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number 1 on the speed dial...Its your lifeline.
It's your panic button.Just press number 1.
It's your panic button.Just press number 1.
♿
3
👍
1
🎉
1
💗
1
#1263272
分享華原朋美的单曲《I'm proud》: 网页链接 (来自@网易云音乐)
我现在总感觉,习惯把唱调往高了写的那些作曲家,心中肯定有着无限猛烈高昂的,无处抒发的情绪,因为,通过这些歌曲来释放压力和情绪的我也是如此畅快
我现在总感觉,习惯把唱调往高了写的那些作曲家,心中肯定有着无限猛烈高昂的,无处抒发的情绪,因为,通过这些歌曲来释放压力和情绪的我也是如此畅快
#1263328
#1263341
“我自己虽然很穷,对老旧不堪的事物也算熟悉……但却不想接触太过现实(生活困苦)的一面。其实是不想感到痛心。”
#1263342
既穷苦又招待不好客人,却还想极力挽留一点点生意的一家私人民宿。无意闯进却又无法狠心离开的同样潦倒的旅客只好在这里将就一晚。寒酸的晚餐,肮脏的洗澡水,破败不堪无法御寒的房间,几乎处处无法让人满意之余,还令人心生恼火。然而就在无法安眠之际,从隔壁小孩的灰暗房间,却传来诵读课文之声:“释迦牟尼站在极乐的莲花池畔……始终注视着这一幕……只想着自己要脱离地狱……犍陀多毫无慈悲之心……将受到一定的惩罚……”
#1263344
这篇还真算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那位主妇的脸上带着愁苦和无可奈何的表情。这种无可奈何,是表现在她想办好这家民宿,却又身陷在不得不照顾生病的老人和丈夫,以及一大家子的两难之处。把客人鞋子放起来,让孩子去跟着客人散步,寒冷天气还特地为客人出门买海鲜,这些种种行为都是她想挽留客人的表现。但是她又因为困苦的家庭和丈夫的威压,而无法真正招待好客人:跟客人说洗澡水在烧,这应该是暗示让客人先享用吧,但是因为客人没及时回来的缘故,又不得不让其他人先洗了;给客人展示房间的时候被丈夫打断,要求她过去照顾自己;尽力招待客人的饭菜,却还是因为物质匮乏而做得很是寒酸。
因为中途小孩外出跟着客人,以及结尾他诵读课文的情景,我想也许他是家里唯一一个能帮得上母亲经营旅店的忙的人。
因为中途小孩外出跟着客人,以及结尾他诵读课文的情景,我想也许他是家里唯一一个能帮得上母亲经营旅店的忙的人。
#1263351
#1263356
看见有人评论说,小室在千禧年代时期作曲太冰冷了,歌姬也无法好好表现出感情来。我就突然想起之前看见谁转发的某篇千禧年报道,说是我国的某位制片人尝试邀请小室来作配曲之类,看见他本人的时候,他也是行色匆匆面色冰冷矜贵,一点不想多废话的样子。直接抛出高价。制片人不能答应,就这样短暂的会面很快结束了。大概是这么一篇报道吧,具体也记不清了。那也就可以推断,作曲家一段时期的风格可以体现他本人当时的精神面貌吧。我感觉他当时就是一心圈钱,收敛了某种作曲的热情。
#1263357
>>Po.1263344
读了三篇短篇漫画,看了柘植义春的生平之后我彻底喜欢上他的漫画了,比黑田硫黄的还要喜欢。不过这其实是要看漫画家本人的性格与读者(我)的性格是否相契合吧,虽然有点羞于承认,但是我的性格柘植义春的性格某种程度上很像,,,
读了三篇短篇漫画,看了柘植义春的生平之后我彻底喜欢上他的漫画了,比黑田硫黄的还要喜欢。不过这其实是要看漫画家本人的性格与读者(我)的性格是否相契合吧,虽然有点羞于承认,但是我的性格柘植义春的性格某种程度上很像,,,
#1263361
#1263608
夏红梅:那两只玉色蝴蝶,眼中滴下佛陀的泪来——《红楼梦》第27回赏析(节选)
扑蝶与葬花,见出曹公于理性与感性间的两难选择。扑蝶与葬花,这么重要的对仗式诗写,雪芹必是要精心挑选日子: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春天结束日——花飞花谢之时,也是蝴蝶玉色飞的时刻。本来,红楼情节两两相对是寻常,但曹公常把相对融于日常,不露卯榫痕迹,就像诗里头的流水对。但,这扑蝶与葬花的对立而出,我以为,反倒是曹公的有意凸显了。故此回更像台上戏:这边香汗淋淋,那边青泪涕涕;这边正活在兴头上,那边身未亡魂灵先凉了一截。曹公这是戏瘾犯了呢。这种对举所带来的人为性,我基本是接受的,因为作家没有在两位女孩子行为艺术之间建立刻意的因果,又有生活性,还算自然;我不能接受的是续书者的东施效颦:这边黛玉焚稿时,那边宝钗成大礼。这成什么了?刻意,也损毁了宝钗形象深沉平和的美学趣味。一切语言文字,一旦落到刻意的坑里,就完了。
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在曹公心里,用的该是昆曲的调子,在他幼时家中夜的花园子里,袅袅地唱出来。彼时,在锣鼓粉墨之空间更开外的地方,亭林漏着月光,疏疏如残雪。这是贵族的派头,也是雪芹幼年审美的早慧。
扑蝶与葬花,见出曹公于理性与感性间的两难选择。扑蝶与葬花,这么重要的对仗式诗写,雪芹必是要精心挑选日子: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春天结束日——花飞花谢之时,也是蝴蝶玉色飞的时刻。本来,红楼情节两两相对是寻常,但曹公常把相对融于日常,不露卯榫痕迹,就像诗里头的流水对。但,这扑蝶与葬花的对立而出,我以为,反倒是曹公的有意凸显了。故此回更像台上戏:这边香汗淋淋,那边青泪涕涕;这边正活在兴头上,那边身未亡魂灵先凉了一截。曹公这是戏瘾犯了呢。这种对举所带来的人为性,我基本是接受的,因为作家没有在两位女孩子行为艺术之间建立刻意的因果,又有生活性,还算自然;我不能接受的是续书者的东施效颦:这边黛玉焚稿时,那边宝钗成大礼。这成什么了?刻意,也损毁了宝钗形象深沉平和的美学趣味。一切语言文字,一旦落到刻意的坑里,就完了。
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在曹公心里,用的该是昆曲的调子,在他幼时家中夜的花园子里,袅袅地唱出来。彼时,在锣鼓粉墨之空间更开外的地方,亭林漏着月光,疏疏如残雪。这是贵族的派头,也是雪芹幼年审美的早慧。
#1263609
>>Po.1263608
先说宝钗扑蝶。
这里,大观园的女孩子们都行动起来了。“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大家都在园内玩耍,独不见黛玉。宝钗说,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
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这是宝钗的一处心理活动。接下来又有一心理独白。怎么回事呢?原来那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偏生这蝴蝶忽起忽落,穿花度柳,直把宝钗引到池中滴翠亭上,宝钗遂意外听到滴翠亭里传来的一段私房话。原来是小红和坠儿商量,怎么谢贾芸归还所捡到的小红帕子,其实是芸红二人以坠儿为媒介,乘机交换了帕子。为了让故事逻辑自洽,曹公特地交代:宝姑娘追蝴蝶蹑手蹑脚,滴翠亭四面雕镂槅子也糊着纸,如此,说话人便觉察不到宝钗的存在,这对话方能推进。另,坠儿为私利而递帕,伏第五十二回坠儿偷虾须镯一节,再牵连出其他,此为后话。曹公的针脚织得如此细密谨严,才赢得我们对他美学的信任——有时,写作的伦理决定了写作的才华。
宝钗听到这番对谈,是什么心理呢?且看下面这红楼名段: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前八十回中,宝钗心理独白极少,其它章回如:
又听袭人叹到: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百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钗听了,心中暗忖到:“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第二十一回)
(宝钗)然后到了贾母这边,只见宝玉也在这里呢。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日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和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惦记着黛玉,并不理论这事。(第二十八回)
曹公惯写黛玉心理,但对宝钗心理下笔却极谨慎。小说前八十回写宝钗的戏剧性文字可概括为:一扑,一怒,一叹,一羞,一怔。除了本回之“一扑”,其他几处,曹公都是回避写宝钗心理的。如: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第三十回)
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第三十二回)。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程乙本第三十四回)
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忽见袭人走进来,笑道:“还没醒呢吗?”宝钗摇头。(第三十六回)
在宝钗这些富有戏剧性的外显行为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心理?曹公只字未提。为什么不写?一来不好写,写心理容易把宝钗这位理性主义者写俗;但对高才的曹公来说,好写也不写,因为写心理还容易把宝钗写透。这是作家不愿意见到的。黛玉作为务虚派,可以写透,清透才见性灵;但宝钗作为务实派,中庸派,兼可能的了悟派,不能写透。写透就会毁掉这个形象的张力,《红楼梦》的艺术迷幻力也要大打折扣。
这也使得宝钗作为红楼人物,成为最难解的一位;当然,秦可卿也难解。但宝钗是人性的难解,可卿是艺术性的难解——作家赋予了秦氏更多象征性内涵。对宝钗,有贬抑者,以其为城府极深的奸雄;有褒扬者,以为其中和雅正,有儒家的君子风范;有深敬者,以为其清净无欲,有道家的空性无为。每一种观点都能在小说中撸起一大把理由,且都能自圆其说。如这一回宝钗施的“金蝉脱壳”术,马瑞芳老师说宝钗有意嫁祸于黛玉;刘希彦先生说宝钗迫不得已,一时情急;蒋勋先生说宝钗无意嫁祸,但潜意识妒忌黛玉是有的。如果三位碰个头,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据说清人邹弢尊奉黛玉,其友许伯谦却挺宝钗,邹氏在其《三借庐笔谈》里写到:“己卯春,余与伯谦论此书,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在花放的春天,两个儒雅的老男人,为了女人的艺术,都快打起来了。
先说宝钗扑蝶。
这里,大观园的女孩子们都行动起来了。“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大家都在园内玩耍,独不见黛玉。宝钗说,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
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这是宝钗的一处心理活动。接下来又有一心理独白。怎么回事呢?原来那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偏生这蝴蝶忽起忽落,穿花度柳,直把宝钗引到池中滴翠亭上,宝钗遂意外听到滴翠亭里传来的一段私房话。原来是小红和坠儿商量,怎么谢贾芸归还所捡到的小红帕子,其实是芸红二人以坠儿为媒介,乘机交换了帕子。为了让故事逻辑自洽,曹公特地交代:宝姑娘追蝴蝶蹑手蹑脚,滴翠亭四面雕镂槅子也糊着纸,如此,说话人便觉察不到宝钗的存在,这对话方能推进。另,坠儿为私利而递帕,伏第五十二回坠儿偷虾须镯一节,再牵连出其他,此为后话。曹公的针脚织得如此细密谨严,才赢得我们对他美学的信任——有时,写作的伦理决定了写作的才华。
宝钗听到这番对谈,是什么心理呢?且看下面这红楼名段: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前八十回中,宝钗心理独白极少,其它章回如:
又听袭人叹到: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百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钗听了,心中暗忖到:“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第二十一回)
(宝钗)然后到了贾母这边,只见宝玉也在这里呢。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日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和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惦记着黛玉,并不理论这事。(第二十八回)
曹公惯写黛玉心理,但对宝钗心理下笔却极谨慎。小说前八十回写宝钗的戏剧性文字可概括为:一扑,一怒,一叹,一羞,一怔。除了本回之“一扑”,其他几处,曹公都是回避写宝钗心理的。如: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第三十回)
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第三十二回)。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程乙本第三十四回)
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忽见袭人走进来,笑道:“还没醒呢吗?”宝钗摇头。(第三十六回)
在宝钗这些富有戏剧性的外显行为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心理?曹公只字未提。为什么不写?一来不好写,写心理容易把宝钗这位理性主义者写俗;但对高才的曹公来说,好写也不写,因为写心理还容易把宝钗写透。这是作家不愿意见到的。黛玉作为务虚派,可以写透,清透才见性灵;但宝钗作为务实派,中庸派,兼可能的了悟派,不能写透。写透就会毁掉这个形象的张力,《红楼梦》的艺术迷幻力也要大打折扣。
这也使得宝钗作为红楼人物,成为最难解的一位;当然,秦可卿也难解。但宝钗是人性的难解,可卿是艺术性的难解——作家赋予了秦氏更多象征性内涵。对宝钗,有贬抑者,以其为城府极深的奸雄;有褒扬者,以为其中和雅正,有儒家的君子风范;有深敬者,以为其清净无欲,有道家的空性无为。每一种观点都能在小说中撸起一大把理由,且都能自圆其说。如这一回宝钗施的“金蝉脱壳”术,马瑞芳老师说宝钗有意嫁祸于黛玉;刘希彦先生说宝钗迫不得已,一时情急;蒋勋先生说宝钗无意嫁祸,但潜意识妒忌黛玉是有的。如果三位碰个头,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据说清人邹弢尊奉黛玉,其友许伯谦却挺宝钗,邹氏在其《三借庐笔谈》里写到:“己卯春,余与伯谦论此书,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在花放的春天,两个儒雅的老男人,为了女人的艺术,都快打起来了。
#1263610
>>Po.1263609
之所以出现上述局面,得力于作家的写作“诡谲术”。少宝钗的心理言说是其中重要一术。另外,书一开始就将薛宝钗和林黛玉并置于同一判词,言“悼玉”,必及“悲金”;言“堪怜咏絮才”,必说“可叹停机德”,这就引导世人将宝钗为人放在永无止境的争论之中;更有曹公善明暗互转,真假互形,褒贬腾挪,真幻跌宕。他给你一个艺术的迷幻世界——这边说热毒,那边说冷香;这里说“任是无情”,那里说“也动人”;这边山中高士晶莹雪,那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里屋子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那里艳冠群芳,非牡丹莫属。这使得我们如坠雾中,恍惚迷离,却愈迷愈钻,愈钻愈不能罢——扯不清也要扯。可是,虽有这诸多扯不清的对立体,但你掩卷囫囵思之,宝钗形象仍然是浑然有型的,就像冬雾中浑莽一体的南方山林。
曹公这种写作的波云诡谲,不仅是其写作的方法论,也是作家的人性论。他大概不愿以简单的善恶二元之对立来论及人性。小说第二回冷子兴与贾雨村的对话里,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了自己的人性观:人性兼具善恶两面,人人皆为“正邪两赋”之人。宝钗亦然。她可能一方面用“空”解构着生命的“色”与“情”,另一方面又用“空”掩饰着它们。这不仅合乎自然人性,也给小说积淀出丰厚的审美财富。宝钗若单方面伪,则红楼失味;若单方面空,则红楼寡味。
但即便这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录明亮亮地照在小说开头,曹公仍有本领引诱你在善恶二元中为她吵个不休。他或许要启悟你,永无结果的争论,其本身就是寓言一则;你需得跳出“圈子”,方能得到昭示。什么昭示?我们要么是人性论的乐观主义泛滥者,要么是人性论的悲观主义执拗者。这带来的后果是,你或在爱恋的温柔缱绻里伤了风,得了肺痨病,或错失灰色市井里那升起来的晚风里的炊烟。
当然,作家自己可能也是矛盾的。他的身边是不是也有此类女人原型呢?他对她大约是敬重的,赞叹的,也遗憾着。宝钗把“社会人”做到了极致,这需要“无情”,即社会理性,也不失为一种“动人”,可雪芹对极致的理性保持着本能的怀疑,就像宝玉本能地怀疑袭人那样。曹公并不否定儒家,他曾借宝玉的“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的行为艺术,肯定了儒家元典的高标性和深情性。但当儒家的理想主义根植于社会土壤,一路迁延下来,在曹公眼里,历史竟常常被衣冠楚楚的“国贼禄鬼”们所异化。这是为什么?这是人本质属性的必然,还是儒家自身先天性的不能自足?另外,当宝钗把“社会人”做到了极致,人“扑蝶”的自然属性还要不要?要多少?受不受抑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能够两相宜么?
如此,作家虽然高调唱出“正邪两赋”的序曲,表示能悲悯所有人,但对宝钗,他还是有含蓄评价的。最著名的当是借宝玉之口那一句:“好好一个清净洁白女儿,满口经济仕途,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另,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诗话序言里,也根本没宝钗什么事。宝钗是个妥妥的配角。那么这一回曹公对她有没有评价呢?有。当然不是红玉那句“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因为这是小说人物基于社会视角的认知,而非作家上帝视野的评价。现在,且允许我再次引述宝钗心理文字:
(宝钗)想到:“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本回两处关于宝钗心理空间的图绘,是雪芹极少见的宝钗笔法。珍稀。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通过内心独白这个神奇的卧底,关于我们是什么,我们知道了非常多的事。”这刚好能解释曹公的用意:独白是一支直接通往读者的麦克风。这里,你除了能看到宝钗普世的三观,敏捷的机心,是不是还能感觉到宝钗自我对话的言语气质?这番语用风格,与宝钗外在行事的端和雅正,还是有抵牾的。但你不要试图解析它,否则,析直觉如薪,弄得稀里哗啦,反倒不好,雪芹也会不乐意。他点到为止。我们也只好点到为止。曹公睿智,他知道,如此笔墨且慎用焉,否则宝钗非蘅芜宝钗矣,红楼审美的情味也要塌下去一大块;但曹公手辣,难得我们宝钗非理性地香汗淋淋,来一次诗性的扑蝶,他偏用这等独白,生生打她回去。这真是平常里藏着惊涛骇浪了。此刻,那两只玉色蝴蝶,正回过头来,看着我们,眼中滴下佛陀的泪来。
之所以出现上述局面,得力于作家的写作“诡谲术”。少宝钗的心理言说是其中重要一术。另外,书一开始就将薛宝钗和林黛玉并置于同一判词,言“悼玉”,必及“悲金”;言“堪怜咏絮才”,必说“可叹停机德”,这就引导世人将宝钗为人放在永无止境的争论之中;更有曹公善明暗互转,真假互形,褒贬腾挪,真幻跌宕。他给你一个艺术的迷幻世界——这边说热毒,那边说冷香;这里说“任是无情”,那里说“也动人”;这边山中高士晶莹雪,那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里屋子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那里艳冠群芳,非牡丹莫属。这使得我们如坠雾中,恍惚迷离,却愈迷愈钻,愈钻愈不能罢——扯不清也要扯。可是,虽有这诸多扯不清的对立体,但你掩卷囫囵思之,宝钗形象仍然是浑然有型的,就像冬雾中浑莽一体的南方山林。
曹公这种写作的波云诡谲,不仅是其写作的方法论,也是作家的人性论。他大概不愿以简单的善恶二元之对立来论及人性。小说第二回冷子兴与贾雨村的对话里,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了自己的人性观:人性兼具善恶两面,人人皆为“正邪两赋”之人。宝钗亦然。她可能一方面用“空”解构着生命的“色”与“情”,另一方面又用“空”掩饰着它们。这不仅合乎自然人性,也给小说积淀出丰厚的审美财富。宝钗若单方面伪,则红楼失味;若单方面空,则红楼寡味。
但即便这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录明亮亮地照在小说开头,曹公仍有本领引诱你在善恶二元中为她吵个不休。他或许要启悟你,永无结果的争论,其本身就是寓言一则;你需得跳出“圈子”,方能得到昭示。什么昭示?我们要么是人性论的乐观主义泛滥者,要么是人性论的悲观主义执拗者。这带来的后果是,你或在爱恋的温柔缱绻里伤了风,得了肺痨病,或错失灰色市井里那升起来的晚风里的炊烟。
当然,作家自己可能也是矛盾的。他的身边是不是也有此类女人原型呢?他对她大约是敬重的,赞叹的,也遗憾着。宝钗把“社会人”做到了极致,这需要“无情”,即社会理性,也不失为一种“动人”,可雪芹对极致的理性保持着本能的怀疑,就像宝玉本能地怀疑袭人那样。曹公并不否定儒家,他曾借宝玉的“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的行为艺术,肯定了儒家元典的高标性和深情性。但当儒家的理想主义根植于社会土壤,一路迁延下来,在曹公眼里,历史竟常常被衣冠楚楚的“国贼禄鬼”们所异化。这是为什么?这是人本质属性的必然,还是儒家自身先天性的不能自足?另外,当宝钗把“社会人”做到了极致,人“扑蝶”的自然属性还要不要?要多少?受不受抑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能够两相宜么?
如此,作家虽然高调唱出“正邪两赋”的序曲,表示能悲悯所有人,但对宝钗,他还是有含蓄评价的。最著名的当是借宝玉之口那一句:“好好一个清净洁白女儿,满口经济仕途,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另,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诗话序言里,也根本没宝钗什么事。宝钗是个妥妥的配角。那么这一回曹公对她有没有评价呢?有。当然不是红玉那句“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因为这是小说人物基于社会视角的认知,而非作家上帝视野的评价。现在,且允许我再次引述宝钗心理文字:
(宝钗)想到:“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本回两处关于宝钗心理空间的图绘,是雪芹极少见的宝钗笔法。珍稀。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通过内心独白这个神奇的卧底,关于我们是什么,我们知道了非常多的事。”这刚好能解释曹公的用意:独白是一支直接通往读者的麦克风。这里,你除了能看到宝钗普世的三观,敏捷的机心,是不是还能感觉到宝钗自我对话的言语气质?这番语用风格,与宝钗外在行事的端和雅正,还是有抵牾的。但你不要试图解析它,否则,析直觉如薪,弄得稀里哗啦,反倒不好,雪芹也会不乐意。他点到为止。我们也只好点到为止。曹公睿智,他知道,如此笔墨且慎用焉,否则宝钗非蘅芜宝钗矣,红楼审美的情味也要塌下去一大块;但曹公手辣,难得我们宝钗非理性地香汗淋淋,来一次诗性的扑蝶,他偏用这等独白,生生打她回去。这真是平常里藏着惊涛骇浪了。此刻,那两只玉色蝴蝶,正回过头来,看着我们,眼中滴下佛陀的泪来。
#1263672
我还挺喜欢打巴掌这段的,包括大屏幕放给所有人看他们被打时的情景。这够魔幻吗?显然不够,但是对普通大众群体来说倒也够了。
#1264184
这不差不多就是有剧情的律师吗?虽然肯定不如毒师
演技在线演出效果在线,镜头的打磨和配乐等感染力不如律师,但是得奖还真没问题
演技在线演出效果在线,镜头的打磨和配乐等感染力不如律师,但是得奖还真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