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中
📝正在回复 #481193
4YQsp374 2022-06-10 14:22:11
“我是如何面对存在主义危机的
又名 在一切被解构的后现代如何支持自己活下去”
“不算存在主义科普串,只是希望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算是一个整理,也希望能帮助到有困境的丧失”

想了想还是决定把之前a岛的存在主义串搬过来[`・ω・]
因为这个串还是挺有意思的,也有讨论价值。串比较长,无法一次搬完,慢慢搬也方便博格们讨论
4YQsp374 Po 2022-06-10 16:32:23
>>Po.481680
接上,尼采肥的补充

>>No.36891451
尼采在这里其实做的是一个哲学史的梳理。

不同时代的哲学家,对这种作为价值赋予者的‘真正的世界’的说法都不一样。柏拉图说我们活着的时候努力学习就能知道它;引入上帝之后会把真正的世界变成一种死后的保证,为了到达那样的世界而模仿那样的世界来赋予价值;

到了康德,那种死后的不朽,也跟Po所说的一样,仅仅是悬设,作为一种“安慰”来激励你去做那些符合康德所说的律令或是义务的事情。换句话说,康德只是看上去告诉我们,用理性可以得到一些‘我应该做的事情’。比如通过思考“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做的话会怎样”或者“这么做是否不仅仅把他人当作工具来看”之类的原则,我们好像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智来得出我们应该这么做的原因,但“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就是好的”依然是悬设之中的内容。当我们在悬设死后世界时,真正的世界就开始变成“真正的世界”。

实证主义是这个过程的关键一步。人们把注意力转向我们当下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试图仅凭经验而获得知识,当然也包括关于价值的知识。此时的“真正的世界”当然被怀疑:它根本没办法通过经验而得知;我们的望远镜是超越的‘理性’,没有这个望远镜,显然无法发现‘美德星球’的存在。不过人们或许也不关心这一点了。美德星球究竟是否存在,对于实证主义者而言没有什么必要性,他们更关心(比如说当时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社会的秩序和人们的行动实际上是怎样,来源和机制是如何。至于应该如何,随它去吧。

如此,我们把“真正的世界”变成了一则寓言,把价值赋予者当成一个童话来对待。有也好,没也罢,都是过去的事情,没人在意了。如此,我们杀死了上帝。这看上去顺理成章,但留给我们的只是虚无。这也是尼采被一些人称为虚无主义者的原因:他把人们对价值的幻想戳破了。

但尼采不是虚无主义者。把尼采称为虚无主义者而贬斥他,比杀死带来坏消息的信使更离谱。他对虚无主义的解决方案,或者说不得不为的对策,还是在上面这段话里。
>>No.36898867
在P1我们说到,尼采说上帝之死的语气或许是轻蔑的。这是因为,他认为上帝之死这个结果,在我们确立了用“真正的世界”为我们所在的世界赋予价值这一思路之后,就已经注定。现在的学者称其为尼采对柏拉图主义的批判。

尼采会说,柏拉图搞出的这一套,在《理想国》里探讨的,用全善之光来照耀世界的神话,总有一天要破产,因为人们终究会发现它不过是神话而已。他给出的哲学史梳理,就是这个神话不断地被往后推,不断减弱,最后被无视的过程。这是好事吗?是也不是。它的好处当然是让一个虚假的东西终于消失了。但坏处在于,当柏拉图主义的承诺终于远离时,无价值的状态会让我们倍感焦虑。

可以打个比方。高中生不能上岛,所以我假设观众都是听过“等你们上了大学,日子就好过了”的肥肥。这就是高中老师给大家的一个柏拉图式神话:以考大学为承诺,让人努力读书,最后得到好结果。但这个神话到了上大学之后就不攻自破了,所有肥哥也因此失去在大学中继续下去的动力,开始放任自流。

尼采总结的思路是把这个许诺不断往后推延,推延到死,推延到虚指的公设。但这都不能阻止最后破灭的来临,而破灭带来的就是虚无。于是,尼采把这个高中老师一脚踢开,告诉大家不要期待大学生活了,要过就要从高中开始就好好过!你读书不是为了获得那个在你过的生活、在你所处世界之外的结果。相反,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现在这个世界行动、发生、出结果的。

而这才是上面选段的完整写作意图。它事实上由两条线索组成。一条是我们在P3谈到的,柏拉图主义神话的必然消亡,它导向的是虚无主义的结果。但这只是1-4的内容,包括对5的悲观解释。另一条线索则说的是柏拉图主义的‘太阳’如何被取代,从而令神话破灭,人们终于又开始关注唯一的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从这个角度看,实证主义对价值的怀疑,以及价值世界最终遭到摒弃,甚至是件好事。只不过这件好事早就该做了。我们好像本不用绕那么大的弯子,还要背负虚无主义反噬的风险来确定价值,确定自己该做什么。只是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该怎么完成从5到6的转变呢?

是时候让查拉图斯特拉,这位先于柏拉图的先知下山了。


>>No.36900262
谢谢你,尼采!尼采“发现”虚无这件事你讲得比我好多了!


>>No.36900262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讲的是神经病老头查拉图斯特拉几次下山“教人超人”,又几次失望上山凝思的事情。可他为什么要下山?散文的第二节,他下山时碰到的另一位隐遁者,也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位隐遁者认为,下山教学要么就是居高临下地去布道,或者从山下人身上去许诺些什么,把负担在他们身上的东西取一些下来,不然不但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还会被人所仇视;这还不如跟他自己一样,在山林之间自得其乐,“歌颂上帝”为好。

我们后面会看到,隐遁者这番话已经预示了查拉图斯特拉的结局。但此时查拉图斯特拉独自一人之后,却可怜隐遁者不知道上帝已死。这就把上帝之死与超人之学结合起来:即便是最接近查拉图斯特拉思想的人,也不过是个可怜人而已;他不知道上帝的死,这就让他所有的思想全都木大。这是尼采对所有还在为一个依附于这个世界之外的存在者而进行道德解释的人的刻画。他们或许真的在其他方面跟尼采想说的差不多,但鉴于他们的思想从根子上就已经站不住脚了,之后的一系列解释便完全无用。

更糟糕的可能是那些既不知道上帝已死,又不跟隐遁者一样自主赞颂上帝,欣赏那伟大的‘美德星球’。如果说上帝的存在能令他们信仰和行为变得有道理可循,上帝死后,这些东西都不过是回归了盲目。而我们甚至不能想象上帝已死的消息传到他们耳中时会发生什么。在他们心中的神话破灭以前,教会人们超人,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可什么是超人?

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层次回答,但最终或许并不会有一个通常意义上的答案。我们先来看一些回答,在下一节再看为什么不能有那种答案。

从打破柏拉图主义神话的角度来说,超人是热爱自己的一切,热爱自己所生所长的环境,并亲临其中自得享受的人。他所思考的并不是某种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一些规范,或者这些行为会不会给自己在这个地方之外的生活带来什么后果。他要做的只是过好这一世。

从刻不容缓性的角度来说,超人是人类从动物出发走向的终点,而且稍有不慎就会坠落,从而失去自我,连动物所拥有的生命本能都要被剥夺。这是说,人跟动物的不同在于能够被外在规范而抑制自己的全部本能。我饿了可以坚持到打完这段话再吃饭,而动物不行。这会令人们有可能完全失去个体的地位,完全顺服于群体的意志。而超人决不会同意这一点。他要既保留个体,又操控得了本能,而且......

...从价值的角度来说,超人是超越目前道德价值之外的人。甚至极端一点,是超人的行为创造了价值,而不是因为某些东西有价值而被超人所行为。在这一点上说,上帝的死是个好消息,因为那令超人的可能性得以凸显出来:既然那个从外部赋予世界价值的东西消失了,我们又需要有那么些价值,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自己创造它。这一点就接到存在主义(我指的是萨特)上了。

可这些说法好像都太过抽象。人们似乎要求的是一条规范,一本成为超人的手册。按照这些条目,仔细磨练,我们就能变成上面所说的超人。但查拉图斯特拉对这样的要求表示无奈。他又上山了。这是为何?

>>No.36904754
为什么呢,尼采!( `д´)


>>No.36904754
查拉图斯特拉下山的结果,诚如隐遁者所说,并不那么理想。一下山就被人误解,说的话别人一点也都听不进去。大家好像还为自己成为能沾沾自喜,被眼前小笑话和娱乐所满足的“末人”——而这正是崇高价值消失之后,尼采/查拉图斯特拉所担心的,一般人会陷入的状况——而感到高兴。他们让查拉图斯特拉教他们末人,之后他们就会把超人还给他。这种误解,连带着昭告他人道德消失时所受到的冷眼,被人当成不知所云疯子的经历,都是书中主角经常碰到的事端。

查拉图斯特拉的话总是没什么人听进去。甚至,我们可以认为,他对所有群体宣讲超人的尝试都失败了。除了前面这些情况外,更让人痛心的,也更容易陷入的问题还在后面。

一次,查拉图斯特拉终于有了些门徒。他跟耶稣一样带着门徒走来走去,教育他们。可是,这些教育仅仅是让这些门徒要么成为了查拉图斯特拉的信徒,要么成为他学说的信徒。他们就像之前信奉上帝或践行上帝的话语,或者说,道德那样听从他。可这跟他的本意显然是相反的。查拉图斯特拉因此认为自己的教育又一次失败了,于是抛下门徒,再度上山。

要再详细说明这一点,或许可以跟另一些人的生存状况联系起来。尼采给过这样一个比喻。当神消失之后,一些人会继续向没有神的神龛祭拜。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想让一切价值依然有那么点缘由可循。尼采认为他们崇拜的就是上帝的影子,也就是上帝死后,依然留存人间的价值体系。现在,如果神并没有消失,而是换成了别人,比如查拉图斯特拉。是查拉图斯特拉在神殿里发号施令,而在他死后则又有一些人追随他生前留下的只言片语而行事。此时的状况,跟祭拜神龛又有何区别呢?似乎别无二致。

把查拉图斯特拉当成神,就是对他学说的背叛,这是因为他要教给人的“超人”,本就应该是不再遵循这些外在的条条框框而行为的人。而如果查拉图斯特拉自己编了一部《超人教程》,让人按部就班地去做,这就还是要人去按照书里的条条框框来行为。这么做显然与他的本意相悖。这也是我们说这种教育非常困难的理由。

有趣的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本身,就可以被视为这种《超人教程》。但这个教程里面并没有什么实用步骤。相反,它更像是把尼采之前的所有学说,统统再度加密编辑一番。他之前的学说大多用书中主角自己说出的比喻,或者主角所遭遇的事件所体现的寓言的形式,重新再表达了一遍。这也是避免人们按图索骥,像崇拜上帝那样崇拜尼采而做出的调整。尼采原来的学说就需要结合上下文解读,这本书则又添了一层密钥。所以别被寓言带来的亲切感骗了啊......


>>No.36909578
总结一下说到现在的我认为有关的内容:

·上帝之死是一个现实的危机。其危险之处在于我们一直以来的价值赋予者的消失,令一切价值都早倒怀疑,最终令人陷入虚无。

·但鉴于这类价值本身就是柏拉图主义神话所带来,上帝之死也是其必然结果,我们应该认为这同样也是一个让我们走出虚假,放弃对这个世界之外的标准和救赎的期待,转而面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好机会。

·轻易自我满足也可以是转向唯一世界的结果,但它不是对世界真正的热爱。它没有创造价值。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去参与到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中去,在无视既有价值的前提下去热情地做“超人”。

·但我们并不很了解如何做一个“超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我们给出一个如何做“超人”的答案之后,按照这个答案做的人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自主的人,更不用说“超人”了。


讲到这里,诸位肥哥可能发现,我没有提到肥Po和大家听说尼采时经常提到的“权力意志”。原因很多。比如,以这个概念为题的书,本身就是尼采死后由他的妹妹和妹夫编辑,掺了不少私货进去,又由海德格尔阐发的东西,未必符合他的原意。(当然现在人们在重新发现这本书。似乎是有重新整理的版本)

再一个就是我觉得(或者我认同那会儿上的课的说法),权力意志对尼采的学说不但不必要,甚至还可能是背离的。不必要指的是,我们上面的这些叙述已经足够阐释尼采如何看待,如何解决虚无主义问题。当然我这边有点把末人和奴隶道德给混了,这导致我没有把奴隶在道德上对主人的反抗加进去。背离指的是如果我们用权力意志来说明超人的行为法则,或许又会陷入到柏拉图主义神话中去——只不过这会儿的“按照美德星球来做”会变成“按照权力意志来做”——而海德格尔的解读正是这样:当尼采在批评柏拉图主义神话,或者说形而上学的时候,自己又陷入其中;而我的此在学说才是真正打破窠臼的理论。

当然,没给出超人的行为法则,总是件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事。不过幸好,一般我们会认为,尼采的“永恒轮回”可以给我们一些提示。它是一个蛮有意思的思想实验。人们可以用它来自省。

想象你在经过一天的劳累之后,你耳边传来一个声音说:“你明天还会经历跟你今天一样的事件,你还会以与今天一样的方式来回应它们。而你的后天与明天一样,大后天与后天一样。你会有意识地经历这样的轮回,直到我满意为止。”你会作何感想?如果把一天换成一辈子,在你垂垂老矣之时,有人在你耳边这么说,你又会有何感想?

如果是超人,他会感到非常欣慰。这是因为他过完的人生可谓一片无悔。哪怕再过上千百次,他做出的选择都不会跟之前做的有什么两样。他在那一切之前就深思熟虑地去规划,然后去行动,最后得到毫无报偿的死亡。如果有人能让他再过一遍相同的人生,他也会这么过,并且甘之如饴。

这样一看,尼采想说的似乎就是给上面的思想实验再续写一点:听完那句话,你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只是做了个梦,梦见今天已快要过完,梦见那个诡异的、最终会带给你无尽折磨或是欢乐的声音。你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但你真的要开始这一天,或者这之后的每一天生活了。此时,你会如何过这一天呢?

(补充完毕)


>>No.36892383
不知道我后面的说明能否打消你的疑虑。我个人认为,尼采也注意到了自己成为新神的危险性。他用查拉图斯特拉对门徒失望的情节来显明这一点,令读者也能警醒;同时二次编码的写作手法也让该书不那么能够让人直接遵循。如果是读者从字里行间领悟到了成为超人的门径,那应该不算是令他成为了尼采的信徒吧。

我可能和你相反。我会觉得尼采的思路有趣,但是晦涩和混淆之处颇多(比如要严格地去审定他所说的柏拉图主义是什么,包括了哪些内容,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不喜欢他的理论。不过对尼采这个人却没什么恶感。

试想这样一个人。父亲早死,自己体弱。虽然有神童的声名在外,回到家里还是要接受严厉母亲的训斥。上了大学,一切安好。毕业申请教职,文章一出被认为离经叛道,于是意识到自己之前所获得的声名都不过是建立在当个复读机的前提之下,自己的想法终究不为人所容。害了眼病、哮喘和神经紊乱,只能在头疼间隙的一点时间看书写作。感觉好一些了,甚至碰到了红颜知己,最后发现自己被交际花玩弄于股掌之间。精神崩溃,衣食无着,终于因为让父亲死亡的病症而宣告他自己精神的死亡。

之后他就更是在字面意义上任人摆布。失能的他被妹妹妹夫装扮成先知而宣传,乃至声名大噪。留下的笔记被编辑成不知道什么样子。他厌恶以团体的名义去行不公义之事,却被解读为雅利安主义的旗手。他确实是反对十字教,但他批判的是犹太人顺从上帝不敢反抗的传统和柏拉图主义的合流,那个拿撒勒人本人或许称得上他意味上的超人,而他却被解读成一个反犹主义者。在学术上,他被解读成他一生反对的对象的最终继承者,而解读的人则把他关于超人的观点换了个皮,变成了本真存在,还用这个概念去支持(当然也可能不是出于此人的本意)无谓的、全然算不上深思熟虑的牺牲。隔了好几十年,他写下的自我鼓励的话语又会被人当成狂人、当成疯子而取笑。这样的人你认为如何呢?

但就是这个人,他一生都在跟自己完全可以顺服的命运进行斗争。你从他的文章中根本看不出什么自怨自艾的话语。他好像是所有人中最快乐,最热情,最坚定的那一个。你永远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力量,尽管他会跟你说:“不要依靠我。我可以温暖你,但是路总得你自己走。”

另一个反差则让这个斗士不那么咄咄逼人。我想,关于尼采最著名、最有画面感的一个瞬间或许就是他终于失去神智,精神死亡的那一刻:暴雨如注。已经神经衰弱的尼采已经看不清周遭发生的大部分事件,听不清旁人的闲言碎语。尽管这些感受似乎已经逐渐远离尼采了,但远处传来的皮鞭声、以及马夫的詈骂和马儿的嘶鸣却如此清晰可闻。这种景象令他不顾看上去还算体面的形象,冲到跟前,却又不知怎的,失去了任何文明人手中可以拿来交涉的手段,只得抱住马头,替畜牲和朋友承受痛苦。暴雨如注,雷声轰鸣。再也没有泪水,再也没有皮鞭和詈骂声。只能让我们祝贺尼采,永远地远离这清晰分明而又残酷不堪的世界,永远地进入到他自己所推崇的、无尽的迷狂之中。

我无意成为什么尼采的信徒。不过我实在很难讨厌这样的人。尽管上面的叙述很可能美化加工过,甚至有事实性错误。我也总是会把尼采的身影跟我那个身体瘦弱却酷爱观看拳击比赛的爷爷重叠在一起......唉,就瞎扯到这儿罢。欢迎来指出错误或者不清楚的地方。既然已经变成研讨串了,不如畅所欲言。
额,本来接下来或许会给肥Po的海德格尔部分补充一下的,但是我寻思自己对这段的记忆已经基本无了。或许啥时候我回头至少再去把牛津通识过一遍,才能回来说,还只能说个存在与时间那会儿的东西。后期我根本不敢碰。
JRvXBGMr 2022-06-10 16:33:56
[`・ω・]b
4YQsp374 Po 2022-06-10 16:34:14
众肥: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也曾被虚无主义困扰。当时,我试图去寻找一切事物最终的意义与最终价值,或者说是划分某件事某种行为某个事物有没有意义的最终的绝对的依据和标准。作为一个强物理主义者,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标准是不存在的。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石头、空气、组成人体的分子原子、当然也包括人类与人类的意识本身都是按照自己的一套规律运动,而并没有什么目的和价值在其中。特别是我在读了几篇尼采,结果发现连尼采都不能解决我的这种失落感,这是我心情最糟糕的时候。
后来我是这么开导自己的:首先,宇宙中并不存在什么先验的价值,价值都是人赋予事物的。那么在讨论价值相关问题的时候,我就需要把人这个主语补上:我认为学习有意义,你认为蒙娜丽莎有价值,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金钱具有价值,等等。而至于为什么我认为有意义,答案则是简单的:因为宇宙的规律,因为物质的运动,因为社会建构的演化,使得我大脑就如此认为。具体到指导日常生活的行为,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就变成了,我这么做仅仅因为我想这么做。而“我应该”这三个字就彻底消失了。

>>No.36891117
其实是圣经里的《传道书》
《传道书》这玩意也挺奇妙的,开篇就说:
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把本串大致看了一遍,明天可能会再详细看几遍
干脆把笔记写在这里:
古典时代建立了一个先验(先天理所应当存在的)的道德体系
有人发现了道德和理性不是先验的,而是社会构建的
尼采宣布上帝死了(道德和理性啥啥的不再是先验的)
尼采试图在上帝死了之后,找到一个处世的方法,他的结论是我们要当“超人”
不确定海德格尔到底在干什么(`ε´ ),直观感受是:艺术很不错啊,搞艺术吧!


>>No.36916415
谢谢你,尼采!( `д´)你的精彩的梳理,让我对尼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去审视政治哲学,尤其是罗尔斯对正义这一价值的传统和社会建构性的赋予,并试图将其牢牢地限定在政治领域中。


我与世界,皆是作品,机械在创造
话说回来我看说到对抗虚无,萨德也应该搞一搞,毕竟大革命也是个大分水岭


>>No.36914919
看到后面的说明后,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有了更多新的领悟。
虽然我仍保持原来的看法,但还是感谢您这么长时间的梳理,谢谢你!尼采( ゚ω゚)b


很想听到po继续写这些哲学的东西,我也是几个月前认识到了加缪,我也突然意识到所有的虚无,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荒谬,今天你好好的改写论文,明天审核后又要大刀阔斧的修改,今天可能扶起来倒下的共享单车,明天可能就要被公司开除。一切的一切好像都是注定的或者是没有办法把握的。起初还不承认这个世界我荒谬,但仔细思考,思考身边的事情,就会越来越觉得荒谬。我已经认定了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接下来都是虚无的,过去也是虚无的,越是用理性去思考越是觉得自己可悲
4YQsp374 Po 2022-06-10 16:34:59
萨特肥:
萨特 序——
存在主义解决理想论与实在论矛盾的目的

在肥师更新之前,打算为肥师做一个序言,写一些关于萨特以存在主义角度对古典哲学一些问题的看法。
主要用于抛砖引玉,如果在思想或措辞上有错误的地方,还望众肥哥指正。

理想论(唯心主义)与实在论(唯物主义)的矛盾,自近代以来,随着近代科学与唯物主义的发展,开始日益突出。
出于我国教育思想,呈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局势,直到现在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以至于像上方有的肥哥所说,每每谈到哲学,一场关于理想与实在的论辩就将展开。

那么萨特对于此是怎么看的呢?
就义务思想教育而言,众所周知,理想论与实在论矛盾的核心就在于“意识”与“存在”的从属问题。简单而言便是“意识决定存在”还是恰恰相反。

萨特认为,就实在论而言,“意识存在”不等于“存在意识”。就实在论来看,在意识到存在之前,意识要先存在,随后才能产生或进行意识。
但是,存在是自在的,他本身只能是其本身,而不能对意识产生一种主动的联系。 而意识不同,意识的存在暗喻着存在一个异于其自身的存在,且其本身并不在乎那个存在,反而更加注意自身,即意识往往通向意义。
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说,意识总是主动的,从他自身出发而后再返回其自身。

简单来说,存在是“当然的”,而意识是“想当然的”。 存在的自在决定了它无法决定什么,在此同时,存在也并非被动的,其也无法被什么所决定。 而且就存在而言,意识是一种存在。 而就意识而言,存在也是一种意识,(对象的意识)。

众所周知,人类没法运用存在,但可以运用意识,而为了让意识进行一种超越存在的把握。必须让意识扩大其本身的力量,即超越主观性。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意识脱离了主观性,就意味着其放弃决定的职能,唯心主义在这一层面上也被避免了。

到此为止,理想论与实在论的矛盾就在此之间被全部消解。意识和存在脱离了对立的矛盾关系,而是互相融入了彼此,产生了交互。
而为了产生这种结果,仅靠唯心或唯物是做不到的。萨特也一直主张存在主义不同于唯心和唯物主义。 就此来说,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出现,带有一定解决问题的目的。

至于萨特所言的存在主义究竟为何物?还请等肥师下回更新(ゝ∀・)


别人催更:gkd
肥肥催坑:笔来
我宣布,你就是新的萨特!


>>No.37087079
我不当萨特,肥师gkd啊( ゚∀。)
4YQsp374 Po 2022-06-10 16:35:56
正如之前诸位肥肥有所提到,萨特的存在主义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出现的。不同于早期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从最开始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关于萨特的观点,非常推荐大家读一读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此文是根据萨特的演讲整理而成的,语言幽默诙谐,文章不长。
既然萨特的哲学可以被视为解决方式,那么在我们正式介绍它之前,我们又得再一次审视萨特所处的时代背景以便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什么问题而提出的。
萨特主要的被谈论的成就集中于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也是二战当中。而对于这段历史,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我也无需赘述。正是因为处在这样的一个激烈动荡的环境中,萨特从20年代在巴黎高师毕业,30年代接触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那段时间和二战爆发之后他的观点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他在二战刚爆发后就加入了军队,当然,大家都知道,历来武德充沛的法兰西这一次实在是难堪。萨特在加入军队的第二年也被俘入狱。然后因为种种原因被偶然释放,回到巴黎组织了一些左翼知识分子集会。
历来有过军旅生涯的哲学家,他的军旅生涯往往是他思想的重要转折点。萨特也正是从那时起成为了共产主义同路人,支持左翼。其实我们很好想象这件事。在尼采之后,一战,大萧条,二战,整个世界无论从精神上还是实际上都处于最迷茫的时期------人类最为骄傲的现代文明事实上只是加大了人们的苦难,上帝死后没有人足以接过他的衣钵。从柏拉图开始的哲学主义在根本上和他的目的相去甚远。在政治实践上,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加快,以至于最愚蠢的人都能发现这并非是巧合。而在另一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如日中天,苏联似乎是红色的灯塔。美国只能凭借着宣传“我们底子薄,让全美国人吃饱饭已经很不容易了”勉强糊口。萨特在战争中选择了向左翼靠近也很自然
事实上,关于萨特的政治观点的演变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在80年代中国的萨特热中,许多中国学者都探讨过这件事。但这并非是我们要讲述的重点。
下面我们开始讲萨特的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独立于意识存在的。萨特接过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框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存在先于本质,但存在和意识不可分割。”
存在于虚无中提到的存在被萨特分为两种,一种是沿袭海德格尔的存在,即客观存在(萨特称之为自在的存在),一种是和意识密不可分的,主观的存在(自为的存在)。萨特认为,虚无是一个显然的事实,因为对于一个意识而言,当一个客观存在被抛向他时,他能做的只有接纳和拒绝。而当没有任何参考的时候,他会下意识的拒绝这一客观存在。由此推论,当一个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开始考察自己一直以为站立的哲学大地的时候,自然我们能得到的就是绝对的空洞。当我们试图去接纳一个存在的时候,由于没有任何的参照物,我们只能试图说服自己这个存在对于我而言是必要的,换而言之,是我的存在需要它。这显然和主观存在的主体性矛盾。萨特保留了主观存在,而选择说,我们接纳一个东西,事实上我们是在对自己说谎。撒谎不同于无知,撒谎的人比谁都知道谎言的背后真相,当一个人对自己撒谎的时候,也就不需要的逻辑的阶梯就能从虚空中接纳客观存在。这就是萨特所说的自欺。
萨特也沿革了海德格尔关于时间存在性,但是我实在不想提了,这些现象学逼懂个屁的时间。所以我们直接跳到存在于虚无的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关于主体存在的超越性和
自由

萨特认为,主体,意识,是超越的。这是基于胡塞尔现象学得出的结论,我们先不去深究他的缘由。由于意识的存在是超脱的,也是说说他是先于一切事物的,没有苏格拉底,没有上帝,没有如来佛祖先于意识本身存在。在这个意义下,自由并不是一种状态,而是存在本身:既然什么都没有,那自然什么约束都没有。这是意识的超越性所决定的,人不需要做什么来获得自由,存在就是自由。
自由是好事吗?萨特回答,不。自由是存在本身,意味着人无法逃离自由。这意味着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东西,一个理论,一个框架,一个思想,一种哲学,一个天堂,一个规章在存在之前为存在赋予意义,任何试图从外界赋予存在意义的方式都是颠倒的。而如果人本身渴望从中寻找支点,或是已经找到了支点,这都是荒谬可笑的。这种荒谬不是因为它选择了错误的东西,而是他根本不可能选择任何正确。

这太几把虚无了,那咋办啊呢?
4YQsp374 Po 2022-06-10 16:36:29
还记得之前我们说的自欺吗?
这是唯一的办法。
如果人要说服自己的存在有价值,甚是说,说服自己“存在”比不存在好,他就必须自我欺骗。他必须自己创造或是选择某种在他存在之后的东西放在他的存在之前,说服自己这就是他存在的意义。唯有通过这种荒谬的方式,我们才能得到存在的意义。
这就是萨特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
是先有了存在,然后为了试图逃离自由,我们荒谬的选择了某种东西支撑我们活下去,才有了生命的意义和本质。
正如萨特的好朋友和仇敌加缪所说,只有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死亡”。是什么东西支持着我们,让我们自我欺骗活下去呢?
是不是觉得压力很大?
萨特说,别急啊,我还没说完呢。
存在的自由不仅意味着价值和本质的荒谬,还意味着你必须对你的选择负责。这种负责不仅仅是对于你个人行为的负责,而是对于所有的存在负责。对于一个自由的存在而言,只有我作为主体存在的时候,存在才有意义。对于其他的人,我是他者,我从主体变成了客体,我的存在被消解成了某种平凡的东西。只有当我能够荒谬自由的时候,我才有存在。所以我就是我存在的全部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我的选择不是作为一个平凡的个体在选择,更进一步,我是作为存在选择,换句话说,我选择的东西,就是我认为所有人类的应当选择的东西。如果我认同,所有的人都像我一样做,这个世界会更好,我才能说,虽然我在自欺,但是我的确选择了存在。否则的话,如果我的选择仅仅是庸俗的,那么我并没有选择存在,我消解了自己的主体性,主动的把自己从主体世界变成了平凡的个体。这可以用加缪的“哲学自杀”来代之。因为既然作为主体的我都不相信全人类的存在应当像这样存在,那么我就没有真的自由选择,而是在哲学上自杀了,作为一具生物的躯体,成为客体的活着,不配谈主观性。
其实,萨特口中的自由根本不是什么美好善良的食物,自由就是虚无本身,是深渊本身。
整个主体世界的存在价值都依赖于你的选择,你要么替全人类做出选择,要么选择把自己消解成为行尸走肉。
你能称呼这样痛苦的自由是好的吗?
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没有人,没有谁,没有东西可以替代你做决定。你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选择,你赖以生存的每一个思想,都是你自己选择的。我们必须在空无的世界里荒谬的自欺,才能维持自己的主体性。
换句话说,萨特根本没有提出任何对抗虚无方法,反而是告诉你:你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虚无。你所能做的,是自我欺骗,自我构建,自我选择,作为主观存在做决定,替全人类做决定,说:我见这是好的,于是我们应当这样做。
没有先知会带来上帝的福音,只有你自己自我欺瞒。

所以,我们必须,应当,只能去自己选择自己存在的意义。
4YQsp374 Po 2022-06-10 16:38:23
众肥:
“他必须自己创造或是选择某种在他存在之后的东西放在他的存在之前,”


tenet提供了一种奇观来表达时空因果

翻转电台似乎还在句读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纯批讲过了

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被肥肥先讲给我了ᕕ( ᐛ )ᕗ
请问po,上来直接读存在与虚无可以吗,听说有点晦涩  

原因是看了po对存在主义的阐释,感觉跟我中二时期对世界的质朴解释有点像,想进一步了解一下(*゚∀゚*)

po:>>No.37142101
先去读《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存在于虚无这本书确实不太适合去了解存在主义,因为他为了回答或者说承接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论证了很多东西
肥肥:po,人的选择是受社会规范影响巨大,受生物本能和各种偶发因素影响的。归根到底,是受物理规律决定的。那么,萨特的“自己选择”如何可能
po:>>No.37142955
是的,你说的没错。人归根到底是受物理规则制约的。所以存在主义的大前提就是,主体存在是超脱的。如果我们愿意把人的宇宙中心性扔掉,那自然就谈不上存在主义问题。但是人类就是这么自傲不要脸的觉得自己比一块石头更高贵,所以他就不得维持这一地位,即使在柏拉图主义破灭后,放弃逻辑和定域性也要保持这一点,否则天就要塌了。
萨特批评马克思主义说,马克思主义缺乏人学,人的地位是缺失的。这也是后期他和共产主义分道扬镳的一大原因。
所以,在共产主义比100年前显得更加遥远的今天,我们去读萨特,其实只是在安慰自己,为自己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罢了。


肥肥:
尻恁娘,人类就是这样的矫情逼⊂彡☆))д´)
但我突然意识到,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很高贵诶。我觉得人类的意识存在只是一种偶然,我只是世界的一份子。这么一想,人生没有任何给定的意义是理所应当的…

>>No.37152599
不求意义,只求存在过。“不是予岁月于文明,而是予文明于岁月”

po:是这样的。
亚里士多德就是就是猫,基督徒就是狗。
亚里士多德:大自然给予了我万物中最高的地位,我的存在一定有追求至高善
基督徒:既然我这样的高贵的存在都能存在,创造我的大自然一定是神
大自然:靠北啊,你在说什么,你自己莫名其妙跑出来不要赖我啊。
F**k u and eat my ass
4YQsp374 Po 2022-06-10 16:40:03
谢邀,萨特差不多讲完了,接下来还要继续就是八卦感情史和加缪装逼了。
至于对抗虚无到底咋整,妈呀我平均想跳楼两次,这个答案我给不了你。
朋友们,there is no way out.

其实扭曲一下萨特,存在主义可以这样解释。

“觉得人类不好,那你就去定义它,实践它,从今以后若没有光,你就是虚无中唯一的存在。”


不如直接拥抱虚无ᕕ( ᐛ )ᕗ
虚无就是爽啦ᕕ( ᐛ )ᕗ
当人生没有预设意义,那你只要做让自己快乐的事就行啦(肥肥)


哦对,享乐主义,我有提到这一点吗?
通过物质的的快乐消解自己

其实后续还有福柯,德里达,马尔克塞,德勒兹等一帮子人等着呢
其实他们没做什么,新尼采主义是个很有意思的词。他们沿着尼采的道路走了一遍,并且找了哲学之外的领域尝试再走一边。不出意外的,没有东西能抵御结构。
社会规范是建构的,民族国家是建构的,政治是建构的,文学是建构的,我们乃以思考的文字是建构的。所有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概念都不过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如果有足够多的人相信某个东西具有价值,他就真的具有价值,您瞧,连金融市场都是建构的。
尝试寻找抽象表征的生理基础反而遇到了困难,我们能够很好的了解神经元细胞内部的生化反应。但是对于大量神经元共同作用的机制,特别是多感官整合的机制还很难研究。或许总体真的大于部分之和也不一定------当然,已经有很多总体被证明,确实只是一堆想象之和,这些工作就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大量的后现代学者们完成的。


虽然没什么继续想写的了,不过大家可以坐下来一起聊天分享疑惑,就像一个后现代主义者们的互助会一样。

我颓废了快四年了,上个月成功的“自欺”,找到了勉强足以维持自己的目标和意义,现在正在努力复习考研。

即使看了很多书,读了很多先贤的思考,他们都不能解决深渊,我们唯一所能做的是控制自己把目光从深渊上转开,然后去做某件事。这件事要强大到足以让你相信,即使你正身处深渊之中,这样去做也有它的意义。

或者选择最艰难的道路,填上深渊。

大家要有意义的活着哦~,有什么想聊的可以说出来。我们可以一起聊天啊
自欺是不可能自欺的,这辈子不可能自欺的。
( ・_ゝ・)(肥肥)
人活着就是为了练武术ᕕ( ᐛ )ᕗ

>>No.37358870
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当然也可以转生乐子人!(回复不自欺的肥肥)
4YQsp374 Po 2022-06-10 16:41:35
一位肥肥:
感觉自己很自闭,做什么都没有动力。
虽然目前说是最重要的大学时光,但是却每天都浑浑噩噩的。
初中的时候还能因为学习进步感到快乐。
现在已经觉得无所谓了
怎么说就是真的。在最早初中的时候我觉得人生的目的就是去做正确的事情,比如学习进步孝顺父母。
但是后来我觉得这一切真的就没有意义。
虽然肉体还有情感,但是精神已经死了。
最大的对生活的感受是手冲和吃
4YQsp374 Po 2022-06-10 16:42:39
一位肥肥:
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应该写点东西

我被虚无困扰过吗?是的。但虚无困扰我的程度并不深。它对我来说不是最底层的恐惧,而是偶尔来袭击的怪物:它会时不时地来提醒我,我相信的一切并没有意义,我的一切信念都是社会建构,并没有任何事是理所应当。

我不确定它和串里讲的虚无主义是不是一回事(因为我哲学功底很差,读过的东西基本就是串里的内容),我觉得这更像是后现代的解构、祛魅之类的。但总之,这些东西时不时地会困扰我。

我现在的想法是这样的:
我的存在,人类的存在,意识乃至生命的存在,都只是大自然的偶然现象。因此,我也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按照自然的规则去行事,而不是宇宙的中心,万物的法度。

信念是社会建构的,但社会存在这件事是无可置疑的。由于社会也是存在于物质基础上,建构同样也有其客观性,而非纯粹主观的产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也就必然接受很多建构出的信念。一个不存在建构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我们不可能摆脱建构。

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在于,我们明了这些信念是被建构的,但我们又无法抛弃它们,因为只要我们还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就不得不遵从这些规则行事。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我能做的只有接受现实:我不得不接受建构而出的信念。
但是,我不觉得虚无就是本质。正如前文所述,社会有其物质基础,因此虽然信念是建构而出的,但也有其客观性。

世界本身是无意义的,但这种无意义比有意义要好,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为自己选择。即使这种选择是建构的结果,这仍然是我们的个人意志的体现。换句话说,建构本身就有其意义。

这也许是哲学自杀,但我觉得,哲学自杀并不发生在具体的个人身上,而是发生在哲学自己身上。虚无主义以及之后的后现代主义,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杀死哲学而已。

马克思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态度。
↑这是我的自欺的一部分。
因为我贫瘠的哲学知识,虽然我努力把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但大概会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请不吝斧正。

概括来讲,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虚无主义不行,“自欺”是个错误概念。构建很不错,好好构建。

我大概会接着写下去,讲一讲我接受了什么信念,又是因为什么接受的;讲一讲我做了什么,又为什么要做。

后现代一切意义都丧失了,我们不得不回到前现代去寻找答案。我会讲一讲我是如何迈入前现代的,在那里又找到了什么。希望能帮助诸君完成“自欺”ᕕ( ᐛ )ᕗ
另外发表一些歧视性(自我剖析)言论吧
有些人的虚无主义,并不是真正对虚无主义有什么理解,只是因为没有确定的信念,对当下无法把握,对未来又十分迷茫而已。
I4u7XIYM 2022-06-10 16:43:02
太多了太多了,猪脑过载了[ ⅩωX]
4YQsp374 Po 2022-06-10 16:43:57
>>Po.481794
好像确实搬太快了,那就再歇一会ᕕ[ ᐛ ]ᕗ
I4u7XIYM 2022-06-10 16:47:19
>>Po.481800
这样才对,人需要休息[ ゚ 3゚]
阅读量实在太大了,先点个收藏明天再看好了|∀゚
I4u7XIYM 2022-06-10 16:48:14
>>Po.481814
虽然一旦我点了收藏,就再也不会看了[*´∀`]
4YQsp374 Po 2022-06-10 16:52:28
>>Po.481819
其实我也是[`ヮ´ ]所以直到沉岛之后我才想起来下载过这个串
假如哪天陷入虚无时想起来这个串,欢迎发表你的感想[=゚ω゚]=
hp5EHWRn 2022-06-10 20:03:03
博哥辛苦了[ノ゚∀゚]ノ莫多莫多
4YQsp374 Po 2022-06-11 08:39:35
肥肥:>>No.37383351
诚然,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把虚无主义挂在嘴边,把尼采和萨特当作抑郁俱乐部的门票。

但不可否认的是,没了解过哲学的人,不一定不会进行哲学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状态恰好是对一定社会精神面貌的反映。而迷茫、难以把握,没有目标则恰恰是当代人们的一种集体感受。理想的消退,信仰的缺失,个体意识的觉醒,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刻与虚无的距离,都不如我们现在这般接近。

至于建构是好的吗?
相信梦想学习土木专业的学子们,都渴望着在自己的规划下,竖起一栋又一栋的万丈高楼,这有什么错呢?把面前的积木轰然推倒,反倒是像小孩子的作风。 人们比起破坏者当然更喜欢建设者,由此来看,建构当然是好的。

只要远离虚无,世界就会很美(=゚ω゚)=
4YQsp374 Po 2022-06-11 08:39:50
我们不妨看看另外先贤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伊万: 不管怎样,你身上一定也有这种生的渴望,但为什么它是卑鄙的呢?……就是想活下去,我愣是活着,哪怕不合逻辑。我珍爱黏糊糊的、春天发芽的叶片,珍爱蓝天,珍爱有时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爱的某些人,珍爱人类的某些壮举,也许我早已不再相信这等丰功伟绩,但仍打心眼里对之怀有敬意。……我想到欧洲去,阿辽沙,直接从此地出发;我知道自己只是走向坟场,但那是最昂贵的坟场,如此而已!长眠在那里的死人也出类拔萃,他们坟上的每一块墓碑铭文都要道及轰轰烈烈的生平,道及死者生前如何笃信其伟业、其真理、其奋斗、其科学,我预先知道自己将跪倒在地亲吻这些碑石并为之落泪,——与此同时我的整个心灵确信,这一切很久以来仅仅是坟场而已。倒不是由于绝望而落泪,无非因为洒在坟上的眼泪能使我感到幸福。我将陶醉于自己的感动之中。我爱黏糊糊的春叶和蓝天,如此而已!这里没有智慧可言,没有逻辑可言,这是发自五内、发自脏腑的爱,是对自己青春活力的爱。
阿辽沙:你说得好极了,你对生活的渴望如此强烈,我说不出有多高兴。我认为,在世上人人都应该首先爱生活。
伊万:爱生活甚于爱生活的意义?
阿辽沙:一定得这样,像你所说的超越逻辑去爱,一定得超越逻辑。你的工作已完成一半,伊万,你已取得一半成果,因为你爱生活。现在你必得为另一半努力,这样你就得救了。

爱生活,甚于爱生活的意义。超越逻辑得去爱。

陀思妥耶夫斯基,抑郁症的神。
我私心以为《卡氏兄弟》是现代文学的巅峰,是立于现在性之上,后现代之前的丰碑。在那里,生活苦难和意义虚无不分彼此的揉捏。相较之下,卡夫卡的解构都显得刻意。
4YQsp374 Po 2022-06-11 08:40:15
众肥:
爱是最重要的・゚( ノд`゚)
去爱,去生活!

>>No.37406127
原来如此。确实,没了解过哲学知识的人,也会进行哲学思考。
很有道理!

>>No.36825547
以前我也试过这种,但事实上,人的强度是有上限的,限于客观条件我们不可能无止境的变强,当你所求索的力量超出了你的承载限度之时,你就会陷入多重自我之间的撕扯和对自我存在价值的怀疑。(起码我的表现方式是这样的)
4YQsp374 Po 2022-06-11 08:42:27
尼采和叔本华之前的哲学无非是两件事
人的终极形态,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
其实这俩是一件事,人只有在社会中才是人。
对着件事进行朴素的思考是每个人都会做的,只是有些时候大家没有意识到这算哲学。而在这个时代进行这样的思考,最后走到虚无里去并不难以理解。


肥肥:
>>No.37451411
肥师如何看待马克思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No.37452864
我的意思是,在虚无主义的立场上,该如何看待这句话( ´_っ`)
以及您之前提到过萨特和共产主义分道扬镳,我想听更具体的内容( ›´ω`‹ )
po:
这位肥肥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里,萨特是相当推崇马克思主义的,甘愿用自己的全部学说为其做注脚。但萨特得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存在根本性的冲突的,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对于客体的地位上,更体现在主体的自由上。
“我想到了一个完美的证明,可惜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
你们每天都在问好有趣的问题(;´Д`
但是po累了,po只想在床上瘫倒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