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读书笔记+游戏战报+跑团设定+小说初稿堆积处[*゚∀゚*]
#378047
>>Po.377887
连跪两把的小谢决定:9 (0~9)
1-3【无加成】躺平
4-6【沈约获得外援卡】给沈约当啦啦队
7-9【找王融玩】王融堂堂参赛!
0【什么鬼】召唤山寨鲍参军替自己复仇(观众席的鲍照:……)
连跪两把的小谢决定:9 (0~9)
1-3【无加成】躺平
4-6【沈约获得外援卡】给沈约当啦啦队
7-9【找王融玩】王融堂堂参赛!
0【什么鬼】召唤山寨鲍参军替自己复仇(观众席的鲍照:……)
#378059
小王的对手是—— 9 (0~9)
1-2隐侯
3-4江淹
5-6柳恽
7-8吴均
9-0萧纲
1-2隐侯
3-4江淹
5-6柳恽
7-8吴均
9-0萧纲
#378119
>>Po.378072
萧纲:[[[ ゚д゚]]]
萧衍干咳一声:崽,这是你王叔叔,人不坏,就是个子矮,所以喜欢脑补自己是全职猎人里的飞坦。
王融:我才不看卡通动画[ ` ・´]
刘绘:那你手机屏保为什么是出柯特cosplay的谢玄晖←_←
王融(诚实):因为很好笑啊。
因为谢灵运cos奇犽,谢惠连cos亚路嘉,谢混cos伊路米,所以稀里糊涂cos了柯特的谢朓:=_=
萧纲:[[[ ゚д゚]]]
萧衍干咳一声:崽,这是你王叔叔,人不坏,就是个子矮,所以喜欢脑补自己是全职猎人里的飞坦。
王融:我才不看卡通动画[ ` ・´]
刘绘:那你手机屏保为什么是出柯特cosplay的谢玄晖←_←
王融(诚实):因为很好笑啊。
因为谢灵运cos奇犽,谢惠连cos亚路嘉,谢混cos伊路米,所以稀里糊涂cos了柯特的谢朓:=_=
#378147
>>Po.378119
其实谢庄小时候自制过拼图,属于理工天赋人才,又是阿宅,可以考虑cos糜稽——但是,谢庄长得帅……
其实谢庄小时候自制过拼图,属于理工天赋人才,又是阿宅,可以考虑cos糜稽——但是,谢庄长得帅……
#378523
看蒋寅写张正见的那篇文章,视角还是挺不错的,但作者实在不熟六朝风俗。之前读过他写大小谢的文章,不能说没有很好的切入点和逻辑能力,但具体取证却是在日本那边的研究里打滚。兴膳宏等学者的功力和审美无可置疑,唯一的缺陷就是对六朝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未能浸润式了解,国内学者治六朝诗而不熟悉六朝政治思想史,从日本那边借力,本来就是取长补长、无短补短的危险行为。
说回张正见这篇,第三节说梁陈应制诗不限韵,其实读过梁书就知道,当时是显著存在分韵制度,并且有“险韵”意识,参见王筠、曹景宗诸人事迹。沈约、庾信集子中有几篇诗作,句子之间衔接比较脱空甚至敷衍,我疑心就是分韵作品。
此外作者指责张正见山家诗用王孙典,认为山家之隐士,王孙指贵公子,不能通用,这点实在是非常奇怪。因为六朝文学中,“王孙”指向《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可以说是极为普遍的,不知为何要友邦惊诧、强加批判。
说回张正见这篇,第三节说梁陈应制诗不限韵,其实读过梁书就知道,当时是显著存在分韵制度,并且有“险韵”意识,参见王筠、曹景宗诸人事迹。沈约、庾信集子中有几篇诗作,句子之间衔接比较脱空甚至敷衍,我疑心就是分韵作品。
此外作者指责张正见山家诗用王孙典,认为山家之隐士,王孙指贵公子,不能通用,这点实在是非常奇怪。因为六朝文学中,“王孙”指向《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可以说是极为普遍的,不知为何要友邦惊诧、强加批判。
#378563
>>Po.378523
用典这个,南朝已经有了类书,但是远没有初唐以后泛滥,而南朝诗文环境是喜欢嘲笑错用典故的(见刘孝绰嘲笑何逊事)。所以除非是非常有把握,否则最好不要拿后世标准质疑南朝人用典不对,南朝这边一般是标准答案XD
用典这个,南朝已经有了类书,但是远没有初唐以后泛滥,而南朝诗文环境是喜欢嘲笑错用典故的(见刘孝绰嘲笑何逊事)。所以除非是非常有把握,否则最好不要拿后世标准质疑南朝人用典不对,南朝这边一般是标准答案XD
#379782
>>Po.379774
我们六朝斗兽要不也这样玩?但是六朝根本没有律诗,只能用永明新体凑合,而且很多诗人根本不怎么碰七言,相反倒是会写四言[ ゚∀。]
我们六朝斗兽要不也这样玩?但是六朝根本没有律诗,只能用永明新体凑合,而且很多诗人根本不怎么碰七言,相反倒是会写四言[ ゚∀。]
#379823
>>Po.379820
我又想起来那个“毫不夸张地说,鲍照和谢灵运之间至少差了一百个颜延之”……
我又想起来那个“毫不夸张地说,鲍照和谢灵运之间至少差了一百个颜延之”……
#380021
喜迎520,给wuli文通找了个老婆,问就是我只带了这两本集子在学校,小庾太胖太重了,怒而留家
#380030
>>Po.380021
其实胡之骥注的江淹集不太好……不过是很多年前买的,有特殊的意义,就一直留着了XD
其实胡之骥注的江淹集不太好……不过是很多年前买的,有特殊的意义,就一直留着了XD
#380049
>>Po.380021
顺便小谢在我这里基本是1,但是感觉他对沈约江淹还是没法攻,只能攻攻王融(朋友已经吐槽过我了)何逊刘孝绰这样子!假设诗如其人,攻度若恨宣城少,徐庾新声奈若何?
顺便小谢在我这里基本是1,但是感觉他对沈约江淹还是没法攻,只能攻攻王融(朋友已经吐槽过我了)何逊刘孝绰这样子!假设诗如其人,攻度若恨宣城少,徐庾新声奈若何?
#380058
来点鲨鱼小兔,不要吐槽我这个诡异的床铺,因为书柜已经塞满了,疫情封校又没法把书寄回家,我只能睡2/3的床铺,剩下1/3腾出来放书=_=
#380181
看了下朋友推荐的文学史书单,其实我对剑桥文学史和孙康宜那本讲六朝的书,以及欧丽娟公开课没有任何推荐欲望,前面两本经常雾里看花、偶尔胡说八道,后面那位大量复读前人成果,做出来是中规中矩的综述。当然欧丽娟对宫体态度友好,不过我也不是什么玻璃心(或者说玻璃心的点不在南梁XD 至少不在宫体诗上),读书时并不指望自己的偏爱情绪得到照顾。
说来奇怪,我喜欢的几本文学史如曹道衡、王钟陵、罗宗强本,观念应该是偏于“保守”的,但是我佩服作者细大不捐的精神,而且曹道衡先生史学功底极佳,对我而言是巨大加分项。至于审美,当然仁者见仁,读这种文学史也不必要完全认同编者对具体诗句的赏析。另外钱志熙著作颇有创见,分析颜延之一节写得很好。现在主流论调说颜延之水平不高,“远不如”谢灵运和鲍照,其实大谬。
说来奇怪,我喜欢的几本文学史如曹道衡、王钟陵、罗宗强本,观念应该是偏于“保守”的,但是我佩服作者细大不捐的精神,而且曹道衡先生史学功底极佳,对我而言是巨大加分项。至于审美,当然仁者见仁,读这种文学史也不必要完全认同编者对具体诗句的赏析。另外钱志熙著作颇有创见,分析颜延之一节写得很好。现在主流论调说颜延之水平不高,“远不如”谢灵运和鲍照,其实大谬。
#380198
>>Po.380181
曹道衡先生赏析诗句,我觉得水平很高,辞赋这块倒是喜欢用钱钟书现成的结论,可能曹先生治学严谨,认为钱钟书水平比自己高?但钱钟书对六朝骈文不能说全无偏见,批判庾信诗赋一节,我几个月前也曾推许为不刊之论,现在看来却过于痛快犀利,反而欠缺沉稳。
曹道衡先生赏析诗句,我觉得水平很高,辞赋这块倒是喜欢用钱钟书现成的结论,可能曹先生治学严谨,认为钱钟书水平比自己高?但钱钟书对六朝骈文不能说全无偏见,批判庾信诗赋一节,我几个月前也曾推许为不刊之论,现在看来却过于痛快犀利,反而欠缺沉稳。
#380529
我对自己的赏析水平经常绝望,山水诗只能读大谢收获快乐,小谢、阴何、庾信以及梁陈诸家的山水诗在我眼里宛若试卷,打分欲望大于欣赏。其中唯一好一点的是小何,虽然他写来写去都是那一套,但能够让我深深沉浸,就像走入雨中。
我最佩服小谢的其实是山水诗以外为数不多的乐府短制,简直好到不可思议,不谈语言本身的华净之美,只说思维活动本身。《蒲生行》写到“摄生各有命,岂云智与力”,忽而转向“安得游云上,与尔同羽翼”,外在命运的绝望和内心最不切实际的幻想构成奇异张力,没有怜悯,没有控诉,只是去想而已。
《王孙游》写思妇,落笔即是“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丝”当然可以解释为通“思”,然而转到“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春景已是情感、容貌、时光、生命的彻底复合,如月光转成一片,再无彼此。
《同谢谘议铜爵台》,前面几句虽然佳妙,也只能算彼时怀古诗常态,末句“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方觉有情无情一并落满人间,婉而多讽,只是这种悲悯情思必然的附加品。
包括小谢所写墓志铭,“风摇草色,日照松光。春秋非我,晚夜何长”。海陵王之死出于齐明帝加害,谢朓又是齐明帝心腹,撰写墓志铭时是完成政治任务,亦或心存怜悯?这种事情没有讨论的必要,我们只需要知道,汉乐府曰: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将此移作死亡的书写,着笔极轻。轻不代表软弱无力,而是彻底抛开罗列凄凉意象以渲染悲哀的浪费手段,让文字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完成最佳的书写。
田晓菲认为齐梁文学的重要特征是“抒情的优雅”,然而上述诸例无关文学姿态的优雅,温柔不来自压抑,正如婉转不出于做作。我认为诗人书写情感的时候,最好能入而出之,南梁一部分宫体诗的问题正在于无出无入。有入无出,还不失为何仲言(何逊的情景交融做得比谢朓好,但是存在距离的丧失),无出无入的一类宫体诗(不是全部),对我而言确实难以欣赏。无关道德批判,只是文字本身而已。
我最佩服小谢的其实是山水诗以外为数不多的乐府短制,简直好到不可思议,不谈语言本身的华净之美,只说思维活动本身。《蒲生行》写到“摄生各有命,岂云智与力”,忽而转向“安得游云上,与尔同羽翼”,外在命运的绝望和内心最不切实际的幻想构成奇异张力,没有怜悯,没有控诉,只是去想而已。
《王孙游》写思妇,落笔即是“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丝”当然可以解释为通“思”,然而转到“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春景已是情感、容貌、时光、生命的彻底复合,如月光转成一片,再无彼此。
《同谢谘议铜爵台》,前面几句虽然佳妙,也只能算彼时怀古诗常态,末句“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方觉有情无情一并落满人间,婉而多讽,只是这种悲悯情思必然的附加品。
包括小谢所写墓志铭,“风摇草色,日照松光。春秋非我,晚夜何长”。海陵王之死出于齐明帝加害,谢朓又是齐明帝心腹,撰写墓志铭时是完成政治任务,亦或心存怜悯?这种事情没有讨论的必要,我们只需要知道,汉乐府曰: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将此移作死亡的书写,着笔极轻。轻不代表软弱无力,而是彻底抛开罗列凄凉意象以渲染悲哀的浪费手段,让文字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完成最佳的书写。
田晓菲认为齐梁文学的重要特征是“抒情的优雅”,然而上述诸例无关文学姿态的优雅,温柔不来自压抑,正如婉转不出于做作。我认为诗人书写情感的时候,最好能入而出之,南梁一部分宫体诗的问题正在于无出无入。有入无出,还不失为何仲言(何逊的情景交融做得比谢朓好,但是存在距离的丧失),无出无入的一类宫体诗(不是全部),对我而言确实难以欣赏。无关道德批判,只是文字本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