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
村子的东头,住着刘二婶。
如果有人问,刘二婶真名叫什么?那么大家马上可以知道,这人必定是村外人。因为村内的人从来不会这么问。刘二婶就是刘二婶,村子里的所有人都会这么说,脸上带着无聊的神情。不会有人想知道刘二婶真名叫什么,大家只需要知道她是刘二的媳妇,就像知道张大娘李四姨一样。如果再知道刘二婶的丈夫早早死了,对刘二婶的理解就很完备了。村里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识刘二婶的,也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张大娘李四姨都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也没有村外人来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所以不会有人这样问。
刘二婶早早死了丈夫,按理来说应当即刻改名为刘寡妇,但村里早就有了个刘寡妇,就住在村子西头,所以刘二婶依然叫刘二婶。当然后来刘寡妇也死了,刘二婶的名号却早已传开叫熟,于是刘二婶从一而终地被人叫着、也自称着刘二婶。
如果有人问,刘二婶真名叫什么?那么大家马上可以知道,这人必定是村外人。因为村内的人从来不会这么问。刘二婶就是刘二婶,村子里的所有人都会这么说,脸上带着无聊的神情。不会有人想知道刘二婶真名叫什么,大家只需要知道她是刘二的媳妇,就像知道张大娘李四姨一样。如果再知道刘二婶的丈夫早早死了,对刘二婶的理解就很完备了。村里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识刘二婶的,也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张大娘李四姨都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也没有村外人来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所以不会有人这样问。
刘二婶早早死了丈夫,按理来说应当即刻改名为刘寡妇,但村里早就有了个刘寡妇,就住在村子西头,所以刘二婶依然叫刘二婶。当然后来刘寡妇也死了,刘二婶的名号却早已传开叫熟,于是刘二婶从一而终地被人叫着、也自称着刘二婶。
👍
10
🤤
3
🥺
1
#1128624
有年龄大的长者会隐约记得,刘二生前并不是个多坏的家伙,反而相当忠厚而纯良。他担负着村庄的采买,每隔五天便背起村里的各种农作物,裤带里塞着被汗水泡得软软的纸钞,跋山涉水地走到五六里地开外的集上去采购肉类盐铁生活用品。这是一项肥差,出去采买的人大可以克扣些小钱,但刘二从来都不克扣村民的钱,甚至把市场上捡来的边角料白分给村民。
但刘二的好名声,从他带回一个美貌女人为止了。村里男人眼中冒出了火,怎么他刘二把什么好处都占了!女人也交头接耳着刘二婶曾是妓女的传言,被刘二用村里人的钱买回来了!于是刘二的腰板在谣言与讽刺的目光下软了下去,弯了起来,目光躲着人,原本尚算端正的面庞也日益猥琐。
刘二很快死了,刘二婶成了寡妇。从此刘二婶头上包起一块褪色的布,但隔不住她的美貌和愈演愈烈的谣言。
但刘二的好名声,从他带回一个美貌女人为止了。村里男人眼中冒出了火,怎么他刘二把什么好处都占了!女人也交头接耳着刘二婶曾是妓女的传言,被刘二用村里人的钱买回来了!于是刘二的腰板在谣言与讽刺的目光下软了下去,弯了起来,目光躲着人,原本尚算端正的面庞也日益猥琐。
刘二很快死了,刘二婶成了寡妇。从此刘二婶头上包起一块褪色的布,但隔不住她的美貌和愈演愈烈的谣言。
#1129379
gkd,po写的好有以前那种小说的味道| ω・´]想看后续
#1130065
刘二死后,村里一度无人采买。
也不是当真没人想尝试这项工作,村里众多壮小伙都觊觎这个肥差,想顶替刘二的位置赚上一笔,再像刘二一样带回来个漂亮媳妇。
但奇怪的是,所有试图顺着刘二走过的路出村赶集的人,无一例外全部迷路了。迷路的人大多数没有回来,在这荒郊野岭意味着葬身兽腹。少数逃回来的人皆是衣衫褴褛神色惊慌,嘴里哭喊着饥饿、猛兽和鬼怪的传说。
也不是当真没人想尝试这项工作,村里众多壮小伙都觊觎这个肥差,想顶替刘二的位置赚上一笔,再像刘二一样带回来个漂亮媳妇。
但奇怪的是,所有试图顺着刘二走过的路出村赶集的人,无一例外全部迷路了。迷路的人大多数没有回来,在这荒郊野岭意味着葬身兽腹。少数逃回来的人皆是衣衫褴褛神色惊慌,嘴里哭喊着饥饿、猛兽和鬼怪的传说。
#1130079
村里的油盐愈来愈少,油尚且能拿陈年的猪油应付一二,但盐是肉眼可见地消失,终于村民们挨个沦落到了断盐的程度。赶集的日子到了,无人敢走刘二走过的路,众人一筹莫展。
这时,刘二婶裹着她的褪色花巾,安静地挑着担子,轻叩每户人家的门:
“买盐吗,刚从集里挑回来的,还有糖块和烟叶。”
这时,刘二婶裹着她的褪色花巾,安静地挑着担子,轻叩每户人家的门:
“买盐吗,刚从集里挑回来的,还有糖块和烟叶。”
#1130122
没人知道刘二婶是怎样走出去而不遭遇危险的,也没人知道这样瘦弱的一个美貌女子是怎样挑着担翻山越岭的。人们追问刘二婶,刘二婶只是淡淡地说:
“顺着路走的、用脚走的。”
不论如何,从那以后,村子的采买都由刘二婶负责。
尽管刘二婶可以说掌握着整个村子的经济命脉,但人们对她的评头论足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大家怀疑她是山里的精怪才能通过无人能走的路,说她吸光了刘二的精气、如今不得不半夜挨家挨户敲村里壮汉的门和他们交欢,和这些山精野怪的谣言相比,认为刘二婶是妓女、靠在集市上卖淫换来钱财所以才能每顿带荤这类言论就显得贫瘠且微不足道了。
对于这些不着边际的谣言,刘二婶从来不做评价。她只是照常挑起担走五六里地去赶集,照常过着不种地却能顿顿吃肉的生活,照样头上裹着一块褪色的花布,把软趴趴的零散纸钞塞在乌黑的秀发和花布间,偶尔引得一些青年心中泛起涟漪。
“顺着路走的、用脚走的。”
不论如何,从那以后,村子的采买都由刘二婶负责。
尽管刘二婶可以说掌握着整个村子的经济命脉,但人们对她的评头论足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大家怀疑她是山里的精怪才能通过无人能走的路,说她吸光了刘二的精气、如今不得不半夜挨家挨户敲村里壮汉的门和他们交欢,和这些山精野怪的谣言相比,认为刘二婶是妓女、靠在集市上卖淫换来钱财所以才能每顿带荤这类言论就显得贫瘠且微不足道了。
对于这些不着边际的谣言,刘二婶从来不做评价。她只是照常挑起担走五六里地去赶集,照常过着不种地却能顿顿吃肉的生活,照样头上裹着一块褪色的花布,把软趴趴的零散纸钞塞在乌黑的秀发和花布间,偶尔引得一些青年心中泛起涟漪。
#1132837
是的,刘二婶时常吃肉。在这个贫穷而偏僻的小山村里。刘二婶的房子总能飘出肉香。那是无可替代的令人垂涎的香气,蛋白质与油脂高温煮熟后自然散发的芬芳气息,无与伦比、摄人心魄。
人们有时会试图回忆,刘二在世时,究竟那房里有没有传出过这般令人魂牵梦萦的芳香?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两批人无聊地争论着,仿佛能为刘二婶的名声或者说贞洁或者说传说增减一笔,仿佛他们是不容半点谬误的仗义执言的史官。关于实际情况,其实两批人都忘记了,他们谁也不能说服谁。当然,最终是认为刘二死后刘二婶才时常烹饪肉类的人占据上风,把剩余的人取代了。毕竟人总是邪恶的,把他人往恶毒淫荡无耻的方向思考总是错不了的。
在刘二婶路过时,村头村尾、田间地头聊得热火朝天的人们马上就闭嘴了。滑溜溜的眼睛顺着她毫不掩饰地移动,刘二婶有时对他们笑一笑,有时不带什么表情地走过去。常年挑扁担使她的脊背有些弯曲,但曲度远远比不上常年做农活的农妇。不赶集时,刘二婶便挎着油黑的竹篮,用村子里最挺拔的脊背走过去。
人们有时会试图回忆,刘二在世时,究竟那房里有没有传出过这般令人魂牵梦萦的芳香?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两批人无聊地争论着,仿佛能为刘二婶的名声或者说贞洁或者说传说增减一笔,仿佛他们是不容半点谬误的仗义执言的史官。关于实际情况,其实两批人都忘记了,他们谁也不能说服谁。当然,最终是认为刘二死后刘二婶才时常烹饪肉类的人占据上风,把剩余的人取代了。毕竟人总是邪恶的,把他人往恶毒淫荡无耻的方向思考总是错不了的。
在刘二婶路过时,村头村尾、田间地头聊得热火朝天的人们马上就闭嘴了。滑溜溜的眼睛顺着她毫不掩饰地移动,刘二婶有时对他们笑一笑,有时不带什么表情地走过去。常年挑扁担使她的脊背有些弯曲,但曲度远远比不上常年做农活的农妇。不赶集时,刘二婶便挎着油黑的竹篮,用村子里最挺拔的脊背走过去。
#1140312
村里的生活像一条漫长的无知觉的河流,从不改变,始终顺着地势缓慢地蜿蜒。刘二婶的传说则像河边的泥脚印,断断续续,在时间中踉跄地前进,环绕着漫长的河。她仿佛游离在村庄外,从来不参与村中事务,但若提起她的名字,无人不会点头,接连说着:“原来是她,原来是她。”
从一个模糊的日期开始,村里人们发现,似乎有什么活动正在隐秘地进行。村外有人开着车,颠簸地来到这里,扛着不知名的仪器绕着村庄走了一圈又一圈。人们离得远远地,叉着手,表现出无聊的气息,脚边站着小孩。小孩的鼻涕挂在胸前,身上穿着刘二婶带回来的衣服。
车子颠簸着离开,又过了一段模糊的时间。又有几批人接连着进村,进村先找刘二婶,刘二婶笑着把他们送出来,送进村长家中。会是刘二婶的“顾客”吗?村里人不禁猜疑着。村长摇头,说是上面派来的人,要修路、要派人来教书。
第二天,谣言飞出来:村长是刘二婶的“顾客”,“上面”也有人是刘二婶的“顾客”。
从一个模糊的日期开始,村里人们发现,似乎有什么活动正在隐秘地进行。村外有人开着车,颠簸地来到这里,扛着不知名的仪器绕着村庄走了一圈又一圈。人们离得远远地,叉着手,表现出无聊的气息,脚边站着小孩。小孩的鼻涕挂在胸前,身上穿着刘二婶带回来的衣服。
车子颠簸着离开,又过了一段模糊的时间。又有几批人接连着进村,进村先找刘二婶,刘二婶笑着把他们送出来,送进村长家中。会是刘二婶的“顾客”吗?村里人不禁猜疑着。村长摇头,说是上面派来的人,要修路、要派人来教书。
第二天,谣言飞出来:村长是刘二婶的“顾客”,“上面”也有人是刘二婶的“顾客”。
#1140327
刘二婶应对谣言正如黄牛面对牛虻。虽然肯定不算喜欢,但并不怎么显现出来,只是沉静地站在那里。她说的话实在太少,村里人几乎忘记她的声音,甚至忘记她会说话。
直到村口传来声音:“请问……刘二婶在哪里?”
直到村口传来声音:“请问……刘二婶在哪里?”
#1148765
村子里是有小学的。清朝年间,村中出过一个进士,那时有人敲锣打鼓地走山路来修学堂。后来进士得罪皇帝被砍头死了,只有学堂活下来。石头的生命力比人顽强。虽然夏天生满青苔与霉菌、冬天回荡着冷风与细雪,坐在里面的小孩特别容易得病,但学堂依然是学堂,负责村子里的小孩读书,读四书五经。后来刘二婶挑来课本,村里那家世代教书的便改成教拼音与简体字。
村子里没有正经的老师。按照以前的规矩,是让村子里那些屡试不第的秀才举人给孩子开蒙,若是家里人觉得孩子有潜力继续深造,便送出去求学。但很快秀才和举人都没了,只有中专生、高中生,还有大专生、大学生。大多数能考上中专或高中的人都跑远了,在工厂、进公司打工,绝对不会再回来,再回来永远都是灰溜溜地扛起锄头,掀起一阵“被开除了”“手脚不干净”“乱搞男女关系”之类的讨论热潮。
只有一人是例外。他考上中专,在里面打架,把人的头打破,被学校送回来。但那时他已经快毕业,因此中专在收了一笔钱后,还是把毕业证发给了他。他跟着父亲做了两天农活,声称自己扭伤了腰,卧床休息一个月,又对家人宣布自己有了好方法。他拿一笔钱出去,就在他家里人认为他跑出去赌博胡闹死了的时候,他忽然出现在村子东边的入口,带着“曙光小学”成立的文件,还有他的教师资格证。这个名叫李平春的家伙,就这样成为了村里唯一一座小学,曙光小学的全科老师兼校长。
村子里没有正经的老师。按照以前的规矩,是让村子里那些屡试不第的秀才举人给孩子开蒙,若是家里人觉得孩子有潜力继续深造,便送出去求学。但很快秀才和举人都没了,只有中专生、高中生,还有大专生、大学生。大多数能考上中专或高中的人都跑远了,在工厂、进公司打工,绝对不会再回来,再回来永远都是灰溜溜地扛起锄头,掀起一阵“被开除了”“手脚不干净”“乱搞男女关系”之类的讨论热潮。
只有一人是例外。他考上中专,在里面打架,把人的头打破,被学校送回来。但那时他已经快毕业,因此中专在收了一笔钱后,还是把毕业证发给了他。他跟着父亲做了两天农活,声称自己扭伤了腰,卧床休息一个月,又对家人宣布自己有了好方法。他拿一笔钱出去,就在他家里人认为他跑出去赌博胡闹死了的时候,他忽然出现在村子东边的入口,带着“曙光小学”成立的文件,还有他的教师资格证。这个名叫李平春的家伙,就这样成为了村里唯一一座小学,曙光小学的全科老师兼校长。
#1305311
李平春并不算一个好老师。他讲起课来逻辑混乱,前言不搭后语,教语文分不清前后鼻音,教数学止步于加减乘除,只在体育课上有独家心得。
他的独家心得就是上课上腻歪了直接宣布上体育课。将破败的掉了一半蓝漆的木门一推,拖着鼻涕穿着肮脏不合身衬衫的小孩涌出教室,漫山遍野地在荒郊野岭上跑,如同被火燎了洞的耗子,边跑边发出吱吱的尖叫声。李平春叉着腰站在高一点的土堆上,威风凛凛地吹着透风的铁哨子。周围稍高些的树都被砍下当了柴火,李平春一望便知孩子们跑到了哪里。
村子里也有许多李平春的谣言。
比如说他靠这所小学赚了大钱,比如说他曾经有过一个媳妇,但是嫌弃他穷,跟别人跑了。从没人考虑过两条流言的矛盾性。
但李平春毕竟是一个生得高大健硕,常带笑容,油嘴滑舌的家伙,毕竟是一个掌握着全村学校的家伙。因此流言也就止步于此,即使传到李平春耳中也只能让他笑一笑。
直到据说“上面”派人来教书的那一天。李平春仿佛摇身一变,变成村里的明星人物似的,走到哪里都有悉悉索索的议论声,走到哪里都有人远远地叫他的名字,与他攀谈着打探什么教书的口风。
李平春对待这些询问就像每个熟悉这些村民的人会做的那样。他朝天空挥一挥手,仿佛很用力地驱赶什么,随后更用力咬着后槽牙般地说道:“上面的事,我们哪里清楚!”
这样的回答令村民们很满意。这些人对于某个神秘莫测的庞大的事物向来是深信不疑的,仿佛皇帝在金砖铺着的大房间里点了一个人名,吹着号打着鼓村子里就挂满了红色的彩布,转眼间就要砍了他的头,使村民极力想象,鲜红的血从那个曾经瘦弱寡言的少年的脖子里喷薄而出,如同洒满天空的晚霞。
这些意象宏大又壮美,令每个谈起它的村民都能拄着锄头,唾沫横飞地挥舞起空闲的手来。但这些意象又遥远无比,高垂在天幕之上,不可捉摸,无从预测,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只能充作茶余饭后一颗很有嚼劲的槟榔罢了。
但李平春的回答使他们品味到了一点那槟榔和自己生活的联系,联系的纽点正在李平春身上。于是李平春的名号愈发响亮了,大家将记忆里珍藏的李平春的故事纷纷掏出来反刍,挂在嘴边上不厌其烦地咀嚼着、回味着。他那往日桀骜的名声,他恍若失踪一般的谜团,他暴病而死的父亲,他从不娶妻的生活。
李平春在人们的嘴里一遍又一遍地翻滚着。
李平春从人群面前经过时,总有好几双眼睛,齐刷刷送他走上一段。
他的独家心得就是上课上腻歪了直接宣布上体育课。将破败的掉了一半蓝漆的木门一推,拖着鼻涕穿着肮脏不合身衬衫的小孩涌出教室,漫山遍野地在荒郊野岭上跑,如同被火燎了洞的耗子,边跑边发出吱吱的尖叫声。李平春叉着腰站在高一点的土堆上,威风凛凛地吹着透风的铁哨子。周围稍高些的树都被砍下当了柴火,李平春一望便知孩子们跑到了哪里。
村子里也有许多李平春的谣言。
比如说他靠这所小学赚了大钱,比如说他曾经有过一个媳妇,但是嫌弃他穷,跟别人跑了。从没人考虑过两条流言的矛盾性。
但李平春毕竟是一个生得高大健硕,常带笑容,油嘴滑舌的家伙,毕竟是一个掌握着全村学校的家伙。因此流言也就止步于此,即使传到李平春耳中也只能让他笑一笑。
直到据说“上面”派人来教书的那一天。李平春仿佛摇身一变,变成村里的明星人物似的,走到哪里都有悉悉索索的议论声,走到哪里都有人远远地叫他的名字,与他攀谈着打探什么教书的口风。
李平春对待这些询问就像每个熟悉这些村民的人会做的那样。他朝天空挥一挥手,仿佛很用力地驱赶什么,随后更用力咬着后槽牙般地说道:“上面的事,我们哪里清楚!”
这样的回答令村民们很满意。这些人对于某个神秘莫测的庞大的事物向来是深信不疑的,仿佛皇帝在金砖铺着的大房间里点了一个人名,吹着号打着鼓村子里就挂满了红色的彩布,转眼间就要砍了他的头,使村民极力想象,鲜红的血从那个曾经瘦弱寡言的少年的脖子里喷薄而出,如同洒满天空的晚霞。
这些意象宏大又壮美,令每个谈起它的村民都能拄着锄头,唾沫横飞地挥舞起空闲的手来。但这些意象又遥远无比,高垂在天幕之上,不可捉摸,无从预测,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只能充作茶余饭后一颗很有嚼劲的槟榔罢了。
但李平春的回答使他们品味到了一点那槟榔和自己生活的联系,联系的纽点正在李平春身上。于是李平春的名号愈发响亮了,大家将记忆里珍藏的李平春的故事纷纷掏出来反刍,挂在嘴边上不厌其烦地咀嚼着、回味着。他那往日桀骜的名声,他恍若失踪一般的谜团,他暴病而死的父亲,他从不娶妻的生活。
李平春在人们的嘴里一遍又一遍地翻滚着。
李平春从人群面前经过时,总有好几双眼睛,齐刷刷送他走上一段。
#1306097
更新了好耶[`・ω・]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