他送给你的礼物。要是不喜欢,就当是被报了一个不喜欢的兴趣班,扔下就是。”
“追求武学巅峰是他的道,但不一定是你的。”
#1208131
>>Po.1199230
找到了。人人字幕组翻译的版本很好。
现在比较发愁的是《灌篮高手》漫画的翻译......据说国内最好的就是长春版,但是很多调皮的地方似乎也没翻出来(比如仙道彰初登场的语气?)
上一次看到“拍案叫绝的翻译”是李家真翻译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据说有以下优点:
①把“血字的研究”改成了“暗红习作”,原文A Study in Scarlet。看这个翻译,才知道篇名指的根本不是墙上那个血字(其实墙上的字在全篇根本不重要,只是福尔摩斯和作者本人一点自负的趣味。)
②细查入微,把无数版本里提到的华生第一次见福尔摩斯时说自己“养了一条斗牛犬”,纠正为“私藏了一把手枪”,一解我多年的疑惑——这狗后面怎么就没影了?同时手枪也跟后面很多剧情都对上了。(PS:斗牛犬左轮手枪是19世纪末非常流行的个人自卫武器。)(不过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里面的设定是华生真的养了条斗牛犬。哈哈哈)
这个地方又是俚语又是省写,他居然生生改了过来,可见对作品之用心。
③博主买的是2022年出版的第二版。2012年首版出版后,也有一些人提意见的,说把老伦敦地名翻译错了什么的。这个译者居然看了,在这版里愣是对着伦敦老地图一一改过来了,比如《暗红习作》里,提到那个错过了抓罪犯的警察的巡逻地,生生从“荷兰园区”/“荷兰林区”改成了“荷兰林路”,这简直细得不能再细了,属实是厉害。
④译者虽然抠细节,但译笔依然流畅轻松,各处都留下译注,让人边看边学。→博主:我觉得不可能会有比这更好的福尔摩斯译本了,我还觉得所有外文作品要是都有这个级别的译本就好了。强烈推荐各位福迷如果要买个收藏版,就这个版本没错了。
找到了。人人字幕组翻译的版本很好。
现在比较发愁的是《灌篮高手》漫画的翻译......据说国内最好的就是长春版,但是很多调皮的地方似乎也没翻出来(比如仙道彰初登场的语气?)
上一次看到“拍案叫绝的翻译”是李家真翻译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据说有以下优点:
①把“血字的研究”改成了“暗红习作”,原文A Study in Scarlet。看这个翻译,才知道篇名指的根本不是墙上那个血字(其实墙上的字在全篇根本不重要,只是福尔摩斯和作者本人一点自负的趣味。)
②细查入微,把无数版本里提到的华生第一次见福尔摩斯时说自己“养了一条斗牛犬”,纠正为“私藏了一把手枪”,一解我多年的疑惑——这狗后面怎么就没影了?同时手枪也跟后面很多剧情都对上了。(PS:斗牛犬左轮手枪是19世纪末非常流行的个人自卫武器。)(不过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里面的设定是华生真的养了条斗牛犬。哈哈哈)
这个地方又是俚语又是省写,他居然生生改了过来,可见对作品之用心。
③博主买的是2022年出版的第二版。2012年首版出版后,也有一些人提意见的,说把老伦敦地名翻译错了什么的。这个译者居然看了,在这版里愣是对着伦敦老地图一一改过来了,比如《暗红习作》里,提到那个错过了抓罪犯的警察的巡逻地,生生从“荷兰园区”/“荷兰林区”改成了“荷兰林路”,这简直细得不能再细了,属实是厉害。
④译者虽然抠细节,但译笔依然流畅轻松,各处都留下译注,让人边看边学。→博主:我觉得不可能会有比这更好的福尔摩斯译本了,我还觉得所有外文作品要是都有这个级别的译本就好了。强烈推荐各位福迷如果要买个收藏版,就这个版本没错了。
#1208624
哦不。红衣小女孩也死了。
辛德勒看到尸体搬运车上有那红衣小女孩,很震惊。
辛德勒看到尸体搬运车上有那红衣小女孩,很震惊。
#1208633
原来我没有记清人物名,只记得脸和身份,是名字弄混了。
司令官阿蒙暴打自己的犹太人女佣海伦,这段剧情很突兀。后面监狱党卫军又提到自己的同事中有人被犹太人诱惑,以至于爱上了犹太人。所以才有结论,那段暴打戏可能是暗示阿蒙爱上了海伦。。太扭曲了!
辛德勒的会计叫史登。还是唯唯诺诺,戴着眼镜。
辛德勒亲吻工厂小女孩(也是犹太人),据网上说法是为了体现辛德勒的博爱,因为他之前已经把在场的所有女人都亲了一遍。但还是有点怪,为什么是长吻呢,而且特意体现了小女孩惊恐地转动眼珠和吻完以后慌乱跑走,周围人也是神情古怪,氛围塑造得很沉默啊。所以这个说法还是不能完全解释。。是有意膈应的。
现实中的红衣女孩罗玛·利高卡其实活下来了,还写了一本自传。唯一让人舒服的地方竟然是这里。
3个小时的灰白电影已经够折磨人了,中期开始混乱的叙事更是令人苦不堪言,对情节疑惑思考的时间已经比观影时间更长了
司令官阿蒙暴打自己的犹太人女佣海伦,这段剧情很突兀。后面监狱党卫军又提到自己的同事中有人被犹太人诱惑,以至于爱上了犹太人。所以才有结论,那段暴打戏可能是暗示阿蒙爱上了海伦。。太扭曲了!
辛德勒的会计叫史登。还是唯唯诺诺,戴着眼镜。
辛德勒亲吻工厂小女孩(也是犹太人),据网上说法是为了体现辛德勒的博爱,因为他之前已经把在场的所有女人都亲了一遍。但还是有点怪,为什么是长吻呢,而且特意体现了小女孩惊恐地转动眼珠和吻完以后慌乱跑走,周围人也是神情古怪,氛围塑造得很沉默啊。所以这个说法还是不能完全解释。。是有意膈应的。
现实中的红衣女孩罗玛·利高卡其实活下来了,还写了一本自传。唯一让人舒服的地方竟然是这里。
3个小时的灰白电影已经够折磨人了,中期开始混乱的叙事更是令人苦不堪言,对情节疑惑思考的时间已经比观影时间更长了
#1208674
看完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军官阿蒙和犹太女佣海伦的感情线还是很膈应人。很高兴海伦最后活下来了。
(最后摆石头献礼的群众里有海伦·希尔施。不过在她出场之前,群众里还有个带着妻子的男人名字末尾写着“与他的妻子海伦”,让观众以为海伦嫁给了这个男的。。斯皮尔伯格在这里玩了一手混淆视听)
辛德勒身边的会计,史登。他才是真正的伟人......
结尾,犹太群众夹道送别即将坐上囚车的辛德勒;辛德勒坐上囚车,车开走时犹太群众跟上去包围着车尾;辛德勒隔着车窗回望着送别群众。这几个镜头很眼熟。《我不是药神》致敬了这些镜头,药神中吕受益的形象也很可能借鉴了史登。
前期和中期,辛德勒确实只是资本家,还指责史登在工厂收留了过多的犹太人,妨碍他赚钱。后期,辛德勒假装开玩笑用高压水枪帮犹太人解渴,从这段开始辛德勒才真正开始用心去救犹太人的命。
辛德勒不惜用金子跟纳粹军官交换留下来的犹太工人名额,然后把一个个名字口授给史登写下来,最后,这份名单上面有1100名犹太人的名字。这就是电影标题“辛德勒的名单”。
晓之绿字幕组。这份字幕做得太牛了,肯定是辛德勒这部片的极度资深影迷并且精修了很多遍。。感谢晓之绿!
我的观影体验很好,少不了这份优秀的字幕,【每一句】都翻得很好。每一句。
人名也是一样,保留了最容易让人留下印象的人名版本。辛德勒、史登、阿蒙、海伦·希尔斯。
明显每个细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晓之绿完全考虑到了怎么让观众第一次见这句话就能立刻理解其意,第一次看到这个人就能记住名字。因为电影剧情已经够绕了,再在这种细枝末节的地方翻得佶屈聱牙恐怕观众都不愿意看了,所以尽量通俗些。(打这句话时又想到《红与黑》罗新璋译本了...永远的反面教材,不愿再看)
军官阿蒙和犹太女佣海伦的感情线还是很膈应人。很高兴海伦最后活下来了。
(最后摆石头献礼的群众里有海伦·希尔施。不过在她出场之前,群众里还有个带着妻子的男人名字末尾写着“与他的妻子海伦”,让观众以为海伦嫁给了这个男的。。斯皮尔伯格在这里玩了一手混淆视听)
辛德勒身边的会计,史登。他才是真正的伟人......
结尾,犹太群众夹道送别即将坐上囚车的辛德勒;辛德勒坐上囚车,车开走时犹太群众跟上去包围着车尾;辛德勒隔着车窗回望着送别群众。这几个镜头很眼熟。《我不是药神》致敬了这些镜头,药神中吕受益的形象也很可能借鉴了史登。
前期和中期,辛德勒确实只是资本家,还指责史登在工厂收留了过多的犹太人,妨碍他赚钱。后期,辛德勒假装开玩笑用高压水枪帮犹太人解渴,从这段开始辛德勒才真正开始用心去救犹太人的命。
辛德勒不惜用金子跟纳粹军官交换留下来的犹太工人名额,然后把一个个名字口授给史登写下来,最后,这份名单上面有1100名犹太人的名字。这就是电影标题“辛德勒的名单”。
晓之绿字幕组。这份字幕做得太牛了,肯定是辛德勒这部片的极度资深影迷并且精修了很多遍。。感谢晓之绿!
我的观影体验很好,少不了这份优秀的字幕,【每一句】都翻得很好。每一句。
人名也是一样,保留了最容易让人留下印象的人名版本。辛德勒、史登、阿蒙、海伦·希尔斯。
明显每个细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晓之绿完全考虑到了怎么让观众第一次见这句话就能立刻理解其意,第一次看到这个人就能记住名字。因为电影剧情已经够绕了,再在这种细枝末节的地方翻得佶屈聱牙恐怕观众都不愿意看了,所以尽量通俗些。(打这句话时又想到《红与黑》罗新璋译本了...永远的反面教材,不愿再看)
#1208676
看完辛德勒发现今天居然还没到12点,今天就已经做了很多事...原来早睡早起,真的可以让时间变充裕!
#1208728
《明天》
内容梗概:讲了单四嫂子被封建社会迫害的一生。单四嫂子带宝宝去看病遇到庸医骗钱,回家途中又被蓝皮阿五借口帮忙趁机蹭了她的乳房(性骚扰),宝宝死了以后又被人骗了丧葬费。
这个故事也算是鲁镇宇宙的一部分,甚至还有咸亨酒店。
为什么标题叫明天呢......“明天”一词寓意着希望、未来。这和文中人物的悲惨命运显然对不上。
标题“明天”最可能对应的是文中最后一句话:“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我的理解是,单四嫂子希望靠纺织维持生计、希望救活宝宝,但还身处在落后的封建社会中,所以这两件事都无法做到。
结尾她回忆到宝宝以前说长大了要像爸爸一样开馄饨店,赚很多钱给妈妈。“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这一段是全文最温馨的地方了...
医学细节很多。
比如:①庸医何小仙提到孩子“中焦堵塞”“火克金”都是中医用语;②单四嫂子感到衣服很冰凉,才知道自己累得满身汗;③宝宝死前突然睁开眼叫了一声“妈!”又合上了眼,像是睡去了,可能是回光返照;④单四嫂子帮宝宝擦汗,宝宝出的汗像胶水一样粘她的手,有黏腻感,是中医里的“汗出如油”。
“红鼻子老拱”是有原型的,就是时任厦门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鲁迅在很多与别人的私信往来中都称其为“红鼻”。因为他算是胡适那一派的,鲁迅口诛笔伐时经常care到这人,在文中作为讽刺角色出现也不奇怪。
蓝皮阿五好像没有对应原型,没找到。
【人物赏析】
红鼻子老拱:形象丑陋。但凡有红鼻子的人,都是长相粗陋、谈吐不端之人。老拱可能就是作者笔下鲁镇人对一些闲散老男人的统称。(在文中,红鼻子可能指酒糟鼻,老拱可能是鼻梁像桥拱一样拱起来。)
蓝皮阿五:下流,混混流氓。在单四嫂抱着宝儿去何小仙家诊治归来的途中,蓝皮阿五便出现在了单四嫂身旁,略带几份“侠气”,他瞅准机会伸出了他的咸猪手,将手伸进宝儿与单四嫂乳房之间,明目张胆地揩油。
何小仙:①庸医。何小仙在诊脉时“指甲足有四寸多长”,说明他其实不会把脉,是个庸医。(←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医不能留指甲”啊......)而在“单四嫂子的心里却暗暗纳罕,计算宝儿的命该有救了。”可是何小仙的回答充满玄学,丝毫不靠谱。②嗜钱如命。单四嫂仅有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个铜钱都被何小仙的几句说辞和两剂中草药盘剥得一干二净,最终宝儿的命也没救回来。
内容梗概:讲了单四嫂子被封建社会迫害的一生。单四嫂子带宝宝去看病遇到庸医骗钱,回家途中又被蓝皮阿五借口帮忙趁机蹭了她的乳房(性骚扰),宝宝死了以后又被人骗了丧葬费。
这个故事也算是鲁镇宇宙的一部分,甚至还有咸亨酒店。
为什么标题叫明天呢......“明天”一词寓意着希望、未来。这和文中人物的悲惨命运显然对不上。
标题“明天”最可能对应的是文中最后一句话:“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我的理解是,单四嫂子希望靠纺织维持生计、希望救活宝宝,但还身处在落后的封建社会中,所以这两件事都无法做到。
结尾她回忆到宝宝以前说长大了要像爸爸一样开馄饨店,赚很多钱给妈妈。“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这一段是全文最温馨的地方了...
医学细节很多。
比如:①庸医何小仙提到孩子“中焦堵塞”“火克金”都是中医用语;②单四嫂子感到衣服很冰凉,才知道自己累得满身汗;③宝宝死前突然睁开眼叫了一声“妈!”又合上了眼,像是睡去了,可能是回光返照;④单四嫂子帮宝宝擦汗,宝宝出的汗像胶水一样粘她的手,有黏腻感,是中医里的“汗出如油”。
“红鼻子老拱”是有原型的,就是时任厦门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鲁迅在很多与别人的私信往来中都称其为“红鼻”。因为他算是胡适那一派的,鲁迅口诛笔伐时经常care到这人,在文中作为讽刺角色出现也不奇怪。
蓝皮阿五好像没有对应原型,没找到。
【人物赏析】
红鼻子老拱:形象丑陋。但凡有红鼻子的人,都是长相粗陋、谈吐不端之人。老拱可能就是作者笔下鲁镇人对一些闲散老男人的统称。(在文中,红鼻子可能指酒糟鼻,老拱可能是鼻梁像桥拱一样拱起来。)
蓝皮阿五:下流,混混流氓。在单四嫂抱着宝儿去何小仙家诊治归来的途中,蓝皮阿五便出现在了单四嫂身旁,略带几份“侠气”,他瞅准机会伸出了他的咸猪手,将手伸进宝儿与单四嫂乳房之间,明目张胆地揩油。
何小仙:①庸医。何小仙在诊脉时“指甲足有四寸多长”,说明他其实不会把脉,是个庸医。(←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医不能留指甲”啊......)而在“单四嫂子的心里却暗暗纳罕,计算宝儿的命该有救了。”可是何小仙的回答充满玄学,丝毫不靠谱。②嗜钱如命。单四嫂仅有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个铜钱都被何小仙的几句说辞和两剂中草药盘剥得一干二净,最终宝儿的命也没救回来。
#1208729
记完这本鲁迅,就换串吧,这里叠了好多楼
#1208732
正好这串也是上一年的了,换个串以后,新年新气象。。
#1208748
《一件小事》
这就是一百年前的“老人摔倒碰瓷”啊....
很敬佩车夫,能毫不犹豫地扶起老人,问她有没有受伤,再把她扶到旁边的警署(就像派出所一样,可以在派出所先坐下休息一会,检查有没有伤)
文中的“我”看到车夫的举动,顿时觉得很羞愧。
这就是一百年前的“老人摔倒碰瓷”啊....
很敬佩车夫,能毫不犹豫地扶起老人,问她有没有受伤,再把她扶到旁边的警署(就像派出所一样,可以在派出所先坐下休息一会,检查有没有伤)
文中的“我”看到车夫的举动,顿时觉得很羞愧。
#1208750
《头发的故事》
内容以“双十节”为叙事线索,由N先生独白的形式讲出。围绕着男人留辫子、剪辫子,女子剪发等“头发”问题讲述N先生的看法和经历。
表达了作者鲁迅对中国民众的深深同情,对国家统治和阶级革命中“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现象的愤慨。
“双十节”是中华民国的国庆日10月10日,用以纪念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
内容以“双十节”为叙事线索,由N先生独白的形式讲出。围绕着男人留辫子、剪辫子,女子剪发等“头发”问题讲述N先生的看法和经历。
表达了作者鲁迅对中国民众的深深同情,对国家统治和阶级革命中“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现象的愤慨。
“双十节”是中华民国的国庆日10月10日,用以纪念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
#1208757
《风波》
这篇好像没什么意思,比较水。感觉鲁迅写着玩的。
就是写封建一家人围绕“辫子”话题的吵架,人名很抽象,都叫什么七斤六斤九斤,唯一一个不带斤字的是“八一嫂”。
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
还是讽刺封建落后思想的短文,也是属于鲁镇宇宙的虚构故事,也提到了咸亨酒店。
这篇没有什么用心的细节、深刻的内涵,就是小人物拌嘴。夹杂着四大名著的小知识(用来体现封建一面的)。家长里短的吵架占了很大篇幅,看得头疼。跳了。
这篇好像没什么意思,比较水。感觉鲁迅写着玩的。
就是写封建一家人围绕“辫子”话题的吵架,人名很抽象,都叫什么七斤六斤九斤,唯一一个不带斤字的是“八一嫂”。
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
还是讽刺封建落后思想的短文,也是属于鲁镇宇宙的虚构故事,也提到了咸亨酒店。
这篇没有什么用心的细节、深刻的内涵,就是小人物拌嘴。夹杂着四大名著的小知识(用来体现封建一面的)。家长里短的吵架占了很大篇幅,看得头疼。跳了。
#1208786
《故乡》
原来就是那篇写闰土的课文《少年闰土》啊!跟故乡本身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只是以“最后一次回老家绍兴”为背景而已,故事主要讲的就是回忆小时候的闰土+重新相遇长大后的闰土。
闰土的真名叫章运水。虽然他的命运确实很悲惨,但他的孙子章贵努力学习,当了鲁迅纪念馆的馆长(现在是前馆长啦),一生研究鲁迅文学,还和鲁迅后人周海婴成为了好友,他们一起延续了那代人的友谊。
《少年闰土》应该是教科书改的标题,确实让少年形象深入人心了。
[ ゚∀。]搜“闰土为什么是紫色的圆脸”时,百度给出的答案是因为闰土经常劳动,日晒风吹,紫色代表健康饱满的肤色。但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说是紫色,而不是红润、小麦黄、古铜色等其他形容皮肤的饱满色。直到搜到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真的让我一下子理解了........所以这里的紫色其实指的是这种黑红色,平时我们说的“红得发紫”也是这种色调。。特别谢谢互联网上的这位姐姐!!)
原来就是那篇写闰土的课文《少年闰土》啊!跟故乡本身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只是以“最后一次回老家绍兴”为背景而已,故事主要讲的就是回忆小时候的闰土+重新相遇长大后的闰土。
闰土的真名叫章运水。虽然他的命运确实很悲惨,但他的孙子章贵努力学习,当了鲁迅纪念馆的馆长(现在是前馆长啦),一生研究鲁迅文学,还和鲁迅后人周海婴成为了好友,他们一起延续了那代人的友谊。
《少年闰土》应该是教科书改的标题,确实让少年形象深入人心了。
[ ゚∀。]搜“闰土为什么是紫色的圆脸”时,百度给出的答案是因为闰土经常劳动,日晒风吹,紫色代表健康饱满的肤色。但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说是紫色,而不是红润、小麦黄、古铜色等其他形容皮肤的饱满色。直到搜到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真的让我一下子理解了........所以这里的紫色其实指的是这种黑红色,平时我们说的“红得发紫”也是这种色调。。特别谢谢互联网上的这位姐姐!!)
#1208859
《阿Q正传》
第一次读完...没有想象中的幽默好玩,也不觉得很悲哀很现实。
胜在字数多,内容多但是没什么细节和伏笔,内核也比较浅(相对其他的鲁迅名篇来说),而且都是平铺直叙,读完就最多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和前后变化,有触动,但不多。因为阿Q确实就是个糊涂猥琐男,爱精神胜利、政治立场墙头草、自轻自贱、猥琐下流喜欢性骚扰、喜欢偷窃、喜欢装乞丐要饭。
孔乙己至少还有“失意读书人”这一点能让读者共情的,结局也只是偷窃被打断腿,之后下落不明。阿Q是真的到处作死,前期猥亵女人、四处偷窃、爱吹牛皮,中期牛皮吹破了把自己牵扯进革命事件,后期坐牢-游街-枪毙,结尾就直接明说了他要被枪毙,一定会死。
人物刻画比较扁平,让人感觉纯粹就是脑子不好,爱跳脸招惹人,而且竟然确确实实毫无本事。能完全代入形象的估计只有网络抽象哥了,喜欢发“😋”,网络上四处出征,现实里唯唯诺诺。。
一般人还真代入不进去,所以在用“人人都笑xx,人人都是xx”句式的时候,最多代孔乙己就够了,代入阿Q的话只会让人笑掉大牙,怀疑你没看过《阿Q正传》..
简单来说阿Q的身份就是:社会混子,惯偷,乞丐。
确实也都是主动作的,死不足惜了属于。
想起之前《明天》里面的单四嫂子,这么一对比单嫂好像并不是旁白所说的“蠢笨女人”啊,一个人操持家里衣食住行所有事,能熬夜织布赚钱、独自送孩子看病,其实很厉害啊!
被庸医骗药钱、被打棺材的骗丧葬费,也只是封建大环境影响下的被动迷信,而且医疗和丧葬本身就是必经之路,鲁镇这种小地方是没法货比三家的,不能一个个选医院、选丧葬公司,只能遇到谁能办就托谁办,就算被骗了也只能自己往肚里吞,喊冤无门的。
因此“蠢笨女人”这个称呼本身也是一种反讽。讽刺对象并不是单嫂,而是隐形的旁观者。社会上总是喜欢嘲讽被骗的人是因为太蠢笨才被骗,现在网络上电信诈骗事件的新闻评论区也有好多嘲讽受害者的,be like:“这种骗术都能上当?真蠢”。《明天》的旁白就代表了这种语气嘲弄轻浮的社会舆论,不去骂骗子,反而骂的是受害者。
阿Q也有在打工挣钱,不过都是割麦、舂米、撑船这些零工,有时也在雇主家住上几天,活一干完就走人,聊以度日。在未庄人心中,阿Q完全没有存在感,只有农忙时节,才会想起这么一个人。←确实是没本事挣钱,还懒得一比。
回归正传:
综上,我觉得单嫂不蠢,反而是善良能干;阿Q才是真的蠢人一个,又懒又坏。。
第一次读完...没有想象中的幽默好玩,也不觉得很悲哀很现实。
胜在字数多,内容多但是没什么细节和伏笔,内核也比较浅(相对其他的鲁迅名篇来说),而且都是平铺直叙,读完就最多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和前后变化,有触动,但不多。因为阿Q确实就是个糊涂猥琐男,爱精神胜利、政治立场墙头草、自轻自贱、猥琐下流喜欢性骚扰、喜欢偷窃、喜欢装乞丐要饭。
孔乙己至少还有“失意读书人”这一点能让读者共情的,结局也只是偷窃被打断腿,之后下落不明。阿Q是真的到处作死,前期猥亵女人、四处偷窃、爱吹牛皮,中期牛皮吹破了把自己牵扯进革命事件,后期坐牢-游街-枪毙,结尾就直接明说了他要被枪毙,一定会死。
人物刻画比较扁平,让人感觉纯粹就是脑子不好,爱跳脸招惹人,而且竟然确确实实毫无本事。能完全代入形象的估计只有网络抽象哥了,喜欢发“😋”,网络上四处出征,现实里唯唯诺诺。。
一般人还真代入不进去,所以在用“人人都笑xx,人人都是xx”句式的时候,最多代孔乙己就够了,代入阿Q的话只会让人笑掉大牙,怀疑你没看过《阿Q正传》..
简单来说阿Q的身份就是:社会混子,惯偷,乞丐。
确实也都是主动作的,死不足惜了属于。
想起之前《明天》里面的单四嫂子,这么一对比单嫂好像并不是旁白所说的“蠢笨女人”啊,一个人操持家里衣食住行所有事,能熬夜织布赚钱、独自送孩子看病,其实很厉害啊!
被庸医骗药钱、被打棺材的骗丧葬费,也只是封建大环境影响下的被动迷信,而且医疗和丧葬本身就是必经之路,鲁镇这种小地方是没法货比三家的,不能一个个选医院、选丧葬公司,只能遇到谁能办就托谁办,就算被骗了也只能自己往肚里吞,喊冤无门的。
因此“蠢笨女人”这个称呼本身也是一种反讽。讽刺对象并不是单嫂,而是隐形的旁观者。社会上总是喜欢嘲讽被骗的人是因为太蠢笨才被骗,现在网络上电信诈骗事件的新闻评论区也有好多嘲讽受害者的,be like:“这种骗术都能上当?真蠢”。《明天》的旁白就代表了这种语气嘲弄轻浮的社会舆论,不去骂骗子,反而骂的是受害者。
阿Q也有在打工挣钱,不过都是割麦、舂米、撑船这些零工,有时也在雇主家住上几天,活一干完就走人,聊以度日。在未庄人心中,阿Q完全没有存在感,只有农忙时节,才会想起这么一个人。←确实是没本事挣钱,还懒得一比。
回归正传:
综上,我觉得单嫂不蠢,反而是善良能干;阿Q才是真的蠢人一个,又懒又坏。。
#1209363
>>Po.1208859
《明天》里面的单四嫂子,应该和《祝福》祥林嫂是同一种讽刺手法,讽刺对象不是人物本身,而是那个迫害她的旧社会、迫害她的封建思想。
而《阿Q正传》《孔乙己》属于另一种讽刺手法,既讽刺封建社会和人物反映出来的精神,也嘲讽人物本身和所有这类人。
🤔应该有学者研究过这个,毕竟很明显。。可能应该搜“鲁迅不同讽刺手法的区别”“鲁迅文学中的讽刺对象”“鲁迅讽刺手法的不同运用”这类关键词
《明天》里面的单四嫂子,应该和《祝福》祥林嫂是同一种讽刺手法,讽刺对象不是人物本身,而是那个迫害她的旧社会、迫害她的封建思想。
而《阿Q正传》《孔乙己》属于另一种讽刺手法,既讽刺封建社会和人物反映出来的精神,也嘲讽人物本身和所有这类人。
🤔应该有学者研究过这个,毕竟很明显。。可能应该搜“鲁迅不同讽刺手法的区别”“鲁迅文学中的讽刺对象”“鲁迅讽刺手法的不同运用”这类关键词
#1209519
弃看了电影《周处除三害》。
实时观影记录:
1.警匪追逐战那段有好多烟火气息的景物,菜市场追逐战不错。
2.陈桂林和警察在小巷子打架那段,怎么会有港片特色的绿色打光啊!!(因为是警匪片段吗)
3.每个医生NPC都在机械念台词,很不自然。(扣分点)
4.后面陈桂林和张贵卿坐在路边摊那段,打光和色调很柔和舒服。烟火气息这块做得确实不错。
5.好吧,陈桂林和张贵卿也在机械背台词....一开始说长句就暴露了!那些伤心的句子和他们冷静的神态都对不上,很出戏哎。
6.对了,这电影好像也有《黄金三镖客》要素。黄金三镖客原名“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周处除三害英文译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主角陈桂林的络腮胡造型也跟伊斯特伍德高度重合。
(查资料的时候意外发现伊斯特伍德演过《逃出亚卡拉》啊!!看的时候都没发现是他,络腮胡形象有点太深入人心了。。)
7.陈桂林直接说了一大串:“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你听过吗,大家只记得周处,没有人会记得被周处杀掉那两个人是谁,所以周处才是那个有价值的人,大家也才会记得他,我是个快死的人了,告诉我他到底在哪”
说完以后张贵卿还是一直冷脸看他,不想帮,结果画面一转,立刻展示出通缉目标No.2的背影画面,张贵卿就开始做旁白讲述自己第一次遇到这个人的情形,帮陈桂林提供线索了。
①“周处除三害”这个中心立意抛得好僵硬,画面像是文艺青年装逼跟同事吐露恋爱心声,很奇怪。大哥,都是将死之人了哎,不该表露出颓丧和凶狠吗......
②真的就是生硬地说出这一大串话,念台词像背书一样。讲完以后两人神态明明都没变化,但是张贵卿就突然又愿意帮他了。我还以为是一种幽默手法呢,没想到这就算是剧情推进的一部分了。
8.通缉犯香港仔笑着拍了小妹的屁股一下。这个香港仔是老大位高权重,小妹只能无奈一声不吭走了。(又是性骚扰片段。)
9.香港仔强迫小妹帮他口交。(已经够恶心了。)
10.香港仔压着小妹的上床片段,两人裸体。香港仔低头亲她肩膀,小妹眼神空洞迷茫。(......)
实时观影记录:
1.警匪追逐战那段有好多烟火气息的景物,菜市场追逐战不错。
2.陈桂林和警察在小巷子打架那段,怎么会有港片特色的绿色打光啊!!(因为是警匪片段吗)
3.每个医生NPC都在机械念台词,很不自然。(扣分点)
4.后面陈桂林和张贵卿坐在路边摊那段,打光和色调很柔和舒服。烟火气息这块做得确实不错。
5.好吧,陈桂林和张贵卿也在机械背台词....一开始说长句就暴露了!那些伤心的句子和他们冷静的神态都对不上,很出戏哎。
6.对了,这电影好像也有《黄金三镖客》要素。黄金三镖客原名“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周处除三害英文译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主角陈桂林的络腮胡造型也跟伊斯特伍德高度重合。
(查资料的时候意外发现伊斯特伍德演过《逃出亚卡拉》啊!!看的时候都没发现是他,络腮胡形象有点太深入人心了。。)
7.陈桂林直接说了一大串:“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你听过吗,大家只记得周处,没有人会记得被周处杀掉那两个人是谁,所以周处才是那个有价值的人,大家也才会记得他,我是个快死的人了,告诉我他到底在哪”
说完以后张贵卿还是一直冷脸看他,不想帮,结果画面一转,立刻展示出通缉目标No.2的背影画面,张贵卿就开始做旁白讲述自己第一次遇到这个人的情形,帮陈桂林提供线索了。
①“周处除三害”这个中心立意抛得好僵硬,画面像是文艺青年装逼跟同事吐露恋爱心声,很奇怪。大哥,都是将死之人了哎,不该表露出颓丧和凶狠吗......
②真的就是生硬地说出这一大串话,念台词像背书一样。讲完以后两人神态明明都没变化,但是张贵卿就突然又愿意帮他了。我还以为是一种幽默手法呢,没想到这就算是剧情推进的一部分了。
8.通缉犯香港仔笑着拍了小妹的屁股一下。这个香港仔是老大位高权重,小妹只能无奈一声不吭走了。(又是性骚扰片段。)
9.香港仔强迫小妹帮他口交。(已经够恶心了。)
10.香港仔压着小妹的上床片段,两人裸体。香港仔低头亲她肩膀,小妹眼神空洞迷茫。(......)
#1209534
11.第二次警匪追逐战,还是警察陈灰追陈桂林。
两人忙着缠斗还让通缉No.2香港仔跑了。典得离谱。
关键是这部片的警匪追逐真的很无力,感觉就是两个胡子男打闹着玩,没意思。镜头晃得厉害+镜头视角疯狂切换,然而角色动作没什么含量。第一次追逐至少还有裸绞和插眼两个亮点,第二次追逐只剩猿形毕露了,就是挠人+推搡。
12.杀掉香港仔后,开始播胜利结算BGM,陈桂林居然还能回到一开始的案发现场,小妹居然还保持在床上裸着身子的状态,陈桂林拿床尾的被子给她披在身上。。。
打得这么久了小妹都没想到逃离现场/穿件衣服/把身边的被子披身上,有点离谱了。如果我没看到前面那几段烂打戏还可以勉强说服自己只是小妹吓傻了,现在看了这么多喂屎片段,还有主演稀烂的演技和台词功底,实际上真是编剧脑子有问题。
前期能看出关公像、摔杯占卜之类的民俗细节,还有背景中的烟火气。据说后面陈桂林的微笑、逐一击毙邪教分子、破棺而出都是开挂一样的爽点,也是大部分观众的主要看点。但我没兴趣再看下去了。
这电影该给摄影和布景磕几个。
退出来刷了会动态,发现这部电影还涉嫌抄袭,网上列了一堆抄袭调色盘,看了一眼很多地方确实都能锤。真是做得又烂又爱抄,看乐了。。。
据说原版陈广州和警察陈火的相爱相杀线很有意思,这是电影没拍的。
两人忙着缠斗还让通缉No.2香港仔跑了。典得离谱。
关键是这部片的警匪追逐真的很无力,感觉就是两个胡子男打闹着玩,没意思。镜头晃得厉害+镜头视角疯狂切换,然而角色动作没什么含量。第一次追逐至少还有裸绞和插眼两个亮点,第二次追逐只剩猿形毕露了,就是挠人+推搡。
12.杀掉香港仔后,开始播胜利结算BGM,陈桂林居然还能回到一开始的案发现场,小妹居然还保持在床上裸着身子的状态,陈桂林拿床尾的被子给她披在身上。。。
打得这么久了小妹都没想到逃离现场/穿件衣服/把身边的被子披身上,有点离谱了。如果我没看到前面那几段烂打戏还可以勉强说服自己只是小妹吓傻了,现在看了这么多喂屎片段,还有主演稀烂的演技和台词功底,实际上真是编剧脑子有问题。
前期能看出关公像、摔杯占卜之类的民俗细节,还有背景中的烟火气。据说后面陈桂林的微笑、逐一击毙邪教分子、破棺而出都是开挂一样的爽点,也是大部分观众的主要看点。但我没兴趣再看下去了。
这电影该给摄影和布景磕几个。
退出来刷了会动态,发现这部电影还涉嫌抄袭,网上列了一堆抄袭调色盘,看了一眼很多地方确实都能锤。真是做得又烂又爱抄,看乐了。。。
据说原版陈广州和警察陈火的相爱相杀线很有意思,这是电影没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