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中
📝正在回复 #481193
4YQsp374 2022-06-10 14:22:11
“我是如何面对存在主义危机的
又名 在一切被解构的后现代如何支持自己活下去”
“不算存在主义科普串,只是希望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算是一个整理,也希望能帮助到有困境的丧失”

想了想还是决定把之前a岛的存在主义串搬过来[`・ω・]
因为这个串还是挺有意思的,也有讨论价值。串比较长,无法一次搬完,慢慢搬也方便博格们讨论
4YQsp374 Po 2022-06-10 14:53:36
歇一会[`ヮ´ ]
I4u7XIYM 2022-06-10 14:54:44
>>Po.481327
[ ;´д`]我也歇一会儿,一口气看完感觉脑子都痒了
ry8HqTKr 2022-06-10 15:25:47
存在主义危机圈内搬过了吧好像 >>Po.477855
4YQsp374 Po 2022-06-10 15:29:08
>>Po.481443
我是希望B岛的博格也能讨论所以专门开串搬的
就算没人讨论,有虚无的肥肥在时间线看到说不定也能有所帮助[`・ω・]
ry8HqTKr 2022-06-10 15:35:30
记者: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路人: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找意义的过程
DNOR1PVk 2022-06-10 15:47:12
我不会刻意去想这些问题
每当我无意中想到的时候,我就想下一顿饭吃什么从而躲避人生危机[ ゚∀。]
Y9KXxP6U 2022-06-10 15:50:06
>>Po.481538
我也不想去想,但就是没法做到不想[ ´_ゝ`]
Y9KXxP6U 2022-06-10 15:50:34
>>Po.481546
一旦意识到虚无就很难逃离了[ ´_ゝ`]旦
4YQsp374 Po 2022-06-10 16:15:33
>>No.36854933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追求幸福,有些人的一生本就是在绝望与毁灭之路上苦苦坚持。假使生活给予的负反馈远远大于正反馈时,活着所体验到的痛苦远大于快乐时,真的还有必要坚持吗。应运而生了宗教以及信仰,还有道德以约束世人。但学习与哲思,让我认清了这一切,又该凭借什么来对抗虚无。我很迷茫,所以我选择欺骗自己,但我又骗不过自己。
 [h]褪下文明的表皮,个体互相撕咬,强权支配弱者,巨兽吞噬蜉蝣,用最卑劣的手段在没有未来的角斗场中争个你死我活。投身其中,踩着无数人的尸体,成为所谓的成功者,又真的正确吗。[/h](肥肥的回复)


想一天海德格尔这个比到底怎么给大家解释...想了想确实不太好解释,因为他处在一个特殊时间段,他对于他自己最关心的存在基础:时间,有不可靠的认知。他说话又云里雾绕的。
事实上他对于存在和时间论述晦涩,而且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之上。而且这一认识和我们要谈论的抵抗虚无的存在主义关系不太大,于是我们暂时的move on,先来谈谈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关于存在的普遍性

存在这一本质话题其实从柏拉图开始就不缺乏探讨,但是为什么我们偏偏把海德格尔叫做存在主义的开端呢?一方面是他自己这么叫,他显式的指出指出了他探讨的话题就是存在本身而不是别的什么。另外一方面在于,他首次分离了存在,认为 可以独立于意识存在。

过去的哲学家们对于存在的讨论大多都可以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概括。即使是怀疑论到魔怔的休谟也不能否认自己存在的事实,即使是佛教叫嚣着要追求自我的消解,把“我”化为宏伟的一部分也只是愿景,对于凡人的“存在”也不曾否认。海德格尔在这之上思考,既然存在对于意识是普遍的,那么反过来,没有意识的东西可以存在吗?

海德格尔给出的答案是,当然存在。

为了给出这个问题的解释,我们还是得来解释海德格尔的关于存在的定义。他认为,仅仅有意识,能够意识到当下只是生存论上的存在。即,一个浑浑噩噩毫无意义只有基本生理反应的,单细胞的存在。要超越生存论的存在,达到本体论的存在,也就是达到有什么东西是“重要的”,“意义”,“至高善”,“真理”,“本质”的存在,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当下,而必须对未来进行考虑。海德格尔认为,当下的存在是有局限的,想要抓住永恒的存在,单靠当下的意识是做不到的。我们必须给自己设定未来,通过科学,理性,计算的方式,从当下去靠近永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称一个东西确确实实(超越朴素机械)的存在。

现在让我们用这样的存在(下文通指高级存在而非单细胞存在)定义去审视非意识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虽然某些东西本身不会思考,但是作为抽象物的他们,无论在什么载体上,无论在哪里,无论用什么语言,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他们都有着亘古不变的伟大-----也就是艺术和文学作品。
艺术作品本身当然不会思考,但是他们是存在的。的确,这种存在不是总能通过意识得到体现,例如,在这里逼逼的我并不怎么懂德语,所以我没办法阅读海德格尔的原文。但是即使是意识之间,例如海德格尔秽土转生复活,我还是没法和他交流,因为我不懂德语。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品本身的存在确实需要透过观众的意识才能得以体现,但这并不能否定他们的存在。
更高层次的讲,艺术作品不单单是作者意识存在的片段或凝结,而是独立于观众,作者的第三新存在。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月亮是什么,我们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国家刚刚带回了月壤,阿波罗11号也确实登上了月球。但是这个月球和我们中国古代数千年文人骚客吟唱的月亮是一个东西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千里共婵娟”,“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中国古代语境下,成千上万的优秀月作品共同构造了一个不同于月球本身的月亮。那么我们就说,这个月亮超越了机械的天体,是存在的。
4YQsp374 Po 2022-06-10 16:16:16
现在我们可以对后期海德格尔的本体存在论做一个总结。
存在是普遍但非庸俗的。艺术,意象(如上文所说的月亮)同样也存在,而且与意识的存在并没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海德格尔关心的存在。萨特对海德格尔的批评就集中在这里,他俩因此分道扬镳。

事实上,海德格尔关于艺术品,存在,和意识的论述比我介绍的要复杂得多。但我们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见 伽达默尔关于海德格尔的总结。

接下来我们讲述一下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生活哲学,海德格尔就到此为止,因为肥老师本人对艺术兴趣乏乏,以及看不起海德格尔这个纳粹,所以就不再展开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看。当然,不要读原文,他真的很难读。
4YQsp374 Po 2022-06-10 16:16:40
>>No.36526023
赶上直播了|∀゚

既然道德、文化、思想以及任何尺度都是被建构出来的,即是“本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与坏”,那么反过来想,人要生活和约束自己说到底是为了追求个人认为的幸福(每个人对幸福二字的解读也充满了被生活环境的文化建构的影子)。

所以,所有的价值体系,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东西,哪怕被称为真理的物理学。(个人认为哲学不仅仅是一种科学,它最大的特点击就是去寻找理论背后的理论,所以不将它和物理学一起举例)

之所以理性科学会收到这么多人的相信和追求,本质上不是因为“人认为它真实地揭露了世界的本质”,而是“人有改善自己生活的愿望,而理性科学恰恰给了人一个效果不错的工具”,当科学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就会被抛弃或变革。

我认为,人类对于世界本源的探索欲望、想要用理论化的解释去概括世界的欲望,是可以再被还原成“利用对于世界的认知去改善生活”,讲得再激进一点,就是“怎么样活着舒服就怎么样去做”。

但一定要指出,这不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概念,共同构建了自我认知。其中超我就是社会的道德观念内化到自身的体现。

我们在社会化过程中,会一点一点地认识到:“保持道德是有意义的”,“努力会有回报的”,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克制住及时行乐的冲动,延迟满足——正是相信这样做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幸福,我们才去这么做(相信的力量就是你的魔法!)

概括一下,我认为基于人类生物本能,人们会想要去寻找个人的幸福,在社会化过程中,人的道德和价值观被进一步完善,从而成为了拥有延时满足能力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本无意义,正是人们相信,才有了意义。

希望po能找到能让自己坚信的生活意义鸭!(一个肥肥)
4YQsp374 Po 2022-06-10 16:17:32
肥肥们的讨论:
我是觉得我们的生活是依赖某种二元结构来展现的:一边是可以理论化的东西,另一边是无法理论化的东西。或者也可以说,前者能够被思考,但后者只能被感受。恰当的哲学态度应该是同时顾及两方、承认这种“不和谐”的对立所带来的意义,而不是厚此薄彼、甚至干脆无视其中一边。不要用一元的框架来建立理论,这只会带来幻象。
>>No.36868019
二元结构很方便,优点在于可以直接使用两种范畴,把大多数的事物概括其中。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引起二元双方的对立。

在特殊概念上,比如“美”,我们可以说其是由主观与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若用于存在这种普遍概念,只能引起矛盾,而若加以区分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无限后退的结果。

承认矛盾很靓仔,思维无限后退很样衰(`ε´ )
>>No.36875260
矛盾就是生活的常态啊,你没办法用思维去把握非思维的东西。被思维寄生而领悟不到“无”的存在,这才是可悲可叹的。
>>No.36878517
就一般的认识论而言,无法被思维把握的存在,它的实存性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思维本身就已经是认识的最低限度,以至于有些可被思维把握的实存性都无法被证明的。

如果有些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连思维本身都无法把握,那么显然是要被奥卡姆剃刀所剔除的对象。

但话说回来,一种无法被思维所把握的存在显然是可能存在的。如果将这种存在做一个集合,称为“无”(不存在/非存在)那么显而易见“无”具有一种存在的属性,即“无”(不存在/非存在)存在。所以有与无不是矛盾关系,而是一种包含关系。

究竟是有包含于无,还是无包含于有,我也说不清了,思考这些也没有意义,由此来看可能是无占支配地位吧。

总之还是听肥师讲课吧。催更gkd! ( ゚∀。)
4YQsp374 Po 2022-06-10 16:18:02
我们继续讲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的生活哲学其实简单的概括为两个词,“无遮”和”诗意”。
我们首先讲诗意。上文提到了,海德格尔对于存在的分析把存在和意识第一次分开了对待,并且认为艺术的存在是永恒的。那么我们作为人类个体,作为意识本身,要存在,要么通过对于未来的思考,要么通过对于我之外存在的交互。这两点在他看来,都是指的进行一种艺术的生活,所谓诗意的栖居,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读书,画画,创作,跳舞唱歌。理解过去的艺术带来的永恒存在,创作艺术为未来提供永恒存在,与同样存在的意识艺术地互动从而存在。
另外一方面关于无遮。在海德格尔那里,后现代的思潮也开始产生了。海德格尔认为,工业化,理性主义,自然科学这些现代的东西不仅仅对世界产生的改变,也改变了意识本身。他认为,这样的改变是和存在相悖的------毕竟没有这些东西古典时代我们也创造了伟大的艺术存在。这些东西形成了厚厚地棉袄,把我们的意识从现实残酷的寒冬中包裹了起来,抵御了残酷的现实。另外一方面,这些东西其实并没有带来本质上好的改变:很显然,自工业革命以来,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是上升而不是下降。最关键的是,现代化所带来的一切:包括其思潮和物质产物,把人和存在本身隔开了。原本我们是赤身裸体的存在,穿上衣服之后我们获得了不必要的羞耻感,在触觉上也难以感受到存在本身。无遮说的就是,我们要褪去现代化的外衣,重新回到本源的存在中去。

这大概就是关于海德格尔的所有内容了。接下来我们休息一下,我来回答一下大家的问题!之前提问过的肥肥们我会尝试去解答你们疑惑。如果有其他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4YQsp374 Po 2022-06-10 16:18:41
>>No.36878517
>>No.36868019

矛盾蕴含与世间万物之中。老毛对于社会关系中的矛盾有一篇精彩的文章。但是这样朴素的观点运用在本质思考而不加定义实际上缺乏根基。
我们不妨在唯心主义的框架下考察(显然在唯物主义下,可知和不可知的二元区分只会更脆弱)。如果我们认为,在基础的存在中,有一些事物是基于灵魂的,不可被思考认知的,只能模糊的感受到。好,那么有一个问题产生了,对于一件给定的事物,我们能否说他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呢?
上面的问题等价于, 对任意的元素a,是否存在一个命题p能够判定a是否属于某一集合A。
我故意使用集合论的语言描述这件事,因为这是最接近纯粹理性的数学方式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判定一个事物是否可知这样一件事,也可以被转化成最理性的命题。事实上,如果可知或不可知是可判定的,那么更具一阶形式逻辑的完备性,我们就可以对所有的事物加上谓词构成庞大的命题集合,这是否算得上理性认知呢?

如果我们进一步放弃对于 不可知物的可判定性,我们就不得不陷入比休谟更深的怀疑论中。如果我们的精神对一个东西不能做出任何判断,那么我们是否真的和他存在“交互”呢?如此,一个不可知,不可感,不给我们传递信息的虚空物着实没有讨论的必要。

>>No.36572044
不准解构!解构是坏文明5555
4YQsp374 Po 2022-06-10 16:19:43
不是逻辑判定,我说的“矛盾”就是一种存在者和存在的对立。再者“矛盾”这个词本来就是多义的,没道理必须用形式逻辑的方式来描述它,这种描述其实是很肤浅的,它只是反映一种语言规则而已。生活并不只有语言,这同时也意味着任何认识活动也包含着非语言、从而非逻辑的过程。所以非语言的东西就应该彻底排除吗?如果排除,那么就像后现代主义所指责的那样,我们脱离了自身的本真状态;说得更严重点,人就把自身改造成了与机械无异的东西,那种可以被称为“人性”的东西就已经被遮蔽了。逻辑判定可以回答何为“人性”吗?不能,因为“人性”指向的就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不受语言所约束的。(肥肥)

>>No.36887445
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在语言被发明之前,是没有区别于动物的“人性”存在的。
对于人身上所有的特质,我们几乎都能在别的动物身上找到。唯独语言,只有鸟类勉强算得上沾边,但距离完全的语言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如果我们承认某种东西是语言不能描述的,也就承认了我们不能对它进行讨论,那么讨论它也就没有必要。
我也并非试图对一切公理化,我开篇就讲述了,形式逻辑的不完备性事实上也是后现代性的起源之一。我只是说,即使对于“不可知”的东西进行分类这么一件简单的事都可以被转为等价的逻辑形式。如果我们对此彻底否认,那么对于这个东西我们到底还有什么能讨论呢?
另外,抛开别的,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是赞同后现代主义的。而我们后现代人不是批评现代性让人机械化,而是承认,人和其他动物之间本就没有高下之分,不存在超脱的灵魂人性。人自以为是的在哲学宇宙的崇高地位是荒谬的。
>>No.36890272
承认这一点后,就会发现,并不是我们真的觉得理性多么至高无上,而是除了理性我们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我们曾经以为理性是通往永恒殿堂的阶梯,但是现在看来它只不过是在虚无海洋中的一根浮木------还随时会被泡软(po)
4YQsp374 Po 2022-06-10 16:20:27
众肥:

看完了(*゚ー゚)
我是虚无主义(x)
我是懒鬼找了个借口而已(✓)
我从始至终只是用这些思想为自己的懒惰开脱而已。对不起我太自私了( ´ー`),现在我要行使我的权利意志去整点薯条。


>>No.36887445
在本质的观点上我自认为是和肥师是一致的,借用黑格尔的观点,“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凡是我们能够以思维把握的,我们就让他存在,凡是我们一无所知的,我们就认他没有意义。

或许你说的对,在西方的形式逻辑之下,我们确实是被思想套住的人,我们只有“是”与“非”,没有“兼容”和“两者之间”。

但反过来说,这也是我们仅有的,能够使用的,并引以为傲的东西。除此之外,人类一无是处。
4YQsp374 Po 2022-06-10 16:21:23
尼采肥出现了

>>No.36506059
尼采说出上帝已死时,或许用的不是一种气壮山河的宣言口吻。相反,这句话要么是个不那么喜人的现实,要么就是带着戏谑和轻蔑说出来的。但无论如何,上帝已死的后果是人们不得不成为超人,否则就会成为末人而如果把尼采和他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在某方面等同起来的话,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他自己对‘教人超人’这一事业也不那么有信心。

我们一步一步来。

‘上帝之死’对尼采而言是一桩案件。暂且不论这是除暴安良还是穷凶极恶,总有什么人去犯了这个案子。这回犯案的不是别人,就是人们自己。我们又如何杀死上帝?当然不可能杀上天庭,夺了鸟位。结合尼采对价值的关注(以及本贴的主旨),这里的杀死上帝就是失去了价值赋予者的意思。

价值赋予者又是什么意思?提到价值,我们首先会想到道德/伦理价值。“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一切都可为”,这句话恐怕大家也不是第一次听说。但这句话也没听起来那么好,或许应该在下面配上个弱狗。一切都可为,是在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你可以说这给了人们自由,但问题也很明显:‘应不应该杀人’问题的答案好像需要我们诉诸某种理智上的约束力来回答,如果我们失去了约束力,那么答案就消失了。这里的理智约束力,就是我们对道德价值的判断:做这个好,做那个不好。

那为什么说做这个好,做那个不好呢?或者说,这个道德价值、约束力的来源是哪里呢?我们首先会想到是自己的父母老师教给自己的。但他们教授的东西就是对的吗?进入社会之后,我们的三观被冲击的次数还少吗?又或者是风俗习惯。如果把它理解成历史遗存,那么“从来如此,便对吗?”如果把它理解成当下人们接受的习惯,那么父母老师的问题便又会回来。对这个问题,我们好像需要一个不会错的向导,来告诉我们,这个有价值,那个一般般,还有一个你绝对不能碰、碰了就社死。这个东西就是价值赋予者。

这里的价值还能有更宽泛的理解。我们注意到,前面提出的对道德价值的怀疑,很大程度上是怀疑究竟有没有人能够永远保持正确。于是,我们就设立一个永远正确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价值有无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如果这个世界里有这样东西,我们就认为这个东西有价值;如果这样东西被这个世界所拒斥,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东西的价值为负。这样一来,价值有无就被转化为了另一个世界中事物的有无,变成‘在那个世界中,某个判断是否为真’的问题。比如‘杀人好不好’,就变成了‘在那个世界里有没有人杀人?有没有跟杀人相悖的行为?’类似的问题。

这也是对“美德即知识”的一种理解。我懂得善,就是懂得在那个世界里发生的一切。就好像我们用望远镜观测到一个‘美德星球’,知道了上面发生什么,再照着去做,我们就是有德之人。而杀死上帝,就仿佛是派人炸了这个星球,或者,至少也是没人再照着这个星球上的一举一动去行动了。这时候,尼采跳出来说,“上帝死了!是我们杀死了他!”好像只是在指责别人自己拒绝正道,堕入虚无而已。

通过这样一通讲法,尼采的形象矮小了很多。他可以跟感叹世风日下的老大爷为伍,跟谴责信徒不诚的教士相伴。对哦,尼采本来就是牧师家庭出身,小时候还因为能扯大道理、背大段书而被称为‘小牧师’。这就是老本行嘛......


>>No.36891133

事情真的只是这样吗?或许我们得看看人们是如何杀死上帝的。尼采怎么说?

我下面就干脆引《偶像的黄昏》原文了,一方面是因为上课基本都会整到这段,另一方面实在有意思。选的是孙周兴译本。


“真实的世界”最终如何变成了寓言——一个错误的历史

1.真实的世界,哲人、虔诚的人和有德行的人可以达到,——他生活于其中,他就是它。
(理念的最古老形式,比较巧妙、简单、令人信服。是下述命题的改写:“我,柏拉图,就是真理。”)

2.真实的世界,现在无法达到,但许诺给哲人、虔诚的人和有德行的人(“许诺给忏悔的罪人”)。
(理念的进步:它变得更精致、更困难、更难以理解——它变成了女人,它变成了基督教式的……)

3.真实的世界,无法达到、无法证明、无法承诺,但被视为一个安慰、一个义务、一个律令。
(其实还是旧的太阳,只不过被浓雾和怀疑笼罩着;理念变成了崇高的、苍白的、北方式的、哥尼斯堡味儿的。)

4.真实的世界——无法达到吗?总之未达到。未达到的也就是未知的。因此,也就不能是安慰性的、拯救性的、有约束力的:某种未知的东西怎么可能让我们对其尽义务呢?……
(天蒙蒙亮。理性的第一个呵欠。实证主义的鸡叫。)

5.“真实的世界”——一个不再有任何用处、不再有任何约束力的理念,——一个变得无用的、多余的理念,因而是一个被驳倒的理念:让我们废除它!
(大白天:早餐;好感觉和愉快心情的回归;柏拉图的脸红;一切自由精神的喧嚣。)

6.我们废除了真实的世界:剩下的是什么世界?也许是虚假的世界?……不!随着真实的世界的废除,我们同时废除了虚假的世界!
(正午;阴影最短的时刻;最长的错误的结束;人类的顶点;查拉图斯特拉的开始。)


我们下一节来看这桩谋杀是怎么进行的,又有什么后果。(我吃个午饭)
4YQsp374 Po 2022-06-10 16:22:44
肥肥的思考:
>>No.36890379
确实 理性是我们在世间行使自己身为更聪明点的动物的能力的途径,然而在脱离了人类那短短的几千年历史所沉淀下来的所谓“人性、道德、普世价值”之后,理性变成了一个可笑的拐杖,我们一无所有,和旷野中奔跑的动物毫无差别。
实际上当我们讨论是就在涉及到虚无,语言的出生之时是由共同体验由固定音节所代表,其实这也是语言的本质,不过后续发展将其框架构建了起来形成了一个系统。
而无情的是,共同体验是很少的,更多的是故事。或者说叙事,在解构被解构之前,叙事是宏伟的,是广大的,是具有普遍性的,这些过去的宏伟叙事包括了信仰,民族,皿煮,自由乃至辣脆。人类在那之前几乎的用着宏伟叙事将世界连成了一片,语言、经济、文化。人类社会在这这些宏伟叙事上构建了起来,将人类推向了地球的各个地方甚至是难以生存的地方,将人类彼此之间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然而,可悲的是,在解构之后,宏伟叙事分崩离析,包裹着人类的厚棉衣破碎了(借用之前肥哥的说法),然后远古时代人类所感受到虚无重新在我们身上出现,我们仿佛重新置身在它物即地狱的荒野中。
那为什么解构会摧毁宏伟叙事?
因为宏伟叙事的本身是由故事,甚至是在流传中不断变形的故事所构成的,而变形的故事会产生未知、不信任,总的来说就是共同感破碎。随着科技逐渐地将全世界连接到一起,这些不断变形的故事之间产生出来的间隙让人类的共同感破碎了,而这种破碎,被意识到的时候,就是我们开始解构这世界的时候,就好像我们把一张远远看去十分美丽和谐的大油画放在了眼前,其中的粗糙和拼凑让我们震惊异常。
至此 大油画也就是宏伟叙事破碎了 绝大部分人类意识到了大油画不是如同想象中完美的 它不过是被拼凑起来的碎片们。
我们越探讨虚无 越往虚无深处走去,肥师,还是尽快到对抗罢


>>No.36891133
不是很喜欢尼采,可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勇气。
这不是因为他的思想,而是因为他做出了我现在也不敢做的事。

尼采的行为让我想起了《金枝》,我们很大一部分传统价值约束都是由荒诞不经的巫术所构成的,古代人称之为禁忌。
古人的知识与现代人的知识不同,但若只是知识不同是不至于让过去荒诞成这个鬼样子的。

而事实上,从中作梗的罪魁祸首就是现在人类思想赖以生存的逻辑。(巫术是在大前提错误的情况下,运用逻辑推理试图作用于现实的一种行为。) 古人只能摸着自己过河,尼采炸掉的那颗完美星球恰好就是古人运用逻辑所建立起来的。

在无法确立大前提的情况下,尼采的知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荒谬的。那么两个同样运用逻辑摸着自己过河的人肯定也只会得出同样的一个结果。

尼采(其所代表没有价值赋予者的传统)将会成为新上帝,因为历史的局限性,突破下限/上限不等于没有下限/上限。

于是与传统巫术如出一辙的戏码将会上演,当神王衰老时,一位偷取金枝的奴隶将会把神王杀死,成为神王,再等待着下一位能够杀死他的人到来。
4YQsp374 Po 2022-06-10 16:23:22
>>No.36667086
这个问题实际上更通俗讲是一个选择取向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自己的存在都是缸中之脑,也可以相对怀疑的认为微观下的非定域是会反映到宏观的。
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如何定义一个物体。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左眼的感光细胞主要联通与右脑枕叶,反之亦然,但是我们不会看到事物左右颠倒。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不是左右颠倒呢?有没有我们其实一直管左眼那边看到的叫右,右眼看到的叫左呢?仔细的思考就会发现,并不是左右颠倒。因为在物理上更靠近左眼的那个方向,你也能用左手碰到,我们只是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左。
那么物体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要定义物体,就不得不通过物体的产生,形态,属性来定义它。如果我们能定义它,和别人交流大家想的都是一样的东西,那么假象一个虚拟的“物体本质”和我们认知之间的区别是没有太大必要的。
当然,当涉及到更复杂的问题,比如与别人沟通的时候,我怎么判断我之外还存在什么东西呢?所谓“我外无物”。这留给你继续思考
事实上,萨特基于此有一些看法,我们明日开始讲萨特,加缪,波伏娃。

我不止一次说,我们绕开虚无讨论问题。但是显然,不论是我还是诸位在思辨和讨论的过程中,都在深渊门口徘徊。这说明虚无不是一个能够简单排除的问题,他就隐藏在美妙的古典殿堂之中。

当你在直视深渊的时候,深渊必然也在直视你。试图进行哲学思考,这是无法绕过的一环。我的一位好友在这里选择了放弃,退回到古典殿堂中去,用古典的知识淹没自己,选择与求知的快乐朋友。另外一位朋友则在和我聊天时提到这一件事的时候,打断我,让我不要再讲,不要再思考,要让自己忙起来,认真生活。

but it too late.
当我们意识到虚无的那一刻开始,就只剩下两个选择:
自杀,或者哲学自杀。这就是加缪所说的,世界上只有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死亡。
4YQsp374 Po 2022-06-10 16:24:17
>>Po.481673
>>No.36890167
你这个“显然的事实”就令我匪夷所思。我问你:语言是怎么被发明的?可见在语言上,你就自相矛盾的,而且这种矛盾是你不能逃脱的,当然我也不能逃脱。所以我主张接纳这种矛盾。形而上学家们过分关注于存在者而遗忘了存在,简单来讲就是因为他们把语言当成了一切。要还原到人的本真状态,就必须脱离这种桎梏,让语言落地为我们的认知工具而不是认知的绝对标准。
而且形式逻辑在现代科学里的应用早已脱离了单纯的规则判定,所谓“逻辑”已经演变为单纯的数字计算、而且也取得了成功——并且这个计算过程所使用的权重都是程序自动提供的,我说的就是机器学习。这种计算是不精确的,是有可能闹出笑话的,但这种方式能实现传统方法所不能实现的功能。你绝无可能用一种“等价的逻辑形式”来让程序识别哪些邮件属于垃圾邮件,你只能通过数据训练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肥肥)

>>No.36896361
当出现理性所不能及的领域的时候,一股脑把他们打包丢给“人的本质”状态当然是一种很简单的做法。但是这对于我们解答问题并没有帮助,因为既然已经不存在人的自然状态了,不存在不依靠语言就能进行复杂思考的人(如果存在过的话),那么假设“本真的人”可以解决触及,或者说感受这些非理性所能及的问题是一个不可证伪事情。
关于机器学习,或许你可能需要学习一下基于测度论的高等概率学?

其实后现代的选择和你选择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后现代在肯定了现代的工作,认为理性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能被所谓自然人直观解决,不能解决的就是不能解决,空就是空,无就是无。(po)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