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中
📝正在回复 #1196898
WfYaoiH2 2024-02-18 04:36:19
读书笔记:史铁生《病隙碎笔》
2
😕 1
😫 1
😭 1
WfYaoiH2 Po 2024-02-18 06:05:04
↓史铁生锐评国画!

国画,越看越有些腻了。山水树木花鸟鱼虫,都很像,像真的,像前人,互相像,鉴赏家常也是这样告诉你:此乃袭承哪位大师、哪一门派。西画中这类情况也有。书法中这样的事尤其多,寿字、福字、龙虎二字,写来写去再也弄不出什么新意却还是写来写去,让人看了憋闷,觉得书者与观者的心情都被囚禁。

↑后面也叠甲了,说自己实际上不太懂艺术和国画,就是人云亦云的,乱说的。(不过当时的街头国画确实是这样吧,民间已经很久没有新的国画技法了。觉得老套也是正常的)
WfYaoiH2 Po 2024-02-18 06:18:28
↓病隙碎笔第三部分,开头有这么一段话:

从网上读到一篇文章,说到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学画画之关心点的不同,中国孩子总是问老师“我画得像不像”,美国孩子则是问“我画得好不好”。


↓于是,史铁生围绕着“像不像”与“好不好”的话题展开了思考。这段就是讲绘画领域的“像与好”,最终结论是:内心想表达的东西比表达工具更重要。(想起了互联网绘圈的“给我笔刷”笑话......)

像字当头,艺术很容易流于技艺。
用笔画,会的人太多,不能标榜特色总归是寂寞,就有人用木片画,用手指或舌头画,用气吹着墨液在纸上走。还有个黄色笑话,说古时某才子善用其臀作画,蘸了墨液在纸上只一坐,像什么就不说了,但真是像。
玩笑归玩笑,其实用什么画具都不要紧,远古无“荣宝斋”时,岩洞壁画依然动人魂魄。古人无规可循,所画之物也并不求像,但那是心魂的奔突与祈告,其牵魂的力量自难磨灭。
我是说,心魂的路途远未走完,未必是工具已经不够使。


↓然后还有戏剧领域的“像与好”。最终结论是一样的。

中国观众,对戏剧,对表演,也多以“像不像”来评价。
医生必须像医生,警察千万得像警察。可医生和警察,脱了衣裳谁像谁呢?脱了衣裳并且入梦,又是怎么个像法呢(有一段相声说:梦,有俩人商量着做的吗?)
像,唯在外表,心魂却从来多样。心魂,你说他应该像什么?只像他自己不好吗?只像他希望自己所是的那样,不好吗?
可见,“像不像”的评价,还是对形的要求,对表层生活的关注,心魂的辽阔与埋藏倒被忽视。
所以中国的舞台上与中国的大街上总是很像。中国的演员,功夫多下在举首投足、一颦一笑的像上。中国观众的期待,更是被培养在这个像字上。于是,中国的艺术总是以像而赢得赞赏。极例是“文革”中的一个舞蹈《喜晒战备粮》:一群女孩儿不过都换了一身干净衣裳,跳到台上去筛一种想象中的谷物。筛来筛去,这我在农村见过,觉得真像,又觉得真没劲——早知如此,给我们村儿的女子们换身衣裳不得了?想来我们村儿的女子们倒更要活泼得多了。
还有所谓的根雕,你看去吧,好好的天之造物,非得弄得像龙像凤,像鹰像鹤,偏就不见那根须本身的蓬勃与呼啸。还是一个“像”字作怪。
“不肖子孙”所以是斥责,就因其不像祖宗,不按既定方针办。龙与鹤的意思都现成,像就是了,而自然的蓬勃与呼啸是要心魂参与创造的,而心魂一向都被忽视。
WfYaoiH2 Po 2024-02-18 06:36:36
↓史铁生讲了一对革命兄弟的故事。哥哥是叛徒,弟弟是有名的革命者。讲完故事后他发现哥哥和弟弟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境遇不同,如果换成弟弟被敌人抓去遭遇严刑拷打,也是有可能忍不住招供的,最后同样会变成大家口中的“叛徒”。由此,史铁生最终产生了关于人道主义的感悟。

我看过一篇报告文学,讲一个叛徒的身世。
这人的弟弟是个很有名望的革命者。兄弟俩早年先后参加了革命,说起来他还是弟弟的引路人,弟弟是在他的鼓动下才投身革命的。其实他跟弟弟一样对早年的选择终生无悔,即便是在他屈服于敌人的暴力之时,即便是在他饱受屈辱的后半生中,他也仍于心中默默坚守着当初的信奉。
然而弟弟是受人爱戴的人,他却成了叛徒。如此天壤之别,细究因由其实简单:他怕死,怕酷刑的折磨,弟弟不怕。当然,还在于,他不幸被敌人抓去了,弟弟没这么倒霉。
就是说,弟弟的不怕未经证实。于是也可以想象另一种可能:被抓去的是弟弟,不是他。这种可能又引出另外两种可能:一是弟弟确实不怕死,也不怕折磨,这样的话世上就会少一个叛徒,多一个可敬的人。二是弟弟也怕,结果呢,叛徒和可敬的人数目不变,只不过兄弟俩倒了个过儿。
谁是叛徒无关紧要,就像谁是哥谁是弟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世上确有哥哥这样的人,确有这样饱受折磨的心。知道世上有这样的人的那天,我也是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呆坐很久,心中全是愕然,以往对叛徒的看法似乎都在动摇。我慢慢地看见,勇猛与可敬之外还有着更为复杂的人生处境。
WfYaoiH2 Po 2024-02-18 06:39:53
↓核心思想同上,史铁生对历史上太平天国结局的感悟。

电视中正在播放连续剧《太平天国》。洪秀全不勇敢?但他还是要坐江山。杨秀清不勇敢?可他总是借天父之口说自己的话。天国将士不勇敢吗,可为什么万千心流汇为沉默?“天国”看似有其信仰,但人造的神不过是“天王”手中的一张牌。那神曾长了一张人嘴,人嘴倘合王意,王便率众祭拜,人嘴如若不轨,王必率众诛之,而那虚假的信仰一旦揭开,内里仍不过一场权力之争,一切轰轰烈烈立刻没了根基。
WfYaoiH2 Po 2024-02-18 06:41:33
↓核心思想同上,这次是对三国演义的感悟。

小时候看《三国》,见赵子龙在长坂坡前威风八面,于重重围困中杀进杀出,斩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不禁为之喝彩。现在却常想,那些被取了首级的人是谁?多数连姓名也没有,有姓名的也不过是赵子龙枪下的一个活靶。战争当然就是这么残酷,但小说里也不曾对此多有思索,便看出文学传统中的问题。
我常设想,赵子龙枪下的某一无名死者,曾有着怎样的生活,怎样的期待,曾有着怎样的家,其家人是在怎样的时刻得知了他的死讯,或者连他的死讯也从未接到,只知道他去打仗了,再没回来,好像这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在某一天消失,就是为了给他的亲人留下一个永远的牵挂,就是为了在一部中国名著中留下一行字:只一回合便被斩于马下。
WfYaoiH2 Po 2024-02-18 06:52:53
↓史铁生描写“题型一变,又不会做了”的生活情景,用自己下乡插队时曾遇到过的一个小孩子来举例。

插队时,村中有所小学,小学里有个奇怪的孩子,他平时替他爹算工分,加加减减一丝不乱,可你要是给他出一道加减法的应用题,比如说某工厂的产值,或某公园里的树木,或某棵树上的鸟,加来减去他把脚丫子也用上还是算不清。我猜他一定是让工厂呀、公园呀、树和鸟呀给闹乱了,那些玩艺儿怎么能算得清?
WfYaoiH2 Po 2024-02-18 07:26:55
↓史铁生对诗人顾城杀妻后自杀的时事评价。

坏梦实行固然可怕,强制推行好梦,也可怕。
诗人顾城的悲剧即属后一种。我不认识顾城,只读过他的诗,后来又知道了他在一个小岛上的故事。无论是他的诗,还是他在那小岛上的生活,都蕴藏着美好的梦想。
他同时爱着两个女人,他希望两个女人互相也爱,他希望他们三个互相都爱。这有什么不好吗?至少这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这不可能吗?可不可能是另外的问题,好梦无不期望着实现。我记得他在书中写过,他看着两个女人在阳光下并肩而行,和平如同姐妹,心中顿生无比的感动。这感动绝无虚伪。
在这个越来越以经济指标为衡量标准的社会,在这个心魂越来越要相互躲藏的人间,诗人选中那个小岛作其圆梦之地,养鸡为生,过最简朴的生活,唯热烈地供奉他们的爱情,唯热切盼望那超俗的爱情能够长大。这样的梦想不美吗?倘其能够实现,怎么不好?可问题不在这儿。
问题是:好梦并不统一,并不由一人制订,若把他人独具的心流强行编入自己的梦想,一切好梦就都要结束。
看顾城的书时,我心里一直盼望着他的梦想能够实现。但这之前我已经知道了那结尾是一次屠杀,因此我每看到一处美丽的地方,都暗暗希望就此打住,停下来,就停在这儿,你为什么不能就停在这儿呢?

↑阅读这一大段话时,我内心跌宕起伏。。。
看到他一开始说顾城希望两女一男永远在一起的事情属于“美丽的梦想”、“好梦”,我就想这他妈能是好梦?这种烂人的妄想也能夸?
看到最后两段我沉默了。
原来史铁生先是知道了顾城杀妻案,后来他读到顾城写的书,就总希望这个人至少能在妄想阶段打住,相比后来发生的现实悲剧,只有想的话还算是相对美好的,史铁生就默默地想,要是这个人只是对她们存有妄想却从未动手就好了,就在还在做梦的时候停下吧。不要强行把她们牵扯进来了。
(这一大段也延续了上面的人道主义思考,所以史铁生此时的情绪只有无奈和悲悯,没有去批判什么,只觉得是悲剧
WfYaoiH2 Po 2024-02-18 07:41:12
↓史铁生回忆起自己幼儿园有点残酷的游戏,给他留下了童年阴影,跟他长大后经历的文革氛围也不谋而合。(在《我与地坛》也用了很多篇幅写过幼儿园和惩罚游戏,在这里的更简练一些,只写了下面一段。)

我记得小时候,在幼儿园玩过一种“骑马打仗”的游戏,一群孩子,一个背上一个,分成两拨,互相“厮杀”,拉扯、冲撞、下绊子,人仰马翻者为败。老师满院子里追着喊:别这样,别这样,看摔坏了!但战斗未有穷期。
这游戏本来很好玩,可不知怎么一来,又有了对战俘的惩罚:弹脑崩儿,或连人带马归顺敌方。这就又有了叛徒,以及对叛徒更为严厉的惩罚。叛徒一经捉回,便被“游街示众”,被人弹脑崩儿、拧耳朵(相当于吐唾沫、扔石头)。
到后来,天知道怎么这惩罚竟比“战斗”更具诱惑了,无需“骑马打仗”,直接就玩起这惩罚的游戏来。可谁是被惩罚者呢?便涌现出一两个头领,由他们说了算。于是,为免遭惩罚,孩子们便纷纷效忠那一两个头领。然而这游戏要玩下去,不能没有被惩罚者呀?可怕的日子于是到了。我记得从那时起,每天早晨我都要找尽借口,以期不必去那幼儿园。

↑最后一句就是指有天轮到小史铁生做叛徒角色了,其他小孩纷纷对他进行惩罚和指责,给他留下了阴影。后来实在受不了,就再也不去那个幼儿园了。
老师应该就是苏老师和孙老师,两位都是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很好的大姑娘,现在我都没忘
WfYaoiH2 Po 2024-02-18 08:09:58
↓病隙碎笔第三部分的结尾,写到这里时,史铁生已经50岁了。

不久前,我偶然读到一篇英语童话——我的英语好到一看便知那是英语,妻子把它变成中文:
战争结束了,有个年轻号手最后离开战场,回家。他日夜思念着他的未婚妻,路上更是设想着如何同她见面,如何把她娶回家。可是,等他回到家乡,却听说未婚妻已同别人结婚;因为家乡早已流传着他战死沙场的消息。年轻号手痛苦之极,便又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孤独的路上,陪伴他的只有那把小号,他便吹响小号,号声凄惋悲凉。有一天,他走到一个国家,国王听见了他的号声,使人把他唤来,问他:你的号声为什么这样哀伤?号手便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国王。国王听了非常同情他……
看到这儿我就要放下了,猜那又是个老掉牙的故事,接下来无非是国王很喜欢这个年轻号手,而他也表现出不俗的才智,于是国王把女儿嫁给了他,最后呢?肯定是他与公主白头偕老,过着幸福的生活。妻子说不,说你往下看:
……国王于是请国人都来听这号手讲他自己的故事,并听那号声中的哀伤。日复一日,年轻人不断地讲,人们不断地听,只要那号声一响,人们便来围拢他,默默地听。这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的号声已不再那么低沉、凄凉。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号声开始变得欢快、嘹亮,变得生气勃勃了。故事就这么结束了。
就这么结束了?对,结束了。当意识到它已经结束了的时候,忽然间我热泪盈眶。
我已经五十岁了。一个年至半百的老头子竟为这么一篇写给孩子的故事而泪不自禁,其中的原因一定很多,多到我自己也说不清。不过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我的幼儿园,想起了那惩罚的游戏。我想,这不同的童年消息,最初是从哪儿出发的?
WfYaoiH2 Po 2024-02-18 08:11:52
>>Po.1196946
最后一句是疑问句,不过也没有后文了。对,结束了。

・゚[ ノヮ´ ]“我的英语好到一看便知那是英语”也好好笑......

史铁生没有说这个故事为什么让他热泪盈眶,也没回答自己的童年往事是从哪里开始回忆的(←我个人对“童年消息”一词的理解)就这么留白了。
[ ゚∀。]我猜可能是这个故事没有落入俗套,结局反而注重情绪表达,而且还有点振奋,像史铁生这样的人会感到这种微小的情感是很可贵的。结合主题来说,这故事也算是“像与好”之间属于好的那一挂,比起表达经过更注重表达心境变化的那一挂。
这会儿五十岁了,我记得他是最终享年59岁。加油啊。
WfYaoiH2 Po 2024-02-18 08:35:18
进度85%,快读完了。
史铁生在这本书说了好多神神叨叨的东西,我还以为他是有神论者/有宗教信仰,结果他说只是对宗教有个人见解,没有专业研究过。后来还被研究宗教的学者朋友评价指正了。
查了下资料,确实如此,史铁生只是用宗教意象进行哲学思考和感悟人生而已。有学者考据过后也表示,他只是在写作中使用了宗教知识,实际上并没有受洗也不做礼拜之类的任何仪式,甚至佛教基督教道家的思想他每个都学一点,但哪个都不皈依。
综上,并不能说“史铁生有宗教信仰”。
查的网络资料↓

史铁生并没有接受洗礼,不受仪式和制度的约束,他更认为,个人可以直接面对佛与上帝或是直接面对宽泛意义上的神,信仰行为与“我”的具体生存经验有着直接的联系。他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但他的作品不时闪烁着各种神性面孔,如“上帝”、“佛”、“耶稣”的字样点缀于作品的各个角落和空间,让人无法确切地把握史铁生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怀。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并不是宗教信仰,而仅仅是一种“类宗教意蕴”。
【来源】中国作家网:生命的亲证——论史铁生的宗教信仰问题(作者:李德南)
WfYaoiH2 Po 2024-02-18 08:39:39
>>Po.1196955
也不是有神论者。《病隙碎笔》里就写了他自己对有神与无神的态度是摇摆不定,并不完全相信哪一边,犹犹豫豫的。
WfYaoiH2 Po 2024-02-18 10:07:35
↓人物与象征物的关系。“皇上一旦让群臣认不出,他就什么也没有了。”

艺术家都难免是这样,乘物以游心,所要借助和所要克服的,都是那一副不得不有的皮囊。以美貌和机智取胜的,都还是皮囊的奴隶。最要受那皮囊奴役的,莫过于皇上;皇上一旦让群臣认不出,他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凡·高是“向日葵”,贝多芬是“命运”,尼采是“如是说”,而君王是地下宫殿和金缕玉衣。
WfYaoiH2 Po 2024-02-18 10:08:32
↓关于命令的正当性。

耶稣的话: “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我曾对犹太人说过,如今也照样对你们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林语堂说:“这就是耶稣温柔的声音,同时也是强迫的声音,一种近二千年来浮现在人了解力之上的命令的声音。”
我想,“正当”也会是一种强迫和命令的声音,但它不会是温柔的声音。
WfYaoiH2 Po 2024-02-18 10:16:42
↓史铁生对同性恋的看法。(在以前大众对同性也能恋爱还存在低俗偏见的年代,史铁生就已经能肯定同性恋,并表示恋爱本来就是心与心的相遇而已,不一定是异性才可以,同性之恋也跟异性恋一样是爱的表现,同样美丽高贵......真是超前的思想。)

因此,我虽不是同性恋者,却能够理解同性恋。爱恋,既是借助肉身而冲破肉身,性别就不是绝对的前提,既是心魂与心魂的相遇。
......
这隔离与诱惑若不单单地由于性之异,凭什么爱恋只能在异性之间?超越了性之异的爱恋,超越了肉身而在更为辽阔的异域团聚的心魂,为什么不同样是美丽而高贵的呢?
WfYaoiH2 Po 2024-02-19 05:58:09
↓史铁生把灵魂重量论与波粒二象性联系在一起。脑洞挺大的。

据说灵魂是有重量的。有人做过试验,人在死亡的一瞬间体重会减轻多少多少克,据说那就是灵魂的重量。但是,无论人们如何解剖、寻找,“升天入地求之遍”,却仍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假定灵魂确有重量,这重量就一定是由于某种有形的物质吗?它为什么不可以是由于那浩瀚音乐的无形牵系或干涉呢?
这很像物理学中所说的波粒二象性。物质,“可以同时既是粒子又是波”。“粒子是限制在很小体积中的物体,而波则扩展在大范围的空间中”。它所以又是波,是“因为它产生熟知的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与波相联系的”。我猜,人的生命,也是有这类二象性的——大脑限制在很小的体积中,灵魂则扩展得无比辽阔。
WfYaoiH2 Po 2024-02-19 06:02:37
↓史铁生讲述尿毒症患者的“最坏的感觉”,也就是尿毒症患者身上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很久了,我就想说说尿毒症病人“透析”的事。
三年前我双肾失灵,不得不以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但透析的费用之高是很少有人能自力承担的,幸而我得到了多方支援,否则不堪设想。
否则会怎样?一是慢慢憋死(有点儿钱),二是快快憋死(没钱)。但憋死的过程是一样的残酷——身体渐渐地肿胀,呼吸渐渐地艰难,意识怪模怪样地仿佛在别处,四周的一切都仿佛浸泡在毒液里渐渐地僵冷。
但这并不是最坏的感觉,最坏的感觉是:你的亲人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你,看着这样的过程,束手无策。
但这仍不见得是最坏的感觉,最坏的感觉是:人类已经发明了一种有效的疗法,只要有钱,你就能健康如初,你就能是一个欢跳的儿子,一个漂亮的女儿,一个能干的丈夫或是一个温存的妻子,一个可靠的父亲或是一个慈祥的母亲,但现在你没钱,你就只好撕碎了亲人的心,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一分一秒地撕,用你日趋衰弱的呼吸撕,用你忍不住的呻吟和盼望活下去的目光撕,最后,再用别人已经康复的事实给他们永久的折磨。谁经得住这样的折磨?是母亲还是父亲?是儿子还是女儿?是亲情还是那宏博的爱愿?
WfYaoiH2 Po 2024-02-19 06:04:29
↓史铁生讨论有钱治病与没钱治病的区别,觉得很不公平。

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幸而经历到一半时得到了救援。因而我知道剩下的一半是什么。我活过来了,但是有不得不去走那另一半的人呀。我闭上眼睛不去看他们,但你没法也闭上心哪。
我见过一个借钱给儿子透析的母亲,她站在透析室门外,空望着对面的墙壁,大夫跟她说什么她好像都已经听不懂了。我听说过一对曾经有点儿钱的父母,一天一天卖尽了家产,还是不能救活他们未满成年的孩子。看见和听见,这多么简单,但那后面,是怎样由希望和焦虑终于积累成的绝望啊!
我听有位护士说过:“看着那些没钱透析的人,觉得真还不如压根儿就没发明这透析呢,干脆要死都死,反正人早晚都得死。”这话不让我害怕,反让我感动。是呀,你走进透析室你才发现(我不是说其他时候就不能发现)最可怕的是什么:人类走到今天,怎么连生的平等权利都有了疑问呢?有钱和没钱,怎么竟成了生与死的界线?这是怎么了?人类出了什么事?
如果你再走进另一些病房,走到植物人床前,走到身患绝症者的床前,你就更觉荒诞:这些我们的亲人,这些曾经潇洒漂亮的人,这些曾经都是多么看重尊严的人,如今浑身插满了各种管子,吃喝拉撒全靠它们,呼吸和心跳也全靠它们,他们或终日痛苦地呻吟,或一无知觉地躺着,或心里祈盼着结束,或任凭病魔的摆布。
首先,这能算是人道吗?其次,当社会为此而投入无数资财的同时,却有另一些人得了并不难治的病,却因为付不起医疗费就耽误了。这又是怎么了?人类到底出了什么事?
WfYaoiH2 Po 2024-02-19 06:17:45
读完了。

读《病隙碎笔》时,我并不是每章都细细研读,因为史铁生写了很多宗教道理和自创人文理论,都是长篇大论的神神叨叨,对生命的感悟已经很少了。这时候他已经50岁,尿毒症很严重,只能靠血液透析而活,可以想象一个年近半百的老人在病床上嘀咕的样子。所以不怪他,我只挑自己愿意读的就好了。
如果要看生命感悟+人生觉悟+中国近代记忆,还是强推他的回忆录《我与地坛》(初中经典课文《秋天的回忆》也在地坛这本书)文风有趣鲜活,给青年的启发会更多。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