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中
📝正在回复 #1435269
WfYaoiH2 2025-08-01 18:00:49
读书笔记:郑民钦《风雅俳句系列(套装共四卷)》
WfYaoiH2 Po 2025-08-01 19:33:53
尾崎放哉(1885—1926)
曾去朝鲜任日本火灾海上保险公司经理,翌年辞职,到中国东北寻找工作,未果,又与妻子离异,孑然一身回到京都,在各地寺院一边干活一边创作自由律俳句,翌年开始托钵放浪生活,最后死于西光寺南乡庵。
初期创作文语定型俳句,后采用客观叙述表现生活时,出现口语化的倾向。也许只有口语自由律最能表现他的孤独、贫穷、流浪、疏狂的一生境遇。遗著有句集《大空》。


仏にひまをもらって洗濯してゐる
向佛请个假,正在洗衣服。


这是放哉流浪到海边的须磨寺,担任大师堂看门人时的作品。这种工作有时非常忙,要洗衣服,只好向佛请个假,“佛”与“洗衣服”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在这里却奇异地紧密结合在一起。
放哉的自由律俳句经常没有季语。


入れものが無い両手で受ける
没有盛的东西,就用双手接吧。


这是放哉的名句。

放哉穷得身无一物,当别人施舍给他东西(食物)时,连盛东西的容器都没有,只好用双手捧接。“没有盛的东西”,说得十分坦率。“就用双手接吧”,充满感激之情。
这平白的语言里饱含辛酸,然而,“就用”两个字透出作者感激之情和孩子般的天真,似乎显示出对自己一贫如洗人生的洒脱。放浪于形骸,忘情于艺术。
又如“脚掌洗就白”,此句平白如话,脚掌自然一洗就干净,但这是放哉生活的真实,以平淡的语言表达平淡的真实,正是放哉俳句的精神。


咳をしても一人
咳嗽也一人。


此句作于南乡庵。句意平白如话,放哉患喉头结核,经常咳嗽,孤独一人,连咳嗽也无人过问,无人关心。表现出作者的孤寂。
荻原井泉水说:“放哉的孤独灵魂不仅在身体内部煎熬”,而且“离开人的世界,向着遥远的太空”“放电”。(《在太空底下》)
此句原文是由三个音的三节共九个音构成的短律,是世界上较短的诗歌之一。上述三首没有季语的自由律俳句都是放哉的代表作,脍炙人口。

放哉的绝笔:“春山后面烟升起”,从春天山峦的背后看见一缕白烟升起,他为春天的来临而高兴,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一缕白烟的平静正是他的心态。
WfYaoiH2 Po 2025-08-01 19:43:00
(↓饭田蛇笏的两首,关于“死”)


饭田蛇笏


死火山の膚つめたくて草いちご

死火山,冰冷山肌缀草莓。


“死火山”,似指作者居住的山梨县附近的箱根山。(←🤔是《强风吹拂》“箱根山岳险天下”里面的箱根山吗?)
冰冷的山肌上点缀着鲜红的草莓。作者通过视觉的强烈反差表现冷峻与热烈、死气沉沉与生机勃勃两种相反事物的共存。他的眼光注视着“草莓”,透出鲜红的颜色,死火山冰冷的山肌作为视点的背景,显示出感觉的敏锐余韵。


夏真昼死は半眼に人を見る

盛夏中午,死神看人,半睁半闭眼。


昭和十六年(1941)夏,作者的次子数马因肺结核死去,年仅二十八岁。
蛇笏悲痛欲绝,作七十五首俳句悼念爱子,其序云:“欲吟不敢吟,不能不吟,生涯拼着此身赋诗献于亡子数马灵前。”孩子临终前微睁着眼睛无可奈何地看着父亲,那无精打采的眼睛深处满含着悲哀凄楚。父亲从孩子的脸上看见死神的阴影。这一双眼睛仿佛就是死神的眼睛,半睁半闭地看着自己,阴森可怕。每一首俳句都蕴含着作者巨大的悲伤。

战争期间,蛇笏的五个儿子有三个应征入伍,其中长子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时战死,三子死于蒙古。而没有入伍的次子也死于肺结核,父母亲又接连去世。
“战死讣告到,秋天已来临。”“药香随命尽,寒冷飘散去。”
悲伤凄凉的心境,即使在吟咏花鸟的俳句里也渗透着无限的惆怅,战后的句风显得冷峭庄古、凝重苍然。
WfYaoiH2 Po 2025-08-06 17:33:49
中塚一碧楼

明易き腕ふと潮匂ひある

夏日早破晓,忽闻手上海潮味。


此句题记云“艰苦开创时代”。
夏日破晓早,在天色未明之际,忽然闻到残留在自己手上的海潮的气味。这微细的气味让作者想起在海里游泳的情景,这是青春的标记,也含带着一抹淡淡的悲哀。

一碧楼说道:“有生命的俳句必须触及人生”,“每一首俳句都表现近代气氛,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哀愁、疲倦、不安,这是极其自然的。”(《蜗牛》)他指出俳句虽然已经从老年情趣中摆脱出来,却还停滞在中年情趣里,“有生命的俳句”即使流露出“哀愁、疲倦、不安”,也仍然是健康青春的。
“能登突进大海里,秋阳光灿烂”,一碧楼到北陆地区旅行,想象在晚秋灿烂阳光照耀下的大海波光粼粼,能登半岛在遥远的地方伸进大海里。
WfYaoiH2 Po 2025-08-06 17:35:29
杉田久女(1890—1946)
昭和初期的女俳人。
先为《杜鹃》同人,后被《杜鹃》开除,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后创造力急速衰退。作品起先具有平淡轻灵的情趣,后由于激烈倔强的性格、家庭不和的原因,转向通过写生表现内心强烈奔放的情绪,达到心象与事象的一致,以极其丰饶广博的知识构筑浪漫的理想世界,凸显其自我意识的觉醒。晚年冷寂孤独,陷于精神错乱的极度苦闷。
句风热情奔放,绚丽浓艳,极具丰饶的感受性,成为近代女性俳句追求自我感受风格的源流。


日覆かげまぶしき潮の流れおり

遮阳篷下刺眼睛,海水滚滚流。


这首俳句题为《昭和十年以后》。
句意明白如话,没有深奥的含义,只有平实的表达,一幅夏日海轮上的写生画。作者站在船舷的栏杆边,遮阳篷遮挡着强烈的阳光,但作者还是感觉刺眼。
这不是阳光直接照射眼睛,而是照射在滚滚流淌的海水上反光的刺眼。她的写生句已经超越客观写生,具有丰饶的热情和奔放的浓烈,反映出她的女性主体意识。
WfYaoiH2 Po 2025-08-06 17:38:23
芥川龙之介


松風をうつつに聞くよ夏帽子

似梦非梦听松涛,一顶遮阳帽。


这首俳句题为《震灾后过增上寺旁》。
日本于大正十二年(1923)九月一日发生关东大地震,三个月后,芥川在致室生犀星的信函中抄录此句,应该是他地震后不久的作品。
《澄江堂句抄》中有这样一段题记:“偶过芝山内,见万株长松无恙,宛若与故人相逢,欣怀不能自禁。”大地震造成一片废墟,但作者在增上寺附近看到松树没有倒毁,依然发出阵阵松涛声,逃脱了灾难的业火,感觉就是个奇迹,欣喜不已。听着松涛,仿佛是在梦中,处在梦幻与现实之中,或许想象到未来的复兴。
遮阳帽无疑是夏天的季语,形象地浮现出作者走过松林的姿态。


水涕や鼻の先だけ暮れ残る

鼻涕流淌啊,唯有鼻头还活着。


此句题为《自嘲》。是芥川的名句,也可以视为他的辞世句。创作年代不详,没有季语,因芥川在七月二十四日自杀,遂归于“夏”。乍一读,的确像是“自嘲”的自画像,还有一丝幽默的感觉。再一琢磨,这幽默中可能深含着读者难以理解的彻骨的悲哀。芥川在自杀的前一天晚上,把这首俳句写在斗方上,托叔母交给他的好友下岛勋,第二天晚上服了安眠药。

“鼻涕流淌”是否因为感冒,不得而知,但的确是自我写照,一个“啊”字,有所停顿,写出苦涩的“自嘲”。
芥川的名篇《鼻子》写到禅智内供的鼻子,这是自尊的体现,意味着黑暗中看见生的启示,他的悲哀、寂寞贯穿他的整个作品、整个人生。
WfYaoiH2 Po 2025-08-06 17:40:57
栗林一石路(1894—1961)
无产阶级俳句的主要代表。1941年在日本警察镇压进步俳人的“镇压俳句事件”中被捕,在狱中被关押两年半,保释出狱后,失去创作自由。1946年,一石路联合主张定型和自由律的俳人成立新俳句人联盟,当选为干事长,后还担任日本民主主义文化联盟常任理事、新日本文学会常任干事等。


シャツ雑草にぶっかけておく

衬衫扔在杂草上。


此句没有直接描写劳动,但读者可以想象出劳动的背景。干重体力活的人把汗水湿透的衬衫脱下来随手扔在杂草上,继续干活。茂盛的“杂草”和“扔”的动作的粗鲁十分协调,产生一种强韧的力量效果,可以说是对在烈日下劳动的那健壮强劲的身体的讴歌,使读者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尊严。
这是一石路的代表作。因为这一句,一石路的忌日被称为“杂草忌”。
一石路主张自由律是进步的思想俳句的发展道路,无视季题,经常采用记述式的方法,更注重表现作者意图的积极性,以至于完全打破原有的形式。


メーデーの腕くめば雨にあたたかし

五一劳动节,大家互相挽胳膊,雨水也温暖。


此句作于1946年。那是日本自1936年禁止五一节活动整整十年后第一次恢复举行的全国性劳动人民的节日。在战后开放的气氛、民主运动处于高潮时期,第十七届五一劳动节在改称为“人民广场”的皇宫前广场隆重举行。那一天刮风下雨,但大家热情高涨。
一石路的俳句基本上明白如话,无须解释。这是他吟咏五一节的代表作。
WfYaoiH2 Po 2025-08-06 17:46:18
桥本多佳子(1899—1963)
俳句先后师事杉田久女、高滨虚子、山口誓子。后与西东三鬼等成立奈良俳句会,对俳句向现代的过渡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
她以鲜明准确的笔触表现女性感情的奔泻与心灵的矛盾,时而清峻,时而婉丽,写出许多感人肺腑的佳作,是昭和中期第一流的女俳人。


いなびかり北よりすれば北を見る

闪电如在北边天,我观北边天。

这首俳句的内容不过是说“我望着闪电的方向”,但“闪电”这个原因的存在,造成“观”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以人对刺激的本能反应创造,使作品产生如闪电般压倒读者的力量。


蛍籠昏ければ揺り炎えたたす

笼中萤火暗,摇动萤火亮。

作者对此句的自注云:“战后第一次在京都看到卖萤火虫的,便买一个回家。第一天和第二天晚上,萤火虫灿灿发光,后来逐渐暗淡下来。我几次摇动,让火光增亮一些,仿佛摇动我即将熄灭的心灵之火。”
另如“这方寸已乱,怎一个愁字了得,独对漫天雪”,作者凝视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一种对生命强烈的眷恋涌上心头,难以排遣。


(↑看到这句想起《萤火虫之墓》了......战争的创伤)
WfYaoiH2 Po 2025-08-06 17:53:04
富泽赤黄男(1902—1962)
战时应征入伍。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理智,带着特异感觉的幻想性的乡愁,以超现实主义的色彩显示着俳句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战后创刊《太阳系》《蔷薇》,任社主。1935年参加日野草城的《旗舰》,为其主要成员。


草二本だけ生えてゐる時間

时间,只长着两棵草。


此句见于赤黄男的最后一部句集《默示》,其中作品大多晦涩难懂。作者所描写的是一个只长着两棵草的世界,无限的时间在上面流逝,一切都显得虚无。赤黄男强烈拒绝现实性,营造虚空的境界。“只长两棵”显然是对空间的把握,是几乎一无所有的空间,最后加上时间,给读者造成意外的效果,凸显出时间无形沉默的流动感。这首俳句所表现的,或许是茫然,或许是静谧,无疑是作者回首一生时感觉到了极限的时间。
赤黄男对俳句的独特解释始终不能为俳坛所接受,他陷于极端孤独的境地。晚年他一心思考俳句的“纯粹孤独性”,并且以对形式的破坏试验“诗歌的纯化”。语言越发单纯,如:
“没有脑袋的孤独,可是鸡的飞跑?”
“蝉蜕终于,变成风的咒文”。


軍艦が沈んだ海の老いたる鷗

军舰沉没处,海上老海鸥。


战后,赤黄男从历经七年的战场回国,战败的社会是一片废墟,不得不在困顿的底层挣扎生活,更不堪忍受的是日常性的精神荒芜。这种日积月累的艰辛悄悄地侵蚀着他的心灵,使他迅速衰老。眼睛里的大海只有“沉没的军舰”和“衰老的海鸥”,这两个物象也许正是作者本人的象征。
战后,他的作品逐渐出现“黑”色调,这是他身心疲劳的表现。如:
“一只黑蝴蝶,从我身后飞过来,身心疲劳吗?”
“黑手放在云彩上,夏天觉疲劳。”
“树梢渐枯萎,凝视黑墓碑。”
WfYaoiH2 Po 2025-08-06 17:56:12
石田波乡

蚊を搏って頬やわらかく癒えしかな

打蚊子,脸颊觉柔软,病痊愈。


选自《春岚》(1957)。此句作于昭和二十六年(1951)。在前一年,他的代表性句集《惜命》刚刚出版,收入如“百劳叫唤声迸发,做完胸部整形术”这样吟咏结核整形手术的壮烈惨绝的作品。
波乡经过三次整形手术,基本获得成功,在俳坛内外的声望也开始急剧上升。创作此句的时候,他已经具有外出活动的信心,准备在俳坛上大显身手。身体恢复时期的暗自喜悦在“脸颊觉柔软,病痊愈”的表现中充分流露出来。


松本孝

芥子咲けばまぬがれがたく病みにけり

罂粟开花时,难逃病折磨。


罂粟在初夏的阳光里,摇曳着熏风,绽开四瓣鲜红的花朵,给人明亮可爱的感觉,同时晨开晚谢的花瓣也给人纤弱的感觉。
作者说每年罂粟开花的初夏,自己就一定要生病,好像两者有必然的关系。他在《松本孝句集》中说:“入春到梅雨季节,神经衰弱。……每年如此。”其实他的一个当医生的门生说虽然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但因为易于伤害的脆弱体质、尖细神经与罂粟花或许有所感应吧,也不能完全排除。
松本孝的父亲是宝生流能演员,他本人幼年时也登台演出,但因病弱最终无法继承父业。他的俳句始终贯穿着宝生流能的艺术精神,时而流露出病人纤细脆弱的神经感受,时而表现出刚毅顽强的性格,时而色彩华丽,具有唯美倾向。
WfYaoiH2 Po 2025-08-06 18:16:45
前言:“本书的读者恐怕多半不懂日语,这就涉及中国人的鉴赏习惯与日本人的审美情趣的差异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俳句的美感理解的问题。”

(感觉被单独拎出来了→[ TдT]你...你怎么知道我不懂日语...!
WfYaoiH2 Po 2025-08-06 18:40:17
[ ゚∀。]看到第三本了,等到看完了全部四本可以写个总结......

还是有点想学日语,当初学日语最热情的时候还是读书时期,以前是没时间,现在学得吃力了,痛苦大于兴趣。
每次读到日本文学,总是不禁在想,如果当初真的学会了日语,可能生活也会变得很有意思,至少能看懂的网络吐槽和文艺作品能多很多。人生的轨迹会改变吗
WfYaoiH2 Po 2025-08-06 18:48:39
松尾芭蕉

髭风ヲ吹きて暮秋嘆ズルハ誰ガ子ゾ

胡须吹西风,谁子叹暮秋?


此句题为《忆老杜》。“老杜”即杜甫,与称为“小杜”的杜牧相对而言。瑟瑟秋风吹胡须,感叹暮秋的究竟是谁呢?自然是那个杜甫,同时还有仰慕他的我啊!
芭蕉精通汉文化,景仰杜甫。杜甫在《白帝城最高楼》感叹:“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抒发他对世事和人生的感慨悲叹之情。这首俳句直接模仿杜诗,对着凄凉的暮秋发问,大概表示作者的心灵与杜甫相通,具有苍茫悲壮的气氛。而且在创作手法上也是沿用汉诗的倒置法,杜甫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句,所以芭蕉此句亦不按正常语序叙述“西风拂胡须”,而是说“须吹风”。

芭蕉在革新俳谐的初期试图以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替代俳谐旧传统,创建一种新格调。他在《虚栗·跋》中明确指出:“《虚栗》一书,其味有四。李杜尝心酒,寒山啜法粥。因而其句见遥闻远。寂与风雅之不为寻常者,乃寻西行之山家,他人不拾之虚栗也。”李白、杜甫的诗心,寒山的佛境,西行的空寂,白居易的通俗正是他追求的目标。上述五人中,除西行是日本著名的僧侣歌人外,其他都是中国唐朝诗人,可见当时芭蕉是从汉诗中寻找俳谐的文学精神,确立俳谐的新传统,就是借鉴中国先进的文化精神来挽救俳谐的陈腐没落。

芭蕉的作品大量运用中国典故,使用汉语词汇,套用汉诗意境。如:
“嚼冰冻且苦,买水润喉如偃鼠”(《茅舍买水》)典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鹭鸶之长足,可补雉胫短”显然是从庄子《骈拇篇》的“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这段话演化而来。
“世人纷纷赏花去,浊酒淡饭我独啖”的题目直接摘取白居易《江南谪居十韵》中的“忧方知酒圣,贫始觉钱神”。
WfYaoiH2 Po 2025-08-06 20:06:12
松尾芭蕉

かれ朶に烏のとまりけり秋の暮

枯枝栖寒鸦,晚秋日暮斜。

*季语 秋暮


这首俳句受到中国“寒鸦枯木”意境的影响。“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寒鸦散乱知多少,飞向江头一树栖”(刘子翚《天迥》)等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寒鸦枯木大多与羁旅之孤独、离别之愁绪等密切相关。但芭蕉的这首俳句似乎并未包含强烈的孤寂悲凉心情,更注重对季节更替的感受。
这首俳句其实有两个季语:“枯枝”和“秋暮”分别是冬天和秋天的季语。一般地说,使用复数季语的“季语重叠”容易导致主题暧昧模糊,所以尽量避免使用。季语衬托主题,此句的“秋暮”在“切字”后面,所以可以断定是表现主题的季语。从而在季节的变迁中产生从秋到冬的动态感,与栖止在枯枝上的乌鸦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不同于乌鸦动态、风景静态的常规认识,读者或许能从中感受到自己也和乌鸦一样,静静地置身于流淌的时间里。这就是芭蕉俳论核心的“不易流行”的具体表现。

现在一般认为,这首俳句的乌鸦只有一只,蕉门弟子按照句意的绘画也都是一只乌鸦,但芭蕉自己描绘的画里是一群乌鸦,而且也不是一根“枯枝”,而是“枯树”。在枯树上站着七只乌鸦,还有二十七只飞在天上。这可以说是作者与鉴赏者对主题认识以及审美意识的差异。


馬に寝て残夢月遠し茶の煙

马背蒙眬眠,
惊醒晓梦残。
淡月衔远山,
家家起茶烟。


芭蕉在《野曝纪行》中写道:“阴历二十有余,月色朦胧,山麓昏暗,马上垂鞭,行数里未闻鸡鸣,如杜牧《早行》之残梦。竞至小夜中山,突忽惊异。”
这首俳谐可以说完全是杜牧《早行》意境的翻版。《早行》诗云:“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童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芭蕉只是加一“茶烟”。
残梦、明月、远山、茶烟,梦为虚,所见为实,从虚到实,由远至近,由蒙眬到清醒,如实表现旅次感觉层次递进变化。可见芭蕉是从此诗获得灵感的。
WfYaoiH2 Po 2025-08-06 20:10:42
服部岚雪(1654—1707)
蕉门中仅次于其角的长老,武士。元禄元年(1687)开始接连出版《岁旦》《若水》《其袋》《或时集》等,与其角并称“蕉门双璧”。
芭蕉说, “草庵有桃花、樱花,门人有其角、岚雪”,视他们为自己最得意的弟子。
后来虽然与芭蕉的“轻妙”俳论意见不合,但仍然极其尊重芭蕉,真诚之心始终不渝。元禄八年(1695)剃发,悉心修禅,对俳谐不即不离,但门人众多,自成雪门一派。句风情感真挚,静谧稳重,温厚笃实,且时常纤细多感。


はぜ釣るや水村山廓酒旗の风

垂钓虾虎鱼,水村山郭酒旗风。


虾虎鱼基本上栖息于海水和河口的交汇处,包括河流下游等处。身体细长,体型小,成年鱼长约10厘米。
垂钓虾虎鱼的时候,看见水村、山郭、酒旗,一幅恬静悠闲的乡村景象,身体感受秋风的清爽。
此句直接套用杜牧《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句,用“钓虾虎”的季语把原诗的“春意”改为秋兴的乐趣。
俳谐创作多有利用汉诗文的方式,有的只取汉诗的一两句诗意,加以发挥想象,经过加工锤炼,结合作者的心情,融化在俳谐里,为己所用,托物寄情。如:
正冈子规取《诗经》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句意,创作俳句“蓁蓁桃叶嫩,娶君为家室”。
把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的“雨中春树万人家”译成俳句“春雨树绿十万家”。此句就是使用这种手法,汉诗与俳谐的转换显得自然顺畅,没有佶屈的感觉。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黄菊白菊その外の名は無くもがな

除此黄菊、白菊外,其他无须有名字。

*季语 菊

五彩缤纷的各种菊花里,只有黄菊、白菊的清香令人陶醉,最名副其实地体现菊花的清雅高洁的品格,因此,相比之下,其他菊花都可以不要名字。有人认为此句体现作者甘于清贫、不求富贵的品质。
此为岚雪名句,大受其角的称赞。据《俳谐世说》记载:“其角深受感动,云:我一生都不及此句。其后每有人向其角乞菊花发句时,他便抄写蕉翁的‘白菊尤显眼,洁净无纤尘’。或者岚雪此句,注明‘其角书’以赠人,自己从不作菊花之发句。”
WfYaoiH2 Po 2025-08-06 20:13:04
森川许六

十団子も小粒になりぬ秋の风

萧瑟秋风起,江米团子也变小。


许六在东海道宇津过山时,正是秋风瑟瑟,万物萧条,在他的眼里,连路边茶店卖的江米团子似乎也比以前小了。还有一种理解:茶店卖的江米团子的确比以前的小了,作者不由得感叹世间唯利是图的商人习气也居然波及这偏远淳朴的山间。
这是运用象征手法抒发作者对悲秋的情怀。芭蕉赞此句有“余情”,对生活倾注着真切的情感。
上岛鬼贯

秋风の吹きわたりけり人の顔

秋风拂人脸自知。


从字面看,单纯叙述某种现象,其实通过平淡无奇的客观叙述,表达季节的本质要素,传递晚秋萧瑟的气氛。
强调“人脸”,使读者更具悲秋的感觉。芭蕉有“胡须吹西风,谁子叹暮秋?”句,二者相比,鬼贯含蓄委婉,芭蕉直抒胸臆。
WfYaoiH2 Po 2025-08-06 20:14:30
加贺千代女

朝顔に釣瓶とられて貰い水

吊桶缠绕牵牛花,要水便向近邻家。


这是千代女脍炙人口的名句。
清晨出门汲水准备早餐,看见牵牛花缠绕在水桶上,盛开着鲜艳的花朵。作者不忍心将牵牛花扯断,便去附近的别人家里要做饭所需的水。
作品表现作者爱花的温柔之心,语言平淡,情趣清雅,具有江户时代俳人对语感的敏锐性。如:“春雨潇潇土地笑,笑容盈盈荡原野”,“土地笑”“荡原野”都是千锤百炼的用语,作者机智地转化为表现潇潇春雨中露出盈盈笑容的土地的表情,然后抓住这种笑容从眼前的土地向更加辽阔的原野荡漾扩展的无法抑制的势头。此句表达生活在北国的千代女对春天的来临充满喜悦心情。
WfYaoiH2 Po 2025-08-06 20:17:16
炭太祗(1709—1771)
江户人。在与谢芜村成为夜半亭的核心以后,他参加三果社的句会,开始致力于京都俳坛的新风俳谐。
他的句风强调写实性,稳静内向,擅长通过作品审视心灵波动,使纯朴的句境具有广度和深度。着眼于客体进行创作,以敏锐的感觉捕捉日常性的喜怒哀乐,在对生活的热爱中也透出细微的荫翳,表现“俗情”的市井趣味。尤其吟咏“人事句”,运用敏锐的感觉,别开生面,行走坐卧皆可成句,多姿多彩,成为中兴俳谐的代表性俳人。


初恋や燈籠によする顔と顔

初恋情,贴近灯笼脸对脸。


“灯笼”指秋天盂兰盆节时挂的灯笼。一对初恋的少男少女脸对着脸地贴近昏暗光亮的灯笼旁边,互相深情地凝视着。这盏灯笼也许悬挂在屋檐下,也许摆放在门前的台子上,映照出这一对恋人美丽的纯真。
把迎接亡灵回家的盂兰盆节与初恋联系在一起,两种迥异的气氛造成奇特的效果,如一个特写镜头表现出现实世界里的丰富情感。


空遠く声あはせ行く小鳥かな

小鸟儿,呼朋唤侣,飞向远天去。


每到秋季,小鸟成群结队地在长空飞过,南来北往,因此,“小鸟”成为秋天的季语。
作者遥望飞去的鸟儿,从声音和动作同时捕捉飞鸟的感觉,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产生在辽阔的天空呼朋唤侣、自由自在地飞翔的鲜明的“小鸟儿”的形象中。
作者喜欢观察小动物,将其入句,表现出温情的爱心。如:
“冬天草木干枯时,雨水管里听麻雀”
“放你手上萤火虫,亮光晕染手指间”
“待在里面不自在,蜗牛探头爬出来”。
WfYaoiH2 Po 2025-08-06 20:21:03
与谢芜村

鳥羽殿へ五六騎いそぐ野分かな

五六骑,飞驰鸟羽殿。秋风疾。


此句题为《秋风》。鸟羽殿在京都市,是白河院、鸟羽院的离宫。五六个人骑着快马在秋末冬初的寒风中疾驰鸟羽殿。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才如此十万火急。
此句大概是芜村在读到《保元物语》中描写崇德院举兵谋反的故事时想象当时兵荒马乱、战争频仍的乱世而作的。秋末冬初,朔风呼啸,透出沙场鏖战的气氛,“秋风”也象征着动荡的风云。
他的吟史句在俳坛独占鳌头。如“霰珠乱打漂母锅”,吟咏司马迁《史记》中韩信的故事,以霰珠打在铁锅上的一片刚硬凌乱的声音烘托漂母坚毅刚烈的性格。
他的句风充满活跃的情绪,荡漾着热烈的气氛,同时富纤细敏锐的感受性。


月天心貧しき町を通りけり

月到天心处,独过贫民街。


这里的“月”是秋月,夜深人寂,月色清冷,“我”独自走过人们已经进入梦乡的穷人居住的街市。
万籁俱寂的秋夜,只有月光静静地守望这样的贫困,“我”从贫困中穿过,明亮的月色与黑暗的屋檐形成明显的对比,但“我”感觉到人们生活的气息,明天这里又将开始喧闹的生活,而今夜,“我”也是秋月守望的一个景物。
作者不是在静态、而是在动态地观察人的所在。此句冷静思考人的命运的力量,具有清冽的透明感。
“月到天心”典出宋朝诗人邵雍的《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甲賀衆のしのびの賭や夜半の秋

秋夜甲贺众,比赛隐身术。


所谓“隐身术”,就是常说的“忍者”。据说甲贺地区(滋贺县)的隐身术尤其高明,江户幕府时代担任警察的工作,称为“甲贺众”。
这首俳句说在漫长的秋夜,忍者们待着没事干,觉得无聊,互相比赛隐身术,借以消磨时间。吟咏忍者的俳句极为罕见,当然这完全是作者的虚构,却又好像实有其事。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甲贺流派”,著名的是“伊贺流派”,“甲贺派”只是甲贺地区多种忍术的通称,没有形成一个流派。
WfYaoiH2 Po 2025-08-06 22:43:01
大伴大江丸

ちぎりきなかたみに渋き柿二つ

两个涩柿子,各自摘一个。


两人各自摘了一个柿子,本以为是甜的,却都还是涩的。
此句模仿《后拾遗集》中清原元辅的和歌“泪水涟涟湿衣袖,两相情誓永不变。不使浪越末松山,无奈君心已思迁”。日文的“摘取”与“情誓”谐音,作者把这种苦涩的恋情形容为咬着青涩柿子而皱起眉头的表情。
WfYaoiH2 Po 2025-08-06 22:46:40
榎本星布(1722—1814)
江户时代中期的女俳人。师事加舍白雄。年轻丧夫,削发为尼。建立芭蕉句碑,出版纪念芭蕉的著作《蝴蝶的日光》。该书出版前失去其子唤之,此后情绪消沉。

蝶老てたましひ菊にあそふ哉

可怜蝶已老,灵魂戏菊花。


晚秋的蝴蝶有气无力地在菊花上飞舞游戏。死期将临的蝴蝶的飞翔在作者眼里,仿佛是灵魂梦幻般游荡在菊花上。作者敏锐地感觉到自己老之将至的心态,以晚秋的蝴蝶相喻,深含悲哀。
又如“白发缠木枕,秋夜寒难寝”,以白发缠木枕比喻心情烦恼、无法解脱、难以入眠的秋寒夜冷的寂寞。
“春将去,蓬中有人骨”,这首异乎寻常的俳谐也十分有名。


加舍白雄(1738—1791)
江户时代中期俳人。主张创作俳谐应排除私意,自然天成,“不修饰别人,不修饰自己,不修饰文章”(《不修饰》)。他强调以世界万物感应于心,深入感情深处,然后用平易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无须修饰。


めくら子の端居さびしき木槿かな

盲目女孩坐廊缘,木槿花开多岑寂。


木槿树高达三米,夏末秋初开放淡紫、淡红、白色的多瓣花朵。朝开夕谢。傍晚时分,一个盲目的小女孩坐在外走廊的尽头上。
她看不见盛开的木槿花,她不知道天色已暮,她的心灵无比寂寞,木槿树也因此而孤独。作者充满对弱者的同情。这首俳句会引发读者的许多联想。


田上菊舍(1753—1826)
天明、宽政时期的女俳人。十六岁嫁村田家,二十四岁丧夫,二十八岁削发为尼。游历各地。精书画、茶道、古琴。花甲时撰自贺句集《手折菊》。


ゆひ目解ばみな咲て居り萩の花

绳子一解开,胡枝子花齐绽放。


平时经常与鲜花打交道的人恐怕都能从这首俳谐中感觉到发现的喜悦心情。把捆着胡枝子的绳子一解开,一枝枝纤细的花枝散开来,枝头仿佛一齐绽放可爱的花朵。原来藏在花束里的姣颜美色一下子跳跃出来,而作者极其自然地捕捉到这瞬间的感受。这是她三十来岁时的作品,充满新鲜的感觉,表现出潜藏于女尼心灵深处的奔放心态。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