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读书笔记+游戏战报+跑团设定+小说初稿堆积处[*゚∀゚*]
#564574
>>Po.378523
其实这篇文章作者很多研究还是不错的,不过也有点好为大言、英雄欺人,他能给王夫之挑刺,那我也能给他挑刺~
其实这篇文章作者很多研究还是不错的,不过也有点好为大言、英雄欺人,他能给王夫之挑刺,那我也能给他挑刺~
#564599
作为挑刺爱好者,我非常尊敬两种学者。第一种是治学态度严谨,以至于很难挑出基本知识方面的错误,只能感慨其做学问之朴实刻苦,并且高山仰止,深感敬佩,例如曹道衡先生。第二种是著作观点犀利、思路清晰、视野广阔、敢为人先者,比如说田晓菲,破而后立,这个“破”的过程中当然有很多地方大可商讨,但商讨的过程也大有意义,相当能启发人。至于挑刺这个事本身,天赋人权,我不挑刺就没有读书的动力~
#564620
>>Po.564599
田晓菲很多史学方面的论断,大可商榷,甚至有曲笔回护之嫌,文学方面的论断也有不严谨乃至臆想之嫌。所以读她的著作,本质也是一种鲥鱼多刺,不过我喜欢!
田晓菲很多史学方面的论断,大可商榷,甚至有曲笔回护之嫌,文学方面的论断也有不严谨乃至臆想之嫌。所以读她的著作,本质也是一种鲥鱼多刺,不过我喜欢!
#564767
>>Po.564418
虽说如此,清代人比明代人治学态度还是好很多,明代人还说“自玄晖后,如沈约、江淹、王筠、任昉诸君,皆慕玄晖之风,而皆不能及”,只知齐在梁前,不知谢在沈后,堪称史盲。梁之作必不及齐,犹今镜不及古镜,今钟不及古钟,可发一笑。而且明代人喜欢把三谢并称,认为是一种风格,更是莫名其妙,真可谓“未知古人心,且从性所玩”。
虽说如此,清代人比明代人治学态度还是好很多,明代人还说“自玄晖后,如沈约、江淹、王筠、任昉诸君,皆慕玄晖之风,而皆不能及”,只知齐在梁前,不知谢在沈后,堪称史盲。梁之作必不及齐,犹今镜不及古镜,今钟不及古钟,可发一笑。而且明代人喜欢把三谢并称,认为是一种风格,更是莫名其妙,真可谓“未知古人心,且从性所玩”。
#564783
三谢里面我最喜欢谢惠连,无论人还是诗。夷险难豫谋,倚伏昧前算。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颇悦郑生偃,无取白衣宦。未知古人心,且从性所玩。——太好了,想当自己座右铭。
#564818
>>Po.564783
我缓缓观看一些小火龙作为代餐……虽然很雷,但阿连在我心中的形象确实是一款小火龙!
我缓缓观看一些小火龙作为代餐……虽然很雷,但阿连在我心中的形象确实是一款小火龙!
#564826
>>Po.564818
[ ゚∀。]7阿连?
[ ゚∀。]7阿连?
#564841
>>Po.564826
谢惠连,小名阿连。反正大谢是这么喊他的XD
灵运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
谢惠连,小名阿连。反正大谢是这么喊他的XD
灵运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
#564856
阿连这名字就是很好听啊,南方民歌文化中偏爱“怜”的同音,又是少年好色的同性恋,听上去就像美丽的情人,绮丽歌谣,风人第一[〃∀〃]
#564873
我叫他阿连是以前在晋宋圈的习惯←_←其实相关论文也喜欢叫谢惠连“小谢”,但我当时不认识沈约谢朓王融这群人,只模模糊糊有个“谢朓比谢惠连要热门一点吧”的感觉,遂决定绕道走,不挡别人路。后来入了齐梁圈,感觉谢朓并没有谢惠连萌(……)但是和王融在一起就小王小谢喊惯了,懒得改。以前在A岛我都严格控制叫谢朓宣城or玄晖的,但是搬到这边之后就随心所欲了,就像文通/隐侯/明远/大谢这些称呼一样,其实没什么亲疏远近,取个顺口而已。
#564899
>>Po.564873
以前吐槽过,王钟陵先生那本书,一段话里连续用了临川、大谢、小谢、宣城、玄晖、康乐、灵运等一连串称呼,明明只是对比两个人诗风差异,但给人感觉像有一个加强连的NPC(。)
以前吐槽过,王钟陵先生那本书,一段话里连续用了临川、大谢、小谢、宣城、玄晖、康乐、灵运等一连串称呼,明明只是对比两个人诗风差异,但给人感觉像有一个加强连的NPC(。)
#564908
我很少称江淹为醴陵,因为感觉有微妙的距离感,我也很少管沈约叫休文,因为听上去很像晋江玛丽苏男主,不过宣城宁朔这种喊起来就挺顺口的,不知道为什么=_=
#564992
听人说起围城,想起一件很囧的事情,从前我和人聊新旧唐书,我说那个褚慎明blablabla,朋友莫名其妙,我说就是那个河南褚小鸟。朋友沉默了一下,问,你是不是想说褚遂良……
#565433
>>Po.564818
康乐公,登山的旅途很危险,带上这个小火龙吧!他超爱你,而且你也超爱他!
康乐公,登山的旅途很危险,带上这个小火龙吧!他超爱你,而且你也超爱他!
#565495
草,wuli文通牌假古董,从六朝骗到唐骗到宋骗到钱钟书先生这里[ ゚∀。]六朝人把江淹拟鲍照诗当鲍照原作,唐朝人因为江淹拟汤惠休诗句夸汤惠休为“碧云上人”,宋代苏轼唱和陶渊明诗,连江淹拟作一块唱和,钱钟书举的这首班婕妤《咏扇》,其实也是江淹拟班婕妤的大作……
#565542
以黑塞作品论,
沈约书单《纳齐斯与戈德蒙》
江淹书单《骏马山庄》
谢朓书单《诗人》
沈约书单《纳齐斯与戈德蒙》
江淹书单《骏马山庄》
谢朓书单《诗人》
#565596
我暴言一下,黑塞的气质有一点点张协。黑塞读中国诗,但应该不认识张协,他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
#565699
扫论文,看一些学者分析汉魏和晋宋齐梁诗的区别,我觉得语言可能都是次要因素,关键是士人心态。汉魏是生命意识刚刚觉醒的时代,大梦初醒那一瞬,晋宋齐梁是用宗教、玄学不断稀释痛苦的过程,但是也不好说就是无益的逃避,相反是向另一种理解的转化。
在我看来,闻一多先生宫体诗的自赎那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他之所以盛赞《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正是欣赏作者对待永恒的态度。现引原文如下:
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从前卢照邻指点出“昔时⾦阶⽩⽟堂,即今唯见青松在”时,或另⼀个初唐诗⼈——寒⼭⼦更尖酸地吟着“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时,那都是站在本体旁边凌视现实。那态度我以为太冷酷、太傲慢,或者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带点狐假虎威的神⽓。在相反的⽅向,刘希夷⼜⼀味凝视着“以有涯随⽆涯”的徒劳,⽽徒劳的为它哀毁着,那⼜未免太萎靡,太怯懦了。只张若虚这态度不亢不卑,冲融和易才是最纯正的,
“有限”与“⽆限”,“有情”与“⽆情”——诗⼈与“永恒”猝然相遇,⼀见如故,于是谈开了……
这种态度的形成,绝不是张若虚个人的觉悟,而是时代的共识。而我认为,宫体诗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先冷静下来,不要那么胆怯——哪怕只是用宗教来逃避——再回头去看,就能看到一种全新的美。
闻一多先生对宫体诗的态度是否如此,不太好说,从宫体诗的自赎来看以贬义为主,但也称之为“积极的罪”。从行文脉络来说,我觉得他是有相关想法的。所以对于这篇文章,争论“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宫体诗”其实没有意义,它本质并不是宫体诗专题的介绍,而是南梁—初唐文学史一些本质的探索。
在我看来,闻一多先生宫体诗的自赎那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他之所以盛赞《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正是欣赏作者对待永恒的态度。现引原文如下:
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从前卢照邻指点出“昔时⾦阶⽩⽟堂,即今唯见青松在”时,或另⼀个初唐诗⼈——寒⼭⼦更尖酸地吟着“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时,那都是站在本体旁边凌视现实。那态度我以为太冷酷、太傲慢,或者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带点狐假虎威的神⽓。在相反的⽅向,刘希夷⼜⼀味凝视着“以有涯随⽆涯”的徒劳,⽽徒劳的为它哀毁着,那⼜未免太萎靡,太怯懦了。只张若虚这态度不亢不卑,冲融和易才是最纯正的,
“有限”与“⽆限”,“有情”与“⽆情”——诗⼈与“永恒”猝然相遇,⼀见如故,于是谈开了……
这种态度的形成,绝不是张若虚个人的觉悟,而是时代的共识。而我认为,宫体诗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先冷静下来,不要那么胆怯——哪怕只是用宗教来逃避——再回头去看,就能看到一种全新的美。
闻一多先生对宫体诗的态度是否如此,不太好说,从宫体诗的自赎来看以贬义为主,但也称之为“积极的罪”。从行文脉络来说,我觉得他是有相关想法的。所以对于这篇文章,争论“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宫体诗”其实没有意义,它本质并不是宫体诗专题的介绍,而是南梁—初唐文学史一些本质的探索。
#565765
齐梁诗歌的地位可能需要更谨慎地考虑。一方面,南梁人对诗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另一方面,当时绝大多数著名文学家仍然是诸体兼擅的。即以诗品的作者钟嵘而言,也绝非后世将论诗看作事业的专学家,他的本当行业是通晓易经。钟嵘和萧绎都提到过当代诗歌的狂热,但语气中颇有些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近世的诗歌爱好者学风浮华。如前所述,隋书文学传罗列齐梁著名文人,称江淹、沈约、任昉而不称谢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齐梁时期诗赋的互文性有减弱趋势,发展到后来甚至诞生了近乎于诗写法的赋。同时齐梁时期,对单独诗歌发展史构建的热情也是空前的。所以我说这一块确实不太好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