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中
📝正在回复 #1235681
hGoPUbvp 2024-04-16 23:08:54
行走在生命的边疆。
hGoPUbvp Po 2025-09-04 09:12:04
[ ゚∀。][ ゚∀。]这俩人感觉能轻飘飘地毁灭世界!!
hGoPUbvp Po 2025-09-04 09:36:46
→虽然是自己轻飘飘地去搜的
→但是“诶——!战勇这么好玩的作品同人竟然这么无聊!虽然它后期主要都是在耍帅了!”
→不会太傲慢了吗……?但是cp向同人性化角色就是很奇怪的塑造吧!
→好像被说服了……
hGoPUbvp Po 2025-09-04 14:22:11
>>Po.1447665
两个男的搞cp就不要把其中一个画得很女好吗秋梨膏[ ゚∀。][ ゚∀。]
hGoPUbvp Po 2025-09-04 14:43:01
啊突然意识到阿鲁巴爹的伏笔没回收……所以他到底是来干嘛的完全不懂啊

而且从第一部MQ之后勇者君久再也没有用过剑术不是吗好可惜啊!!吃书吃得太厉害了把最帅的地方忘了
hGoPUbvp Po 2025-09-04 17:46:25
>>Po.1447787
现在想想不应该说画得“女”而是“娇弱”才对🤔🤔下意识的形象代入也蛮可怕的。。。
hGoPUbvp Po 2025-09-04 17:52:13
[ ゚∀。]世界上真是啥人都有啊,果然越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越自信。明明自己也没多厉害。既因为凑巧接触到的资源而自满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又因为可接触的资源十分有限而萌生嫉妒和不忿。比自己可怜的人没见到有多同情,遇见与自己认知不符的情况就装作世人皆醉我独醒去踩别人一脚,身边统计学用得出神入化但最心疼的还是自己。
hGoPUbvp Po 2025-09-04 18:15:37
>>Po.1447146
前后拉伸~~
正手20、20、17
反手10,10,10
(话说自从知道自己计数不准之后就觉得这个数值真的很主观。。完全看当天数的快还是慢,但是也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和上一次比起来是吃力还是轻松了,所以可能也没所谓吧)
正手反手提拉各3组,每组5次
双杠引体20次

唉要是时光能停留在锻炼的这一刻该多好[;´Д`][;´Д`]就算什么问题都没解决至少我能感觉到这一刻的身体,能感觉到我属于我。。。
hGoPUbvp Po 2025-09-04 18:32:12
他的反父权,归根结底还是为民!
→怪怪的,“归根结底”这词真是耐人寻味,难道“反父权”是什么逼不得已的坏事?父权本身就是一种对人民的压迫才对。

归根结底是反父权,就是因为为民,所以必须反父权,父权霸权一体两面,李靖是小父,龙王是大父
→正解
hGoPUbvp Po 2025-09-04 18:40:44
:剔骨还父,割肉还母是哪吒这个人物的灵魂啊,没了这个还是哪吒吗[笑哭]古代一直都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损毁自己的身体是非常非常严重的行为。除此之外,全世界每一个文化都不约而同地有“反紫砂”文化,不是说劝人想开点地反,而是吓唬人说紫砂特别罪恶敢紫砂的人会遭到无比可怕的惩罚,这个本质是一种极致的强权:奴隶连紫砂这种伤敌80自损1w的自毁式反击都不被允许。
在这种背景下,竟然能出现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情节,是相当令人震惊的:一个不完美的孩子,在面对与他三观不同的父母的时候(哪吒抽筋敖丙客观上给陈塘关带来了灾祸,李靖要杀哪吒也只是一种比较怂的选择)不仅不体谅理解父母的难处,甚至还毁了父母给他的身体,然后“我还给你”(你拿生养恩说事,我就把自己片了还你,从以后我就不欠你的了),这个尺度哪怕放现在也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
所以,很多人不喜欢原版故事,觉得它“太残忍”,“不适合小孩看”,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恰恰说明了哪吒反抗父权之彻底——哪怕对于现代人来说他都是太激进了。而这个故事竟然是孝字大过天的古人写出来的,很震撼。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孝之始也。古人对这个非常看重,其实哪吒单纯自刎就能解了水淹陈塘关的困境,但是就因为李靖说父母养了你的骨肉,所以临死要把身上的骨头和血肉都还给父母,不仅是把命还给你们,骨头血肉也都还给你们,从此与你们再没有关系了。

虽然我并不觉得封神演义原作多么有高度……但是哪吒这个神话形象的确是深入人心和令人震撼的
🤔想研究一下世界各地的反自杀文化
hGoPUbvp Po 2025-09-04 18:41:52
把79年哪吒闹海导演的创作思路和反思放在这里
hGoPUbvp Po 2025-09-04 18:54:08
我一直不觉得人物做些“三观正”的事,说些“三观正”的台词,就能判定这部作品“三观正”了,同样也不觉得作品的好坏应该由三观正与否来判定。
就个人的取向来说,人文关怀才是作品里最重要的东西,或者说,能引起人们对于人文关怀的思考的作品才是我心目中的好作品。它应该让我们看见他人、洞见自己,不论从中收获了怎样的感受,都要变得更加包容。而这个“看见”的过程,往往是反主流、反强权的,激进者把这个内核鲜明表现出来后被批评和谩骂反而是很常有的事情。当时觉得“三观不正”的作品,也许之后就会觉得弥足珍贵。很多时候是不能用当下的“三观”先入为主地去评定一部作品的
hGoPUbvp Po 2025-09-04 19:31:37
“大众”“主流”是不是一种“强权”的具象化的体现呢🤔
hGoPUbvp Po 2025-09-04 20:18:49
卧槽,看到别人讨论吵架大吼的神情和语气突然就闪回了,妈的一下子想起那些和毕女士大吵的回忆,眼泪飙出来了,好崩溃啊那时候,我都快忘了那些吵架的画面了只记得一些模糊的后果
hGoPUbvp Po 2025-09-04 21:06:51
关于真实对话有语无文闹谐音笑话的评论

:关于这种现象,经常在看网文的时候发现初见的两个人在对话中介绍名字的时候,只说出名字就够了,没有单独的介绍每个字是什么字,局面紧张的情况下随口带过也就算了,但就算是闲谈,作者也是这么写的,感觉如果现实中也是这样的话,极有可能出现因为口音和耳背所以根本没能了解到这个人真正名字的情况()
:我是觉得就算为了节奏,就算要对台词文本进行省略,有些细节在大部分作品里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细节是读者不必细细体会并记下来,但是作者一定要写出来的,这能写出一种生活化的感觉,很多时候做的就是在用千万字的篇幅给读者描述一种感觉而已,不是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字都一定要表达一个目的一种意义,用来营造一种感觉的看似无用的话其实也有它的意义,这种对细节的处理并不是说要把所有无关的东西都给照顾到,而是就像高光一样,可能只是浅浅勾勒两三笔,就能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诚然,在一些作品本身就已经很精简的情况下,作家可能想要的就是这种风格,省去掉这些细碎无可厚非,但网文还有市面上一些电视剧什么的这样的场合,这些本身就有大量篇幅可供作者发挥,本身就充斥着许多水字数和和水镜头的场所,又是情况不紧急而且两人在认识之前可能并没有听说过对方姓名的情况下,有些细节大概并不是作者刻意的去省略,而是他根本没有注意到,所以只写出了这场对话中要达到的直白目的

:这个确实,而且现实里一般不当场搞明白之后误会成习惯就很难改过去了。我高中一个数学老师的名字就是,她名字被我空耳听成缝纫机,还寻思这样奇怪八成是听错了,但怎么也想不出应该是啥,后来才知道最后一个字是青,讲的快字糊掉了,但这时候把她名字听错的人都说习惯了,其他人也把这个当绰号了[笑哭]
hGoPUbvp Po 2025-09-04 21:19:20
:当年在网上看到的段子,检测一个人是否还纯洁,就去问他攻的反义词是什么,看他答的是守还是受。于是我去问我朋友,他回答“母啊”,我愣了一下说,不是这个公,是攻击的攻,他一脸茫然说“对啊,母鸡的母啊”
:这让我想起来一个笑话,一个外国人来中国,用英语问路,问地铁在哪里?然后一位中国人给他指路到赛百味。[吃瓜]
:听电子书,刚开头就听见“第一章来自地狱的人妖”。我“啊?我到底听的什么书?”打开屏幕一看,“第一章来自地狱的人1”

:有一个改病句题让我印象很深刻:
今天学校将举行XX活动,教学楼、图书馆和食堂全部开放。——校园广播稿
当时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语病。后来老师说,由于这个是广播稿,所以“全部开放”和“全不开放”听起来是一样的。
:高中确实做过这种改写成广播稿的题目,大概要求也就是口语化、不要引起谐音误会,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规则,我记得是双引号表特殊含义之类的时候改写成“所谓的”。这些“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这些所谓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因为听众看不到稿子。
hGoPUbvp Po 2025-09-04 21:28:14
:我就叫小新,别人一喊,我都要分辨一下是叫我还是说“小心”。有一次一个陌生人很激动地叫“小心小心”,我听成“小新小心”,吓了一跳,看了一圈也没什么事,最后发现是她看见了蜡笔小新玩偶,很激动地叫“小新小新”!
(好喜欢这个,生活化的同时叙述又非常可爱)

:本人因体毛多被朋友戏称为“毛哥”,但地方方言里,小孩爱把“哥”字发音为“多”,所以朋友也会学小孩说话称我为“毛多”,而我较朋友年长,所以朋友称我女朋友为“毛嫂”,地方方言里又不区分平舌和翘舌,所以,外人听起来像是在说“毛少”,自此,熟人悉知“毛哥”对应“毛嫂”,外人则理解为“毛多”对应“毛少”

:我小时候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世界杯这个全世界范围这么大的比赛是非法的[doge]电视里一直说非法世界杯
hGoPUbvp Po 2025-09-04 22:47:46
🤔看讲“郭敬明如何借嫌贫爱富教科书《小时代》杜撰友谊?”时发现一个问题,我在认知女性朋友的友谊时好像经常是有点矛盾的。
对我来说从不会觉得自己和朋友的友谊是“塑料姐妹情”,或者说我会在意识里有意地“去性别化”,或者说“去女性化”,比如我不会称呼我的女性朋友“闺蜜”“姐妹”却会叫我的男性朋友“哥们儿”。
这可能意味着:
①由于我的女性朋友和我交情和对彼此了解都更深,我凡事先从自己的角度思考的控制思路又根深蒂固,就下意识把她们和自己划到同一阵营,觉得她们应该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某某事物。
而由于我并不喜欢让自己的性别化表现得明显,所以也不会从“女性朋友”的角度来认知自己的朋友;
②“塑料姐妹花”说法对我影响深远。我既反感这种说法又不知如何反驳,其实原因就是自己也下意识觉得女性友谊是塑料的狼狈的互相背叛的有些丢人的,不愿意让这种污名化冠到我自己的友谊头上,回避了这种称呼;
③自己也对这样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选择逃避,不愿意去直面背后的问题所以就干脆不提;
④觉得这种情况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而且和「极有可能组成霸凌小团体的有钱有闲的现充」强相关,由于被霸凌过所以我非常厌恶这一群体,看到她们闹得每个人都很难受自己也觉得暗爽。

我觉得是这四者叠加起来造成了我现在的心态(主要是前三者)。这么一说果然还是得多看一些女性主义著作进一步捋清思路,不然我担心以这样子的认知写出来的友谊会悬浮。。🤔
hGoPUbvp Po 2025-09-04 22:55:16
摘一些评论,我觉得很细腻很生活,情感充沛,可以拿来刻画人物心路历程

:小时代带给00年女生青春期时代的影响真的超出想象,初中看完第一部之后,我们四个女生朋友每个人都认领一个角色,甚至把群聊名也改成了“时代姐妹花”,大家都在模仿顾里刻薄恶毒的说话方式,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这样很伤人不再这样说话后,朋友还曾挖苦我装善良很恶心,可以说是扭曲了我们四个人最早对于朋友的定义,慢慢的也演变成了“友情只是爱情的备选项”,友情越来越扭曲,充满嫉妒与怨恨,大家都以为戏剧性的吵架就是友情的终点,朋友应该无条件接纳被男友伤害的自己,甚至为了急着与男友和好而抛弃朋友。
:世另我,我也是初中的时候和当时的朋友一人认领了一个角色。。我没看过小说,也完全不明白剧情里在讲啥,只是因为朋友很喜欢就一起附和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与她们的相处模式也真的很难说得上是朋友。。尽管当时的我对剧中友情的表达是不适的,困惑的,但真的相信所谓“成熟的友谊”就是剧里那种状态的,一度对长大成人这件事心灰意冷。
hGoPUbvp Po 2025-09-04 22:57:11
“真的相信所谓的‘成熟的友谊’就是剧里那种状态的,一度对长大成人心灰意冷”这样的表述实在是太引人遐想了,仿佛眼前就有一个迷茫的少年在桌前苦恼着忧郁着未来
hGoPUbvp Po 2025-09-04 23:13:36
>>Po.1447972
之前看到微博上有人感叹,大意为“虽然社会环境不好,但还是很幸运自己是个女人,不然现在可能被各种刻板印象和父权男权思想灌输得完全看不到一个群体的苦难”,我只能说完全同意……虽然活到现在因为和别人不同吃了很多的亏,但是还是挺感谢这些不同的,虽然很痛苦,至少能让我看见更多的视角更多的人,不至于被主流社会裹挟变成一个自己讨厌的“霸凌者”……😞

我觉得自己有被污染的思想和没被污染的思想。前者要多学习清除掉脏东西,后者要好好擦洗不让它们蒙尘。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