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中
📝正在回复 #1211809
WfYaoiH2 2024-03-10 23:49:00
读书笔记:汪曾祺《人间有至味》
👍 1
😆 1
😋 1
WfYaoiH2 Po 2024-03-14 18:24:48
《彩云聚散》

讲了汪曾祺家在抗战期间丢失的几件祖传宝物。

这篇的小标题“蕉叶白”“田黄”“珍珠”,就是丢失的物品。分别指的是一块蕉叶白砚台、三块田黄图章、两颗珍珠。

每个小节的开头(第一自然段)都是开门见山,一上来就把相应物品的故事交代了。

【蕉叶白】开头:“我的祖父有几件心爱的宝贝,一到“闹兵荒”,就叫我的父亲用油布包好,埋在我母亲病逝前住的一个小院的地下,把小院的门用砖砌死。一是《云麾将军碑》,一是一块蕉叶白大端砚,还有一件是什么东西我不记得了。”
【田黄】开头段的末尾:“......我父亲对这三块图章极为珍视,自己用玻璃条做了一个盒子,把三块图章嵌在底座上,置之案头,随时观赏。屡经变乱,无法重问这三块田黄的下落了。”
【珍珠】开头:“我有一个堂叔在本家中是比较有钱的,他结婚时新娘子的鞋尖上缀的两颗珍珠有指头顶大。他的家产都被他从鸦片烟枪里抽掉了。他抽鸦片谱很大,穷得什么都没有了,到鸦片烟馆里,只能在地下铺一张席子,枕一块砖头,就是这样,他还不自己烧烟,得有人烧了烟泡,给他装在斗上。”
WfYaoiH2 Po 2024-03-14 18:43:35
“蕉叶白”当中有这么一段话:

......这几件东西都是祖父从十八鹤来堂夏家的后人手里买下的。十八鹤来堂是夏之蓉的堂。夏之蓉是本县名臣,他做过多大的官我不甚了然,只知道他是桐城派古文大家,我小时曾背过他的一两篇文章。
据说他建造厅堂时飞来十八只仙鹤,遂以“鹤来”作为堂名。夏之蓉死后,夏家逐渐衰败,后人只得靠变卖祖产为生。“蕉叶白”、《云麾将军碑》就是一次卖给我的祖父的。


[ ゚∀。]这段文字的逻辑峰回路转,我捋捋...

宝物是祖父买的→祖父是从“十八鹤来堂 夏家后人”那里买的→“十八鹤来堂”是夏之蓉的厅堂→夏之蓉是本地名人,桐城派大手子→他死了,所以他的夏家随之逐渐衰败→家族没落,所以夏家后人只能变卖祖产→夏家后人把宝物卖给了我的祖父。

不止一次读这本书时感叹“这也能绕回来?”了,有时候文字就是如此奇妙
WfYaoiH2 Po 2024-03-14 18:43:52
>>Po.1213985
记个名词。

桐城派:清朝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的籍贯均为江南安庆府桐城,派系名称由此得名。四人被称为“桐城四祖”。桐城派统领清代文坛200余年。
WfYaoiH2 Po 2024-03-14 19:00:11
>>Po.1213953
《晚翠园曲会》还有一句:

扬州人好洗澡。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看了网络解释,“皮包水”是早上喝茶、泡茶馆,水被包裹在人体里面了。“水包皮”是晚上洗澡,水包裹着人体。
上次看到这句话,是在一个讲广西冲凉文化的视频:【广西人对洗澡有多执着-哔哩哔哩】 网页链接
BV16i4y1H7Tz
WfYaoiH2 Po 2024-03-14 21:20:34
👍🏻《翠湖心影》

1.
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

2.
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漆,深处也不过齐腰。因此没有人到这里来自杀。我们有一个广东籍的同学,因为失恋,曾投过翠湖。但是他下湖在水里走了一截,又爬上来了。因为他大概还不太想死,而且翠湖里也淹不死人。

3.(↓人物描写:图书管理员。昆明翠湖图书馆,真有意思。)
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
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啦啦”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
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作“飞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作“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车票,都叫“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个滑车。不一会儿,上面拽一个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
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

4.
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啦啦”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
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着什么看什么。

5.
翠湖图书馆现在还有么?这位图书管理员大概早已作古了。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常常想起他来,并和我所认识的几个孤独、贫穷而有点怪癖的小知识分子的印象掺和在一起,越来越鲜明。总有一天,这个人物的形象会出现在我的小说里的。
WfYaoiH2 Po 2024-03-14 21:20:51
6.(↓原来以前的人真的可以散步一整天。二十多岁的青年呀,成群结伴、散步闲逛好时光...)
除了到翠湖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7.(结尾)
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前几年,听说因为搞什么“建设”,挖断了水脉,翠湖没有水了。我听了,觉得怅然,而且,愤怒了。这是怎么搞的!谁搞的?翠湖会成了什么样子呢?那些树呢?那些水浮莲呢?那些鱼呢?
最近听说,翠湖又有水了,我高兴!我当然会想到这是三中全会带来的好处。这是拨乱反正。
但是我又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这又会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激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有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WfYaoiH2 Po 2024-03-14 21:35:19
《寻常茶话》

1.(↓👍🏻又是我最喜欢的联大奇人环节......)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昆明住了七年,几乎天天泡茶馆。
“泡茶馆”是西南联大学生特有的说法。本地人叫作“坐茶馆”,“坐”,本有消磨时间的意思,“泡”则更胜一筹。这是从北京带过去的一个字,“泡”者,长时间地沉溺其中也,与“穷泡”“泡蘑菇”的“泡”是同一语源。
联大学生在茶馆里往往一泡就是半天。干什么的都有。聊天、看书、写文章。有一位教授在茶馆里读梵文。有一位研究生,可称泡茶馆的冠军。此人姓陆,是一怪人。他曾经徒步旅行了半个中国,读书甚多,而无所著述,不爱说话。他简直是“长”在茶馆里。上午、下午、晚上,要一杯茶,独自坐着看书。他连漱洗用具都放在一家茶馆里,一起来就到茶馆里洗脸刷牙。听说他后来流落四川,穷困潦倒而死,悲夫!

2.(↓哪个地方的水用来泡茶不好。抄这段是因为我眼熟山东菏泽...)
有些地方的水真不好。比如盐城。盐城真是“盐城”,水是咸的。中产以上人家都吃“天落水”。下雨天,在天井上方张了布幕,以接雨水,存在缸里,备烹茶用。
最不好吃的水是菏泽。菏泽牡丹甲天下,因为菏泽土中含碱,牡丹喜碱性土。我们到菏泽看牡丹,牡丹极好,但茶没法喝。不论是青茶、绿茶,沏出来一会儿就变成红茶了,颜色深如酱油,入口咸涩。由菏泽往梁山,住进招待所后,第一件事便是赶紧用不带碱味的甜水沏一杯茶。

3.
老北京早起都要喝茶,得把茶喝“通”了,这一天才舒服。无论贫富,皆如此。
一九四八年我在午门历史博物馆工作。馆里有几位看守员,岁数都很大了。他们上班后,都是先把带来的窝头片在炉盘上烤上,然后轮流用水汆坐水沏茶。茶喝足了,才到午门城楼的展览室里去坐着。

4.(↓老舍。原来你也会说“他妈的”啊!)
北京人爱喝花茶,以为只有花茶才算是茶(很多人把茉莉花叫作“茶叶花”)。我不太喜欢花茶,但好的花茶例外,比如老舍先生家的花茶。
老舍先生一天离不开茶。他到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中国人爱喝茶,倒是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壶。可是,他刚沏了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脸,服务员就给倒了。老舍先生很愤慨地说:“他妈的!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一天喝茶喝到晚,也许只有中国人如此。外国人喝茶都是论“顿”的,难怪那位服务员看到多半杯茶放在那里,以为老先生已经喝完了,不要了。
WfYaoiH2 Po 2024-03-14 21:38:11
5.(结尾)
曾吃过一块龙井茶心的巧克力,这简直是恶作剧!用上海人的话说:巧克力与龙井茶实在完全“弗搭界”。

↑[ ゚∀。]想起日本人做的“草莓麻婆豆腐”了...完全不搭界!
WfYaoiH2 Po 2024-03-15 00:31:44
👍🏻《看画》

1.(开头)
上初中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一路上只要有可以看看的画,我都要走过去看看。
WfYaoiH2 Po 2024-03-15 00:32:11
(先是描写了两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画家。)

2.(↓人物描写:张长之,画风和行事风格都很怪诞的一位画家,就是他画的五彩大公鸡被汪曾祺戏称为“鸡巴图”。)
他不只是临摹,有时也“创作”。有一次他画了一个斗方,画一棵芭蕉,一只五彩大公鸡,挂在他的画室里(他的画室是敞开的)。这张画只能自己画着玩玩,买是不会有人买的,谁家会在家里挂一张“鸡巴图”?

3.
这个家伙写信不贴邮票,信封上的邮票是他自己画的。

4.
有一阵子,他每天骑了一匹大马在城里兜一圈,呱嗒呱嗒,神气得很。这马是一个营长的。城里只要驻兵,他很快就和军官混得很熟。办法很简单,每人送一套春宫。

5.
他擅长的画体叫作“断简残篇”。一条旧碑帖的拓片(多半是汉隶或魏碑)、半张烧糊一角的宋版书的残页、一个裂了缝的扇面、一方端匋斋的印谱……七拼八凑,构成一个画面。画法近似“颖拓”,但是颖拓一般不画这种破破烂烂的东西。他画得很逼真,乍看像是剪贴在纸上的。这种画好像很“雅”,而且这种画只有他画,所以有人买。

6.
一九四七年,我在上海先施公司二楼卖字画的陈列室看到四条“断简残篇”,一看署名,正是“张长之”!这家伙混得能到上海来卖画,真不简单。
7.(↓人物描写:管又萍,肖像画家。)
北门里街东有一个专门画像的画工,此人名叫管又萍。
走进他的画室,左边墙上挂着一幅非常醒目的朱元璋八分脸的半身画,高四尺,装在镜框里。朱洪武紫棠色脸,额头、颧骨、下巴,都很突出。这种面相,叫作“五岳朝天”。双眼奕奕,威风内敛,很像一个开国之君。朱皇帝头戴纱帽,着圆领团花织金大红龙袍。这张画不但皮肤、皱纹、眼神画得很“真”,纱帽、织金团龙,都画得极其工致。这张画大概是画工平生得意之作,他在画的一角用掺糅篆隶笔意的草书写了自己的名字:管又萍。若干年后,我才体会到管又萍的署名后面所挹注的画工的辛酸。画像的画工是从来不署名的。
若干年后,我才认识到管又萍是一个优秀的肖像画家,并认识到中国的肖像画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肖像画理论和技法。

8.
管又萍的“生意”是很好的,因为他画人很像,全县第一。
这是一个谦恭谨慎的人,说话小声,走路低头。
WfYaoiH2 Po 2024-03-15 00:33:47
(再描写几家画画铺。)

9.
这家的特点是每年端午节前在门前柳树上拉两根绳子,挂出几十张钟馗。饮酒、醉眠、簪花、骑驴、仗剑叱鬼、从鸡笼里掏鸡、往胆瓶里插菖蒲、嫁妹、坐着山轿出巡……大概这家藏有不少种钟馗的画稿,每年只要照描一遍。钟馗在中国人物画里是个很有人性,很有幽默感的可爱的形象。我觉得美术出版社可以把历代画家画的钟馗收集起来出一本《钟馗画谱》,这将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画册。这不仅有美术意义,对了解中国文化也是很有意义的。

10.
新巷口有一家“画匠店”,这是画画的作坊。所生产的主要是“家神菩萨”。家神菩萨是几个本不相干的家族的混合集体。最上一层是南海观音和善财龙女。当中是关云长和关平、周仓。下面是财神。他们画画是流水作业。“开脸”的是一个人,画衣纹的是另一个人,最后加彩贴金的又是一个人。

11.
画匠店七八个人同时做活,却听不到声音,原来学画匠的大都是哑巴。这不是什么艺术作品,但是也还值得看看。他们画得很熟练,不会有败笔。有些画法也使我得到启发。比如他们画衣纹是先用淡墨勾线,然后在必要的地方用较深的墨加几道,这样就有立体感,不是平面的,我在画匠店里常常能站着看一个小时。

12.
这家画匠店还画“玻璃油画”。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画福禄寿或老寿星。这种画是反过来画的,作画程序和正面画完全不同。比如画脸,是先画眉眼五官,后涂肉色;衣服先画图案,后涂底子。这种玻璃油画是做插屏用的。
WfYaoiH2 Po 2024-03-15 00:34:02
13.(↓结尾段的其中一句话。)(这里的王匋民,就是短篇《鉴赏家》季匋民的原型吧!)
只有一次在北市口的裱画店里看到一幅王匋民写的八尺长的对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王匋民是我们县的第一画家。
WfYaoiH2 Po 2024-03-15 00:46:11
《岁朝清供》

在不同的时代,春节有不同的名称。魏晋南北朝时,春节被称为“岁朝”。

“岁朝”即一岁之始,指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把鲜花、蔬果、文玩这些物品供于案前,以求新年好运,这种祈祷行为被称为“岁朝清供”。
岁朝图,顾名思义就是为庆贺“岁朝”所作之图,通常是静物画,并配以贺岁诗词。通过画中物品的名称谐音、民俗寓意或历史掌故,来传达新年愿望。

🤔好像在现实里见过,内容就是一些红灯笼、大柿子、花瓶、蔬果等等,鲜艳的物品。


摘抄↓


(开头)
“岁朝清供”是中国画家爱画的画题。明清以后画这个题目的尤其多。任伯年就画过不少幅。画里画的、实际生活里供的,无非是这几样:天竹果、腊梅花、水仙。有时为了填补空白,画里加两个香橼。“橼”谐音圆,取其吉利。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睛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结尾)
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目:“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真是“岁朝清供”!
WfYaoiH2 Po 2024-03-15 00:49:31
《昆明年俗》
很短。就是干货,讲昆明人过年玩什么游戏。

摘抄↓

1.【劈甘蔗】
春节街头常见人赌赛劈甘蔗。七八个小伙子,凑钱买一堆甘蔗,人备折刀一把,轮流劈。甘蔗立在地上,用刀尖压住甘蔗梢,急掣刀,小刀在空中画一圈,趁甘蔗未倒,一刀劈下。劈到哪里,切断,以上一截即归劈者。有人能一刀从梢劈通到根,围看的人都喝彩。

2.【掷升官图】
掷升官图几个人玩都可以。正方的皮纸上印回文的道道,两道之间印各种官职。每人持一铜钱。掷骰子,按骰子点数往里移动铜钱,到地后一看,也许升几级为某官,也可能降几级。升官图当是清代的玩意儿,因为有“笔贴式”这样的满官。至升为军机处大臣,即为赢家,大家出钱为贺。有的官是没有实权的,只是一种荣誉,如“紫禁城骑马”。我是很高兴掷到“紫禁城骑马”的,虽然只是纸上骑马,也觉得很风光。
WfYaoiH2 Po 2024-03-15 01:07:48
👍🏻《小乐胃》
这篇讲上海零食小吃的。

查了一下,这里的乐胃就是“乐惠”,就是上海话里面的“舒服”。
可能就跟四川方言“巴适”“安逸”,闽南语“快活”,山东话“得劲儿”一样。
例如:
“一个人有铜钱,吃吃用用白相相,那才乐惠,何必去花这种冤枉铜钱呢。”(《上海滩》)
也作“乐胃”“落胃”。例如:
“这些话,句句说在太后心里,听了十分落胃。”(报刊)
方言词语还有“小乐胃”。例如:
“花生米嚼嚼,老酒扳扳,再斩一碟三黄鸡,小乐胃。”


摘抄↓


1.
小雨连阴,在自己家里,一小砂锅腌笃鲜,一盘雪里蕻炒冬笋肉丝,一盘皮蛋拌豆腐(这个菜只有上海有),一碟油汆果肉,吃一斤老酒,小乐胃!

2.
我弄不清乌贼鱼卤鸡蛋是怎么把一只完整的去壳鸡蛋塞进完整的乌贼鱼肚子里去的。吃起来蛮有意思。红方(五花肉切成正方的一块,卤熟),肥而不腻,颜色鲜明。卤煮花干,价钱不贵。

3.
现在的孩子都吃巧克力、大白兔奶糖,对梨膏糖不会感兴趣。倒是老人有时买两块含在嘴里,为了怀旧。

4.(结尾)(写出了上海的精致小气...)
上海饮食的特点是精致,有味道,实惠。但因为是“小乐胃”,缺点是小,缺少气魄,有点小家子气。这和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上海人的心态,和上海整个文化构成是一致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上海文化,包括上海的饮食文化会有所改变。但是不管开放到什么程度,要上海人人都能喝得起人头马XO,是不可能的。要上海人像山东人一样攥着几根大葱啃一斤锅盔,像河北人一样捧着一海碗芝麻酱面,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嘎吱嘎吱嚼着紫皮生大蒜,上海人是吃不消的。
WfYaoiH2 Po 2024-03-15 01:11:33
>>Po.1214225
查了一下结尾的“人头马XO”是啥。

“人头马”是一个白兰地品牌。法国牌子。

XO是代表顶级的、最上乘的白兰地,代表白兰地酒饮等级的还有VSOP,VS,VO级。
XO是eXtra Old的简称,在白兰地中表示“特陈”的意思。(类似白酒里面的5年陈、10年陈之类的,属于年份酒)
WfYaoiH2 Po 2024-03-15 01:16:31
卷一 有乐(已读完)
WfYaoiH2 Po 2024-03-15 01:16:41
卷二 有味
WfYaoiH2 Po 2024-03-15 01:20:39
卷二一开始,就是关于葡萄的文章哎!我好期待,因为读过他在《人间草木》里面收录的一篇好文章,《葡萄月令》。
现在卷二这篇就叫作“关于葡萄”,难道后面的文章标题格式都是“关于xx”吗?还没看,明天看吧,该睡觉了
WfYaoiH2 Po 2024-03-15 20:59:54
《关于葡萄》

原来《葡萄月令》其实是短篇《关于葡萄》的第二小节啊!只在《人间草木》中被另外摘出来作为单独文章。
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讲汪曾祺考据葡萄是怎么从外国传来中国的。汪老知识好渊博啊。
↓摘抄↓


1.
从狗尾巴草到谷子,从爬山虎到葡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种变化,是在人的参与之下完成的。人说:要大穗,要香甜多汁,于是谷子和葡萄就成了现在这样。
葡萄是人创造出来的。

2.
这故事是一个种葡萄的果农告诉我的。他说:中国的农民是很能干的。什么事都瞒不过中国人。中国人一看就会。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