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号里是富有哲学义理和人文情思的标题》
感觉我像有那个赛博露阴癖。把自己身上丑恶的东西展示出来。怕没人看到。又怕太多人看到。怪死了。
不过不说的话我怕自己被憋死。
忘了给日记串起一个文艺点的标题。可能中午半睡半醒有点昏了。
日记(前编)#1390183
感觉我像有那个赛博露阴癖。把自己身上丑恶的东西展示出来。怕没人看到。又怕太多人看到。怪死了。
不过不说的话我怕自己被憋死。
忘了给日记串起一个文艺点的标题。可能中午半睡半醒有点昏了。
日记(前编)#1390183
🍾
3
#1436439
这是一个广泛被讨论、但同时也容易被误解的问题。不是所有男同性恋都“更女性化”,但确实在统计上,一些同性恋男性在**行为、语言、兴趣或外表**上更倾向于“女性化”表现,这种现象有以下几个**多层次的解释路径**👇:
---
## 🧠 一、生物学解释
### 1. **性激素假说:**
* 胎儿在子宫内暴露于激素(如睾酮和雌激素)的水平,会影响其大脑的性别化发展。
* 一种理论认为,**部分同性恋男性可能在胎儿时期接受的雄激素水平较低**,从而使其大脑发育模式偏向女性化(这是一个统计倾向,不是决定性因素)。
* 研究发现,男同性恋者在某些生理特征(如手指长度比、脑结构某些区域)上更接近女性平均值(例如 LeVay, 1991;Zhou et al., 1995)。
---
## 🧠 二、神经与心理发育因素
### 2. **儿童期行为非典型性(Childhood Gender Nonconformity)**
* 很多研究表明,**许多男同性恋者在童年时就表现出“性别非典型”行为**,例如更喜欢与女孩玩、讨厌运动、玩洋娃娃等。
*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模仿女人”,而是他们自然更喜欢这些活动。这些非典型性行为与日后发展为同性恋有一定相关性(不等于因果)——见 Green (1987) 及 Zucker & Bradley (1995)。
---
## 🌍 三、社会文化因素
### 3. **女性化表达在gay社群内更易被可见**
* 女性化的同性恋者往往**在公众中更容易被识别为同性恋**,而男性化的同性恋者可能更容易“隐身”或选择不公开性取向。
* 媒体对同性恋者的刻板印象往往也是偏女性化的,比如娘娘腔、嗲、时尚、举止夸张等,这放大了人们的印象偏差。
* 实际上,**很多同性恋男性是行为男性化的,但不容易被大众察觉**,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女性化者更显眼”的偏差现象。
---
## 🎭 四、性别角色的重塑与解放
### 4. **同性恋者更少受到“做男人要像男人”的压迫**
* 异性恋男性往往更害怕偏离主流“阳刚男性”标准(如硬汉、控制情绪、不穿粉色)。
* 而同性恋男性由于已经“打破了一个禁忌”(同性恋身份),在社会期待中**相对更有自由去表达女性化行为**,如柔软、情感丰富、关注美感等。
* 有些 gay 男性还会刻意走向女
---
## 🧠 一、生物学解释
### 1. **性激素假说:**
* 胎儿在子宫内暴露于激素(如睾酮和雌激素)的水平,会影响其大脑的性别化发展。
* 一种理论认为,**部分同性恋男性可能在胎儿时期接受的雄激素水平较低**,从而使其大脑发育模式偏向女性化(这是一个统计倾向,不是决定性因素)。
* 研究发现,男同性恋者在某些生理特征(如手指长度比、脑结构某些区域)上更接近女性平均值(例如 LeVay, 1991;Zhou et al., 1995)。
---
## 🧠 二、神经与心理发育因素
### 2. **儿童期行为非典型性(Childhood Gender Nonconformity)**
* 很多研究表明,**许多男同性恋者在童年时就表现出“性别非典型”行为**,例如更喜欢与女孩玩、讨厌运动、玩洋娃娃等。
*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模仿女人”,而是他们自然更喜欢这些活动。这些非典型性行为与日后发展为同性恋有一定相关性(不等于因果)——见 Green (1987) 及 Zucker & Bradley (1995)。
---
## 🌍 三、社会文化因素
### 3. **女性化表达在gay社群内更易被可见**
* 女性化的同性恋者往往**在公众中更容易被识别为同性恋**,而男性化的同性恋者可能更容易“隐身”或选择不公开性取向。
* 媒体对同性恋者的刻板印象往往也是偏女性化的,比如娘娘腔、嗲、时尚、举止夸张等,这放大了人们的印象偏差。
* 实际上,**很多同性恋男性是行为男性化的,但不容易被大众察觉**,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女性化者更显眼”的偏差现象。
---
## 🎭 四、性别角色的重塑与解放
### 4. **同性恋者更少受到“做男人要像男人”的压迫**
* 异性恋男性往往更害怕偏离主流“阳刚男性”标准(如硬汉、控制情绪、不穿粉色)。
* 而同性恋男性由于已经“打破了一个禁忌”(同性恋身份),在社会期待中**相对更有自由去表达女性化行为**,如柔软、情感丰富、关注美感等。
* 有些 gay 男性还会刻意走向女
#1436440
# 4. **同性恋者更少受到“做男人要像男人”的压迫**
* 异性恋男性往往更害怕偏离主流“阳刚男性”标准(如硬汉、控制情绪、不穿粉色)。
* 而同性恋男性由于已经“打破了一个禁忌”(同性恋身份),在社会期待中**相对更有自由去表达女性化行为**,如柔软、情感丰富、关注美感等。
* 有些 gay 男性还会刻意走向女性化表达作为一种**群体认同或自我风格建构**。
* 异性恋男性往往更害怕偏离主流“阳刚男性”标准(如硬汉、控制情绪、不穿粉色)。
* 而同性恋男性由于已经“打破了一个禁忌”(同性恋身份),在社会期待中**相对更有自由去表达女性化行为**,如柔软、情感丰富、关注美感等。
* 有些 gay 男性还会刻意走向女性化表达作为一种**群体认同或自我风格建构**。
#1436441
🧬 五、演化心理学视角(更具争议)
### 5. **亲戚选择假说(Kin Selection Hypothesis)**
* 这是一个较具争议的理论,提出男同性恋者可能在家庭结构中,承担起“帮助抚养侄子侄女”的角色(类似“女化叔叔”角色),从而间接提高自己基因在群体中的存续率。
* 这种理论尝试解释为什么在进化中同性恋未被淘汰,以及同性恋者为何常与女性成员关系更亲密、情绪表达力更强。
### 5. **亲戚选择假说(Kin Selection Hypothesis)**
* 这是一个较具争议的理论,提出男同性恋者可能在家庭结构中,承担起“帮助抚养侄子侄女”的角色(类似“女化叔叔”角色),从而间接提高自己基因在群体中的存续率。
* 这种理论尝试解释为什么在进化中同性恋未被淘汰,以及同性恋者为何常与女性成员关系更亲密、情绪表达力更强。
#1436442
天呐,还好我没那么女性化。怪不得我总是发现自己和女某时思路会很一致。
#1436443
但我还是有着性别红利和普信男一般的性幻想。令人感叹。
#1436444
JK罗琳反跨性别😮不反同就好
#1436445
我们同性恋也是lgbt里面矮子里挑高个了。
#1436446
这人居然只支持同。反双反跨还反无性恋。有点难以理解,为什么要反无性恋。我都没见过无性恋。
#1436530
玩了一个中国台湾人做的福瑞h游。
#1436531
吃了专注达之后抑郁转双相了。不过我感觉前所未有的好。
#1436532
现在是躁期。并且我根本就没体会过郁期。这样来说,其实根本不是双相。就是纯粹的轻躁狂。
#1436534
不行啊,感觉我跟这个老师好像。以后我肯定不能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