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中
📝正在回复 #1461473
hGoPUbvp 2025-10-24 16:13:14
hGoPUbvp Po 2025-11-12 14:26:46
通常来说,自恋型或边缘型人格的父母会选择至少一个孩子作为家里的替罪羊。指定替罪羊的过程便是霸凌者通过攻击弱者,从而卸除和外化自身的痛苦、压力和挫败感的过程。通常来说,替罪羊能给霸凌者带来短暂的安慰,却不能有效地消除或释放他们的痛苦,因此,当霸凌者内心的不适再度出现时,他们就会再度攻击替罪羊。
➤想起来M女士写的一个霸凌者角色就是这种选定替罪羊的类型。直到现在回想起来她用家庭不幸这种理由给他开脱的样子都觉得恶心。。。。。呵呵,会设定这种诡辩条件是因为她自己也是自私自利把自己的不幸当借口吸别人血的臭傻逼吧
hGoPUbvp Po 2025-11-12 14:33:20
于是,家里宽敞的后院成了卡罗尔的避难所,她会在那儿尽情地玩耍——攀爬、奔跑、跳跃,或用玩具、树叶、杂草、木棍和石头建造村庄,再将其捣毁。她能一直从早饭时间玩到晚饭时间,常常忘记进屋吃午饭。她后来回想起来,觉得自己这么做能让母亲轻松一点儿,因为母亲从来不会唤她进屋吃饭。
➤长大之后意识到童年时快乐的情境并不单纯,这种回旋镖真的打得人头晕目眩。我现在还是不敢太深入地回想那些回忆,只要一想起来就像要被不真实感撕碎了一样
hGoPUbvp Po 2025-11-12 14:33:34
在孩子年幼时,如果轻蔑取代了人性善意的滋养,孩子就会感到被羞辱且不堪重负。年幼的孩子因为太过无助又无法抗议,甚至无法理解被虐待的不公,最终就会相信自己是有问题的、有致命缺陷的。因此,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应该受到父母的迫害。
hGoPUbvp Po 2025-11-12 14:36:41
最为不幸的是,在卡罗尔成年后,尽管她看似已经逃离了家庭,但是情况还是进一步恶化:她总会被自恋的人吸引,这些人像她的父母一样虐待和蔑视她,所以她其实仍然生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中。这种著名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或重演(Reenactment),创伤幸存者极易出现这种现象。因此本书会用很大的篇幅讨论这一现象。
➤虽然大概不是逃类型的幸存者,但我真的经常遇到和毕女士一样的人,妈的,漩涡啊。
hGoPUbvp Po 2025-11-12 14:38:00
我认为在不健全家庭中,手足虐待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在这类家庭中,兄弟姐妹对受害者(替罪羊)造成的创伤与父母对其造成的创伤一样严重。事实上,在那些父母疏离冷漠的家庭中,兄弟姐妹也可能是创伤的主要制造者。特别是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对孩子的情绪虐待随处可见。
在孩子发生争执时,旁人常常忠告父母让孩子“自己解决”。但是,一个力气只有哥哥姐姐一半的孩子如何在没有更强大的同盟下解决问题,阻止哥哥姐姐对自己的折磨呢?
hGoPUbvp Po 2025-11-12 14:41:43
➤从小到大当感到愤怒时就会被告知忍耐、理解、顺从,无论是对家庭,群体,社会,还是国家。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总是弱势方少数方需要忍让需要忍气吞声需要放弃话语权的竞争?凭什么要我为了所谓的体面牺牲自己的余生?
hGoPUbvp Po 2025-11-12 14:43:38
鲍勃自己也没能逃出父母的病态影响。寻找替罪羊成了他的一种习惯,并且使他发展出一种自恋者的“第六感”——他能够探测出其他为家庭所害的受害者,并把这些人作为自己施虐的目标。
父母对他的利用和完美主义标准深深伤害了他,致使他成长为一个彻底的“自恋狂”和“控制狂”。他强势地试图去塑造他“爱”的人,就像他的父母塑造他那样。卡罗尔在接受治疗时曾告诉我,他的哥哥鲍勃平日里还会严厉地鞭挞他的第四任妻子。
➤强势地试图塑造身边人的毕女士是不是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hGoPUbvp Po 2025-11-12 14:46:05
最后,我还必须提醒,替罪羊并不都像卡罗尔这样,只会出现逃反应。在不同家庭中,这一角色可能引发4F反应中的任何一种,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hGoPUbvp Po 2025-11-12 14:46:11
关系依赖表现为缺乏独立性,感到自己无助、无能,深怕被遗弃;不断地给予和付出,习惯或希望被对方需要,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别人。
hGoPUbvp Po 2025-11-12 14:48:20
从CPTSD中康复的过程无疑是复杂的。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有很多针对单一层面的创伤疗法声称能够使所有症状消失。在我看来,CPTSD是由多层面的伤害共同导致的,单一的治疗方式无法治愈所有层面的伤害。比如,虐待型和遗弃型的父母会从很多层面伤害孩子,这些层面包括认知层面、情绪层面、精神层面、身体层面和人际关系层面。

此外,幸存者如果使用了过度简化的疗法,却没有取得其宣称的疗效,便可能会被毒性羞耻感束缚。我之所以撰写本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自己曾多次因为“最新的万能疗法”未能使我康复而陷入更深的自卑。
幸存者想要康复,就要学会自我支持,以满足自己因童年创伤而未被满足的各个层面的发展需求。
hGoPUbvp Po 2025-11-12 14:59:53
小说家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有一佳句:火是太阳在木头中释放自己0 (0~1)。我觉得这是一种看待发展停滞有益的视角——有效的疗愈就是在无意识中释放出自己的潜力。你的潜力与生俱来,只是由于童年创伤而未被开发。
我在下面列出了CPTSD中最常见的发展停滞。你会发现自己缺乏或完全不具备这些健康人所拥有的关键特质。通常而言,不同的创伤幸存者会出现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发展停滞,其影响因素有:4F反应类型、童年虐待或忽视的形式、幸存者的天性,以及已完成的疗愈任务。

自我接纳
清晰的身份认同
自我同情
自我保护
从关系中获得慰藉的能力
放松的能力
充分表达自我的能力
意志力和行动力
平和的心境
自我关怀
相信生命可贵
自尊
自信
➤发现这些特质我基本上要么完全没有要么严重缺乏的时候好受打击。。。。一瞬间胃液上涌,呼吸困难,也好想哭。明明已经挣扎到现在,可是离一个正常人健康人怎么还有那么远的距离啊。。。
hGoPUbvp Po 2025-11-12 15:03:53
有一种特别可悲的发展停滞困扰着许多幸存者,那就是意志力和自驱力的丧失。许多病态的父母对孩子正在萌芽的进取心做出了具有破坏性的反应。如果这种情况贯穿孩子的整个童年,他就会感到人生迷茫且毫无意义,甚至可能一生都会漫无目的地漂泊,如同没有马达的小船。即使他成功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可能也很难持续且专注地付出努力来实现目标。治疗这项发展停滞至关重要,因为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相较于智力和天赋,毅力(Persistence)这种心理特性对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人生满足感更为关键。
hGoPUbvp Po 2025-11-12 15:03:59
激发意志力的能力似乎与恰当地表达愤怒的能力有关。我治疗过的很多来访者都被困于失去意志力这种成年人的无助感中。那些从中康复的人通常都多次参与了针对哀悼和表达愤怒的治疗,本书会不断提及这些疗法。当疗愈取得了足够的进展时,你将会形成自己的意志力。一开始你可以先假装自己能做到,直到能够真正做到。这就是斯蒂芬·约翰逊(Stephen Johnson)所说的“努力的奇迹”。
hGoPUbvp Po 2025-11-12 15:06:01
一些发展停滞的幸存者有自信却无自尊。童年时,我的逃反应转化为了对学习成绩的追求,因为成绩好能使我获得外界的奖励。但这些奖励始终无法消除我的毒性羞耻感,无法让我感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与此同时,由恶性内在批判演化来的内在批判者就像我的父母一样,总能在我身上找到缺陷来否定我得到的正面反馈。考试得99分从来不能让我感到骄傲,那丢了的1分反而会刺激我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就像我治疗过的许多幸存者一样,我患上了冒充者综合征(Imposter's Syndrome)。
*冒充者综合征又称“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指个体按照客观标准评价已经获得了成功或取得了成就,但是其主观上却否定自己的成功或成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感觉是在欺骗他人,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自己的不足*
这种病症否定了我从外界收到的正面反馈,并且让我坚信,如果大家真的了解我,就会发现我是个失败者。后来,我终于变得对自己的才能有了自信,尽管我的自尊还是低到尘埃里。
hGoPUbvp Po 2025-11-12 15:08:07
认知疗愈的目标是让大脑变得对自己更友好,其重点在于识别并消除童年时被灌输的破坏性想法和思维。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会选择健康且更准确的方式来看待和谈论自己。笼统而言,就是要改进我们向自己讲述自身痛苦的方式。
我们需要了解,糟糕的养育方式是如何造成我们心中难以磨灭的创伤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学着摆脱不公允的自责,转而指责父母糟糕的养育方式;还可以激励自己摆脱父母的影响,自由地规划自己的疗愈之旅,并为此建立对自己的绝对忠诚。这种忠诚会推动我们的认知疗愈进程,将我们的大脑解放出来,进而停止对自己许多正常特质的攻击。
幸存者的内心被父母植入了自我憎恨的内在批判,而认知疗愈对摆脱这种内在批判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我写到这里时,我儿子的朋友正在对他说:“我搭的这个乐高模型会传播脑部疾病,然后把人吃掉。”我惊异于这样的巧合,心想:这多么形象地刻画了那些给孩子造成创伤的父母啊。
hGoPUbvp Po 2025-11-12 15:09:51
➤不行了不行了,今天就到这吧,我得歇歇了,真看得呼吸困难而且头好晕。。。。平静一下,今天主要是来找工作的。。。。。
hGoPUbvp Po 2025-11-13 11:38:27
早年的虐待或遗弃经历会迫使孩子将自己的身份认同与超我(Superego)融合。在孩子大脑中,超我负责学习家长订立的规则,以求获得并维持他人的接纳。然而,由于孩子在创伤性家庭中无法获得接纳,超我只能“加班加点”地工作,试图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超我不屈不挠地想要找到讨好父母的方式,最终会选择完美主义策略,试图以此使父母变得更可亲一些,而不再那么可怕。孩子唯一的希望是,如果自己变得足够聪明、有用、漂亮和完美无瑕,父母最终可能就会在乎他。

可悲的是,一直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会迫使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致命缺陷的。他会认为,自己之所以得不到爱,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误,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错误。他在自己身上只能看到错误或缺陷。他所做、所说、所思考、所想象或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有可能将他卷入充满恐惧和毒性羞耻感的抑郁深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超我会逐渐演变为彻底的、尖刻的、导致创伤的内在批判者。
从此,孩子会不停地进行自我批判,极力规避任何错误,以免遭到否定。同时,灾难化的想象成为他的一种强迫行为,因为这有助于他预见后果,从而避免受到惩罚和更严重的遗弃。他的脑海中会持续充斥着灾难性的情节和画面。

幸存者仿佛被一个事事都要求完美的狱卒关进了牢笼。在人生的每个岔路口,他又仿佛被一个满眼都是危险的疯狂司机拉着走。在第九章和第十章我会详细介绍一些缩减批判者的实用工具。
➤一开始我觉得我家人似乎不是不提供给我关爱让我努力去讨好的那种,所以有点犹豫,但由于自己的确存在内心批判者,仔细回想了一下,我发现我家里人采用的策略并不是冷漠弃置而是要求我用完美交换关爱。只要做到某事就会获得想要的东西,只要没做到某些事就变得不安全,于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努力把事情做好。
hGoPUbvp Po 2025-11-13 11:47:12
每当孩子自然而然地想要同情自己或为自己挺身而出时,那些病态的父母便会对孩子进行羞辱和恐吓。于是,孩子照顾自己和保护自己免遭不公的天性就会被迫休眠。久而久之,孩子会愈发认同自己内在批判的声音,其超我则会蜕变成一个专横的内在批判者,凌驾于健康自我(Ego)之上。
➤呃!!不由得想起那些反复被否认羞辱,打击我各方面的自信心,一会儿被夸赞一会又很快被玩笑式地咒骂,拿我和小时候对比说我现在有多么不出息的情景。。。。
hGoPUbvp Po 2025-11-13 11:48:46
若要消除那些被父母灌输的不利于自我(Ego)健康发展的毒性思想,第一步就是接受关于CPTSD的心理教育。在你准确理解了父母对你的健康自我(Ego)所造成的伤害后,你就更有动力帮助自己修复这些伤害。
你能识别出的伤害越多,就越能知道需要修复的内容。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如果自我(Ego)没有正常发展,你就没有做出健康选择和决定的主心骨。很多时候,你的决定都是基于对陷入困境或遭到抛弃的恐惧,而非基于与世界进行有意义且合理的互动。
hGoPUbvp Po 2025-11-13 11:50:05
作为一名成年人,你可以学着逐渐用一种自我支持的视角来取代内在批判者的毒性视角,以停止不必要的自我伤害。你可以自由地培养内心的宁静,与自己建立友善的关系,以自我支持的姿态从生存的挣扎中解脱出来,并逐渐走向茁壮发展。你还可以即刻唤醒自我同情和自我保护的天性,让它们在你的人生中尽情绽放。
➤但是要怎么取代、培养、唤醒呢……??也许我该去读读阿德勒,吸收一些新的观点?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