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乱翻书日常
今天我必遨游书海[ `_っ´]
看的书比较杂,不一定本专业相关。此外会摘录读到的英语生词和例句|д` ]
也可以回答一些读研生活相关问题[ ゚∀゚]
看的书比较杂,不一定本专业相关。此外会摘录读到的英语生词和例句|д` ]
也可以回答一些读研生活相关问题[ ゚∀゚]
#335000
今天看了点室友借我的《图说敦煌二五四窟》,是三联出的漂亮书。本来想翻一下揣到图书馆直接还掉,没想到写得很不错,本美术白痴肃然起敬。第二章《南壁: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很让人感动。敦煌壁画的色彩实在太神奇了,那种明亮得仿佛在流动的蓝紫色,还有泥壁上自然的厚重感,都无比美丽。看这本书有个好处是不但有讲解,而且有素描图解,很适合我这种看不懂绘画的人。此外用大白话说的历史也标注了出处,满意。
#335011
蹲蹲[ ´∀`]
#335015
因为《图说敦煌》非常漂亮,有点舍不得囫囵吞枣看完,就暂停了。书的脚注里看到一本《曾有西风半点香》,书名很吸引人,查了一下发现是扬之水先生写的,顿时不怎么意外了。这位是当之无愧的名物学大佬,前面还有孙机和徐中舒,我感觉巫鸿也用上了一些名物学的方法。不太确定有没有这个说法,不过毫无疑问这些研究和古代的博物学还有现代的考古学关系都很深。
上次室友捏着一本扬之水的书惊叹:我本来觉得没什么的,但这可是金钗啊,可以带在头上的啊。我探头一看,确实很华美,工艺非常高妙。她顺口跟我说,钗字取“叉”字交错义,所以是两股。簪就是单支的。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
上次室友捏着一本扬之水的书惊叹:我本来觉得没什么的,但这可是金钗啊,可以带在头上的啊。我探头一看,确实很华美,工艺非常高妙。她顺口跟我说,钗字取“叉”字交错义,所以是两股。簪就是单支的。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
#335039
>>Po.335015
没引用全我室友的话,她还说:不但可以戴,而且还是黄金,硬通货!逃难也用得上!
确实,足金的小首饰大概也属于金银细软。我室友这种时刻为末日准备的理智人,为黄金动心比为漂亮钗子动心来得合理的多[`ヮ´ ]
没引用全我室友的话,她还说:不但可以戴,而且还是黄金,硬通货!逃难也用得上!
确实,足金的小首饰大概也属于金银细软。我室友这种时刻为末日准备的理智人,为黄金动心比为漂亮钗子动心来得合理的多[`ヮ´ ]
#335053
还在读尼采的书,打算看完手头这一批去看看艺术史|∀` ]
#335076
简单聊聊看书的习惯。
学术书需要看目录,点和面上都能有快速直观的认知。然后看一下序章和结论(如果有的话),再挑一些有意思的章节细读,其他的翻一翻,最后形成对全书的综合认知,就算是看完了。这样的好处是快,如果每页都要作笔记那么我将永无宁日(x)。不过我本人记性不大好,重要的内容肯定要记下来,以供之后回顾。有时候看到重要的语句不仅要摘录,而且要记下来页码和版权信息,以便未来引用。
还是因为记性差,我的原则是一本书里如果能看到一两个观点让我头脑风暴,就是一本值得铭记的好书。小说和诗歌同理,要有一两个出彩的场景或者语言。最近觉得还不错的是胡宝国《虚实之间》,前半本很体现学术眼光(还有吹老师的技术),后半本是生活随笔,有些内容很好笑,可能我读完之后很久还会记得。
学术书需要看目录,点和面上都能有快速直观的认知。然后看一下序章和结论(如果有的话),再挑一些有意思的章节细读,其他的翻一翻,最后形成对全书的综合认知,就算是看完了。这样的好处是快,如果每页都要作笔记那么我将永无宁日(x)。不过我本人记性不大好,重要的内容肯定要记下来,以供之后回顾。有时候看到重要的语句不仅要摘录,而且要记下来页码和版权信息,以便未来引用。
还是因为记性差,我的原则是一本书里如果能看到一两个观点让我头脑风暴,就是一本值得铭记的好书。小说和诗歌同理,要有一两个出彩的场景或者语言。最近觉得还不错的是胡宝国《虚实之间》,前半本很体现学术眼光(还有吹老师的技术),后半本是生活随笔,有些内容很好笑,可能我读完之后很久还会记得。
#335094
>>Po.335053
艺术史好玩!对西方感兴趣的话或许可以看看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我之前当成睡前读物,不太看进去内容,翻图也感觉很好。他有很多艺术史专著,有点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意思在,中译本也很全,是中国美院范景中先生主持翻译的,质量很高,不过我都堆在书架上还没看……
艺术史好玩!对西方感兴趣的话或许可以看看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我之前当成睡前读物,不太看进去内容,翻图也感觉很好。他有很多艺术史专著,有点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意思在,中译本也很全,是中国美院范景中先生主持翻译的,质量很高,不过我都堆在书架上还没看……
#335134
>>Po.335076
序章啊前言啊Introduction啊什么的,讲法不一样,性质差不多。有些书是代序,其他人写的,往往是师友,会讲点趣事,很好玩。译本序还会专门提到对自己的著作在这个国家发展的期待,也挺有意思的。
国内近些年有些学术著作比较像论文合集,是作者把已有成果整合成书(也可能是写书稿的过程中拆成论文)。对这种做法,我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很难去批评他们重复自己,因为学校每年都会要求一定量的成果,如果完全写一本新书而不事先发表书中的论文,很可能无法满足论文指标,毕竟精力有限,写书的工作量太大了。
学术真难。
序章啊前言啊Introduction啊什么的,讲法不一样,性质差不多。有些书是代序,其他人写的,往往是师友,会讲点趣事,很好玩。译本序还会专门提到对自己的著作在这个国家发展的期待,也挺有意思的。
国内近些年有些学术著作比较像论文合集,是作者把已有成果整合成书(也可能是写书稿的过程中拆成论文)。对这种做法,我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很难去批评他们重复自己,因为学校每年都会要求一定量的成果,如果完全写一本新书而不事先发表书中的论文,很可能无法满足论文指标,毕竟精力有限,写书的工作量太大了。
学术真难。
#335187
>>Po.335076
[ ゚д゚]学到了!这个阅读的思路好清晰啊!
之前看一些理论性很强的书真的很枯燥,感觉博哥的这个方法能帮到我。
[ ゚д゚]学到了!这个阅读的思路好清晰啊!
之前看一些理论性很强的书真的很枯燥,感觉博哥的这个方法能帮到我。
#335217
>>Po.335187
能帮到就太好啦|∀` ]
不过我平时读哲学类书籍很少(很不擅长…),所以哲学书我不确定能不能这样读。一般来说方法应该是通用的[*゚∇゚]
能帮到就太好啦|∀` ]
不过我平时读哲学类书籍很少(很不擅长…),所以哲学书我不确定能不能这样读。一般来说方法应该是通用的[*゚∇゚]
#335346
刚刚说看书,还少说了一个好玩的:后记。
后记这个东西一般比较常见于本来是博士学位论文、后来出版的书,而众所周知学位论文的后记有很多可看的东ba西gua,包括但不限于亲朋好友、情侣配偶等等,当你认识这个人的时候就显得尤为劲爆。
上次我同门跟我说:我这几天把我们专业所有能找到的学位论文都看了[*゚∀゚*]
我:好你个兔崽子又在背地里卷我[ ˇωˇ]
同门:摘要和后记啦,后记[ノ]`ω´[ヾ]
我:摘要也很多啊[ ˇωˇ]
同门:那个谁谁,他秀老婆诶,还有那个谁谁,也结婚了
我:你这么羡慕你也去找一个啊[`ヮ´ ]σ`∀´] ゚∀゚]σ
(其实我也很羡慕[つд⊂])
后记这个东西一般比较常见于本来是博士学位论文、后来出版的书,而众所周知学位论文的后记有很多可看的东ba西gua,包括但不限于亲朋好友、情侣配偶等等,当你认识这个人的时候就显得尤为劲爆。
上次我同门跟我说:我这几天把我们专业所有能找到的学位论文都看了[*゚∀゚*]
我:好你个兔崽子又在背地里卷我[ ˇωˇ]
同门:摘要和后记啦,后记[ノ]`ω´[ヾ]
我:摘要也很多啊[ ˇωˇ]
同门:那个谁谁,他秀老婆诶,还有那个谁谁,也结婚了
我:你这么羡慕你也去找一个啊[`ヮ´ ]σ`∀´] ゚∀゚]σ
(其实我也很羡慕[つд⊂])
#335434
我这位同门是本专业全体认可的超级卷王,但可恶的地方是他并不是有意卷别人,而是天天自己焦虑,然后和人交流中,就会自然而然流露出“我才看了一万篇论文怎么办啊”的气息。
不过他看这么快是有原因的,就是主要看摘要,正文抓重点,考据什么的选择性看一下。但这种方式和前面说的那种一样,很考验学科基础,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还是得从头到尾看,中间免不了查阅其他资料(如百度百科)。他真的读过很多,我是赶不上,不过我觉得我过得可能比他快乐一些。
不过他看这么快是有原因的,就是主要看摘要,正文抓重点,考据什么的选择性看一下。但这种方式和前面说的那种一样,很考验学科基础,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还是得从头到尾看,中间免不了查阅其他资料(如百度百科)。他真的读过很多,我是赶不上,不过我觉得我过得可能比他快乐一些。
#335489
摩多摩多!卷和不卷是个哲学问题。不卷不代表躺平。知识能真正进脑子才最重要。而这个时候往往是快乐的。就不感觉卷了。
#335926
>>Po.335489
说得好,而且这种快乐特别纯粹,让人觉得学习受的苦是值得的[*´∀`]
说得好,而且这种快乐特别纯粹,让人觉得学习受的苦是值得的[*´∀`]
#336187
明天看什么书roll个点吧…0-4肝题,5-9闲书
4 (0~9)
4 (0~9)
#336208
>>Po.336187
闲书,凋零…
那么明天就加入超级星期四活动奖励自己吧[´∀[[☆ミつ
闲书,凋零…
那么明天就加入超级星期四活动奖励自己吧[´∀[[☆ミつ
#336554
关于这周要看的书,忽然想起一本前段时间断断续续看了一半的,很有趣,叫The Allure of Archives。原文是法语,我在读英译版,希望未来复建之后能去试试读原文……
算是学术散文,作者谈了自己在巴黎一个图书馆做档案研究的经历,尤其有趣的是档案中夹着的一张便签、一块布料等等小物件,背后都有很多故事。这些档案以法院保留的诉讼文书和地方行政记录为主。有一封囚徒给妻子的信夹在其中,央人为他带出,但想必没有成功。
作者还提到在图书馆占座的斗智斗勇,抢赢位置之后的志得意满和没抢到时的精神胜利都非常真实有趣,让我想起曾经在国图缩在胶卷机前面的日子。不过我的经历很短暂,要是有博格感兴趣的话下次可以说一说,可能比较新奇hhh
我的计划里有一环是花时间混迹国图,眼熟所有专业相关的书。但有路痴和数字盲双重debuff,找书实在太痛苦了,连自己学校的图书馆都还逛不顺,更别提现在交通不便,国图也关了,只能再议。希望(假设有)专业的朋友们不要嫌弃我的无知[;´Д`]
产出很多的专业学者,大部分是因为热爱这门学问,真正做到好学不倦、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我现在还没有这么喜欢,但隐隐感觉有苗头了。毕竟当你对大部分娱乐项目失去兴趣的时候,可能也没什么能选的了[つд⊂]
算是学术散文,作者谈了自己在巴黎一个图书馆做档案研究的经历,尤其有趣的是档案中夹着的一张便签、一块布料等等小物件,背后都有很多故事。这些档案以法院保留的诉讼文书和地方行政记录为主。有一封囚徒给妻子的信夹在其中,央人为他带出,但想必没有成功。
作者还提到在图书馆占座的斗智斗勇,抢赢位置之后的志得意满和没抢到时的精神胜利都非常真实有趣,让我想起曾经在国图缩在胶卷机前面的日子。不过我的经历很短暂,要是有博格感兴趣的话下次可以说一说,可能比较新奇hhh
我的计划里有一环是花时间混迹国图,眼熟所有专业相关的书。但有路痴和数字盲双重debuff,找书实在太痛苦了,连自己学校的图书馆都还逛不顺,更别提现在交通不便,国图也关了,只能再议。希望(假设有)专业的朋友们不要嫌弃我的无知[;´Д`]
产出很多的专业学者,大部分是因为热爱这门学问,真正做到好学不倦、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我现在还没有这么喜欢,但隐隐感觉有苗头了。毕竟当你对大部分娱乐项目失去兴趣的时候,可能也没什么能选的了[つд⊂]
#336616
关于档案研究,据我感觉主要是微观史学家在做,因为这是一个历史记录的侧面,而且非常有真实性。《蒙塔尤》和神奇的《马丁盖尔归来》都属于这样的个案研究,优势在于能够透露出传统史学所不能及的地方,可能和文化研究、政治学和法学这些学科有交叉。
如果你看了这些书觉得比较茫然,好像不是一般的学术著作,没多少理论色彩…不要担心,我也是[ ´∀`]
如果你看了这些书觉得比较茫然,好像不是一般的学术著作,没多少理论色彩…不要担心,我也是[ ´∀`]
#336642
>>Po.336616
马丁盖尔归来的内容简介:
1560年的夏日,如果不是有一个装了一条木腿的人闯进法庭,那个真名叫阿诺·迪蒂尔的精明的农民,几乎就说服了图卢兹高等法院的法官们,他就是马丁·盖尔,拥有马丁·盖尔的身份、财产和妻子。当真正的马丁·盖尔现身,一切都改变了。四百多年来,这个传奇故事一再被讲述,甚至被搬上舞台和银幕……
超好玩的吧[ノ]`ω´[ヾ]
btw银幕的剧本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写的,她写完了剧本不太满意,觉得还有许多没讲明白,因此专门写了一本小书。
读起来就像历史小说,很轻松(只要不去试图弄明白中世纪法国的地方行政体制之类的问题)。感觉在今天提到的书里是最不容易犯困的(?
马丁盖尔归来的内容简介:
1560年的夏日,如果不是有一个装了一条木腿的人闯进法庭,那个真名叫阿诺·迪蒂尔的精明的农民,几乎就说服了图卢兹高等法院的法官们,他就是马丁·盖尔,拥有马丁·盖尔的身份、财产和妻子。当真正的马丁·盖尔现身,一切都改变了。四百多年来,这个传奇故事一再被讲述,甚至被搬上舞台和银幕……
超好玩的吧[ノ]`ω´[ヾ]
btw银幕的剧本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写的,她写完了剧本不太满意,觉得还有许多没讲明白,因此专门写了一本小书。
读起来就像历史小说,很轻松(只要不去试图弄明白中世纪法国的地方行政体制之类的问题)。感觉在今天提到的书里是最不容易犯困的(?
#338126
除去看书的习惯之外,看什么书也很重要。
我读研之前有人告诉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必读书。我当时不太理解,又觉得很难。现在知道这是研读学术史最快捷直接的起点,从目录学、文献学还有历史的角度都是如此。如果梳理一套学术史,选的是一本不太好的参考书,那就很吃亏。好的起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抓住大问题和转折点。
我读研之前有人告诉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必读书。我当时不太理解,又觉得很难。现在知道这是研读学术史最快捷直接的起点,从目录学、文献学还有历史的角度都是如此。如果梳理一套学术史,选的是一本不太好的参考书,那就很吃亏。好的起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抓住大问题和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