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读书笔记+游戏战报+跑团设定+小说初稿堆积处[*゚∀゚*]
#292912
>>Po.290289
努力戒六朝!今天总算提起兴趣打了一会暗黑地牢,朝日群岛mod真不错,大好!
努力戒六朝!今天总算提起兴趣打了一会暗黑地牢,朝日群岛mod真不错,大好!
#293718
看了一点点中晚唐的论文,我大吃一惊,原来除了我们南朝,其他历史时期的诗人也会遭到各种苛责和侮辱。而且这些人好像比南朝人还惨,南朝文人绝大多数是门阀政治的贵族,是真不管事的那种,笔墨很少投向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晚唐那些人是真写了,写了苦难写了社会,还要被嫌弃“态度冷漠”。我真不懂这个,我觉得骂南朝也就骂吧,贵族老爷行政废物坑死亲友临阵脱逃挨骂不冤,这群中晚唐诗人做错了什么?说人家反映现实的态度“冷眼旁观”,您这是哭丧必须得达到多少分贝才能合格?还有论文说他们写衰敝没有谢朓庾信那种“六朝高华”,我看二十一世纪和南梁一个评价标准,刘孝绰好,何逊不好,问就是恨其苦辛,饶贫寒气~一言以蔽之,站着说话不腰疼
#293809
>>Po.293718
我最反感——作为业余爱好者反感——的论调之一就是,某某诗人不是天才,他努力了,但是他的创作成就/后世影响等等也就那样子,这是一个小诗人。或者说得更广远,更“史诗叙事”,曰:这是一个没有杰出诗人的年代,囧得不行的年代,云云。
我真不知道其他朝代是什么情况,单就南梁,没有“杰出诗人”倒是可以列出不少理由:
1.古近转关,可供学习的榜样太少。初唐人还知道学“穷南北之胜”“集六朝大成”的庾信,南梁人只能学三十六岁便当的谢宣城;
2.皇室对文坛控制力过强,限制个性发挥;
3.分不到文学史意义,新启唐风和集大成听上去就很霸气,短短几十年把新创出来的玩意儿弄到可以集大成,中间这一段你猜是谁干的;
4.真写得好,其实也没人认。反正结论已经有了,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由此可见,整个时代的囧境一般伴随政治、文学本身发展脉络以及后世评价体系的建立等一系列问题,个人有没有诗才,其实是次要又次要的。当然有鲍照这种真•跨两代而孤出的存在,但南朝也就出了一个鲍明远,江文通尚居其后,况他人乎?
我最反感——作为业余爱好者反感——的论调之一就是,某某诗人不是天才,他努力了,但是他的创作成就/后世影响等等也就那样子,这是一个小诗人。或者说得更广远,更“史诗叙事”,曰:这是一个没有杰出诗人的年代,囧得不行的年代,云云。
我真不知道其他朝代是什么情况,单就南梁,没有“杰出诗人”倒是可以列出不少理由:
1.古近转关,可供学习的榜样太少。初唐人还知道学“穷南北之胜”“集六朝大成”的庾信,南梁人只能学三十六岁便当的谢宣城;
2.皇室对文坛控制力过强,限制个性发挥;
3.分不到文学史意义,新启唐风和集大成听上去就很霸气,短短几十年把新创出来的玩意儿弄到可以集大成,中间这一段你猜是谁干的;
4.真写得好,其实也没人认。反正结论已经有了,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由此可见,整个时代的囧境一般伴随政治、文学本身发展脉络以及后世评价体系的建立等一系列问题,个人有没有诗才,其实是次要又次要的。当然有鲍照这种真•跨两代而孤出的存在,但南朝也就出了一个鲍明远,江文通尚居其后,况他人乎?
#293883
继续努力戒六朝,把精力放到游戏和学习上来。这个事情非常荒谬,但的确是读形形色色的“文学史”,让我体会到人世的艰难,原来无论是时代的错还是个人,最后都没有什么能够得到谅解。可能这才是生命的常态。
#293896
看南北朝隔空喊话bot里各种形形色色的帝王将相花名,还是我们圈子好,康乐、法曹、光禄、参军、宁朔、宣城、醴陵、水部、隐侯、开府,懂的都懂!
#293910
>>Po.293896
喜欢看古代诗话也是这个原因,各种称呼比较萌~顺便吐槽王钟陵先生,他的著作里短短一段话连续使用了临川、宣城、康乐、玄晖、客儿、小谢等一系列称呼,把谢灵运谢朓的对比搞出了七八个同学聚会的声威……
喜欢看古代诗话也是这个原因,各种称呼比较萌~顺便吐槽王钟陵先生,他的著作里短短一段话连续使用了临川、宣城、康乐、玄晖、客儿、小谢等一系列称呼,把谢灵运谢朓的对比搞出了七八个同学聚会的声威……
#293920
之前和我妈聊南朝文士,她一直以为庾信叫雨馨=_=我妈:这人听上去好像一个琼瑶剧女主噢
#293948
>>Po.293920
我一直觉得名字最好听的就是庾信何逊,子山仲言神马的,非常玛丽苏。至于谢朓,虽然寓意很美丽,晦日幽微的月光,但我们当年学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时一致觉得“这什么破名字”,语文老师说你们记不住就这样记,谢/跳楼……不过这还算好的,答谢中书书被我同桌念成答谢/中/叔叔……
我一直觉得名字最好听的就是庾信何逊,子山仲言神马的,非常玛丽苏。至于谢朓,虽然寓意很美丽,晦日幽微的月光,但我们当年学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时一致觉得“这什么破名字”,语文老师说你们记不住就这样记,谢/跳楼……不过这还算好的,答谢中书书被我同桌念成答谢/中/叔叔……
#293991
>>Po.293948
我们班绝大多数同学都觉得中间小谢又清发/脚著谢公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答谢中书书/的这些个“谢”是同一个人……其实谢中书还真不知道是谁,就陶弘景生存的时代来看,至少谢朏/谢朓/谢微/谢览都有可能,其中谢览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有其他记载能够证明两人友谊甚笃。
我们班绝大多数同学都觉得中间小谢又清发/脚著谢公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答谢中书书/的这些个“谢”是同一个人……其实谢中书还真不知道是谁,就陶弘景生存的时代来看,至少谢朏/谢朓/谢微/谢览都有可能,其中谢览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有其他记载能够证明两人友谊甚笃。
#294918
泥萌分析诗人性格的时候能不能稍微参照一下史册,不要自嗨,说谢朓软萌也就罢了,肿么何逊都软萌了起来。“何逊不逊”了解一下,“吾人少拘碍”了解一下,“方圆既龃龉”了解一下,小何这人性格很别扭的,对梁武帝都“不逊”,软萌在何处?感觉很多知网论文的分析比较病态,把诗歌的阴柔之美当成诗人的娘炮,把敏感的景物感知归结于性格的柔弱,甚至把对友人真挚的情感说成“不够豁达”。感觉确实有那个大病,还有觉得齐梁诗人写不出来“大景”的,能不能随便读点描绘京城风光的侍宴诗?都不用看谢朓柳恽,看刘孝绰都行。
#294976
看多了史盲言论,我居然觉得这种洗白言论还可以[ ゚∀。]?都是有倾向的,之前我觉得道德批判越严厉越好,现在我觉得还是佛系一点吧,因为只要沾上“齐梁”就会被黑,何逊软萌,徐勉贪图享乐,王融优柔寡断,这都不知道是什么逻辑,听上去像笑话。不过宰相太子乃至皇帝本人都“不在乎国计民生”了,你们这些人设的ooc是小问题啦。
#294990
有些论文甚至都不是天然的傲慢,就是看不懂文字。看不出来诗人的“口是心非”倒无所谓,这个涉及对文学家的政治立场解读,史料写得隐晦,也就只能仁者见仁。看不懂典故才是大问题……
#295155
有个问题我觉得需要说清楚,因为我看到的几乎所有论文和著作,没有一篇讲明白的,那就是谢朓“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是什么意思。通常的解释,大抵他外放宣城,脱离了政治风暴,很高兴自己能够不失官员的身份,又能享受幽居人外之乐。但是,重点是,这个“禄”是实写,是南朝一种特殊社会生态的折射:当地方官=有钱可挣。
之前也说过,南朝政府经常很囧,开不出官员工资。所以形成了一种非常搞笑的现象:中央官员当久了,家里穷,所以求着外放当几年地方官,以便捞钱。聊举数例:
家素贫弊,宅舍未立,儿息不免粗粝……前时曾启愿三吴,敕旨云「都不须复议外出」。
融家贫欲禄,乃与从叔征北将军永书曰:“……昔求三吴一丞,虽属舛错,今闻南康缺守,愿得为之。融不知阶级,阶级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得,亦可复求丞。”
开不起中央官的工资,难道地方官就有?其实也没有。那为什么缺钱就要当地方官?我觉得这个道理不需要解释,没人不懂。其实南齐政府是这么一种情况:1.你捞钱可以,但是名目要上报,让上面专家审批决定,你可以用哪些名目捞钱,捞多少比较合适;2.捞到钱别忘了给皇帝送点,充实国库。
那有没有真正清廉的官员?其实还真有,比如任昉。然而任昉过的是什么日子呢?居无屋舍,儿妾食麦,常年找朋友打秋风,穷到没裤子穿要沈约给他送,被当时人讥讽为乞讨——不过前提条件,任昉是当时著名文士,“尤长载笔,颇慕傅亮,才思无穷,当时王公表奏无不请焉”。没有这层人脉,讨得到饭?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说谢朓捞钱。我的意思是,“既欢怀禄情”这五个字,本质是南朝官员在出任地方官时一种“得体”的描述,是具有对当前行为的特指性的。不了解南朝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就很难搞清楚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句话,不理解它的“得体”(也就是说“符合当时社会规范”),这样子是没法读六朝诗的。
之前也说过,南朝政府经常很囧,开不出官员工资。所以形成了一种非常搞笑的现象:中央官员当久了,家里穷,所以求着外放当几年地方官,以便捞钱。聊举数例:
家素贫弊,宅舍未立,儿息不免粗粝……前时曾启愿三吴,敕旨云「都不须复议外出」。
融家贫欲禄,乃与从叔征北将军永书曰:“……昔求三吴一丞,虽属舛错,今闻南康缺守,愿得为之。融不知阶级,阶级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得,亦可复求丞。”
开不起中央官的工资,难道地方官就有?其实也没有。那为什么缺钱就要当地方官?我觉得这个道理不需要解释,没人不懂。其实南齐政府是这么一种情况:1.你捞钱可以,但是名目要上报,让上面专家审批决定,你可以用哪些名目捞钱,捞多少比较合适;2.捞到钱别忘了给皇帝送点,充实国库。
那有没有真正清廉的官员?其实还真有,比如任昉。然而任昉过的是什么日子呢?居无屋舍,儿妾食麦,常年找朋友打秋风,穷到没裤子穿要沈约给他送,被当时人讥讽为乞讨——不过前提条件,任昉是当时著名文士,“尤长载笔,颇慕傅亮,才思无穷,当时王公表奏无不请焉”。没有这层人脉,讨得到饭?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说谢朓捞钱。我的意思是,“既欢怀禄情”这五个字,本质是南朝官员在出任地方官时一种“得体”的描述,是具有对当前行为的特指性的。不了解南朝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就很难搞清楚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句话,不理解它的“得体”(也就是说“符合当时社会规范”),这样子是没法读六朝诗的。
#295452
>>Po.295421
最喜欢慵懒少妇,娇涩萝莉也不错,绝代女王的仿民歌也很赞。洞庭美人神马的,还是留给作者这种高品味人士欣赏吧。
最喜欢慵懒少妇,娇涩萝莉也不错,绝代女王的仿民歌也很赞。洞庭美人神马的,还是留给作者这种高品味人士欣赏吧。
#295488
最喜欢鲍照写3P了:
会得两少妾,同是洛阳人。
嬛绵好眉目,闲丽美腰身。
凝肤皎若雪,明净色如神。
骄爱生盼瞩,声媚起朱唇。
……
幸值严冬暮,幽夜方未晨。
齐衾久两设,角枕已双陈。
防止破坏我们明远大英雄的形象,说一下,这首诗叫《学古诗》,其实大概并没有两个美少女,只是他的幻想[ ゚∀。]
会得两少妾,同是洛阳人。
嬛绵好眉目,闲丽美腰身。
凝肤皎若雪,明净色如神。
骄爱生盼瞩,声媚起朱唇。
……
幸值严冬暮,幽夜方未晨。
齐衾久两设,角枕已双陈。
防止破坏我们明远大英雄的形象,说一下,这首诗叫《学古诗》,其实大概并没有两个美少女,只是他的幻想[ ゚∀。]
#295586
另一则误解,关于南史的记载:
嵘尝求誉于沈约,约拒之。及约卒,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云"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齐永明中,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又微,故称独步。故当辞密于范,意浅于江"。盖追宿憾,以此报约也。
后世多言沈约位居中品,不算钟嵘贬抑,所以“追宿憾”的说法不实,但是人家何尝说过问题出在“中品”身上?鲍照谢朓都在中品,沈约在南梁初唐诗名实不如鲍谢二人,本身就无可争议。问题在于“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又微,故称独步”——用键史圈术语翻译一下就是“江淹不死,沈约不出;谢朓出山,沈约吓死”,这不得给钟嵘授勋为三国吧荣誉吧友?先不管客观上沈约诗才是不是不如江谢,就这个拉踩方式,说钟嵘有怨气也属正常。
嵘尝求誉于沈约,约拒之。及约卒,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云"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齐永明中,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又微,故称独步。故当辞密于范,意浅于江"。盖追宿憾,以此报约也。
后世多言沈约位居中品,不算钟嵘贬抑,所以“追宿憾”的说法不实,但是人家何尝说过问题出在“中品”身上?鲍照谢朓都在中品,沈约在南梁初唐诗名实不如鲍谢二人,本身就无可争议。问题在于“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又微,故称独步”——用键史圈术语翻译一下就是“江淹不死,沈约不出;谢朓出山,沈约吓死”,这不得给钟嵘授勋为三国吧荣誉吧友?先不管客观上沈约诗才是不是不如江谢,就这个拉踩方式,说钟嵘有怨气也属正常。
#295601
>>Po.295586
至于钟记室双标这个,“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和“一章之中,自有玉石”,放一块看确实有点喜感。
至于钟记室双标这个,“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和“一章之中,自有玉石”,放一块看确实有点喜感。
#296874
我好像懂为什么齐梁诗人总是被鄙视成软萌了,归根结底大部分硕士论文的作者不会去详细了解诗人群体的生平,只有南朝奢华腐朽(其实这个印象主要来自南陈宫廷)大体印象和“坑死自己岳父”“带兵打仗丢下士兵临阵脱逃”的个人事迹记忆。尼玛,这是某两个人的问题,不是总体的问题,都不用说别人,沈约打萧遥光的时候怂了?不跟比比鸟共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