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中
📝正在回复 #1435269
WfYaoiH2 2025-08-01 18:00:49
读书笔记:郑民钦《风雅俳句系列(套装共四卷)》
WfYaoiH2 Po 2025-08-01 18:02:08
松尾芭蕉

蛸壺やはかなき夢を夏の月
陶罐捕章鱼,倏忽人生晓梦残。夏夜月如玉。

此句题为《明石夜泊》。
章鱼喜藏洞穴,渔民多用陶罐捕捉,白天把陶罐沉入海底,章鱼误以为是岩洞而钻入,翌日清晨提上来。
夏季夜短,月光映照海面,在海底的陶罐里,潜伏着与短暂的人生梦幻联结在一起的一个动物。乍读令人哀愁,为还在做着美好幻梦的章鱼而哀怜,其实作者也在感叹羁旅的孤寞惆怅,心灵深处蕴含着俳谐情趣。
WfYaoiH2 Po 2025-08-01 18:05:30
夏草や兵どもが夢の跡

夏天草凄凉,功名昨日古战场,一枕梦黄粱。


此句是在奥州高馆古战场的感怀。描述的是源义经被藤原泰衡包围,弁庆、兼房等忠臣守城浴血奋战,义经壮烈牺牲的历史,功名显赫,化为一场梦痕,如今灰飞烟灭,只剩下遍地野草荒蒿。
《奥州小道》写道:“忠臣义士,据守此城,思功名显赫,过眼烟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禁铺笠而坐,怀古落泪,不知时光流逝。”芭蕉在此怀古,引用杜甫的诗句,表明这首俳句与杜甫的忧时伤世之作《春望》同样是触景生情,对战争所造成的山河破碎、沙场尸横、民不聊生的悲哀,以及对盛衰枯荣、功名尘土的感叹,体现对人生短促的感慨。
WfYaoiH2 Po 2025-08-01 18:08:40
蚤虱馬の尿する枕もと

跳蚤虱子叮未眠,更有马儿尿枕边。


借宿在这偏僻山村人家,整个晚上备受跳蚤、虱子之苦,瘙痒难耐,无法入睡,又听见马儿在枕边撒尿的声音。

芭蕉在奥州小道旅行时“鸣子温泉过尿前关,欲往出羽国”,“日已暮。见封人家,求宿。然三日风雨剧烈,无奈滞留山中”。(《奥州小道》)
出羽国是现在的山形县。
封人,是国境守卫者,指与仙台藩接壤的新庄藩的庄屋(村长)家。据考证,芭蕉借宿不是三天,而是两天。


其实芭蕉的寝室离马圈有十米,“尿枕边”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意指声响如在枕边,令人吃惊。此句十分形象地勾勒出农家的夜间状况,可以想象人与动物同居的偏远山村的实际生活。
马尿与此地“尿前关”的地名相对应,产生一种诙谐的感觉。尿前关在宫城县,以温泉著称。传说平安时代末期的名将源义经从京都流落平泉途中,经过此地时,恰逢夫人分娩,于是他将其子第一次小便的地方命名为尿前关。
WfYaoiH2 Po 2025-08-01 18:17:26
曾良

松島や鶴に身をかれほととぎす

杜鹃婉转鸣松岛,应向白鹤借羽毛。


1689年初夏,芭蕉、曾良等来到日本三大胜景之一的松岛,为美景所倾倒,具体描写松岛的美妙,盛赞“佳景甲扶桑,不逊于洞庭、西湖”,“天工造化,谁者能形诸笔墨以尽其妙”。(《奥州小道》)
对此句的含意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这优美的松岛啊,可以比喻为婉转鸣啼的杜鹃,但这还不够,要是杜鹃穿上白鹤的外衣,那就更加优雅。
也有人理解为:如此美妙的松岛,白鹤与之最为般配。鸣叫的杜鹃啊,你也化为白鹤的形态飞翔吧。
还有人理解为:多么美丽的松岛,鸣叫飞越的杜鹃与这美景不相般配,声音可以保留,但外形还是借来白鹤的羽毛吧。

面对美不胜收的松岛,芭蕉竟“难以成吟,欲眠却无法入睡”。(《奥州小道》)


向井去来(1651—1704)
江户时代前期的俳人,蕉门十哲之一。与凡兆共同编纂《猿蓑》,被誉为“俳谐的古今集”。所著《去来抄》乃蕉风俳论之白眉。(←🤔搜了一下,这个“白眉”的意思是“杰出者”。“白眉”比喻同辈中的杰出者,典故是三国时期马良的眉间有白毛且才华出众,乡谚里面就说他“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句如其人,温和稳重、质朴素雅,善于从正面捕捉对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晚年对俳坛新潮流持消极态度,坚持信奉《猿蓑》风格,显示其保守的一面,但同时认为俳坛缺少芭蕉这样的革新人物。


郭公なくや雲雀と十文字

横掠鸣杜鹃,云雀垂直上云天,交叉呈十字。


杜鹃鸣叫着从高空横飞过去,云雀从低处垂直地冲上天空,它们的轨迹呈现十字形。
作者在《去来文》中说:“忆起定家卿之烟十字。”藤原定家有一首和歌道:“眺望大原上,连绵横卧小盐山,烧炭起直烟。”横卧的山与烧炭的直烟交叉成十字形。作者借鉴古代和歌,以观念性的感觉把握两只飞鸟的动态,暗示季节的交替。想象力是此句的生命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具象性印象。
WfYaoiH2 Po 2025-08-01 18:17:56
>>Po.1435281
这两句都有“杜鹃”
WfYaoiH2 Po 2025-08-01 18:19:25
炭太祗

橋落て人岸にあり夏の月

桥坍塌,岸边人聚观,夏月明。


桥被大雨冲垮,人们聚集在岸边,这时天空放晴,夏天的皓洁明月浮在天上,清光似水,泻在大地上。

作品只是这样清淡的写实,读者可以从中体会许多言外之意,也许围观的人群惊魂未定,呆然凝视着拍打两岸的浊浪滚滚流去,庆幸自己能够死里逃生,表现出人们面对大自然的肆虐无能为力的茫然情绪。
WfYaoiH2 Po 2025-08-01 18:21:31
与谢芜村

ところてん逆しまに銀河三千尺

仰头吸凉粉,银河倒挂三千尺。


选自《芜村俳句集》。“凉粉”是夏天的季语。
作者把仰头吸食凉粉夸张为犹如倒吸三千尺的银河,是借用了李白《望庐山瀑布》中形容瀑布“三千尺”的典故。
俳谐文学的特点是积极汲取汉文学、汉诗的要素,使之与和歌大不相同。和歌在近代以前没有摆脱大和语言的框架,所以使用汉语可以说是不可思议。从这点来说,芭蕉,尤其芜村是最早的革新家。
WfYaoiH2 Po 2025-08-01 18:35:29
大伴大江丸(1722—1805)
经营转运邮送业,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七十岁时隐居,致力俳谐,师从大岛蓼太。注重口语,幽雅滑稽、轻妙自在的句风对小林一茶产生影响。


白団扇となりの羲之にかかれたり

新夏团扇白,邻家羲之兴致浓,信手走龙蛇。

夏天,刚买了一把白扇子,那位自以为书法高明的邻居“王羲之”书兴大发,大笔一挥,龙飞凤舞地在扇子上乱涂一通,弄得主人啼笑皆非。

(↑🤔日语原句是这个意思吗?翻译里面的“自以为”“乱涂一通”“主人啼笑皆非”是原句表达的吗?典故是王羲之给老太太画扇子,但我记得故事结局是扇子卖得很好,表现了王羲之笔力非凡,这个俳句表达的意思则是完全相反的。而且书里对这个俳句只有翻译部分,没有赏析部分,真奇怪,这是属于恶搞向改编还是属于歧义误解?形式怪怪的。。。)
WfYaoiH2 Po 2025-08-01 18:39:17
夏目成美

蠅打ってつくさんとおもふこころかな

闲来无聊打苍蝇,忽起杀尽苍蝇心。


苍蝇是夏天的季语,自然给人厌恶的感觉。成美腿脚不便,闲来无事,开始打苍蝇。然而他越打越来劲,忽然产生要打尽天下苍蝇的念头。当他意识到这个想法时,又为自己无法控制这种无聊的心思而觉得羞耻,甚至感觉到心里潜藏着的恐惧和不安,大概是夏日的炎热和倦怠诱发这种近乎自虐的心态吧。他非常清醒地凝视自己心灵的任何些微的变化。
WfYaoiH2 Po 2025-08-01 18:40:54
葛饰北斋(1760—1849)
江户时代后期的浮世绘画家,日本化政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绘画风格对日本浮世绘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而且对后来的欧洲画坛产生很大的影响。代表作有《富岳三十六景》《北斋漫画》等。


ひと魂でゆく気散じや夏の原

余将化人魂,夏日散步原野上。


这是作者九十岁时病卧床上的辞世句。其意是说:我死之后,化作人魂,在夏天的原野上悠然自得地散步。
“人魂”,指的是人在死去前后从体内游离出来在空中浮游的火球,日本人认为这是人的灵魂。这是出于人们相信人的体内存在灵魂这个观念。这种发光体有青色、红色、黄色等,多数拖有尾巴,亦称为青魂、飞魂、风魂、鬼火等。从科学角度来看,应该是磷火这种物理现象。从俳句的角度来说,体现了作者悠然的态度。
他是长寿者,在病床上曾说:“如果上天再给我十年……不,五年的寿命,我将画出真正的画作。”

俳人多有辞世句,如松尾芭蕉的“羁旅病床箦,梦绕荒野枯”,川端茅舍的“朴树散花,不知去向”等,表现出各自的心态。
WfYaoiH2 Po 2025-08-01 18:48:03
小林一茶

古郷やよるもさはるも茨の花

迢迢回故乡,野蔷薇花处处开。


野蔷薇,生长于原野,枝上有尖刺,初夏开芳香小白花。此句中的“野蔷薇花”语意双关,写作者回到故乡,到处受到冷遇,家乡的人对他充满敌意,令他如被刺扎一样疼痛。
享和元年(1801),一茶的父亲死后,他在继承遗产问题上与继母、异母弟发生纠纷达十二年之久。直至文化十年(1813)一月在普提寺住持的调解下始告解决,一茶分到房屋、田地等遗产,定居老家柏原,雇人种地,自己奔波于江户等地,积极开展俳谐活动,生活安定,精神上也得到很大的满足。这首作品是他于文化七年(1810)回故乡谈判遗产问题时的感受。

《七番日记》记载道:“雨,辰时入柏原。参拜小丸山墓。见村长等后,入我家。果不出昨日所料,一杯白开水也不给,遂匆匆离去。” 小丸山墓是一茶父亲所葬之地。村长是名主嘉佐卫门。
一茶从江户奔波六十里回到故乡,却受到继母和异母弟的冷遇,连一杯白开水也不给。此句表现出作者悲伤、憎恶的心情。
WfYaoiH2 Po 2025-08-01 18:52:11
小林一茶

うつくしや障子の穴の天の川

纸窗小洞里,银河美无比。


一茶在江户居住的房子很破旧,纸窗已破出小窟窿。作者透过这小洞瞭望夜空,发现银河十分美丽。
一茶的写景俳谐从不是单纯的状景述物,这里借助一个小小的发现所感受到的“美”含着他独特的苦涩。他描写“小洞”的其他俳谐如:“背脊发凉,原来墙上有小洞。”“墙上窟窿,望见故乡初雪。”


穀値段どかどか下るあつさ哉

热浪年年升,谷价天天跌。


夏天炎热,稻谷饱满,丰收在望,农民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丰收在望,忧的是谷价下跌。
一茶出生于不算富裕的农民家庭,对农民境遇十分关心,虽然身在城市,心却挂念农村的收成。

又如“听得田里雁声叫,今日村中人又少”, 雁群南飞时,很快就要进入降雪的冬季,男人们离村出外打工,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留在村里度过严冬。描绘出农村凋敝破产、一片萧瑟的景象。
“稻熟水排走,鱼儿回故乡”,一茶想象着故乡该是割稻的时节了,水稻成熟,把田里的水排走,等田干了以后好收割。此句构思奇崛,虽然水田放水时鱼儿不会随着流水游走,但作者以回乡心切的鱼儿的虚构诱发静谧寥寂的心灵感受。

尽管人在都市里,一茶始终没有失去农民气质,那土地的气息是用都市的繁华洗刷不掉的。他是农村贫困与城市流民生活的体验者,在华丽的作品后面一直隐藏着他人生的凄苦,同时也揭示出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正因为一茶一直为生存而挣扎,他对风花雪月的感受绝不是那些有闲俳人的无病呻吟、附庸风雅,所以季题在他的作品里失去了中心的位置,季语只是表现生活的“语言”而已。


一尺の滝も涼しや心太

一尺瀑布亦清凉,凉粉垂下来。


凉粉是从四角形的竹筒里压挤出来的,一茶把垂落下来的凉粉比喻为“一尺瀑布”。但是,此句的创作大概有着芜村“仰头吸凉粉,银河倒挂三千尺”的背景。芜村创作风格高雅,而一茶故意以乡土气息的作品相对应,说道“一尺的瀑布也很清凉的啊”。
WfYaoiH2 Po 2025-08-01 18:55:34
村上鬼城

馬に乗って河童遊ぶや夏の川

河童骑马戏河川。


河童是日本传说中的想象动物,水陆两栖,形如儿童,面似虎,嘴尖,身上有鳞,发有刘海儿,头顶有坑,坑里有水,常在河里溺死儿童。在河里玩水的孩子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河童,但鬼城笔下的河童和玩水嬉戏的儿童一样天真可爱,活泼快活,骑着马在水里玩耍,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WfYaoiH2 Po 2025-08-01 18:58:00
正冈子规

糸瓜咲て痰のつまりし仏かな

丝瓜花盛开,痰堵成佛去。


子规庵种有丝瓜,夏末秋初开花,搭架遮阴,亦可药用,止咳祛痰。
子规患肺病,明治三十五年(1902)九月十八日,喉咙被痰堵塞,不能出声,丝瓜水已无济于事。
乃仰卧走笔作三首绝笔俳句,这是其中的第一首。他已经意识到死神的临近,把自己描写为死去之人,即“佛”。

另两首是:
“无济丝瓜水,难止一斗痰。”
“前天十五夜,未取丝瓜水。”当时习俗,以为饮十五日夜间所取丝瓜水,可祛痰,但前天晚上没有取,可能因为病情恶化吧。
这三首俳句是典型的自我客观写生句,将视觉捕捉的客观事物与具有抑制感情功能的诗型结合在一起,进行客观的自我审视,从喉咙堵痰的“生”悟到死后的成佛,心态之平静令人惊叹。
子规于翌日凌晨殁。

句风之平淡体现出子规坚毅的精神、从容的态度、淡泊的心怀,是他一生终极的概括,不愧为人生绝唱,最是脍炙人口,所以后人称子规忌日为“丝瓜忌”。
WfYaoiH2 Po 2025-08-01 19:01:51
松濑青青


甘酒屋打出の浜におろしけり

甜酒贩,来到打出滨,卸下担。


打出滨,位于大津市松本町的海滨。贩卖甜酒的小贩来到此地,放下肩上的挑子,开始做买卖。

“甜酒贩”的“俗”与海滨的“雅”在这首俳句里得到奇妙的搭配,在“海滨”这个大自然中捕捉“甜酒贩”这个人,描绘出一幅具有奇特构思的景象。

得到子规的高度评价:“甜酒贩,先是确定主人公;打出滨,接着确定地点;卸下担,最后确定主人公在这个地点的位置,这样的顺序仿佛表现甜酒贩占据整个海滨的心态。情趣全见于此。”
“无论是情趣还是情趣的表现方式,都是古今罕见之句。”(《病床六尺》)


日盛りに蝶のふれ合ふ音すなり

盛夏阳光里,听见蝴蝶相触声。


作者不说“酷暑”,酷暑给人炎热的感觉。“盛夏阳光”的表现比较柔和,尽管也是火热的,但更有阳光充足的感觉。
在这样充满阳光的世界里,有两只蝴蝶正在天真愉快地游戏,它们追逐嬉戏,发出翅膀相触的声音。不言而喻,蝴蝶的翅膀触碰不会发出声音,人也根本听不见,所以作者听到的是心理上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想象,是一种幻听,仿佛蝴蝶在高密度的空间里翅膀相触,发出琴弦般的声响,把读者带进虚实相济的微妙境界。
此句在写生基础上,加入作者的主观情绪,具有幽玄感。
WfYaoiH2 Po 2025-08-01 19:03:41
(↑[ ゚∀。]上面三首......读着读着突然发现子规死了......)
WfYaoiH2 Po 2025-08-01 19:08:06
(↓河东碧梧桐,三首分别写了乌鸦、海鸥、死螃蟹)

河东碧梧桐


五月雨や鴉草ふむ水の中

梅雨天,乌鸦踏草丛,水中间。


这首俳句收于日本派第一部句集《新俳句》,标志了以正冈子规为首的【近代俳句的诞生】。
五月梅雨天,草丛浸透着雨水,乌鸦两脚牢牢地踩踏在水里。作者以乌鸦自喻,表现出为近代俳句的诞生而呐喊的年轻俳人的雄心壮志,充满自豪的心情,从中可以感受到时代气息。乌鸦印象鲜明,一个“踏”字,显现出意气高昂的形象。


汐のよい船脚を瀬戸の鴎は鴎づれ

潮送船行逐浪飞,濑户海鸥相呼唤。


作者乘坐轮船航行在濑户内海上,只见晴空湛蓝,大海一碧万顷,水天一色,潮涌浪翻,轮船乘风破浪。海鸥在轮船周围自由自在地飞翔,有的呼朋唤侣,有的随波逐流。
“相呼唤”,仿佛海鸥陶醉在心旷神怡的精神世界里,表现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原文采用五五三四五节的二十二音,节奏比较缓慢,形成散文般的感觉。碧梧桐并不严格遵守俳句的音数,往往根据内容来选择,这首俳句的音数可以表现舒畅明朗的律动性。


空をはさむ蟹死にをるや雲の峰

浮云聚群峰。堪怜一只死螃蟹,双螯夹虚空。


这首俳句是碧梧桐在新倾向俳句运动初期的代表作。新倾向运动曾风靡一时,不久内部发生分裂,于是他对俳句的出路进行种种探索实验。
夏日的天空,白云浮动,聚合离散,蔚为壮观。在这壮美的天空下,沙滩上一只死去的小螃蟹,它的双螯朝上,似乎夹着天空。它想夹着什么,却终于未能夹着。
此句似乎表现碧梧桐的新倾向俳句运动受到社会猛烈抨击,自己逐渐趋于孤立的悲凉心态。他对俳句的改革具有先驱者的勇敢精神,却未能受到主流俳坛的理解,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悲剧性的改革者。
WfYaoiH2 Po 2025-08-01 19:19:31
(↓两首都写了“蜘蛛”🕷️......都是诗人自喻)


高滨虚子(1874—1959)
大正后半期的俳坛领袖。与河东碧梧桐并称子规门下双璧。与河东截然不同,虚子自称“守旧派”,坚持传统,主张俳句的内容可有自由的思想,但十七字的定型、一句独立、季题是不可动摇的铁则。
以子规的写生论为基础,倡导客观写生“讽咏花鸟”。他主持的《杜鹃》培养出一大批大正、昭和时代俳坛的代表性作家,成为日本俳坛历史最悠久的杂志之一,反映出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俳句史的大观,受人推崇。
一生留下数量庞大的句作,风格或平易淡白,或秀逸轻妙,或纯朴清新。


蜘蛛に生まれ網をかけねばならぬかな

生为蜘蛛,须结网。


此句作于昭和三十一年(1956)七月十七日在鹿野山神野寺举行的学习会上;十九日在镰仓举行句会时,又吟咏一句“我亦如蜘蛛,生来须结网”。前一首含带着一种悲哀的感觉,后一首在悲哀中联系到自己发出的感慨。
这“蜘蛛网”的影像在老年的虚子心里纠结缠绕,给予他某种刺激。


种田山头火

蜘蛛は網張る私は私を肯定する
蜘蛛必定结蛛网,我自肯定我自己。


山头火在致友人的信中说:“与其说我走得疲惫,不如说活得劳累。一步坚强地迈出去,另一步却衰弱得跟不上去。前后步子的紊乱实在无可奈何。”
虽然他曾经陷入极度的“悔恨、哀愁、颓废、虚无”,“茫茫漠漠、空空寂寂,是死是疯?谁知我心?”的沉沦里,但对自己的人生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尽管没有成为开悟之人。
WfYaoiH2 Po 2025-08-01 19:21:18
>>Po.1435282
(↓这里还有一首“杜鹃”)

臼田亚浪


郭公や何処まで行かば人に逢はむ

杜鹃飞处不见人。


夏天,作者病愈,前往草津温泉疗养,独自行走在信州高原的树林间。看见一只杜鹃在空中飞翔,杜鹃无论飞多远,都看不到一个人影。无疑,这杜鹃寓意他本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跃然纸上。希望见到人,希望和人说话,但听到的只有杜鹃的鸣叫,姑且当作人的说话声吧。
他主张“意力表现的俳句”,带着浓厚的意志进行心灵的独白,他的作品没有抵达自己理论的巅峰,总是在攀登的路途上。
WfYaoiH2 Po 2025-08-01 19:31:48
渡边水巴

産衣着てはやも家族や蝉涼し
婴儿试新装,已是吾家一成员,蝉声好清凉。

此句题为《初为人父》。长子出生,一家人非常高兴,手忙脚乱地给他穿上新衣服。一阵忙乱之后,忽然发现这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已经成为家庭的一员了。这时外面的蝉声听起来都感觉到清爽凉快。语言透出长子出生、家庭添丁的热闹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悦心情。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