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读书笔记+游戏战报+跑团设定+小说初稿堆积处[*゚∀゚*]
#561112
果然太久不背东西记忆力会衰退=_=感觉比以前慢一些,要不从今天开始复健?但是我复健这个真的有意义吗?不如多刷数学题。
#561145
再试一段散文!就江淹的袁友人传好了!
#561171
>>Po.561145
好的!
好的!
#561176
总结:感觉自己背东西确实比高中时慢一些,可见只读不背是不行的……不过慢慢复健还是有希望。
#561207
蜜雪冰城已经难喝出品牌感了,怎么回事,我觉得去年还不至如此。总结:以后只能在这里点冰鲜柠檬水。
#561257
>>Po.561207
是这样的,我买了一杯满杯百香果,然后出门背书。等我回宿舍的时候,震惊地发现它就像是我们常说的“澄清的石灰水”,或者“澄江静如练”,果酱成份全部沉淀在了这满杯之杯的最下方,上层的液体则清澈如黄开水,水中椰果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喝起来也像是凉白开,但是又有一股诡异的酸和苦,假设一定要形容,只能说像罹患肥胖症的史莱姆的胆汁。
是这样的,我买了一杯满杯百香果,然后出门背书。等我回宿舍的时候,震惊地发现它就像是我们常说的“澄清的石灰水”,或者“澄江静如练”,果酱成份全部沉淀在了这满杯之杯的最下方,上层的液体则清澈如黄开水,水中椰果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喝起来也像是凉白开,但是又有一股诡异的酸和苦,假设一定要形容,只能说像罹患肥胖症的史莱姆的胆汁。
#561294
我们学校文具店异常恐怖,大一的时候还卖各种古风唯美杀马特明信片,结果现在只卖大学主题的了。但问题是,它也不卖我们自己大学的,而是卖清华北大复旦浙大(。)我不懂,我真的不懂。
#561632
到目前为止只有萧纲给了我好脸色!天使!
#561819
擦,刘孝绰这熊孩子把我砍趴了[ ゚∀。]侮辱了我一顿后扬长而去。我记得没给他属性设置很BT啊,为什么一招秒我?
#561847
>>Po.561819
然后刘令娴来找我双修,这到底是什么剧本,阿士你下次是不是就要鲨我了(……)
然后刘令娴来找我双修,这到底是什么剧本,阿士你下次是不是就要鲨我了(……)
#561874
>>Po.561667
看了钟记室的近期经历,什么鬼,这货对着小王怒斥沈约,把小王惹火了,于是钟记室买了礼物来哄他,然后两个人开始双修(大雾)
看了钟记室的近期经历,什么鬼,这货对着小王怒斥沈约,把小王惹火了,于是钟记室买了礼物来哄他,然后两个人开始双修(大雾)
#561937
关于王夫之的鉴赏能力,我目前没有见过比他强的古代诗评家。至于口味,这是个人问题,或者说越是观点犀利立场坚决的人,就越有可能性褒贬过度。王夫之不仅仅是对很多诗人的评价与21世纪学术界主流大不相同,他对于一个诗人本身作品的取舍有时也很费解,名篇弃而不录,对一篇看上去很正常的作品大夸特夸,甚至五体投地。但是,这恰恰是他有独立审美系统的体现。王夫之以晋宋为审美典型,很多古人乃至21世纪很多学者以唐诗为审美典型,前者当然是一己偏见,后者也未见公允,只不过传统如此而已。以唐诗论六朝屡见不鲜,以六朝论唐诗如何就成了大不敬?
我认为唐诗整体确实比六朝诗好,对社会的关注暂且不提,更多是语言的问题。六朝诗歌的语言体系总体还是比较贵族化的,以至于有僵化的风险。陆机之后拟乐府的停滞,从元嘉到永明的文学新变,吴声、西曲、佛教意象对文人诗歌的侵入,我觉得都可以从语言本身的角度去思索。举例,张融写赋曰“浮微云之如梦”,就是非常新鲜的比喻,要追根溯源,大概还是和佛教的象譬有关。
但是,凡是唐诗就比六朝诗好,这倒未必。就诗论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几乎就是“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的覆写,完全谈不上青出于蓝。实在要说,“曙响”是昏晓分界的一瞬,“秋晖”是千秋万载之长夜,何逊这句倒还更显肃穆与灵性。再说“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就当真比“天际识归舟”好么?据我看也未必。好的自然是好,如孟浩然“美人骋金错,素手脍红鲜”,六朝写美人者极多,何尝有这十个字的艳极而淑清?但是,我还是主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于王夫之的褒贬,自然不必全盘接受,但他对于单首诗详细的评点,几乎都是相当切中肯綮的,甚至一针见血。因为王夫之的想法无法兼容于现代学界的主流共识而认为他“鉴赏力不高”,在我看来真是现代人典型的自大:因为对古代语境的不熟悉,所以只能尽量缝合出一个大体“合理”,基本“无害”的所谓文学史,然后试图在这个范畴内把一切合理化。
当然王夫之有些看法纯属雷人,曹植写了一首他觉得好的诗,怎么办?一定是别人代笔。江淹这首诗没那么精彩,怎么回事?哦,一定是他不愿意与永明体同流合污,“不欲取好景,不欲得好句”,所以随便写写。都说江郎才尽,其实是沈约太雷人了,江淹看见他就不屑尽其才,一切都讲通了。——不过话说回来,他最喜欢谁,最讨厌谁,简直是毫不遮掩,一目了然。接受不了,看他那些心平气和的评价不就行了?
我认为唐诗整体确实比六朝诗好,对社会的关注暂且不提,更多是语言的问题。六朝诗歌的语言体系总体还是比较贵族化的,以至于有僵化的风险。陆机之后拟乐府的停滞,从元嘉到永明的文学新变,吴声、西曲、佛教意象对文人诗歌的侵入,我觉得都可以从语言本身的角度去思索。举例,张融写赋曰“浮微云之如梦”,就是非常新鲜的比喻,要追根溯源,大概还是和佛教的象譬有关。
但是,凡是唐诗就比六朝诗好,这倒未必。就诗论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几乎就是“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的覆写,完全谈不上青出于蓝。实在要说,“曙响”是昏晓分界的一瞬,“秋晖”是千秋万载之长夜,何逊这句倒还更显肃穆与灵性。再说“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就当真比“天际识归舟”好么?据我看也未必。好的自然是好,如孟浩然“美人骋金错,素手脍红鲜”,六朝写美人者极多,何尝有这十个字的艳极而淑清?但是,我还是主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于王夫之的褒贬,自然不必全盘接受,但他对于单首诗详细的评点,几乎都是相当切中肯綮的,甚至一针见血。因为王夫之的想法无法兼容于现代学界的主流共识而认为他“鉴赏力不高”,在我看来真是现代人典型的自大:因为对古代语境的不熟悉,所以只能尽量缝合出一个大体“合理”,基本“无害”的所谓文学史,然后试图在这个范畴内把一切合理化。
当然王夫之有些看法纯属雷人,曹植写了一首他觉得好的诗,怎么办?一定是别人代笔。江淹这首诗没那么精彩,怎么回事?哦,一定是他不愿意与永明体同流合污,“不欲取好景,不欲得好句”,所以随便写写。都说江郎才尽,其实是沈约太雷人了,江淹看见他就不屑尽其才,一切都讲通了。——不过话说回来,他最喜欢谁,最讨厌谁,简直是毫不遮掩,一目了然。接受不了,看他那些心平气和的评价不就行了?
#561940
王夫之对江淹的爱和对沈约的恨彼此交织,我竟不知道他是因为恨沈约所以大爱江淹,还是太爱江淹以至于恨透了沈约(……)至于王夫之对谢朓的态度,完全因地制宜。谈到晋宋诗,齐梁不行,谢朓不行,被谢惠连完爆。谈到唐诗,王夫之:谢朓其实挺不错,完爆唐人。有个点就是他其实很重视王融,在唐诗评选里天天把小王当战力单位使用。而谢朓的地位,主要取决于王夫之在当前语境下是把他和王融放一块还是和谢灵运放一块,前者就是齐梁不行,没救埋了,后者就是好,支持,威武,有希望了。
#561942
>>Po.561940
我至今都不知道唐诗评选里王夫之提到“二谢”是指谢灵运谢惠连还是谢灵运谢朓←_←从古诗评选来看,他对谢惠连评价比谢朓高,而且坚决用小谢来称呼谢惠连。但从唐诗评选其他评语来看,他指名道姓时都是谢灵运谢朓并举。总结:他可能不在乎,是一款大谢攻抚慰,随便给大谢选一个同族的弟弟或侄子当挂件受。古诗评选语境下,谢惠连箭头更粗,性格更萌,果断选阿连。唐诗评选语境,谢朓知名度更高,戏份更多,那就他吧!
我至今都不知道唐诗评选里王夫之提到“二谢”是指谢灵运谢惠连还是谢灵运谢朓←_←从古诗评选来看,他对谢惠连评价比谢朓高,而且坚决用小谢来称呼谢惠连。但从唐诗评选其他评语来看,他指名道姓时都是谢灵运谢朓并举。总结:他可能不在乎,是一款大谢攻抚慰,随便给大谢选一个同族的弟弟或侄子当挂件受。古诗评选语境下,谢惠连箭头更粗,性格更萌,果断选阿连。唐诗评选语境,谢朓知名度更高,戏份更多,那就他吧!
#561947
然后另一个问题,王夫之对知名度高的诗人要求更苛刻。如果知名度高到杜甫那个地步,他就会开始疯狂迁怒,后人学杜甫没学好,全TMD是杜甫的错。又比如他评价陶渊明,有些语言相当刻薄。但是王夫之晚年特意编过陶谢李杜诗选(虽然没传下来),可见他对陶渊明和杜甫也无敌意。就单个朝代来说,陆机/潘岳/沈约/谢朓这些“主流”诗人确实更容易被他挑刺或拉踩,但他对作品不多但高质量的诗人又从来不吝赞美之词,如谢惠连柳恽等。这肯定不是客观上的公平,但我认为比起21世纪很多文学史著作过于“宏观”的视角,王夫之的做法反而更接近情理上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