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中
📝正在回复 #1211809
WfYaoiH2 2024-03-10 23:49:00
读书笔记:汪曾祺《人间有至味》
👍 1
😆 1
😋 1
WfYaoiH2 Po 2024-03-15 21:09:01
>>Po.1213885
读《昆明的果品》,好几次出现汪曾祺说自己骑马的段落。
我很纳闷,马铃薯研究站的时候他不是才第一次骑马吗?难道他记忆终于出错了?然后翻回来一看,原来是我自己记错了,马铃薯研究站那次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骑马,不是人生中第一次。
甚至这段还有一句“我十几岁时在昆明骑过马”......好吧!!
WfYaoiH2 Po 2024-03-15 21:10:40
《昆明的果品》

1.【梨】
我曾和几个朋友骑马到金殿。下马后,买了十个火把梨,赶马的(昆明租马,马的主人大都要随在马后奔跑)也买了十个。我们买梨是自己吃,赶马的却是给马吃。他把梨托在手里,马就掀动嘴唇,把梨咬破,咯吱咯吱嚼起来。看它一边吃,一边摇脑袋,似乎觉得梨很好吃。我从来没见过马吃梨。看见过马吃梨的人大概不多。吃过梨的马大概也不多。

2.【胡萝卜】
联大的女同学吃胡萝卜成风。这是因为女同学也穷,而且馋。昆明的胡萝卜也很好吃。昆明的胡萝卜是浅黄色的,长至一尺以上,脆嫩多汁而有甜味,胡萝卜味儿也不是很重。胡萝卜有胡萝卜素,含维生素C,对身体有益,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知道是谁提出,胡萝卜还含有微量的砒,吃了可以驻颜。这一来,女同学吃胡萝卜的就更多了。她们常常一把一把地买来吃。一把有十多根。她们一边谈着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诗、勃朗蒂的小说,一边咯吱咯吱地咬胡萝卜。

3.【核桃糖】
我们常常从市里回联大,路过这一家,花极少的钱买一大块,边吃边走,一直走进翠湖,才能吃完。然后在湖水里洗洗手,到茶馆里喝茶。核桃在有些地方是贵重的山果,在昆明不算什么。
(↑就像广西的火龙果一样。)

4.【糖炒栗子】
呈贡火车站附近,有一大片栗树林,方圆数里。树皆合抱,枝叶浓密,树上无虫蚁,树下无杂草,干净之极,我曾几次骑马过栗树林,如入画境。
WfYaoiH2 Po 2024-03-15 21:36:39
《昆明菜》

1.(开头)
我这篇东西是写给外地人看的,不是写给昆明人看的。和昆明人谈昆明菜,岂不成了笑话!其实不如说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离开昆明整四十年了,对昆明菜一直不能忘。

2.【气锅鸡】
是什么人想出了这种非常独特的吃法?估计起来,先得有气锅,然后才有气锅鸡。

3.
原来在正义路近金碧路的路西有一家专卖气锅鸡。这家不知有没有店号,进门处挂了一块匾,上书四个大字:“培养正气。”因此大家就径称这家饭馆为“培养正气”。过去昆明人一说:“今天我们培养一下正气”,听话的人就明白是去吃气锅鸡。“培养正气”的鸡特别鲜嫩,而且屡试不爽。没有哪一次去吃了,会说“今天的鸡差点儿事”!所以能永远保持质量,据说他家用的鸡都是武定肥鸡。鸡瘦则肉柴,肥则无味。独武定鸡极肥而有味。揭盖之后:汤清如水,而鸡香扑鼻。
听说“培养正气”已经没有了。昆明饭馆里卖的气锅鸡已经不是当年的味道,因为用的不是武定鸡,什么鸡都有。
恢复“培养正气”,重新选用武定鸡,该不是难事吧?

4.
昆明的白斩鸡也极好。玉溪街卖馄饨的摊子的铜锅上搁一个细铁条箅子,上面都放两三只肥白的熟鸡。随要,即可切一小盘。昆明人管白斩鸡叫“凉鸡”。我们常常去吃,喝一点酒,因为是坐在一张长板凳上吃的,有一个同学为这种做法起了一个名目,叫“坐失(食)良(凉)机(鸡)”。
(↑坐失良机→坐食凉鸡。结合上面的“培养一下正气”,他们说话真的好有趣啊。)

5.【火腿】
云南宣威火腿与浙江金华火腿齐名,难分高下。金华火腿知道的人多,有许多品级。比较著名的是“雪舫蒋腿”。更高级的,以竹叶熏成的,谓之“竹叶腿”。宣威火腿似没有这么多讲究,只是笼统地叫作火腿。火腿出在宣威,据说宣威家家腌制,而集中销售地则在昆明。

6.
昆明吉庆祥的火腿月饼甚佳。今年中秋,北京运到一批,买来一尝,滋味犹似当年。
WfYaoiH2 Po 2024-03-15 21:43:21
7.【牛肉】(其中一小句)
马家牛肉店不知还有没有?如果没有了,就太可惜了。
(↑汪老总是在为一家店没了而惋惜......看来好店不长久的现象一直都有。)


8.【诸菌】(←是不是谐音“诸君”?)
有朋友到昆明开会,我告诉他到昆明一定要吃吃菌子。他住在一旧交家里,把所有的菌子都吃了。回北京见到我,说:“真是好!”
鸡㙡为菌中之王。南道街有一家专做鸡㙡的馆子。这家还卖苦菜汤,是熬在一口大锅里,非常便宜,好吃。外省人说昆明有三怪:姑娘叫老太,芥菜叫苦菜。听昆明人说苦菜不是芥菜,别是一种。
前月有一直住在昆明的老同学来,说鸡㙡出在富民。有一次他们开会,从富民拉了一汽车鸡㙡来,吃得不亦乐乎。

(↑这里只有昆明三怪的前两怪,搜了下,昆明第三怪在汪曾祺另一篇文章《老味道》。凑起来就是这样的↓
昆明有三怪:姑娘叫老太,芥菜叫苦菜,粑粑叫饵块。
(其实现在的版本已经是“云南十八怪”了。我上高中的时候还做过地理题。开头是“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买......”)


9.【炒鸡蛋】
炒鸡蛋天下皆有。昆明的炒鸡蛋特泡。一颠翻面,两颠出锅,动锅不动铲。趁热上桌,鲜亮喷香,逗人食欲。
WfYaoiH2 Po 2024-03-15 21:43:52
云南十八怪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买。
云南第二怪,粑粑饼子叫饵块。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
云南第四怪,石头长到云天外。
云南第五怪,摘下草帽当锅盖。
云南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
云南第七怪,种田能手多老太。
云南第八怪,竹筒能做水烟袋。
云南第九怪,袖珍小马有能耐。
云南第十怪,蚂蚱能做下酒菜。
云南十一怪,四季都出好瓜菜。
云南十二怪,好烟见抽不见卖。
云南十三怪,茅草畅销海内外。
云南十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
云南十五怪,娃娃出门男人带。
云南十六怪,山洞能跟仙境赛。
云南十七怪,过桥米线人人爱。
云南十八怪,鲜花四季开不败。
WfYaoiH2 Po 2024-03-15 22:26:36
👍🏻《四方食事》

原文的小标题只有:口味、切脍、河豚、野菜。
其他标题是我为了摘抄而标注的。因为这篇文章每个小标题下面谈的东西都很杂,比如“口味”不仅讲口味的定义,还讲汪老本人吃过的东西南北中各方食物,讲苦味、蒜味、鲜味。很多很杂。(就跟汪曾祺本人的食物口味一样。)
所以摘抄时擅自添加了一些小标题来分类,原文的四个小标题就都在上面了,回看的时候能自行分辨就好。


1.【口味】(开头)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

2.【羊肉】
羊肉是很好吃的。“羊大为美”。中国人吃羊肉的历史大概和这个民族的历史同样久远。中国羊肉的吃法很多,不能列举。
我以为最好吃的是手把羊肉。维吾尔、哈萨克都有手把羊肉,但似以内蒙为最好。内蒙很多盟旗都说他们那里的羊肉不膻,因为羊吃了草原上的野葱,生前已经自己把膻味解了。我以为不膻固好,膻亦无妨。
我曾在达茂旗吃过“羊贝子”,即白煮全羊。整只羊放在锅里只煮四十五分钟(为了照顾远来的汉人客人,多煮了十五分钟,他们自己吃,只煮半小时),各人用刀割取自己中意的部位,蘸一点作料(原来只备一碗盐水,近年有了较多的作料)吃。羊肉带生,一刀切下去,会汪出一点血,但是鲜嫩无比。内蒙人说,羊肉越煮越老,半熟的,才易消化,也能多吃。我几次到内蒙,吃羊肉吃得非常过瘾。
同行有一位女同志,不但不吃,连闻都不能闻。一走进食堂,闻到羊肉气味就想吐。她只好每顿用开水泡饭,吃咸菜,真是苦煞。全国不吃羊肉的人,不在少数。

(↑这个故事在《人间草木》中的短文《手把肉》也讲过。)

3.【鲜虾】
虾子放得太多,就会“鲜得连眉毛都掉了”的。我有个小孙女,很爱吃我配料煮的龙须挂面。有一次我放了虾子,她尝了一口,说“有股什么味儿!”不吃。

4.【蒜】
北方人吃炸酱面,必须有几瓣蒜。在长影拍片时,有一天我起晚了,早饭已经开过,我到厨房里和几位炊事员一块儿吃。那天吃的是炸油饼,他们吃油饼就蒜。我说:“吃油饼哪有就蒜的!”一个河南籍的炊事员说:“嘿!你试试!”果然,“另一个味儿”。我前几年回家乡,接连吃了几天鸡鸭鱼虾,吃腻了,我跟家里人说:“给我下一碗阳春面,弄一碟葱,两头蒜来。”家里人看我生吃葱蒜,大为惊骇。
WfYaoiH2 Po 2024-03-15 22:27:29
5.【本来不吃】
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我曾经夸口,说我什么都吃,为此挨了两次捉弄。
一次在家乡。我原来不吃芫荽(香菜),以为有臭虫味。一次,我家所开的中药铺请我去吃面——那天是药王生日,铺中管事弄了一大碗凉拌芫荽,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我一咬牙吃了。从此,我就吃芫荽了。后来北地,每吃涮羊肉,调料里总要撒上大量芫荽。
一次在昆明。苦瓜,我原来也是不吃的——没有吃过。我们家乡有苦瓜,叫作癞葡萄,是放在瓷盘里看着玩,不吃的。有一位诗人请我下小馆子,他要了三个菜:凉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汤。他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从此,我就吃苦瓜了。北京人原来是不吃苦瓜的,近年也学会吃了。不过他们用凉水连“拔”三次,基本上不苦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这段好玩,用了重复句型。
(我原来不吃xx......某某某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从此,我就吃xx了。)
(原来汪老在自己的人际圈里也是“吃”出名了,甚至真的出现了美食家最常被问到的一句话:你不啥都吃吗?)


6.(“口味”的结尾)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WfYaoiH2 Po 2024-03-15 22:28:18
7.【切脍】(脍就是“生鱼片”,切脍就是“生鱼切片”。)
杭州楼外楼解放前有名菜醋鱼带把。所谓“带把”,即将活草鱼的脊背上的肉剔下,切成极薄的片,浇好酱油,生吃。我以为这很近乎切脍。(*读注:很近乎,就是“很接近”的意思。)我在一九四七年春天曾吃过,极鲜美。这道菜听说现在已经没有了,不知是因为有碍卫生,还是厨师无此手艺了。
日本鱼生我未吃过。北京西四牌楼的朝鲜冷面馆卖过鱼生、肉生。北京乃切成一寸见方、厚约二分的鱼片,蘸极辣的作料吃。这与“縠薄丝缕”的切脍似不是一回事。
与切脍有关联的,是“生吃螃蟹活吃虾”。生螃蟹我未吃过,想来一定非常好吃。活虾我可吃得多了。前几年回乡,家乡人知道我爱吃“呛虾”,于是餐餐有呛虾。我们家乡的呛虾是用酒把白虾(青虾不宜生吃)“醉”死了的。解放前杭州楼外楼呛虾,是酒醉而不待其死,活虾盛于大盘中,上覆大碗,上桌揭碗,虾蹦得满桌,客人捉而食之。用广东话说,这才真是“生猛”。听说楼外楼现在也不卖呛虾了,惜哉!

(↑我还以为会专门讲日本生鱼片跟国内有什么区别,结果汪老说他没吃过!好吧。不过日本生鱼片确实也是厚的,不是他喜欢的那种丝缕般的薄片。)


8.【生吃】(“切脍”的结尾)
家乡人贻我醉蟹一小坛。有天津客人来,特地为他剁了几只。他吃了一小块,问:“是生的?”就不敢再吃。
“生的”,为什么就不敢吃呢?法国人、俄罗斯人,吃牡蛎,都是生吃。我在纽约南海岸吃过鲜蚌,那绝对是生的、刚打上来的,而且什么作料都不搁,经我要求,服务员才给了一点胡椒粉。好吃么?好吃极了!
为什么“切脍”生鱼活虾好吃?曰:存其本味。
我以为“切脍”之风,可以恢复。如果觉得这不卫生,可以依照纽约南海岸的办法:用“远红外”或什么东西处理一下,这样既不失本味,又无致病之虞。如果这样还觉得“硌应”,吞不下,吞下要反出来,那完全是观念上的问题。当然,我也不主张普遍推广,可以满足少数老饕的欲望,“内部发行”。

(↑上世纪“内部发行”这个词好像很流行啊。史铁生也提过自己家乡的电影院也有“内部发行”的电影票,就是指军官、公务员能通过内部关系搞到热门电影的最佳座位票。)
WfYaoiH2 Po 2024-03-15 22:28:34
9.【河豚】
江阴有人食河豚中毒,经解救,幸得不死。杨花扑面,节近清明,这使我想起,正是吃河豚的时候了。苏东坡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梅圣俞诗:
河豚当此时,
贵不数鱼虾。

宋朝人是很爱吃河豚的,没有真河豚,就用了不知什么东西做出河豚的样子和味道,谓之“假河豚”,聊以过瘾,《东京梦华录》等书都有记载。


10.【野菜】
春天了,是挖野菜的时候了。踏青挑菜,是很好的风俗。人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尤其是妇女,到野地里活动活动,呼吸一点新鲜空气,看看新鲜的绿色,身心一快。
WfYaoiH2 Po 2024-03-15 22:40:40
>>Po.1214777
文章标题《四方食事》,指的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句谚语。

南甜:苏州、无锡、上海人喜欢吃甜是很有名的。代表菜系是苏菜。
北咸:咸口味的菜多集中在山东一带。代表菜系是鲁菜。
东辣: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代表菜系是川菜。
西酸:没有代表菜系,感觉是凑数的,或者其实就是“爱吃醋”的山西。

这谚语也只占了八大菜系中的鲁、川、苏而已。现在前半句“南咸北甜”更广为人知,后半句不靠谱,不记也罢。


中国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
WfYaoiH2 Po 2024-03-15 23:24:20
《米线和饵块》

1.(开头)
未到昆明之前,我没有吃过米线和饵块。离开昆明以后,也几乎没有再吃过米线和饵块。我在昆明住过将近七年,吃过的米线饵块可谓多矣。大概每个星期都得吃个两三回。

2.
米线洁白,光滑,柔软。有个女同学身材细长,皮肤很白,有个外号,就叫米线。这东西从作坊里出来的时候就是熟的,只需放入配料,加一点水,稍煮,即可食用。昆明的米线店都是用带把的小铜锅,一锅只能煮一两碗,多则三碗,谓之“小锅米线”。昆明人认为小锅煮的米线才好吃,米线配料有多种,除了爨肉之外,都是预先熟制好了的。
昆明米线店很多,几乎每条街都有。

(↑就像广西每条街都有粉店。)
(女同学外号叫米线也很有意思。。不是侮辱性外号,听起来也有趣,所以记了。)
3.【爨肉】(就是“汆肉”)
爨肉即鲜肉末。米线煮开,拨入肉末,见两开,即得。
昆明人不知道为什么把这种做法叫作爨肉,这是个多么复杂难写的字!云南因有二爨(《爨宝子》《爨龙颜》)碑,很多人能认识这个字,外省人多不识。
云南人把荤菜分为两类,大块炖猪肉以及鸡鸭牛羊肉,谓之“大荤”,炒蔬菜而加一点肉丝或肉末,谓之“爨荤”。“爨荤”者,零碎肉也。爨肉米线的名称也许是这样引申出来的。

(↑查了网络考据,爨肉米线恐怕算“写字先生”笔法,应该是“汆肉”。生活中偶尔还能见到这种笔法。比如二战时期的一张昆明老照片上,写字先生不简就繁,把“洋葱炒肉”写成“炒腬”。
(话说写字先生一词也很有意思,后面再讲吧。)
(文中还提到了焖鸡米线,然而汪老说“焖鸡”不是鸡肉,而是焖煮净瘦肉块。就是瘦猪肉。考据人怀疑汪老可能记错或者看错了,不少人回忆只记得“焖肉米线”,没有焖鸡米线。考据人提出一个假设,就是店家横着写了焖肉、鸡丝,汪曾祺竖看就成了焖鸡、肉丝。)


4.(care了一下沈从文、巴金。)
街东的一家坐北朝南,对面是西南联大教授宿舍,沈从文先生就住在楼上临街的一间里面。这家房屋桌凳比较干净,米线的味道也较清淡,只有焖鸡和爨肉两种,不过备有鸡蛋和西红柿,可以加在米线里。巴金同志在纪念沈先生文中说沈先生经常以两碗米线,加鸡蛋西红柿,就算是一顿饭了,指的就是这一家。沈先生通常吃的是爨肉米线。这家还卖鸡头脚(卤煮)和油炸花生米,小饮极便。
WfYaoiH2 Po 2024-03-15 23:25:23
5.
米线,加好酱油、酸甜醋(昆明的醋有两种,酸醋和甜醋,加醋时店伙都要问:“吃醋酸嘛甜醋?”通常都答曰:“酸甜醋”,即两样都要)、五辛生菜、辣椒。夏天吃凉米线,大汗淋漓,然而浑身爽快。奎光阁在我还在昆明时就关张了。

(↑汪老又在为美食店铺关门而伤感了。)


6.
随即端来一大碗汤。汤看来似无热气,而汤温高于一百摄氏度,因为上面封了厚厚的一层鸡油。我们初到昆明,就听到不止一个人的警告:这汤万万不能单喝。说有一个下江人司机,汤一上来,端起来就喝,竟烫死了。把生片推入汤中,即刻就都熟了;然后把米线、生菜拔入汤碗,就可以吃起来。

7.
过桥米线有个传说,说是有一秀才,在村外小河对岸书斋中苦读,秀才娘子每天给他送米线充饥,为保持鲜嫩烫热,遂想出此法。娘子送吃的,要过一道桥。秀才问:“这是什么米线?”娘子说:“过桥米线!”“过桥米线”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此恐是出于附会。“过桥”之名我于南宋人笔记中即曾见过,书名偶忘。

8.
烧饵块多在晚上卖。远远听见一声吆唤:“烧饵块……”声音高亢,有点凄凉。
走近了,就看到一个火盆,置于交脚的架子上,盆中炽着木炭,上面是一个横搭于盆口的铁箅子,饵块平放在算子上,卖烧饵的用一柄柿油纸扇扇着木炭,炭火更旺了,通红的。昆明人不用葵扇,扇火多用状如葵扇的柿油纸扇。铁箅子前面是几个搪瓷把缸,内装不同的酱,平列在一片木板上。不大一会儿,饵块烧得透了,内层绵软,表面微起薄壳,即用竹片从搪瓷缸中刮出芝麻酱、花生酱、甜面酱、泼了油的辣椒面,依次涂在饵块的一面,对折起来,状如老式木梳,交给顾客。
两手捏着,边吃边走,咸、甜、香、辣,并入饥肠。四十余年,不忘此味。我也忘不了那一声凄凉而悠远的吆唤:“烧饵块……”
WfYaoiH2 Po 2024-03-15 23:29:32
《米线和饵块》的结尾还是用截图记录吧,在这个页面上读到时,确实感觉到那种凄凉。
讲的是汪曾祺在1986年重回了一趟昆明,发现很多东西都变了,那些形形色色的米线、鸡汤都没了,下在米线里面的鸡片和腰片也没了。过桥米线没有以前好吃,饵块变成用机器制作的了。
WfYaoiH2 Po 2024-03-15 23:42:50
关于“写字先生”:

就是以前的文字抄写员。
以前很多人都是文盲,不认字也不会写字。需要写字的时候就找写字先生帮忙,比如代写书信。
代写总是容易出错的,所以写字先生有时会把常用字写成生僻字、大白话写成文言文、简繁体混合。这就是“写字先生笔法”。

找资料的时候,看到b站上有一篇原创文章《我与写字先生》:网页链接
这个用户可能在补番《紫罗兰永恒花园》动画的时候,看到薇尔莉特的身份“自动手记人偶”,于是联想到了小时候见过在街边代写书信的“写字先生”。
WfYaoiH2 Po 2024-03-16 00:00:10
《故乡的野菜》

这篇原文也一样没有小标题。都是我自己摘抄方便加的。
原文小标题内容太杂、需要另加小标题的时候再特殊标注吧。原文没有,我自己摘抄加的,不标注。之前都是,今后如此。
1.【枸杞】
枸杞头。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可听到叫卖枸杞头的声音。卖枸杞头的多是附郭近村的女孩子,声音很脆,极能传远:“卖枸杞头来!”枸杞头放在一个竹篮子里,一种长圆形的竹篮,叫作元宝篮子。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枸杞头不值什么钱,也从不用秤约,给几个钱,她们就能把整篮子倒给你。女孩子也不把这当作正经买卖,卖一点钱,够打一瓶梳头油就行了。
自己去摘,也不费事。一会儿工夫,就能摘一堆。枸杞到处都是。我的小学的操场原是祭天地的空地,叫作“天地坛”。天地坛的四边围墙的墙根,长的都是这东西。枸杞夏天开小白花,秋天结很多小果子,即枸杞子,我们小时候叫它“狗奶子”,因为很像狗的奶子。

2.【马齿苋】
马齿苋。中国古代吃马齿苋是很普遍的,马苋与人苋(即红白苋菜)并提。后来不知怎么吃的人少了。我的祖母每年夏天都要摘一些马齿苋,晾干了,过年包包子。......我的祖母吃长斋,她的马齿苋包子只有她自己吃。我尝过一个,马齿苋有点酸酸的味道,不难吃,也不好吃。
马齿苋南北皆有。我在北京的甘家口住过,离玉渊潭很近,玉渊潭马齿苋极多。北京人叫作马苋儿菜,吃的人很少。养鸟的拔了喂画眉。据说画眉吃了能清火。画眉还会有“火”么?

3.【灰菜】
我第一次吃灰菜是在一个山东同学的家里,蘸了稀面,蒸熟,就烂蒜,别具滋味。
后来在昆明黄土坡一中学教书,学校发不出薪水,我们时常断炊,就掳了灰菜来炒了吃。在北京我也摘过灰菜炒食。有一次发现钓鱼台国宾馆的墙外长了很多灰菜,极肥嫩,就弯下腰来摘了好些,装在书包里。门卫发现,走过来问:“你干什么?”他大概以为我在埋定时炸弹。我把书包里的灰菜抓出来给他看,他没有再说什么,走开了。
《故乡的野菜》结尾也适合截图来看。
WfYaoiH2 Po 2024-03-16 00:09:16
🤔测试一下多少个连续回车会被b岛吞掉。

一个回车距离


两个回车
三个回车
WfYaoiH2 Po 2024-03-16 00:10:07
好吧,连续三个回车就会被吞。以后最多按两个
WfYaoiH2 Po 2024-03-21 15:18:12
《食豆饮水斋闲笔》

这篇讲吃豆子的,各种豆子。


1.【豌豆】
在北市口卖熏烧炒货的摊子上,和我写的小说《异秉》里的王二的摊子上,都能买到炒豌豆和油炸豌豆。

2.(“豌豆”的结尾)
见过一幅日本竹内栖凤的画,豌豆花,叶颜色较钱舜举尤为鲜丽,但不知道为什么在豌豆前面画了一条赭色的长蛇,非常逼真。是不是日本人觉得蛇也很美?

3.【黄豆】
黄豆对中国人最大的贡献是能做豆腐及各种豆制品。如果没有豆腐,中国人的生活将会缺一大块,和尚、尼姑、素菜馆的大师傅就通通“没戏”了。素菜除了冬菇、口蘑、金针、木耳、冬笋、竹笋,主要是靠豆腐、豆制品。素这个,素那个,只是豆制品变出的花样而已。关于豆腐,应另写专文,此不及。

3.【绿豆】
绿豆在粮食里是最重的。一麻袋绿豆二百七十斤,非壮劳力扛不起。

4.
绿豆的最大用途是做粉丝。粉丝好像是中国的特产。外国名之曰玻璃面条。常见的粉丝的吃法是下在汤里。华侨很爱吃粉丝,大概这会引起他们的故国之思。每年国内要运销大量粉丝到东南亚各地,一律称为“龙口细粉”,华侨多称之为“山东粉”。我有个亲戚,是闽籍马来西亚归侨,我在她家吃饭,她在什么汤里都必放两样东西:粉丝和榨菜。

5.
广东人爱吃绿豆沙。昆明正义路南头近金碧路处有一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卖绿豆沙、芝麻糊和番薯糖水。绿豆沙、芝麻糊都好吃,番薯糖水则没有多大意思。

6.【蚕豆】
北京快有新蚕豆卖了。
我小时候吃蚕豆,就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叫蚕豆?到了很大的岁数,才明白过来:因为这是养蚕的时候吃的豆。我家附近没有养蚕的,所以联想不起来。
WfYaoiH2 Po 2024-03-21 15:25:53
《豆腐》

在《人间草木》读过了,但回头一看,居然没抄。

1.【豆腐类型】(开头)
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钩钩起来,扛着秤杆走几十里路。这是豆腐么?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
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东北叫干豆腐。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
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乡则简单地叫作皮子。

2.
不知道为什么,北京的老豆腐现在见不着了,过去卖老豆腐的摊子是很多的。

3.【豆花】
四川的豆花是很妙的东西,我和几个作家到四川旅游,在乐山吃饭。几位作家都去了大馆子,我和林斤澜钻进一家只有穿草鞋的乡下人光顾的小店,一人要了一碗豆花。豆花只是一碗白汤,啥都没有。豆花用筷子夹出来,蘸“味碟”里的作料吃。味碟里主要是豆瓣。我和斤澜各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很美。

4.
中国豆腐的做法多矣,不胜记载。四川作家高缨请我们在乐山的山上吃过一次豆腐宴,豆腐十好几样,风味各别,不相雷同。特别是豆腐的质量极好。掌勺的老师傅从磨豆腐到烹制,都是亲自为之,绝不假手旁人。这一顿豆腐宴可称寰中一绝!

5.【臭豆腐】
臭豆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我在上海、武汉都吃过。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毛泽东年轻时常去吃。后来回长沙,又特意去吃了一次,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这就成了“最高指示”,写在照壁上。火宫殿的臭豆腐遂成全国第一。
WfYaoiH2 Po 2024-03-21 15:29:26
《干丝》

讲豆腐干丝的。


1.(开头)
这是淮扬菜系的代表作之一,很多菜谱都著录。但其实这不是“菜”。干丝不是下饭的,是佐茶的。

2.【“早茶”文化在扬州与广州的不同】
扬州一带人有吃早茶的习惯。人说扬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水包皮”是洗澡,“皮包水”是喝茶。“扬八属”各县都有许多茶馆。上茶馆不只是喝茶,是要吃包子点心的。这有点像广东的“饮茶”。不过广东的茶楼是由服务员(过去叫“伙计”)推着小车,内置包点,由茶客手指索要,扬州的茶馆是由客人一次点齐,陆续搬上。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