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中
📝正在回复 #1235681
hGoPUbvp 2024-04-16 23:08:54
行走在生命的边疆。
hGoPUbvp Po 2025-06-26 21:13:34
>>Po.1422394
整个复习到考试的期间最快乐的是这样的感受:
①我知道如何复习;

②每章的重点总结缩小了我对没怎么学的学科的抵触;

③我知道是这样,但是我不懂为什么→进行搜索得到了答案→我比以前更透彻地了解了这个概念,还拓展了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同时,我发现我真的通过自学懂了分析化学的重点概念和知识……
相比起高中时那种不懂还要硬背的痛苦,大学知识实在是太友好了……高数刚学时也给我这种感受,即“光自己看书竟然学得懂耶!”但后面很快就因为深陷情绪放弃继续学最后完全摆烂……

④被各种大事小事和情绪耽误导致本来充裕的时间最后只能临考突击,但是在翻看作业题时发现滴定法的题目都是一个类型一个公式……!!正好是我刚刚整理好的几个成组的公式。已知公式分有两分,计算结果有两分,那么我只要背下来这几个公式,即使我题再不会做也可以通过写公式薅到不少分数了,这让我的努力成果直观化,也给我带来了“继续加油,哪怕还有一个小时就要上考场了”的自信。

⑤考试时发现很多题都复习过了,真的很开心,自己认真复习过最后靠着复习成果答出了题的感觉……
hGoPUbvp Po 2025-06-26 21:22:19
>>Po.1422806
她的歌好经常出现“lord”和“baby”啊
hGoPUbvp Po 2025-06-26 21:32:57
。。。。。又在给我转钱,别给我转了求求你,看到你的消息我就心里一惊。
你对我做的那些事永远不是钱可以弥补的。
hGoPUbvp Po 2025-06-27 09:54:03
[ TдT][ TдT][ TдT][ TдT][ TдT][ TдT]又把咨询给忘了。。。。。。。直接呼呼大睡。。。
hGoPUbvp Po 2025-06-27 14:31:22
天哪这完全就是我.jpg
hGoPUbvp Po 2025-06-27 17:03:40
求求懂哥别再对分镜指指点点了,你们看过多少漫画啊在这bb
hGoPUbvp Po 2025-06-27 17:08:42
[ `д´]气死我了好想出去练引体消气啊,可是今天竟然下大雨,哼
hGoPUbvp Po 2025-06-27 17:46:46
头好痛[ ・_ゝ・][ ・_ゝ・][ ・_ゝ・]连着脖子一块痛,好久没这样了,怎么回事啊…………。是焦虑搞得还是感冒了?这身体太不争气了
hGoPUbvp Po 2025-06-27 22:54:09
又在画照片了。画的时候突然懂得了学美术的那些拿铅笔对比和画轮廓线的用处,都是为了让形更准,确定画面中元素的大概位置
hGoPUbvp Po 2025-06-27 23:32:32
戴锦华视频“我们丧失了对当下世界的把握感”摘录

:最后是你提出的问题,也是我想跟你分享的思考是,如果说这种电影的高度的个人化,同时高度的私电影化的这样一个趋向确实存在的话,那么它是不是同时意味着我们对于现实和记忆的把握的能力出现了问题?一方面我对你的问题的回答的答案是:是。我们的导演们作为艺术家,他们除了深深的沉浸在自己生命的记忆当中,经由电影的魔术,去换回一去不复返的时光的这样的努力之外,似乎不关注或者是无力去把握构成了他这个个人生命段落的历史与社会的相关议题。

但是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我要说否,并不是说这种趋势的问题不存在,而是说这不是年轻一代、不是电影艺术、不是年轻一代的电影导演,可能或者应该去独自承担的这样的一种批评、或者说这样的一种现象。
因为我们所经历的这一轮的激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文化的、艺术的思想范围之内,构成了某种倾覆与重建力度的这样的一次变化。就文化来说,它构成了福柯所说的知识型的演变,一个全新的类型的知识系统被呼吁或者正在生成之中,我们既有的知识面对这个现实的时候经常是滞后的、无效的、乏味的、无力的、不对应的。在这样的一个对我们共同面对的全新的现实感到茫然无措、感到无助无力的时候,要求年轻一代的电影导演以一种强有力的、具有公共性的方式去把握电影的再现、电影的主题,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恰当的。

换句话说,你所提出的这个问题你对青年导演的文化趋向的准确深入的观察本身,最后回到了我们自身,我们可以问我们自己:面对我们置身的现实,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力量和足够的思想资源去把握;哪些新的挑战甚至让我们陷于了失语状态;我们有没有勇气去接受这个挑战,去创造一种新的知识,寻找一些新的语言,去表达我们的现实。
hGoPUbvp Po 2025-06-27 23:36:05
: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从文化心理的角度看,年轻创作者对“现实”的把握方式在发生变化,不是简单的“变弱”,而是:
由外部转向内部:现实不再是宏大叙事的政治或社会现实,而是“个体体验中的现实”,带有更多主观性和感官性;
对记忆的表达方式变得更模糊和情绪化:不再追求清晰的因果逻辑,而是如梦似幻、闪回跳跃、情绪残响,这其实是一种新型的记忆书写方式;
技术媒介影响深远:短视频、碎片化阅读、影像的数字化传播等,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记忆与现实的编码方式。

:十天前我去听了戴老师的讲座,讲题为《今日电影与我们置身的世界》,特别是疫情时代之后,人们其实还没有经过痛思,包括集体去缅怀逝去的生命和世界存在的精神问题,这种状态下大家依旧带“病”上岗,其实并不好,感觉很多人变得麻木,缺少积极。现在除了有钱的可以选择自己热爱的人生,绝大部分普通人的路线都同质化,特别点的顶多就是不婚主义等跟结不结婚,跟谁结婚有关系。确实我们这一辈能写的东西太少了,无非焦虑 内卷 都市 欲望。但是上一辈可以写的东西就多了,百废待兴,写政策写制度写世间百态。不过年轻人现在也可以关注这个时代的问题,但是语言犀利且说实话且不偏激的作者不多见。不到是觉得当代年轻作者太依附于这个时代了,或者说被限制发挥了,不愿解读过去的历史,也不愿畅想未来。个人见解。
:说的很好啊,不过也许这个时代就是有一些东西在压抑着人们对解读过去和畅想未来的热情,如果非要说是什么,可能正是人们当下的处境。


:我以前很喜欢在电影里看自己,但现在的新电影我有点找不到共鸣了。像立春,燃烧,恐怖分子这些讲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电影,但我能找到关于“我”的一部分。

:世界上各种集体叙事先后崩塌,有人选择虚无,有人选择缩回到个人表达。集体性正在分崩离析,人们避而不及,进一步导致集体叙事的崩坏,死循环。再过几年,人们就无法描绘自己没见过的东西了。
hGoPUbvp Po 2025-06-28 00:16:08
戴锦华“极度自恋的时代,更需要电影这种看见别人忘却自我的艺术”摘录

:对我来说,电影和整个新媒体之间的一个区隔,或者说我仍然寄希望于电影、我仍然捍卫电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影手册》的编辑部的辞职的最后一期的告别语。我觉得电影,尤其是我们会在《给孩子的电影》当中特别推荐的那些我认同的重要的电影,它是一种使我们看见别人并且忘却自我的艺术。而新媒体和很多很多流行的视频和音频的这种形态,某种意义上它是被一种回望的目光所主导,它是一种广义的自拍。好像我们是在望出去,但其实我们是希望我们的目光回返,能够望向自己和望见自己,或者说我们望向他人的目光是希望召唤他人的凝视,回望的凝视。而我并不认为这里面影响我认同度的唯一原因是代沟,因为我觉得在知识和体验上跨越代沟是容易的,但是共享某一种情理是艰难的。我意识到更重要的代沟是存在在不能共享情理的时候,我选择了坚持我自己的情理,对我来说是一次选择,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选择。我不认为这是因为我衰老了,而是因为我希望继续青春的心灵,所以我不想认同一种回望的、自恋的,作为主要基调的这样的一种文化取向。

:我们所谈论的问题,并不是新媒体自身的问题,因为新媒体,或者说数码时代,或者说互联网,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真正地实践社会民主的硬件环境,但是显然到现在为止我们并没有民主地使用这种民主的媒介去达成民主,而相反,它成为一种暴力,或者是右翼民粹,或者自恋,或者道德主义,在其中颇为张扬的这样的一种空间。在这个意义上还是取决于我们的社会协商、新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和我们对于这样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格局的回忆,和我们对于新媒体的空间环境的这种贡献。
hGoPUbvp Po 2025-06-28 00:18:44
Q:现代信息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当今时代构成,而大部分人都只是通过媒介观看别人的生活,自己憧憬着却无法参与其中。请问“自恋”是如何由来的?

A:你喜欢打球,你喜欢看打球视频,看视频行为本质上是对你打球习惯的一种强化,犹如看游戏视频想开一把游戏。毕竟人很难看完自己厌恶的视频。这种反复强化,表面上在看别人,实际上在反映自己的内心。

:看艺术性强的电影的时候,你将目光投向电影,并不会憧憬自己成为男女主,因此可以说你在凝视这部电影。看vlog的时候,你虽然将目光投向vlog,但其实是希望自己成为vlog里的那个人,作为观众在凝视vlog的同时希望自己成为vlog里那个被观众凝视的客体,因此是一种回望也是一种自恋的体现。个人理解。

:平台的推送就是典型的例子,所有的推送都是你潜意识里所希望看见的,因此会不断地进行正反馈。换言之,在你看视频之前就知道的大致的内容,具体的观看不过是再次验证了你的想法。
而像电视、电影这种,开始前你并不知道内容,这样你或许就能接触到你所没有接触过的圈子。

:我以为你可以将这个自恋理解为一种信息茧房。互联网给你的所有推送都是基于你的喜好你的价值观,所谓憧憬也是建立在你的价值理念上。比如说我憧憬着别人的生活和你憧憬的别人生活是不一样的,假设我憧憬的是田园风光,你憧憬的是摩登城市,现代信息媒介会不断加强我的田园风光憧憬而让我无法接触到摩登城市信息,我关于田园风光的更深层次的价值理念就会不断牢固(比如为什么会有田园生活的经济基础、管理模式、哲学思想等),最后便是我十分认同并觉得田园风光的好处良多而看不到它的弊端,也不愿意不想寻求摩登城市的优秀和缺点,我觉得只有田园风光那样的才称得上是生活。同理,你也会这么认为摩登城市。
hGoPUbvp Po 2025-06-28 00:18:55
1
hGoPUbvp Po 2025-06-28 00:19:02
2
hGoPUbvp Po 2025-06-28 00:19:07
3
hGoPUbvp Po 2025-06-28 00:19:14
4
hGoPUbvp Po 2025-06-28 00:19:24
5
hGoPUbvp Po 2025-06-28 01:39:25
新的想深入了解的兴趣内容:道德主义
关于它是什么?如何产生?为什么存在?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有无历史事件?
hGoPUbvp Po 2025-06-28 02:39:41
:喜剧电影越来越难拍到人们心里,尤其是大家希望能达到的自嘲性和消解性。
就像网络语言的发展,近年来总有特定的语言达到这种目的,比如“打工人”比如“躺平”比如“摆”,但比较有趣的是当我们使用这些词语希望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消解时,这些词语本身却被消解了,比如“最美打工人”。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