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郑民钦《风雅俳句系列(套装共四卷)》
#1437070
小林一茶
夕霧や馬の覚えし橋の穴
秋野夕雾笼,马儿记得桥上洞。
薄雾笼罩的秋日黄昏,一天劳作结束以后,马夫和马儿一起走过木桥回村。桥上有一个凹洞,如果马儿不小心踩上去,恐怕会被绊倒。但是马儿已经走惯这条路,自然而然地避开。
此句描写农村生活的一幅小景。从中仿佛也能感觉到一茶亲切的目光。一茶作此句时五十七岁,是他人生中心情最安定的时期。
麦秋や子を負ひながらいわし売り
正是麦秋时,前来叫卖沙丁鱼,背上孩子哭。
收割麦子的时候,来自越后的女人前来叫卖沙丁鱼、海带、海白菜等,背上的孩子在哭泣。
一茶的故乡柏原是北信浓高地上的寒村,土地贫瘠,连荞麦、小米都难以生长。如遇干旱少雨,贫困至极。
同样描写农村生活的如“我村插秧已完毕,斗笠再去谁家田”,“斗笠”指插秧时戴的斗笠。农忙时节,贫穷山村的农妇帮助别人插秧,本村已经插完,别的村子谁会雇自己去呢?
这些俳谐清晰地勾画出当时农村的世相,如此关注艰难环境里的农民生活,痛切地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性格的俳谐在以前未曾有过,这是一茶的可贵之处。
秋の风親なきに我を吹そぶり
父亡无慈亲,秋风吹我身。
此句题为《陟岵》。“陟岵”为登临童山之意,语出《诗经·魏风》:“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写戍边征战的士兵登山遥望家乡、思念亲人。一茶当时身在江户,怀念故乡的亡父。
此句见于《享和句帖》,该帖多有“俳译”《诗经》之句。所谓“俳译”,其实就是取《诗经》之词语或诗意为我所用,寄托自己的感情。
“望见河西我故乡,早晨袭人寒”(《谁谓河广》),把宋女出嫁卫国思归不得(一茶当时大概理解为卫文公妹妹思归宋国的典故)化在自己的思乡情绪里。
“独身居陋屋,秋夜相慰藉”(《有狐绥绥》),也是化取《诗经·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的含意创作的,当时一茶年过四十,尚无妻室,在江户亦无固定工作,和一些独身者混居在简陋的大杂院里,秋夜萧瑟,孤寂的独身者和睦相处,相互慰藉。
“傍晚阵雨骤,马儿亦向故乡嘶”(《葛藟》),出自《诗经·葛藟》:“緜緜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说的是战乱中与兄弟失散,被人收养,但这个养父也由于避难而无暇顾及自己。一茶把原诗的自己改为马儿,马儿离群,独向故乡嘶鸣,倾诉怀乡之念。
夕霧や馬の覚えし橋の穴
秋野夕雾笼,马儿记得桥上洞。
薄雾笼罩的秋日黄昏,一天劳作结束以后,马夫和马儿一起走过木桥回村。桥上有一个凹洞,如果马儿不小心踩上去,恐怕会被绊倒。但是马儿已经走惯这条路,自然而然地避开。
此句描写农村生活的一幅小景。从中仿佛也能感觉到一茶亲切的目光。一茶作此句时五十七岁,是他人生中心情最安定的时期。
麦秋や子を負ひながらいわし売り
正是麦秋时,前来叫卖沙丁鱼,背上孩子哭。
收割麦子的时候,来自越后的女人前来叫卖沙丁鱼、海带、海白菜等,背上的孩子在哭泣。
一茶的故乡柏原是北信浓高地上的寒村,土地贫瘠,连荞麦、小米都难以生长。如遇干旱少雨,贫困至极。
同样描写农村生活的如“我村插秧已完毕,斗笠再去谁家田”,“斗笠”指插秧时戴的斗笠。农忙时节,贫穷山村的农妇帮助别人插秧,本村已经插完,别的村子谁会雇自己去呢?
这些俳谐清晰地勾画出当时农村的世相,如此关注艰难环境里的农民生活,痛切地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性格的俳谐在以前未曾有过,这是一茶的可贵之处。
秋の风親なきに我を吹そぶり
父亡无慈亲,秋风吹我身。
此句题为《陟岵》。“陟岵”为登临童山之意,语出《诗经·魏风》:“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写戍边征战的士兵登山遥望家乡、思念亲人。一茶当时身在江户,怀念故乡的亡父。
此句见于《享和句帖》,该帖多有“俳译”《诗经》之句。所谓“俳译”,其实就是取《诗经》之词语或诗意为我所用,寄托自己的感情。
“望见河西我故乡,早晨袭人寒”(《谁谓河广》),把宋女出嫁卫国思归不得(一茶当时大概理解为卫文公妹妹思归宋国的典故)化在自己的思乡情绪里。
“独身居陋屋,秋夜相慰藉”(《有狐绥绥》),也是化取《诗经·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的含意创作的,当时一茶年过四十,尚无妻室,在江户亦无固定工作,和一些独身者混居在简陋的大杂院里,秋夜萧瑟,孤寂的独身者和睦相处,相互慰藉。
“傍晚阵雨骤,马儿亦向故乡嘶”(《葛藟》),出自《诗经·葛藟》:“緜緜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说的是战乱中与兄弟失散,被人收养,但这个养父也由于避难而无暇顾及自己。一茶把原诗的自己改为马儿,马儿离群,独向故乡嘶鸣,倾诉怀乡之念。
#1437073
村上鬼城
痩馬のあはれ機嫌や秋高し
金秋碧空高,可怜羸马自快活。
日本成语云“秋高马肥”,然而句中的马却是“羸马”。它在清爽的秋日里优哉游哉,自在快活,这情景更令人觉得可怜悲伤。
读者从这匹“羸马”中可以发现作者辛酸的影子——支撑着拥有众多孩子的家庭,有种苦中作乐的感受。这是鬼城的“境遇之句”,可贵的是,他没有一味地哀叹,而是正视贫苦,坚持人生。
親よりも白き羊や今朝の秋
羊羔更比母羊白,今晨秋。
“今晨秋”是立秋的季语,在八月八日前后。其实,这个时候的“秋老虎”依然炎热,真正感觉“今晨秋”恐怕是在九月以后。不过,只能听到“立秋”这个词,就会感觉秋风吹拂的心动。
作者看见山麓的羊群,母羊经过岁月的风雨,毛色已经暗淡,甚至污脏,而小羊羔的毛色是那样洁白新鲜,清爽的图画表现出俳句的单纯性。也许作者想到了自己年迈的母亲的白发。
痩馬のあはれ機嫌や秋高し
金秋碧空高,可怜羸马自快活。
日本成语云“秋高马肥”,然而句中的马却是“羸马”。它在清爽的秋日里优哉游哉,自在快活,这情景更令人觉得可怜悲伤。
读者从这匹“羸马”中可以发现作者辛酸的影子——支撑着拥有众多孩子的家庭,有种苦中作乐的感受。这是鬼城的“境遇之句”,可贵的是,他没有一味地哀叹,而是正视贫苦,坚持人生。
親よりも白き羊や今朝の秋
羊羔更比母羊白,今晨秋。
“今晨秋”是立秋的季语,在八月八日前后。其实,这个时候的“秋老虎”依然炎热,真正感觉“今晨秋”恐怕是在九月以后。不过,只能听到“立秋”这个词,就会感觉秋风吹拂的心动。
作者看见山麓的羊群,母羊经过岁月的风雨,毛色已经暗淡,甚至污脏,而小羊羔的毛色是那样洁白新鲜,清爽的图画表现出俳句的单纯性。也许作者想到了自己年迈的母亲的白发。
#1437082
高滨虚子
桐一葉日当りながら落ちにけり
梧桐一叶落,飘零泛秋阳。
*季语 梧桐一叶
此句的季题源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但作者不受“悲秋”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只写一片树叶在阳光的辉映下飘零坠落,着眼点在于即使是落叶,在阳光里也闪耀着瞬间生命的辉煌,“泛秋阳”和“落”是眼前的光明与即将来临的寂寥的强烈对比,从鲜明的小景发现崭新的天地,蕴含着对宇宙运行法则的感受。
虚子得意之笔是以小见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衬托出巨大的背景。如:
“金龟子,扔掷窗外去。夜深沉”,描写把飞扑灯光的金龟子捉住,随手扔到窗外,虫子悄然无声地被黑暗的深渊吸收进去。
“柄杓浮水面,细雪落杓中”,浮在水面的杓子本来就很轻,上面薄薄一层春雪更轻,暗示着春天的来临。
“萌芽初露,定是大事。”“长蛇逃去,无影无踪,盯我双眼,犹留草中。”皆讲求含蓄,言近旨远,深得骨法之妙。
桐一葉日当りながら落ちにけり
梧桐一叶落,飘零泛秋阳。
*季语 梧桐一叶
此句的季题源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但作者不受“悲秋”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只写一片树叶在阳光的辉映下飘零坠落,着眼点在于即使是落叶,在阳光里也闪耀着瞬间生命的辉煌,“泛秋阳”和“落”是眼前的光明与即将来临的寂寥的强烈对比,从鲜明的小景发现崭新的天地,蕴含着对宇宙运行法则的感受。
虚子得意之笔是以小见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衬托出巨大的背景。如:
“金龟子,扔掷窗外去。夜深沉”,描写把飞扑灯光的金龟子捉住,随手扔到窗外,虫子悄然无声地被黑暗的深渊吸收进去。
“柄杓浮水面,细雪落杓中”,浮在水面的杓子本来就很轻,上面薄薄一层春雪更轻,暗示着春天的来临。
“萌芽初露,定是大事。”“长蛇逃去,无影无踪,盯我双眼,犹留草中。”皆讲求含蓄,言近旨远,深得骨法之妙。
#1437089
(↓这两个人有意思,名字是一大一小,生平都跟河东碧梧桐有关系,两首俳句都写秋天......前者是碧梧桐的好友,后来跟碧梧桐绝交,坚持写定型律;后者是碧梧桐的徒弟,后来晚年放弃了碧梧桐的自由律,回归了定型律。)
大须贺乙字(1881—1920)
明治、大正时期的俳论家,在新倾向运动的理论创新中具有先驱者的作用,由于他的一系列俳论,揭开了新倾向运动的序幕。
后与河东碧梧桐绝交,对其大张鞭伐。乙字是新倾向派内主张定型、季题俳句格律的坚决维护者。
他在论战中往往孤军作战,游离于俳坛的主流之外,养成孤傲狷介的性格,其句风气魄雄浑,有紧迫的节奏感。
雁鳴いて大粒な雨落しけり
雁声鸣,大滴雨珠落。
晚秋时节,北雁南飞,叫声哀婉,抬头望去,不意几滴大雨珠掉落脸上。
雁声、天空、雨点,作者着眼于大处,笔触悠然自在。透过雁声、雨滴这些表面的东西,作者吟咏的大概是一种没有明白说出来的晚秋气氛。这就是“暗示法”的隐喻。
小泽碧童(1881—1941)
俳人。东京人。经营药厂。俳句师事河东碧梧桐,在碧梧桐旅行期间,由他挑选《日本》俳句栏目的作品。曾创作自由律俳句,晚年回归定型律。殁后出版有句集《碧童句集》。
秋风や都から来て蛙釣り
秋风起,东京来此钓青蛙。
选自《碧童句集》(1960)。
题记云:“看望避难于葛饰平井乡下的妻子里方,一宿。”此句作于大正十二年(1923)九月一日关东大地震之后。作者生于江户日本桥,是典型的江户人,由于意外的天灾,他来到陌生的土地,夫妻二人都死里逃生。这是以戏谑的手法表现劫后余生的幸运心态。
从其俳名也可以知道,“碧童”意为河东碧梧桐门下的自由律俳人,但在大地震后回归定型俳句。
大须贺乙字(1881—1920)
明治、大正时期的俳论家,在新倾向运动的理论创新中具有先驱者的作用,由于他的一系列俳论,揭开了新倾向运动的序幕。
后与河东碧梧桐绝交,对其大张鞭伐。乙字是新倾向派内主张定型、季题俳句格律的坚决维护者。
他在论战中往往孤军作战,游离于俳坛的主流之外,养成孤傲狷介的性格,其句风气魄雄浑,有紧迫的节奏感。
雁鳴いて大粒な雨落しけり
雁声鸣,大滴雨珠落。
晚秋时节,北雁南飞,叫声哀婉,抬头望去,不意几滴大雨珠掉落脸上。
雁声、天空、雨点,作者着眼于大处,笔触悠然自在。透过雁声、雨滴这些表面的东西,作者吟咏的大概是一种没有明白说出来的晚秋气氛。这就是“暗示法”的隐喻。
小泽碧童(1881—1941)
俳人。东京人。经营药厂。俳句师事河东碧梧桐,在碧梧桐旅行期间,由他挑选《日本》俳句栏目的作品。曾创作自由律俳句,晚年回归定型律。殁后出版有句集《碧童句集》。
秋风や都から来て蛙釣り
秋风起,东京来此钓青蛙。
选自《碧童句集》(1960)。
题记云:“看望避难于葛饰平井乡下的妻子里方,一宿。”此句作于大正十二年(1923)九月一日关东大地震之后。作者生于江户日本桥,是典型的江户人,由于意外的天灾,他来到陌生的土地,夫妻二人都死里逃生。这是以戏谑的手法表现劫后余生的幸运心态。
从其俳名也可以知道,“碧童”意为河东碧梧桐门下的自由律俳人,但在大地震后回归定型俳句。
#1437091
渡边水巴
天渺々笑ひたくなりし花野かな
渺渺天空花原野,我立中间想大笑。
此句作于大正十二年(1923),题记云:“东都大地震后,因发行《曲水》,临时居住大阪郊外丰中村。”
关东大地震后,作者离开东京,来到丰中村。秋高气爽,天空辽阔,开满鲜花的原野也一望无际,我站在天地之间,真想放声大笑。
这是刚刚经历过地震灾难的人们尚未完全从后怕、绝望、虚无、悲痛状态中摆脱出来的自嘲。天空、原野、鲜花的大自然与祸害人类的大自然形成强烈的反差。所以,这个“大笑”绝非开心的敞怀大笑,而是包含着对被地震毁灭的家庭的怀念、人世的空虚、客居异乡的孤愁等复杂感情。
有关大地震的俳句还有如“秋风感寒意,余震点油灯”“震后土块夜露湿”等。
天渺々笑ひたくなりし花野かな
渺渺天空花原野,我立中间想大笑。
此句作于大正十二年(1923),题记云:“东都大地震后,因发行《曲水》,临时居住大阪郊外丰中村。”
关东大地震后,作者离开东京,来到丰中村。秋高气爽,天空辽阔,开满鲜花的原野也一望无际,我站在天地之间,真想放声大笑。
这是刚刚经历过地震灾难的人们尚未完全从后怕、绝望、虚无、悲痛状态中摆脱出来的自嘲。天空、原野、鲜花的大自然与祸害人类的大自然形成强烈的反差。所以,这个“大笑”绝非开心的敞怀大笑,而是包含着对被地震毁灭的家庭的怀念、人世的空虚、客居异乡的孤愁等复杂感情。
有关大地震的俳句还有如“秋风感寒意,余震点油灯”“震后土块夜露湿”等。
#1437092
尾崎放哉
こんなよい月を一人で見て寝る
如此好月亮,看罢独睡去。
大正十三年(1924)秋作于须磨寺。
月光如水,晶莹清澄,令作者感叹不已,这么美好的月色就自己一个人欣赏后去睡觉,身边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实在可惜。
独自赏月的满足感与独睡的寂寞感交织在一起。虽是穷得身无一物的境遇,物质的“空”与精神的“空”难以融合,终究不是彻底悟道之人,难以摆脱空虚孤独的情绪的折磨。
晚年平静蛰居的作品尤能深刻表现内心世界,在平淡得略显冷漠的语言深处燃烧着生命的烈焰,在粗犷放达的句风后面,掩饰不住孤独凄寂的心情。
こんなよい月を一人で見て寝る
如此好月亮,看罢独睡去。
大正十三年(1924)秋作于须磨寺。
月光如水,晶莹清澄,令作者感叹不已,这么美好的月色就自己一个人欣赏后去睡觉,身边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实在可惜。
独自赏月的满足感与独睡的寂寞感交织在一起。虽是穷得身无一物的境遇,物质的“空”与精神的“空”难以融合,终究不是彻底悟道之人,难以摆脱空虚孤独的情绪的折磨。
晚年平静蛰居的作品尤能深刻表现内心世界,在平淡得略显冷漠的语言深处燃烧着生命的烈焰,在粗犷放达的句风后面,掩饰不住孤独凄寂的心情。
#1437095
饭田蛇笏
芋の露連山影を正しうす
芋头绿叶带露珠,逶迤群山姿端正。
这是蛇笏初期的代表作。
“逶迤群山”指南阿尔卑斯山脉(即赤石山脉)的群峰,这是远景。芋头地是近景,自然不仅仅是芋头,还有其他东西。田地的芋头绿叶上闪动着露珠的晶莹亮光,抬头一看,周围一座座的群山如深蓝色的影画,在清冷的大气里,一峰一岭,端端正正,气势威严。这是甲府盆地秋日晴朗的晨景。
“山姿端正”是作者的主观感觉,露珠的近景与拟人化的山峦的远景对照呼应,明快地把握对象,突出秋色的爽朗清澄,从如同盛在玉盘上的露珠和深蓝如影画般的山容中感觉到自己心灵的庄重,凝聚着雄劲厚重的气质。
山本健吉评论此句:“冷静地凝视对象的实像,将基于自我文学精神的一种难以名状的希望、祈念、憧憬的思绪投影其中”,“现代俳人中,敢于创作发句者,蛇笏之外绝无他人”。(《俳句讲座6》)
蛇笏一生歌咏山间的风物景色和田园生活,他热爱故乡险峻的高山,以崇山峻岭般孤高冷严的态度进行创作,在粗犷的大自然的感觉里融汇古典的庄重,格调雄浑苍古,峭拔简劲。
吟山句如:“寒月出山拖白炎”“此夜月色寒,浮现富士山”“稻草堆如山,远处高峰入云端,不意冬日寒”“巍峨夏日山,又与大河逢”“正是立秋天,溪水叮咚伴风声”,这些以大自然为题材的作品在客观描写中突出主观的个性,得以完成“土地诗人”的特色。
芋の露連山影を正しうす
芋头绿叶带露珠,逶迤群山姿端正。
这是蛇笏初期的代表作。
“逶迤群山”指南阿尔卑斯山脉(即赤石山脉)的群峰,这是远景。芋头地是近景,自然不仅仅是芋头,还有其他东西。田地的芋头绿叶上闪动着露珠的晶莹亮光,抬头一看,周围一座座的群山如深蓝色的影画,在清冷的大气里,一峰一岭,端端正正,气势威严。这是甲府盆地秋日晴朗的晨景。
“山姿端正”是作者的主观感觉,露珠的近景与拟人化的山峦的远景对照呼应,明快地把握对象,突出秋色的爽朗清澄,从如同盛在玉盘上的露珠和深蓝如影画般的山容中感觉到自己心灵的庄重,凝聚着雄劲厚重的气质。
山本健吉评论此句:“冷静地凝视对象的实像,将基于自我文学精神的一种难以名状的希望、祈念、憧憬的思绪投影其中”,“现代俳人中,敢于创作发句者,蛇笏之外绝无他人”。(《俳句讲座6》)
蛇笏一生歌咏山间的风物景色和田园生活,他热爱故乡险峻的高山,以崇山峻岭般孤高冷严的态度进行创作,在粗犷的大自然的感觉里融汇古典的庄重,格调雄浑苍古,峭拔简劲。
吟山句如:“寒月出山拖白炎”“此夜月色寒,浮现富士山”“稻草堆如山,远处高峰入云端,不意冬日寒”“巍峨夏日山,又与大河逢”“正是立秋天,溪水叮咚伴风声”,这些以大自然为题材的作品在客观描写中突出主观的个性,得以完成“土地诗人”的特色。
#1437097
中塚一碧楼
TURKのような湯場が欲しい場末の秋だ
城郊秋日晚,希望有TURK(土耳其)那样的澡堂。
这是作者实验性创作的口语自由律俳句。
秋日夜晚,作者也想像土耳其人沉浸在官能的、妖艳的气氛里那样洗土耳其澡。
作品流溢着浓郁的颓唐的氛围。唯美的、享乐的文学感觉与新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句中的情绪大概也是作者青春时期生活的感触。因为一碧楼当时主张有生命力的俳句必须触及人生,每一首作品都要体现现代人的情感,表现他们的哀愁、疲劳和不安,使俳句具有年轻人那样的热烈生机。
此句的原文“土耳其”使用英语“TURK”,而不是日语的片假名,而且打破五七五的定型,运用口语,虽然“秋日”是季语,但已失去传统的季题情趣,“意在完全抛弃以往偏于淡白的季题情趣,创造出不受任何东西束缚的真实的季题情趣”(一碧楼《试作》)。这些都表明一碧楼进行俳句革新的决心,也是向自由律俳句迈出的第一步。
与此相类似的俳句还有:“夏日早破晓,忽闻手臂海潮味”“鞋匠溜逃去,忘记漂亮的浴衣”。如果把“早破晓”“浴衣”视为“夏天”的季语所产生的作用,恐怕比较勉强,莫如还原为脱离季语感的一般性语言,似乎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含义。
己が掌接吻ひつつ青年は接吻ひつつ草紅葉
一个小青年,吻吸自己的手掌。
一遍又一遍,草叶尽燃秋日红。
秋日,一个青年躺在红彤彤的美丽秋草里,也许他在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思考,也许有许多苦恼,也许他为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而焦躁,他热烈地吻吸自己的手掌,一次又一次。
俳句表现年轻人青春期的苦恼,而季语“草红叶”并没有起到俳句核心的作用,这是新倾向句的主张。碧梧桐追求自然主义的反映,“写生”则是从现实的事物引发创作的灵动,打破固定不变的季题观念,运用取舍选择的方法描述作者的内心体验。这就使写生观本身具有个性,致力于心理描写。
此句和他的“我已到死期,山茶花盛开”成为新倾向运动的代表作,对后来的“无中心论”起到过渡的作用。
新倾向句盛行一时的时候,大量使用汉语、造语、熟语和动词助词,运用口语化的形式,节奏富有曲折感,无视五七五调,采取破格的五五五三、五五三五调。
TURKのような湯場が欲しい場末の秋だ
城郊秋日晚,希望有TURK(土耳其)那样的澡堂。
这是作者实验性创作的口语自由律俳句。
秋日夜晚,作者也想像土耳其人沉浸在官能的、妖艳的气氛里那样洗土耳其澡。
作品流溢着浓郁的颓唐的氛围。唯美的、享乐的文学感觉与新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句中的情绪大概也是作者青春时期生活的感触。因为一碧楼当时主张有生命力的俳句必须触及人生,每一首作品都要体现现代人的情感,表现他们的哀愁、疲劳和不安,使俳句具有年轻人那样的热烈生机。
此句的原文“土耳其”使用英语“TURK”,而不是日语的片假名,而且打破五七五的定型,运用口语,虽然“秋日”是季语,但已失去传统的季题情趣,“意在完全抛弃以往偏于淡白的季题情趣,创造出不受任何东西束缚的真实的季题情趣”(一碧楼《试作》)。这些都表明一碧楼进行俳句革新的决心,也是向自由律俳句迈出的第一步。
与此相类似的俳句还有:“夏日早破晓,忽闻手臂海潮味”“鞋匠溜逃去,忘记漂亮的浴衣”。如果把“早破晓”“浴衣”视为“夏天”的季语所产生的作用,恐怕比较勉强,莫如还原为脱离季语感的一般性语言,似乎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含义。
己が掌接吻ひつつ青年は接吻ひつつ草紅葉
一个小青年,吻吸自己的手掌。
一遍又一遍,草叶尽燃秋日红。
秋日,一个青年躺在红彤彤的美丽秋草里,也许他在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思考,也许有许多苦恼,也许他为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而焦躁,他热烈地吻吸自己的手掌,一次又一次。
俳句表现年轻人青春期的苦恼,而季语“草红叶”并没有起到俳句核心的作用,这是新倾向句的主张。碧梧桐追求自然主义的反映,“写生”则是从现实的事物引发创作的灵动,打破固定不变的季题观念,运用取舍选择的方法描述作者的内心体验。这就使写生观本身具有个性,致力于心理描写。
此句和他的“我已到死期,山茶花盛开”成为新倾向运动的代表作,对后来的“无中心论”起到过渡的作用。
新倾向句盛行一时的时候,大量使用汉语、造语、熟语和动词助词,运用口语化的形式,节奏富有曲折感,无视五七五调,采取破格的五五五三、五五三五调。
#1437105
(↓[`・ω・]终于出现一首包含“绣球花”的,很喜欢此花)
杉田久女
紫陽花に秋冷いたる信濃かな
信浓秋冷到粉团。
这首俳句是久女代表作之一。作于大正九年(1920)八月,其时她为葬父遗骨前往信州。
粉团,又名绣球花、八仙花,原为夏天花卉,虽然花期较长,但到“秋冷”(秋天季语)时节,应该凋谢了。但这里的绣球花依然盛开,颜色鲜艳,在信浓高原的清爽空气里,淡紫色的花团楚楚可人,点缀风光,使“秋冷”更富季节感。
杉田久女
紫陽花に秋冷いたる信濃かな
信浓秋冷到粉团。
这首俳句是久女代表作之一。作于大正九年(1920)八月,其时她为葬父遗骨前往信州。
粉团,又名绣球花、八仙花,原为夏天花卉,虽然花期较长,但到“秋冷”(秋天季语)时节,应该凋谢了。但这里的绣球花依然盛开,颜色鲜艳,在信浓高原的清爽空气里,淡紫色的花团楚楚可人,点缀风光,使“秋冷”更富季节感。
#1437107
(↓[*´∀`]再抄两句日共,比较喜欢这种红色俳句。)
栗林一石路(1894—1961)
无产阶级俳句的主要代表。1941 在日本警察镇压进步俳人的“镇压俳句事件”中被捕,在狱中关押两年半,保释出狱后,失去创作自由。1946 年,一石路联合主张定型和自由律的俳人成立新俳句人联盟,当选为干事长,后还担任日本民主主义文化联盟常任理事、新日本文学会常任干事等。
鬼灯やいでおろぎいと噛みつぶす
嚼碎酸浆啊,当作意识形态。
此句题为《自嘲》,1941年二月,日本警察逮捕许多新兴俳句和无产阶级俳句的作家。一石路被捕,关在巢鸭监狱。
酸浆是一种茄科植物,结球形浆果,果皮和果实皆鲜红。因为酸浆是红色,形容具有阶级觉悟的人在狱中进行斗争时所咀嚼的意识形态的苦涩。
“严寒大地见人影,原是一群劳动者。”此句作于1953年,题为《火的记忆》。当时各地依然一片废墟,荒凉破败。冰冻的大地,冰冻的心,在这寒凝的大地上,突然出现一群人影。他们走近前来,原来是上班去的工人。作者立即从工人身上感觉到阶级弟兄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こういう思想をもって黄ばんだ街路樹を仰いでいる
我有此思想,仰望发黄行道树。
日本人的色彩感觉中,黄色是一种含带希望、喜悦、幸福的暖色,从这首俳句中可以读到作者的自信。
当然,黄色也有其负面形象,主要是异端、卖春等被歧视者的标志。作者的“思想”,一石路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俳句思想在当时的主流派眼里都被视为“异端”。
他反对侵略战争,为此在日本警察镇压进步俳人的“镇压俳句事件”中被捕,在狱中被关押两年半,保释出狱后,失去创作自由。他提倡、创建、重建无产阶级俳句运动,为战后民主的俳句运动奠定了基础。
战后,他联合主张定型和自由律的俳人成立新俳句人联盟。被选为干事长,后还担任日本民主主义文化联盟常任理事、新日本文学会常任干事等,积极开展民主运动。
他一生尖锐批评传统俳句的封建性,始终不渝地为民主主义俳句贡献出全部的力量。此句的“思想”就是他坚定的信念,就是他仰望的斗争目标,就是他勇往直前的力量。
栗林一石路(1894—1961)
无产阶级俳句的主要代表。1941 在日本警察镇压进步俳人的“镇压俳句事件”中被捕,在狱中关押两年半,保释出狱后,失去创作自由。1946 年,一石路联合主张定型和自由律的俳人成立新俳句人联盟,当选为干事长,后还担任日本民主主义文化联盟常任理事、新日本文学会常任干事等。
鬼灯やいでおろぎいと噛みつぶす
嚼碎酸浆啊,当作意识形态。
此句题为《自嘲》,1941年二月,日本警察逮捕许多新兴俳句和无产阶级俳句的作家。一石路被捕,关在巢鸭监狱。
酸浆是一种茄科植物,结球形浆果,果皮和果实皆鲜红。因为酸浆是红色,形容具有阶级觉悟的人在狱中进行斗争时所咀嚼的意识形态的苦涩。
“严寒大地见人影,原是一群劳动者。”此句作于1953年,题为《火的记忆》。当时各地依然一片废墟,荒凉破败。冰冻的大地,冰冻的心,在这寒凝的大地上,突然出现一群人影。他们走近前来,原来是上班去的工人。作者立即从工人身上感觉到阶级弟兄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こういう思想をもって黄ばんだ街路樹を仰いでいる
我有此思想,仰望发黄行道树。
日本人的色彩感觉中,黄色是一种含带希望、喜悦、幸福的暖色,从这首俳句中可以读到作者的自信。
当然,黄色也有其负面形象,主要是异端、卖春等被歧视者的标志。作者的“思想”,一石路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俳句思想在当时的主流派眼里都被视为“异端”。
他反对侵略战争,为此在日本警察镇压进步俳人的“镇压俳句事件”中被捕,在狱中被关押两年半,保释出狱后,失去创作自由。他提倡、创建、重建无产阶级俳句运动,为战后民主的俳句运动奠定了基础。
战后,他联合主张定型和自由律的俳人成立新俳句人联盟。被选为干事长,后还担任日本民主主义文化联盟常任理事、新日本文学会常任干事等,积极开展民主运动。
他一生尖锐批评传统俳句的封建性,始终不渝地为民主主义俳句贡献出全部的力量。此句的“思想”就是他坚定的信念,就是他仰望的斗争目标,就是他勇往直前的力量。
#1437108
(↓出现了“伯劳鸟”意象,喜欢;还有佛教“金刚”意象)
川端茅舍(1897—1941)
因患脊椎骨疡,后半生多卧床。他赞美自然,以准确新颖的比喻、拟声语和紧凑弹动的音调塑造多姿多彩的造型美。
他追求俳句之道的强烈个性和人与物化的顺应自然具有浓郁的芭蕉遗风,同时也渗透着西方式的美学意识。
鵙猛り柿祭壇のごとくなり
伯劳凶猛相,柿子如祭坛。
此句题为《秋》。伯劳是肉食鸟,啼叫声尖锐,停在树梢上,尾巴上下摆动,高鸣不已。“凶猛”二字突出了伯劳的性格。红熟的柿子在四周开始枯黄的景色中尤其显眼,在伯劳的叫声中,犹如“祭坛”上高烧的红烛般鲜艳夺目。
作者直观的把握极具魅力,有厚重气势。此句为川端名句。
金剛の露ひとつぶや石の上
石上一滴金刚露。
“金刚”是佛教里的护法神帝释天手持之物,以方寸之小遍照天下。露珠自古就象征短暂。
“金刚”与“露”的结合看似矛盾,其实已经脱离日常世界,凝视着石头上这一滴露珠,仿佛露珠变成金刚石,闪烁着永恒的亮光,“金刚露”即是宇宙生命凝固,象征着世间存在的万物。
“一滴”的对象并非 “金刚露”存在于现实的物体“石上”,而是把露珠本身与精神视为一统,把握这种非现实的存在。就是说,人生命的无常与“金刚露”在“石上”这个“场”产生共振,一滴露珠显示出不可思议的丰饶的净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存在着永恒的生命。
茅舍句风格式严整,节奏紧凑,完全是求道者的思想和心态的结晶。
川端茅舍(1897—1941)
因患脊椎骨疡,后半生多卧床。他赞美自然,以准确新颖的比喻、拟声语和紧凑弹动的音调塑造多姿多彩的造型美。
他追求俳句之道的强烈个性和人与物化的顺应自然具有浓郁的芭蕉遗风,同时也渗透着西方式的美学意识。
鵙猛り柿祭壇のごとくなり
伯劳凶猛相,柿子如祭坛。
此句题为《秋》。伯劳是肉食鸟,啼叫声尖锐,停在树梢上,尾巴上下摆动,高鸣不已。“凶猛”二字突出了伯劳的性格。红熟的柿子在四周开始枯黄的景色中尤其显眼,在伯劳的叫声中,犹如“祭坛”上高烧的红烛般鲜艳夺目。
作者直观的把握极具魅力,有厚重气势。此句为川端名句。
金剛の露ひとつぶや石の上
石上一滴金刚露。
“金刚”是佛教里的护法神帝释天手持之物,以方寸之小遍照天下。露珠自古就象征短暂。
“金刚”与“露”的结合看似矛盾,其实已经脱离日常世界,凝视着石头上这一滴露珠,仿佛露珠变成金刚石,闪烁着永恒的亮光,“金刚露”即是宇宙生命凝固,象征着世间存在的万物。
“一滴”的对象并非 “金刚露”存在于现实的物体“石上”,而是把露珠本身与精神视为一统,把握这种非现实的存在。就是说,人生命的无常与“金刚露”在“石上”这个“场”产生共振,一滴露珠显示出不可思议的丰饶的净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存在着永恒的生命。
茅舍句风格式严整,节奏紧凑,完全是求道者的思想和心态的结晶。
#1437115
测试:
间隔一行
间隔两行
间隔三行
间隔一行
间隔两行
间隔三行
#1437116
>>Po.1437115
b岛最多空两行,两行以上的空行都会被吞掉。我又忘了...
b岛最多空两行,两行以上的空行都会被吞掉。我又忘了...
#1437122
桥本多佳子
わが行けば露とびかかる葛の花
徐徐往前行,葛花秋露跳我身。
初秋时节,紫红色的葛花开得很美,当时还是二十多岁的少女在开满葛花的树林里漫步,露珠蹦跳着溅到“我”身上。这里的“蹦跳”是诗眼,是作者特殊的表现手法,可以想象到少女的惊讶、喜悦和微笑。
露珠当然不会蹦跳,这是作者拟人化夸张形容,是惜花心情的反映,是葛花、秋露这些大自然的事物与人心的友好相处,是她日常生活中的一幅美丽的画面。
わが行けば露とびかかる葛の花
徐徐往前行,葛花秋露跳我身。
初秋时节,紫红色的葛花开得很美,当时还是二十多岁的少女在开满葛花的树林里漫步,露珠蹦跳着溅到“我”身上。这里的“蹦跳”是诗眼,是作者特殊的表现手法,可以想象到少女的惊讶、喜悦和微笑。
露珠当然不会蹦跳,这是作者拟人化夸张形容,是惜花心情的反映,是葛花、秋露这些大自然的事物与人心的友好相处,是她日常生活中的一幅美丽的画面。
#1437123
日野草城
ひとりさす眼ぐすり外れぬ法師蝉
独自滴眼药,药水流到眼睛外。忽闻秋蝉叫。
此句题为“右眼急剧失明,尚未恢复”。战后,草城因病长年卧床,而且右眼患青光眼失明。也许家人不在,他躺在床上给自己滴眼药水,眼药水却流到脸颊上,这时听见秋蝉开始鸣叫。在残暑中感觉到初秋的气息,同时从蝉鸣中也感觉到自己的悲哀。
“右眼看不见,左眼看妻子。”
“只眼已失明,犹擦眼镜片。”右眼已经失明,戴眼镜也看不见,但他还是擦着眼镜右边的镜片。
长年卧病的不幸使他极为悲伤,句中的语调极其平淡,但具有很浓的诗意。草城殁后,山口誓子认为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ひとりさす眼ぐすり外れぬ法師蝉
独自滴眼药,药水流到眼睛外。忽闻秋蝉叫。
此句题为“右眼急剧失明,尚未恢复”。战后,草城因病长年卧床,而且右眼患青光眼失明。也许家人不在,他躺在床上给自己滴眼药水,眼药水却流到脸颊上,这时听见秋蝉开始鸣叫。在残暑中感觉到初秋的气息,同时从蝉鸣中也感觉到自己的悲哀。
“右眼看不见,左眼看妻子。”
“只眼已失明,犹擦眼镜片。”右眼已经失明,戴眼镜也看不见,但他还是擦着眼镜右边的镜片。
长年卧病的不幸使他极为悲伤,句中的语调极其平淡,但具有很浓的诗意。草城殁后,山口誓子认为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437126
(↓[ ゚∀。]无意间记住了“赤黄男”,而且能清楚记得此人曾经当兵应征入伍,是个充满迷幻性、容易乡愁的退伍军人。他的俳句有种强烈的幻觉感,总觉得这类文字背后会有战后创伤或者精神障碍之类......。)
富泽赤黄男
秋風の下にゐるのはほろほろ鳥
珍珠鸡在秋风里。
这是作者在俳坛崭露头角时的作品(1935年左右),当时就已经显示出摆脱传统观念、追求新倾向、变革创作手法的热情。和很多青年俳人一样,作者首先尝试抒情性的作品表现,以更自由开放的构思、温和细腻的语言营造氛围空间。
这首俳句很简单明了,关键在于语感,原文是“はほろほろ鳥”,译成中文就是“珍珠鸡”,但是,由于谐音的关系,“ほろほろ”又可以理解为“潸然”“野鸡的叫声”“落叶纷纷”“落花缤纷”等,因此秋风里的珍珠鸡形态显得畏缩、可怜、寒碜,而“鸟”也是作者自身的象征。那么,在萧瑟秋风里的就是缩手缩脚的作者,不知去往何方。也许意味着他在俳句革新的道路上苦闷彷徨,找不到出路。这样的手法使整个俳句笼罩着哀愁的氛围。
石の上に秋の鬼ゐて火を焚けり
秋来石头上,有鬼在焚火。
这首俳句战后发表,但创作于昭和十六年(1941)九月,即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前夕。
当时日本国内一片战争狂热,只有极少数人担忧这场战争的出路问题。也许作者忧虑到战争的扩大会造成国内的一片焦土,想象到战火烧成废墟的景象。
句中的“鬼”是谁?“焚火”指的是什么?虽然没有具体的明指,战后发表时作者也没有解释,但还是从中看到预见性。赤黄男在战时应征入伍,后患病回国,参加新兴俳句运动,被捕入狱。
“蝴蝶坠落巨声响,正是结冰期。” 这里的“蝴蝶”不再是具体的蝴蝶,而是抽象的巨蝶。“蝴蝶”二字所包含的语言总量构筑成人的内心世界,而“蝴蝶”就在里面不断飞翔,含带着作者对即将来临的更大规模的战争的战栗预感。
此句超越传统的有季俳句的层次,为后来的俳句表现提示许多可能性。
富泽赤黄男
秋風の下にゐるのはほろほろ鳥
珍珠鸡在秋风里。
这是作者在俳坛崭露头角时的作品(1935年左右),当时就已经显示出摆脱传统观念、追求新倾向、变革创作手法的热情。和很多青年俳人一样,作者首先尝试抒情性的作品表现,以更自由开放的构思、温和细腻的语言营造氛围空间。
这首俳句很简单明了,关键在于语感,原文是“はほろほろ鳥”,译成中文就是“珍珠鸡”,但是,由于谐音的关系,“ほろほろ”又可以理解为“潸然”“野鸡的叫声”“落叶纷纷”“落花缤纷”等,因此秋风里的珍珠鸡形态显得畏缩、可怜、寒碜,而“鸟”也是作者自身的象征。那么,在萧瑟秋风里的就是缩手缩脚的作者,不知去往何方。也许意味着他在俳句革新的道路上苦闷彷徨,找不到出路。这样的手法使整个俳句笼罩着哀愁的氛围。
石の上に秋の鬼ゐて火を焚けり
秋来石头上,有鬼在焚火。
这首俳句战后发表,但创作于昭和十六年(1941)九月,即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前夕。
当时日本国内一片战争狂热,只有极少数人担忧这场战争的出路问题。也许作者忧虑到战争的扩大会造成国内的一片焦土,想象到战火烧成废墟的景象。
句中的“鬼”是谁?“焚火”指的是什么?虽然没有具体的明指,战后发表时作者也没有解释,但还是从中看到预见性。赤黄男在战时应征入伍,后患病回国,参加新兴俳句运动,被捕入狱。
“蝴蝶坠落巨声响,正是结冰期。” 这里的“蝴蝶”不再是具体的蝴蝶,而是抽象的巨蝶。“蝴蝶”二字所包含的语言总量构筑成人的内心世界,而“蝴蝶”就在里面不断飞翔,含带着作者对即将来临的更大规模的战争的战栗预感。
此句超越传统的有季俳句的层次,为后来的俳句表现提示许多可能性。
#1437128
芝不器男(1903—1930)
高中时开始创作俳句,二十七岁夭折,如彗星在昭和初期的俳坛光芒四射,迅即消失。他以充满近代感觉的抒情性作品讴歌青春时代,成为通往现代俳句的先驱者之一。
山の蚊の縞あきらかや嗽
山间蚊子条纹清,早晨漱口水。
芝不器男出生于爱媛县松野町,位于四国山脉西端的山峡脚下,非常偏僻的山村,早晚笼罩在蒙蒙雾气之中。不器男短暂二十七年的生涯大部分是在这个山峡度过的。
这首俳句应该是暑天已过、秋冷已至的季节,山峡天冷得早,漱口的山水开始感觉冰凉。作者观察十分细致,山间的蚊子大概很大,翅膀上的条纹清晰可见,蚊子与山水把偏远贫困山村以及山民的朴素生活点现出来。
ひやゝかや黍も爆ぜゐる夕まうけ
秋冷备晚餐,玉米爆裂声。
山谷秋冷,山气清凉,村民们在快活的气氛中准备晚餐,烧烤玉米的爆裂声,仿佛看见那殷红的火色,闻到那诱人的芳香,听到孩子们爽朗的欢声,见到人们愉快的笑容,这是山村最普普通通的一幕生活场景。这是作者从东北大学读书时回家探亲的作品,给他做饭的大概是老母亲或者嫂子吧。
高中时开始创作俳句,二十七岁夭折,如彗星在昭和初期的俳坛光芒四射,迅即消失。他以充满近代感觉的抒情性作品讴歌青春时代,成为通往现代俳句的先驱者之一。
山の蚊の縞あきらかや嗽
山间蚊子条纹清,早晨漱口水。
芝不器男出生于爱媛县松野町,位于四国山脉西端的山峡脚下,非常偏僻的山村,早晚笼罩在蒙蒙雾气之中。不器男短暂二十七年的生涯大部分是在这个山峡度过的。
这首俳句应该是暑天已过、秋冷已至的季节,山峡天冷得早,漱口的山水开始感觉冰凉。作者观察十分细致,山间的蚊子大概很大,翅膀上的条纹清晰可见,蚊子与山水把偏远贫困山村以及山民的朴素生活点现出来。
ひやゝかや黍も爆ぜゐる夕まうけ
秋冷备晚餐,玉米爆裂声。
山谷秋冷,山气清凉,村民们在快活的气氛中准备晚餐,烧烤玉米的爆裂声,仿佛看见那殷红的火色,闻到那诱人的芳香,听到孩子们爽朗的欢声,见到人们愉快的笑容,这是山村最普普通通的一幕生活场景。这是作者从东北大学读书时回家探亲的作品,给他做饭的大概是老母亲或者嫂子吧。
#1437130
(↓[ ゚∀。]无意间记住了,松本孝,那个爱写鸡冠花的)
松本孝
我去れば鶏頭も去りゆきにけり
一旦我离去,鸡冠也离去。
秋日,作者出门散步,忽然看见别人家庭院里开着两三枝美丽的鸡冠花,不由得停下脚步欣赏那火红的花朵,心里充满怜爱的感觉。在凝视片刻之后,只好离去,但还是一边走一边回头观看,仿佛觉得鸡冠花也离开自己一样,越走越远,在秋天的阳光下越变越小。
此句是写生句,从逐渐变小变远的鸡冠花中感受到寂寥的心情。
松本孝写鸡冠花的俳句很多,如“飞来鸡冠大雨疾”“鸡冠垂头将枯萎”“傍晚鸡冠花,并排跑影子”等。
松本孝
我去れば鶏頭も去りゆきにけり
一旦我离去,鸡冠也离去。
秋日,作者出门散步,忽然看见别人家庭院里开着两三枝美丽的鸡冠花,不由得停下脚步欣赏那火红的花朵,心里充满怜爱的感觉。在凝视片刻之后,只好离去,但还是一边走一边回头观看,仿佛觉得鸡冠花也离开自己一样,越走越远,在秋天的阳光下越变越小。
此句是写生句,从逐渐变小变远的鸡冠花中感受到寂寥的心情。
松本孝写鸡冠花的俳句很多,如“飞来鸡冠大雨疾”“鸡冠垂头将枯萎”“傍晚鸡冠花,并排跑影子”等。
#1437143
第三本看完了......其实每一本都很薄,熟悉那些作家名+写作特色,很快就能读完。
再加上俳句本身就是一句话,想知道写了什么事物只需要看一眼就行,不像读诗那样有好多句要看好多眼(......)要说复杂的,是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格律/风格的派别......这些表面看不见的信息。[*´д`]该睡了!
再加上俳句本身就是一句话,想知道写了什么事物只需要看一眼就行,不像读诗那样有好多句要看好多眼(......)要说复杂的,是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格律/风格的派别......这些表面看不见的信息。[*´д`]该睡了!
#1437494
(↓有两首都包含“初冬寒风(雨)”)
池西言水
木枯しの果はありけり海の音
初冬寒风吹到头,化为大海波涛声。
此为言水名句。
寒风凛冽,呼啸而去,何处是它们的尽头呢?当寒风吹到波涛汹涌的海上,便消失在涛声里。这就是寒风的归宿。
风也有吹到头的时候,这个表现手法就十分奇特,这“尽头”就是“大海”。但从《湖上眺望》题目来看,大概是作者站在琵琶湖边的吟咏,这里的“大海”其实是“大湖”。日文的“木枯”一般指秋末至初冬期间的寒风,这里应该是从比睿山刮下来的风。不过,人们在欣赏这首俳句的时候,往往摆脱实指的局限,把“大海”理解为真正的大海,在更加广阔的背景里领悟对大自然的感受。
松尾芭蕉
雪の朝独リ干鮭を嚙得タリ
清晨雪纷飞,独啃鲑鱼干。
此句前言写道:“富家食肌肉,丈夫吃菜根,予清贫。雪晨独嚼得鲑鱼干。”这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
当时芭蕉从京都来到江户,生活清苦,居无定所,据说曾在石头川关口町干过挖埋水管的活儿,但是与谈林派俳人交往,刻苦钻研俳谐。
前言是说富人吃肉,而胸怀大志的大丈夫啃着菜根,清贫如洗。这无疑是受到《菜根谭》(明朝洪应明)的启发。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朱熹《小学·善行实敬身》)意为只要忍受得了贫困生活,则凡事必将有所成就。
芭蕉虽然当时在俳谐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开始设帐授徒,但尚未完成改造俳谐的大业,此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不为贫困所折,致力俳谐的决心。
从芭蕉走过的人生道路来看,此句具有很大的分量。
旅人と我名よばれん初しぐれ
初冬寒雨第一阵,诚盼唤我为“旅人”。
贞享四年(1687)十月,芭蕉从江户到故乡伊贺过年,并于翌年(元禄元年)偕门人杜国去吉野、高野山、和歌浦、奈良、大阪、须磨、明石。四月去京都。这就是“笈之小文”的旅行。
此时的芭蕉,经历过悲壮的“野曝纪行”旅行,声名鹊起,门人众多,因此对于“笈之小文”旅行充满信心。
他在《笈之小文》写道:“十月初,天气欲雨不雨,以风中落叶之身,漂泊无定之心启程。”
让别人称自己为“旅人”,显示出芭蕉总是漂泊无定的人生态度,透出他对“旅人”命运的自觉性和享受其中乐趣的风情。具体地说,他让门人们这样称呼他,但从历史角度来看,芭蕉的一生正是对“旅人”这个宿命理解、接受、喜爱的过程。他曾立志成名,曾修禅悟道,一事无成,唯对俳谐不改初衷,终为一生之事。
池西言水
木枯しの果はありけり海の音
初冬寒风吹到头,化为大海波涛声。
此为言水名句。
寒风凛冽,呼啸而去,何处是它们的尽头呢?当寒风吹到波涛汹涌的海上,便消失在涛声里。这就是寒风的归宿。
风也有吹到头的时候,这个表现手法就十分奇特,这“尽头”就是“大海”。但从《湖上眺望》题目来看,大概是作者站在琵琶湖边的吟咏,这里的“大海”其实是“大湖”。日文的“木枯”一般指秋末至初冬期间的寒风,这里应该是从比睿山刮下来的风。不过,人们在欣赏这首俳句的时候,往往摆脱实指的局限,把“大海”理解为真正的大海,在更加广阔的背景里领悟对大自然的感受。
松尾芭蕉
雪の朝独リ干鮭を嚙得タリ
清晨雪纷飞,独啃鲑鱼干。
此句前言写道:“富家食肌肉,丈夫吃菜根,予清贫。雪晨独嚼得鲑鱼干。”这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
当时芭蕉从京都来到江户,生活清苦,居无定所,据说曾在石头川关口町干过挖埋水管的活儿,但是与谈林派俳人交往,刻苦钻研俳谐。
前言是说富人吃肉,而胸怀大志的大丈夫啃着菜根,清贫如洗。这无疑是受到《菜根谭》(明朝洪应明)的启发。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朱熹《小学·善行实敬身》)意为只要忍受得了贫困生活,则凡事必将有所成就。
芭蕉虽然当时在俳谐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开始设帐授徒,但尚未完成改造俳谐的大业,此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不为贫困所折,致力俳谐的决心。
从芭蕉走过的人生道路来看,此句具有很大的分量。
旅人と我名よばれん初しぐれ
初冬寒雨第一阵,诚盼唤我为“旅人”。
贞享四年(1687)十月,芭蕉从江户到故乡伊贺过年,并于翌年(元禄元年)偕门人杜国去吉野、高野山、和歌浦、奈良、大阪、须磨、明石。四月去京都。这就是“笈之小文”的旅行。
此时的芭蕉,经历过悲壮的“野曝纪行”旅行,声名鹊起,门人众多,因此对于“笈之小文”旅行充满信心。
他在《笈之小文》写道:“十月初,天气欲雨不雨,以风中落叶之身,漂泊无定之心启程。”
让别人称自己为“旅人”,显示出芭蕉总是漂泊无定的人生态度,透出他对“旅人”命运的自觉性和享受其中乐趣的风情。具体地说,他让门人们这样称呼他,但从历史角度来看,芭蕉的一生正是对“旅人”这个宿命理解、接受、喜爱的过程。他曾立志成名,曾修禅悟道,一事无成,唯对俳谐不改初衷,终为一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