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读书笔记+游戏战报+跑团设定+小说初稿堆积处[*゚∀゚*]
#145007
>>Po.144958
你看跟老板告白是工作,跟朋友秀恩爱才是生活(大雾)
你看跟老板告白是工作,跟朋友秀恩爱才是生活(大雾)
#145038
关于那个水桶腰帅哥随王,他一直琢磨减肥来着:
子隆年二十一,而体过充壮,常服芦茹丸以自销损。
脑补小谢,天天写一堆暧昧情话,自己则理解为正常的君臣比喻。最后某天湖中泛舟时,随王试探性地把他扑倒了,船差点翻了,荷花都被压扁了,谢朓表示 I can't breathe!随王很沮丧地爬起来,开始考虑减肥……
子隆年二十一,而体过充壮,常服芦茹丸以自销损。
脑补小谢,天天写一堆暧昧情话,自己则理解为正常的君臣比喻。最后某天湖中泛舟时,随王试探性地把他扑倒了,船差点翻了,荷花都被压扁了,谢朓表示 I can't breathe!随王很沮丧地爬起来,开始考虑减肥……
#145220
庾信愁赋这个……怎么感觉像后人伪造。留下的佚文:
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城终不开。
何物煮愁能得熟?何物烧愁能得燃?
闭门欲驱愁,愁终不肯去。
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
——几乎就是扬雄《逐贫赋》一类游戏文章,但是辞句浅薄至极,怎么可能出于庾信之手?庾信集中所谓“拙句”如“苦李无人摘,秋瓜不直钱”,仍然用典工切。以庾信才力遭遇,又有江淹《恨赋》《别赋》珠玉在前,怎么会写出这样一篇文字?
查了下出处,不见庾子山集,只见宋人《海录碎事》。厚诬古人,以此为甚。
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城终不开。
何物煮愁能得熟?何物烧愁能得燃?
闭门欲驱愁,愁终不肯去。
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
——几乎就是扬雄《逐贫赋》一类游戏文章,但是辞句浅薄至极,怎么可能出于庾信之手?庾信集中所谓“拙句”如“苦李无人摘,秋瓜不直钱”,仍然用典工切。以庾信才力遭遇,又有江淹《恨赋》《别赋》珠玉在前,怎么会写出这样一篇文字?
查了下出处,不见庾子山集,只见宋人《海录碎事》。厚诬古人,以此为甚。
#145335
所谓“正变”,无非成败论英雄。文通彼时了无知己,玩诗坛政治玩不过沈约,当诗坛偶像当不过谢朓,又自闭又赖床,还特别能吃,当然只能自扫门前雪了。
#145441
>>Po.145335
关于文通,我以为他之热心宗教,乃是必然之结果。斯人风局识器之美,差堪把臂景阳、弘农,徒以狷介,乃坠齐梁风尘。尚奇爱异,英气妨渊明之韵;烛幽洞微,卓识害明远之婞。是进不得,退不得,心之忧矣,躬自悼矣,寄情佛道,聊以永年。倏忽南江阴,照曜北海阳。从此长往来,万世无感伤。
关于文通,我以为他之热心宗教,乃是必然之结果。斯人风局识器之美,差堪把臂景阳、弘农,徒以狷介,乃坠齐梁风尘。尚奇爱异,英气妨渊明之韵;烛幽洞微,卓识害明远之婞。是进不得,退不得,心之忧矣,躬自悼矣,寄情佛道,聊以永年。倏忽南江阴,照曜北海阳。从此长往来,万世无感伤。
#145856
扫日本那边论文,终于看到一位作者把谢朓咏风那首诗讲明白了,感动中。这首诗实质上是一个小小的“场景”,一个没有情节,但是有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国内论文很多解释为“诗人感慨时光流逝”,难道看到“星鬓”就自动联想到叹老?当然这个故事本身谈不上精彩,叙述技巧也未必非常高明,但是搞清楚咏物诗里存在这么一种模式——以“情”为主题的“微电影”模式,对我们研究齐梁咏物诗肯定更有帮助。
#145933
我非常欣赏日本那边六朝文学研究的一点,他们尝试去搞清楚“这个诗人感知世界的独特模式是什么”以及“这样独一无二的诗句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举例就是兴膳宏解析左思诗,为什么左思咏荆轲不写易水送别,而是写他街头宴饮?其实在此之前王夫之就注意到了这点,盛赞左思是真正懂得咏荆轲的人,但是没有进一步阐明。兴膳宏倒是把话说开了,因为荆轲对于左思的价值决不是作为“刺客”“英雄”而存在的,他最重要的价值是“贱士”,正因处于极端的低贱地位还能保持自身的高傲、尊严、锐气,正所谓是“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这才是左思的关注所在。说回开头,六朝是诗歌很不成熟的一个年代,这个时代的诗人往往缺乏大量样本以供“转益多师”,所以他们的独创几乎都是开山凿路。因为如此,弄懂他们作为诗人的“资质”(也即个性或个人特色)是非常有必要的。
#147088
看完了那篇日本论文,作者认为谢朓具有写景时把情绪灌注进去浑然一体的能力,但是在叙述方面表现得很糟糕,所以长篇最后容易变成一堆废话,短篇则更容易做到尽善尽美——其实看他酬德赋就懂了,这货“叙述”方面的才能有点让人绝望,所以是诗才不是赋才,是短篇天才不是长篇好手,当然这里好手的参照标准是大谢和庾信。不过答吕法曹、移病还园都写得挺好,可能还是像王夫之吐槽的那样,“当时文士皆无年”,南齐双璧便当得太早了,对于他们自己而言未必达到了文学上的完全成熟。
#147201
>>Po.147088
本来我想吐槽谢朓在纯写景和造境上接近唐人,但是又生在六朝,所以风格略微不协调,后来一想这特么真是倒果为因,所谓玄晖诗变有唐风,本质是唐贤三昧从此而出。其实唐代人对谢朓观感好应该也有这方面原因,对庾信那是血承关系太明显导致青春期叛逆……
本来我想吐槽谢朓在纯写景和造境上接近唐人,但是又生在六朝,所以风格略微不协调,后来一想这特么真是倒果为因,所谓玄晖诗变有唐风,本质是唐贤三昧从此而出。其实唐代人对谢朓观感好应该也有这方面原因,对庾信那是血承关系太明显导致青春期叛逆……
#147248
六朝诗人真的赢麻了,因为唐代诗人真的可能喜欢上他们,但是宋元明清诗人写得再好,也不能复活死掉的唐代偶像夸夸自己[ ゚∀。]
#147577
王瑶先生不愧是治文学史的,沈约文学投机的实质,在他文章里揭露得比较彻底。我认为真正谈起沈约,自古至今都是低估的,在古诗与近体的重大转关中,诚然需要谢朓庾信这种惊才绝艳的诗人来开拓句式、技法上的道路,但想要新的文学风潮受到广泛欢迎,为大众所接受乃至倾心追随,此事非沈休文不可。不过就是坑惨了江淹=_=
张溥感慨说可惜江淹不生在汉魏,否则当有盛名,他是就文而非诗来说的。限定诗歌题材,我认为江淹生于元嘉,可为明远之辅;遭逢(没有沈约的历史if路线的)永明,当与宣城逐鹿。但是自刘宋到齐梁,从内因上说,新变是历史文学发展必然的结果;从外因来看,他诗才压不过永明体天花板;从自身性格来说,江淹又实在是一个孤僻、狷介、固执、离群的人,所以他后世评价如此实在无可奈何。不过明清诗话总让他和何逊斗兽是搞毛,评判谁是南梁冠冕么←_←算了名声这个无所谓,江淹有别赋就能吹到世界尽头
张溥感慨说可惜江淹不生在汉魏,否则当有盛名,他是就文而非诗来说的。限定诗歌题材,我认为江淹生于元嘉,可为明远之辅;遭逢(没有沈约的历史if路线的)永明,当与宣城逐鹿。但是自刘宋到齐梁,从内因上说,新变是历史文学发展必然的结果;从外因来看,他诗才压不过永明体天花板;从自身性格来说,江淹又实在是一个孤僻、狷介、固执、离群的人,所以他后世评价如此实在无可奈何。不过明清诗话总让他和何逊斗兽是搞毛,评判谁是南梁冠冕么←_←算了名声这个无所谓,江淹有别赋就能吹到世界尽头
#147603
>>Po.147088
但其实我不太懂为什么觉得谢朓死得早反而能“保全文学上的令名”,当然作者肯定没有恶意,事实上作者讲到宫体诗的盛行时反而存留了很多人性的善意,指出这是简文帝等人远离纵欲荒淫生活的一种手段,虽然他不认为宫体诗很有艺术价值,至少是体谅了那些传统道德体系下被谴责的诗人。也就是说,他这个“保全令名”大概也是出自同样的善意,庆幸谢朓可以从讨伐宫体的风暴中全身而退。然而对于诗人本身,尤其在六朝那个诗歌很不成熟的时代,自然是活长一些会更好。南齐文人多早熟而无年,如王融、谢朓、陆厥等等,不得不说是很大的遗憾。
但其实我不太懂为什么觉得谢朓死得早反而能“保全文学上的令名”,当然作者肯定没有恶意,事实上作者讲到宫体诗的盛行时反而存留了很多人性的善意,指出这是简文帝等人远离纵欲荒淫生活的一种手段,虽然他不认为宫体诗很有艺术价值,至少是体谅了那些传统道德体系下被谴责的诗人。也就是说,他这个“保全令名”大概也是出自同样的善意,庆幸谢朓可以从讨伐宫体的风暴中全身而退。然而对于诗人本身,尤其在六朝那个诗歌很不成熟的时代,自然是活长一些会更好。南齐文人多早熟而无年,如王融、谢朓、陆厥等等,不得不说是很大的遗憾。
#147670
严肃思考,如果我要从六朝诗人里选一个偶像,那就是鲍照;选一个最想神交的,选江淹;选一个人当梦女,那还是我们小庾。
#147925
不得不承认唐代人还是比较给力的=_=想想关于庾信的评价,最精准莫过于“清新”“凌云健笔”,而小谢诗歌所具备的美感特色,其实也可以用“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人烟寒橘袖,秋色老梧桐”等诗句获得微妙而神奇的共鸣。
#148036
>>Po.147925
越看后世诗话越深刻地意识到,最微妙的审美体验这块,可能还是诗人最懂诗人,就像江文通的杂体诗三十首,时无知者,后无来者。
越看后世诗话越深刻地意识到,最微妙的审美体验这块,可能还是诗人最懂诗人,就像江文通的杂体诗三十首,时无知者,后无来者。
#148090
其实明清有很多杂体诗三十首拟作,我只能说其中很多甚至不是水平问题,是OOC问题
#148165
南史常有错乱,恐怕还是该以画品为准?刘绘太搞了,阿士你这妹控真是遗传啊←_←
#148305
柳恽书纵横廓落,大意不凡,而德本未备。
小柳书法居然是霸气款的?按照人如其诗字如其人理论,我还以为他会和小谢一样是清丽可爱款=_=至于小谢书法,唐代人盖章“清扬婉兮”,宋代人盖章“极可爱”,居然很神奇地符合了刻板印象……
小柳书法居然是霸气款的?按照人如其诗字如其人理论,我还以为他会和小谢一样是清丽可爱款=_=至于小谢书法,唐代人盖章“清扬婉兮”,宋代人盖章“极可爱”,居然很神奇地符合了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