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打算升级电脑配置,想买个500g的nvme固态硬盘。看了下三星970evoplus,好贵啊,西数蓝盘sn570和铠侠rc20比三星便宜100多,小白一个,不知道差距究竟在哪?求博哥推荐性价比高的硬盘[ ゚∀。]
#869075
嘛,话分两头,在理论测试上可能有明显的一些差别,其实实际使用上如果产品定位基本相同,质量也不差的话,其实很难去感受出来。如果是我的话,我更乐于选择东芝的RC20(西数整体的口碑现在不太好)| ω・´]
三星的970evoplus自称用的是MLC颗粒,也是目前消费级市场上唯一(不知道停产了没)的大厂 比较可靠的MLC产品(小小的吐槽,这里的M指的是MORE只要不要脸TLC和QLC也是MLC)
博哥可以去查一下这两款硬盘用的是什么颗粒(颗粒这个事儿说起来还有点小复杂,一会儿再说)和4K性能(可以理解为小文件的读写性能,实际上更影响日常体验)
[ ;´д`]博哥说他是纯小白所以底下是一丢丢科普
目前在市场上能捞到的颗粒基本上是这三种MLC,TLC,QLC目前绝对的主流是TLC,他们在物理结构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M指多层(由于后边的命名所以有时候M也指双层), T指3层,Q指4层 存储单元,里面存放数据的最小单位是Cell,M T Q 决定了每个Cell分别存储 多bit 3bit 4bit 而这个bit是依靠每个Cell捕获的电子来表现,假设每个Cell最多能捕获8个电子(接下来是一点都不严谨的举例,只是为了方便观看者举的例子,并不代表实际情况)他可以捕获0~3个电子代表0,4~8各电子代表1,也可以当他没有捕获电子的时候代表0,捕获了2个代表1,4个代表01,六个10,8个11,甚至每捕获一个电子,代表一个不同的状态,这也是M T Q在底层上的不同(但实际上的物理结构还是那个Cell)当一个Cell能代表的bit越多那相对的同体积和单位下,能储存的数据越多,相应的对于控制电路也更严格,
而Cell是有寿命的被抽插太多的时候会漏出来的[〃∀〃]
就导致了QLC真实的读写速度很慢,寿命相对来说比较短,但同等单位上的储存密度很大(也就价格相对来说会低一点,以及尽管你看到那个寿命很可能会很焦虑,但是实际上日常使用也还是很难写报废而大概率是主控先飞升)
TLC目前还是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上
MLC已经要被神化了
SLC那更是个神
[ ̄ー ̄]还有一些,为了保证体验设里的缓存和模拟,会导致速度断崖式的下跌和写入放大,但不是讨论的重点,实际上不是那种天天搞极限性能的家伙,日常使用相对来说也没有太明显的感受
被各种杠精搞怕了,只代表我本人的观点,强调是从使用出发而不是理论性能
三星的970evoplus自称用的是MLC颗粒,也是目前消费级市场上唯一(不知道停产了没)的大厂 比较可靠的MLC产品(小小的吐槽,这里的M指的是MORE只要不要脸TLC和QLC也是MLC)
博哥可以去查一下这两款硬盘用的是什么颗粒(颗粒这个事儿说起来还有点小复杂,一会儿再说)和4K性能(可以理解为小文件的读写性能,实际上更影响日常体验)
[ ;´д`]博哥说他是纯小白所以底下是一丢丢科普
目前在市场上能捞到的颗粒基本上是这三种MLC,TLC,QLC目前绝对的主流是TLC,他们在物理结构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M指多层(由于后边的命名所以有时候M也指双层), T指3层,Q指4层 存储单元,里面存放数据的最小单位是Cell,M T Q 决定了每个Cell分别存储 多bit 3bit 4bit 而这个bit是依靠每个Cell捕获的电子来表现,假设每个Cell最多能捕获8个电子(接下来是一点都不严谨的举例,只是为了方便观看者举的例子,并不代表实际情况)他可以捕获0~3个电子代表0,4~8各电子代表1,也可以当他没有捕获电子的时候代表0,捕获了2个代表1,4个代表01,六个10,8个11,甚至每捕获一个电子,代表一个不同的状态,这也是M T Q在底层上的不同(但实际上的物理结构还是那个Cell)当一个Cell能代表的bit越多那相对的同体积和单位下,能储存的数据越多,相应的对于控制电路也更严格,
而Cell是有寿命的被抽插太多的时候会漏出来的[〃∀〃]
就导致了QLC真实的读写速度很慢,寿命相对来说比较短,但同等单位上的储存密度很大(也就价格相对来说会低一点,以及尽管你看到那个寿命很可能会很焦虑,但是实际上日常使用也还是很难写报废而大概率是主控先飞升)
TLC目前还是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上
MLC已经要被神化了
SLC那更是个神
[ ̄ー ̄]还有一些,为了保证体验设里的缓存和模拟,会导致速度断崖式的下跌和写入放大,但不是讨论的重点,实际上不是那种天天搞极限性能的家伙,日常使用相对来说也没有太明显的感受
被各种杠精搞怕了,只代表我本人的观点,强调是从使用出发而不是理论性能
#869103
>>Po.869075
M指的是Multi不是more。我记得没错的话MLC的总读写次数只有几千次,QLC只有几百次,而SLC则是十万级的完全擦写数量(P/E cycle),理论上可以用到主控完蛋为止。当然现在三星用的颗粒也都是TLC甚至是QLC,而最后一代MLC的SM961早就只剩拆机盘而且很难买到了。现在这情况与其纠结寿命不如挑个顺眼的,除了西数闪迪品控废物别碰之外都随意了。
M指的是Multi不是more。我记得没错的话MLC的总读写次数只有几千次,QLC只有几百次,而SLC则是十万级的完全擦写数量(P/E cycle),理论上可以用到主控完蛋为止。当然现在三星用的颗粒也都是TLC甚至是QLC,而最后一代MLC的SM961早就只剩拆机盘而且很难买到了。现在这情况与其纠结寿命不如挑个顺眼的,除了西数闪迪品控废物别碰之外都随意了。
#870708
感谢楼上博哥的指正,M指的是Multi,是我讲错了,非常感谢指正
以及qlc尽管只有几百次寿命但只是平常日常使用把它写报废还是挺困难的,只要价格合适明确标注我并不是非常抵制QLC
但我并不认同现在的市场能做到闭着眼睛随便买,我对QLC以及下一代的技术的接受和认可是完完全全建立在没有隐瞒技术和价格上的,事实上有些无良厂商会搞偷换颗粒,偷换技术方案(某些一线大厂也会这样搞)以及一些更恶心的厂子偷换概念,用缓内速度碰瓷
就是小白还是尽可能去选择有技术实力的一线大厂(三星,东芝/铠侠,海力士,镁光,和长江)西数和下属的闪迪还是无情拉黑比较好
然后就是看定位和价格,各个厂里有不同的产品定位,就看同一产品定位,谁的价格更便宜拿谁
以及qlc尽管只有几百次寿命但只是平常日常使用把它写报废还是挺困难的,只要价格合适明确标注我并不是非常抵制QLC
但我并不认同现在的市场能做到闭着眼睛随便买,我对QLC以及下一代的技术的接受和认可是完完全全建立在没有隐瞒技术和价格上的,事实上有些无良厂商会搞偷换颗粒,偷换技术方案(某些一线大厂也会这样搞)以及一些更恶心的厂子偷换概念,用缓内速度碰瓷
就是小白还是尽可能去选择有技术实力的一线大厂(三星,东芝/铠侠,海力士,镁光,和长江)西数和下属的闪迪还是无情拉黑比较好
然后就是看定位和价格,各个厂里有不同的产品定位,就看同一产品定位,谁的价格更便宜拿谁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