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读书笔记+游戏战报+跑团设定+小说初稿堆积处[*゚∀゚*]
#305416
捏个小庾,和萧纲玩主从play。不过这个王融谢朓大学生的AU设定中萧衍也是大学生,哪里会有萧纲啊摔!
#305422
这个现代AU小谢二十不到,小王是跳级的所以更小,十七八岁的样子,沈约江淹三十多岁,范云二十多……嗯,都现代AU了当然可以自由放缩历史年龄差。沈满愿妹纸设定成沈约收养的小女孩好了0w0
#306414
缪钺先生《诗词散论》锐评沈谢关系:沈约盖矜其声律之发明,而又自愧才弱,不能卓然创为新体诗,有谢朓之作出,始足为己说张目,而杜反对者之口,故心悦诚服,情见乎辞。——果然隐侯真爱四声八病,小谢是他实现完美新体诗的工具月亮精罢了(无慈悲)!
#306526
很少看到沈约诗专门的艺术分析,大多是谈他的文学/史学/宗教思想,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沈约是南朝少数留下很多文史/佛教思想文本的学问大家。但很少深入去分析沈约诗作,或者只看中他作为宫体诗先驱的那一点作用,抓住“恋物癖”“亵慢有甚香奁”不放,简直是买椟还珠。总体来说,沈约诗给我的审美体验没有江淹、谢朓那么漂亮,但在齐梁间自成一家。虽然是新体诗提倡者,却具有新体诗人罕见的浑厚风味,要讲的话实在有很多东西可说。
#306530
>>Po.306526
我要考虑去看采菽堂古诗选了……虽然陈祚明很多观点和我相左,但他评价沈约还是挺公允的=_=
我要考虑去看采菽堂古诗选了……虽然陈祚明很多观点和我相左,但他评价沈约还是挺公允的=_=
#306601
我就是不喜欢各种陈陈相因的说法……诗写得怎么样,是要自己去读的。一个南朝诗人的作品够不够好,现在都是交给文学史教材裁定,专家组觉得谁好就谁好,都出成多选题了,考试算分,有什么可争的?但够不够好之外,够不够有特色,这又是另一回事。是否优秀的话语权已经交给了上面,那我们至少可以保留对特色的重视和欣赏吧?
#306644
感觉田晓菲和图书馆那本佛法小册子说得真对,齐梁诗歌就是专注与观照的诗学——极度的专注。下者(指诗,不指人)看见物象,中者看见扭曲重组的现实,上者看见幻象,看见无限的时间与空间凝聚于一点,看见极限,以及飞跃极限之后的永恒。
#306670
>>Po.306644
隶事的另一层含义,时空的错置:历史上的彼时,转化为正在经历的此刻。读过庾信拟咏怀和哀江南赋,就能感觉隶事这种文学技巧的强烈美感,左传、国语世界与现实的浑沌合流。所以我挺反对把隶事当成单纯形式主义的,诚然比较低级的隶事只是A→B的一种射覆游戏,但高级的隶事运用是极为优美的审美体验,让人深陷其中无法厌倦。
隶事的另一层含义,时空的错置:历史上的彼时,转化为正在经历的此刻。读过庾信拟咏怀和哀江南赋,就能感觉隶事这种文学技巧的强烈美感,左传、国语世界与现实的浑沌合流。所以我挺反对把隶事当成单纯形式主义的,诚然比较低级的隶事只是A→B的一种射覆游戏,但高级的隶事运用是极为优美的审美体验,让人深陷其中无法厌倦。
#306680
>>Po.306670
其实是水平问题,写到獭獭那个层次,地球人都知道是神作: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南朝人没有这个技术水平,但是獭獭表示他喜欢徐庾,所以源流不可废XD
其实是水平问题,写到獭獭那个层次,地球人都知道是神作: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南朝人没有这个技术水平,但是獭獭表示他喜欢徐庾,所以源流不可废XD
#306685
哀江南赋真是太好了,小庾,永远的四六之神。
#308321
关于文如其人。需要指出的是,小花是个非常诚实的人,举例就是闲居赋的小序。类似题材的作品,谢朓思归赋的序文残缺,不过隐约可以看出是对陆机演连珠的效仿。
谢朓:夫鉴之积也无厚,而纳穷神之照,心之径也有域,而怀重渊之深。余少而薄游,身■防方思■俄然万里,晚而自省,谅非一途。何则(后缺)
陆机:臣闻鉴之积也无厚,而照有重渊之深;目之察也有畔,而视周天壤之际。何则?应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
大致可以推测出残缺序文的原意。他对自己身体拘束于官场,精神却渴望更遥远世界的现况不满,认为自己需要自由。
这是谢灵运诗中的常见论调: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谢朓本人也非常爱用:
心迹苦未并,忧欢将十祀。
简单来说,是南朝贵族的常见论调。对他们而言,“隐居”是自己的“天性”,“入仕”实在是不幸沾染官场尘埃,但是又没有办法。对于经济压力较小的高等贵族,他们入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振兴家族,因之也不能解脱,所以也不必苛责。不过,潘岳倒是说得实在多了:
岳读《汲黯传》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曾不慨然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巧诚为之,拙亦宜然。……自弱冠涉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虽通塞有遇,抑亦拙之效也。……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说白了,潘岳坦然承认,他的闲居就是仕宦失败的结果。他很想做官,但是又不善于做官,仔细想想,倒不如回家种田。元好问说“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真是大大地冤枉了潘岳:
1.他从来没有掩饰自己对仕途的渴望,甚至认为这就是他人生的本来目标,因之对仕途不顺大发牢骚。或者说闲居赋里面表现出的牢骚与怨望,正是他做出望尘而拜这种行为的主因。
2.他也没有强调过自己行为多么高尚,至少没有把隐居看成是自己在自然审美方面高人一等的表现(二谢所谓的“赏心”,也即自然必须要具有杰出审美能力者方可享受,潘岳没有这种论调),他只是想回归一种朴素、温馨的人性。
对于潘岳,我认为他的文章也即他的人:躁进,轻敏,情深,诚恳。历来批判他不能“文如其人”,无非赞赏他文章的美妙,又单一苛刻、不加理解地批判他的人品而已。
谢朓:夫鉴之积也无厚,而纳穷神之照,心之径也有域,而怀重渊之深。余少而薄游,身■防方思■俄然万里,晚而自省,谅非一途。何则(后缺)
陆机:臣闻鉴之积也无厚,而照有重渊之深;目之察也有畔,而视周天壤之际。何则?应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
大致可以推测出残缺序文的原意。他对自己身体拘束于官场,精神却渴望更遥远世界的现况不满,认为自己需要自由。
这是谢灵运诗中的常见论调: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谢朓本人也非常爱用:
心迹苦未并,忧欢将十祀。
简单来说,是南朝贵族的常见论调。对他们而言,“隐居”是自己的“天性”,“入仕”实在是不幸沾染官场尘埃,但是又没有办法。对于经济压力较小的高等贵族,他们入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振兴家族,因之也不能解脱,所以也不必苛责。不过,潘岳倒是说得实在多了:
岳读《汲黯传》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曾不慨然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巧诚为之,拙亦宜然。……自弱冠涉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虽通塞有遇,抑亦拙之效也。……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说白了,潘岳坦然承认,他的闲居就是仕宦失败的结果。他很想做官,但是又不善于做官,仔细想想,倒不如回家种田。元好问说“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真是大大地冤枉了潘岳:
1.他从来没有掩饰自己对仕途的渴望,甚至认为这就是他人生的本来目标,因之对仕途不顺大发牢骚。或者说闲居赋里面表现出的牢骚与怨望,正是他做出望尘而拜这种行为的主因。
2.他也没有强调过自己行为多么高尚,至少没有把隐居看成是自己在自然审美方面高人一等的表现(二谢所谓的“赏心”,也即自然必须要具有杰出审美能力者方可享受,潘岳没有这种论调),他只是想回归一种朴素、温馨的人性。
对于潘岳,我认为他的文章也即他的人:躁进,轻敏,情深,诚恳。历来批判他不能“文如其人”,无非赞赏他文章的美妙,又单一苛刻、不加理解地批判他的人品而已。
#308401
下楼取外卖的时候念了一路秋兴赋~盛夏读悲秋的文章总是有异样的奢侈感
#308406
就喜欢小花就喜欢小花就喜欢小花就喜欢小花就喜欢小花
#308491
>>Po.306530
陈祚明说沈约诗像干将莫邪,陆杀犀牛,水斩蛟龙(这什么鬼形容啊[ ゚∀。]7”),又说大巧不工——他是不是想说玄铁重剑?
陈祚明说沈约诗像干将莫邪,陆杀犀牛,水斩蛟龙(这什么鬼形容啊[ ゚∀。]7”),又说大巧不工——他是不是想说玄铁重剑?
#308503
我要笑死了[ ゚∀。]陈祚明锐评沈约乐府:这句肯定是为了凑韵,这句也是,这句还是,我替他删了,删完真是好诗!
#308531
我的沈约迷朋友和我说这诗绝对是沈约脸滚键盘写的……其实还真是,赋鼓吹曲诸作都是竞速 ,除了王融刘绘,其他人写得都不如自己正常水平
#308583
往后翻了几页,陈祚明开始盛赞沈约不下谢灵运[ ゚∀。]
#308588
>>Po.308583
评到别范安成,沈约已经吊打谢灵运了
评到别范安成,沈约已经吊打谢灵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