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用
#946783
>>Po.946757
“真正的容忍是以明确的界线为先决条件的,同时也需要检视及衡量其价值观。精神虐待却是在另一个人的精神领域设下陷阱,并因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的姑息而得寸进尺。”
“真正的容忍是以明确的界线为先决条件的,同时也需要检视及衡量其价值观。精神虐待却是在另一个人的精神领域设下陷阱,并因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的姑息而得寸进尺。”
#946785
>>Po.946783
“我们想象施虐者天赋异禀,总能扮演赢家的角色,因此有时不免心生羡慕。他们确实懂得自如地操控人心,在商业或政治领域中占上风。但我们也有所畏惧,因为直觉告诉我们,和他们站在同一阵线会比对抗他们更有好处。
“我们不会在乎显得软弱无能的受虐者,并且在尊重他人自由的伪善氛围中,对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视若无睹。事实上,这种容忍使得我们不会去干涉他人的行为和意见,即使其看起来超过道德底线或者需要商榷,而且我们也在不明所以地纵容着掌权者罗织谎言的行为。”
“我们想象施虐者天赋异禀,总能扮演赢家的角色,因此有时不免心生羡慕。他们确实懂得自如地操控人心,在商业或政治领域中占上风。但我们也有所畏惧,因为直觉告诉我们,和他们站在同一阵线会比对抗他们更有好处。
“我们不会在乎显得软弱无能的受虐者,并且在尊重他人自由的伪善氛围中,对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视若无睹。事实上,这种容忍使得我们不会去干涉他人的行为和意见,即使其看起来超过道德底线或者需要商榷,而且我们也在不明所以地纵容着掌权者罗织谎言的行为。”
#947412
有些看似无害的操纵技巧,会给受虐者留下因遭人愚弄而感到痛苦或羞愤的后遗症;有些更严重的操纵会影响受虐者的核心人格,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精神虐待者直接危害的是受虐者,间接成为周围人罔顾道德的标杆,他们会以为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甚至相信牺牲他人、任意妄为才是常态。
victimology(受害人学/受虐者学)
victimology(受害人学/受虐者学)
#947418
自:
打断受害者反抗的行动/怀疑的行动(例如想要讨论事件的行为),并且率先指责,不给受害者回应的时间就离场
受害者会因此不断反思事件,反复被指责,将逐渐陷入“不实的”思考中,进而陷入自我怀疑的螺旋
打断受害者反抗的行动/怀疑的行动(例如想要讨论事件的行为),并且率先指责,不给受害者回应的时间就离场
受害者会因此不断反思事件,反复被指责,将逐渐陷入“不实的”思考中,进而陷入自我怀疑的螺旋
#948465
(书)
施虐者为取信于人,必须迫使伴侣做出令人谴责的恶行,以便否定对方。
施虐者为取信于人,必须迫使伴侣做出令人谴责的恶行,以便否定对方。
#948466
从一开始他就以受虐者自居,好让安娜同情他。
保罗解释他个性僵硬是困苦的童年造成的,然而他提供的信息矛盾又不完整,令人存疑:“小时候没人照顾我。要不是奶奶在我身边……我爸爸很可能不是我的亲生父亲。”
从一开始他就以受虐者自居,好让安娜同情他。
保罗解释他个性僵硬是困苦的童年造成的,然而他提供的信息矛盾又不完整,令人存疑:“小时候没人照顾我。要不是奶奶在我身边……我爸爸很可能不是我的亲生父亲。”
从一开始他就以受虐者自居,好让安娜同情他。
#948468
(加害过程初)
保罗是那种“无所不知”的人,对什么议题都有极端的看法,包括政治、未来、谁聪明谁愚蠢、该怎么行动或者不行动。他多半是以简单的点头或只讲一半话来表达他无穷的智慧。他会很有技巧地反映出安娜的缺乏安全感。
她事后要拿出来谈时,他只冷冷地说,是她心里有鬼,小题大作。
这些言论的重点在于让安娜难堪。她感受到了敌意,但因为那语气是半埋怨半开玩笑,她不太确定自己的直觉对不对。朋友们也不见得能听出其中的敌意,如果安娜反击,不免显得缺乏幽默感。
他每次批评安娜后都会加一句:“这不是责备,这是陈述事实。”
她想要解释自己有多难受时,却仿佛面对一堵空白的墙壁。
保罗是那种“无所不知”的人,对什么议题都有极端的看法,包括政治、未来、谁聪明谁愚蠢、该怎么行动或者不行动。他多半是以简单的点头或只讲一半话来表达他无穷的智慧。他会很有技巧地反映出安娜的缺乏安全感。
她事后要拿出来谈时,他只冷冷地说,是她心里有鬼,小题大作。
这些言论的重点在于让安娜难堪。她感受到了敌意,但因为那语气是半埋怨半开玩笑,她不太确定自己的直觉对不对。朋友们也不见得能听出其中的敌意,如果安娜反击,不免显得缺乏幽默感。
他每次批评安娜后都会加一句:“这不是责备,这是陈述事实。”
她想要解释自己有多难受时,却仿佛面对一堵空白的墙壁。
#948472
过了一段时间,他更是过分到窃取安娜用来记账的本子。安娜找不到,就问保罗有没有看到。她很确定她把账本放在哪个房间,而那个房间没有其他人进过。保罗说他没有看到,还加上一句:她应该把东西放好。他的表情充满恨意,吓坏了她。安娜明知是他偷的,可是太害怕追究下去会引发保罗暴力相向。
另有,《煤气灯》
另有,《煤气灯》
#948487
他不把安娜当人看待,好让自己与她的痛苦保持距离。他冷酷地看着她,不带一丝感情。由此看来,安娜的眼泪的确显得可笑。不过安娜最刻骨铭心的感受是,对保罗而言,她这个人都不存在。她的眼泪和痛苦,保罗都不闻不问,更正确的说法是,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他们之间的沟通完全断绝,安娜为此怒不可遏,却无从发泄,转为焦虑。
#948488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Rights ofChild)认为,下列对待儿童的方式有损其心理健康:
● 言语暴力
● 虐待与贬损的行为方式
● 拒绝给予爱与亲情
● 不符合年龄的过度或不相称的要求
● 相互矛盾或不可能做到的管教指示
● 言语暴力
● 虐待与贬损的行为方式
● 拒绝给予爱与亲情
● 不符合年龄的过度或不相称的要求
● 相互矛盾或不可能做到的管教指示
#948500
斯蒂芬的父亲个性冷漠,从不满足,缺乏爱心,说话总是带刺,爱嘲讽伤人。他自己活得痛苦,也不愿周围人活得快乐。斯蒂芬从不告诉父亲他想做什么。待在父亲身边的只是斯蒂芬的影子,当父亲离开时,他心想:“我现在可以轻松了,还好没出什么差错。”
即使现在斯蒂芬已经成年,他还是很怕父亲。“假如我是他周围唯一有这种反应的人,我会觉得是我不正常,可是每个跟他接触的人都不愿与他讨论事情,因为怕跟他起争执。”斯蒂芬随时保持警觉,否则如果父亲骂他骂得太过分,他可能会失去理智。
(反向素材。“是唯一有这种反应的人,感到自己不正常”)
即使现在斯蒂芬已经成年,他还是很怕父亲。“假如我是他周围唯一有这种反应的人,我会觉得是我不正常,可是每个跟他接触的人都不愿与他讨论事情,因为怕跟他起争执。”斯蒂芬随时保持警觉,否则如果父亲骂他骂得太过分,他可能会失去理智。
(反向素材。“是唯一有这种反应的人,感到自己不正常”)
#948501
母亲每一次攻击都助长了娜迪亚的暴力倾向,她心生把母亲按在地板上的念头,好让她别再“作威作福”,认为世界上每个人都对不起她。这也让娜迪亚出现了胃痛和肠痉挛的问题。即使没跟母亲住在一起,通过信件或电话,她仍感觉到有一只很长的手臂伸过来紧抓着自己不放并想要伤害自己。
#948502
羞辱的言词及暗示,会形成负面制约或洗脑的情况。受此虐待的儿童不会抱怨遭到不当对待,反而拼命想要获得拒斥他的父母的认可,但终归得不到。他会因此产生负面自我形象(我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并认为是自己罪有应得。
#948503
>>Po.948502
负面自我形象
>>Po.948501
暴力倾向
负面自我形象
>>Po.948501
暴力倾向
#948509
结果孩子真的变得愚蠢、古怪、讨人厌,父母就有很好的理由不善待他。
(原因的参考)
(原因的参考)
#948510
施虐者的配偶如果也受到施虐者的控制,就很有可能会在知晓孩子的苦楚后还站在施虐者这一边,并合理化自己的做法:我爱莫能助。
(旁观者参考)
操纵子女十分容易。子女会帮所爱的人找借口,他们的忍耐没有限度;对于父母的所作所为,他们都能原谅,并把过错转嫁到自己身上。他们想要知道,也试图去了解,为什么父亲或母亲会那么痛苦。以受苦作为要挟是常见的操纵子女的手法。
(加害者会使用的指责方向,从受害者家庭进行攻击)
(旁观者参考)
操纵子女十分容易。子女会帮所爱的人找借口,他们的忍耐没有限度;对于父母的所作所为,他们都能原谅,并把过错转嫁到自己身上。他们想要知道,也试图去了解,为什么父亲或母亲会那么痛苦。以受苦作为要挟是常见的操纵子女的手法。
(加害者会使用的指责方向,从受害者家庭进行攻击)
#949056
我认为校园暴力杜绝是不可能的,最多解决了大部分肢体伤害一些小动作还是免不了。
学生这个群体一个班或多或少总要有一个被当梗玩总要有一个“至少我比这个人好”的人存在。
网课这个方法不错,但效果大家都知道了。
(评论)(蓝文彬)
学生这个群体一个班或多或少总要有一个被当梗玩总要有一个“至少我比这个人好”的人存在。
网课这个方法不错,但效果大家都知道了。
(评论)(蓝文彬)
#949058
>>Po.949056
黄同学,小儿麻痹症
黄同学,小儿麻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