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6
👍
1
😆
1
🐭
1
🐶
1
#1275091
看完了小说《骆驼祥子》。
以前初中时候看,观点是跟着主流解读走的:祥子是老实人,虎妞可怜又可恨,小福子可怜。
好像那时候也没读完,一是没搞明白人际关系是怎么回事,二是觉得无聊,旧社会的风貌、贫苦的人物、怪异的心理活动都没什么生趣,读着很窒息,所以没兴趣继续读了。(之前好像只读到虎妞和祥子第一次行床那里......)
现在再看,人际关系其实不难懂;旧社会确实压抑,可以理解自己为什么没兴趣。现在还是形成了一定接受能力、一定文学鉴赏需求才能读下《骆驼祥子》的。
祥子没那么老实,虎妞没那么可恨,小福子比起可怜更多的是无奈。
书中结尾最后一句:“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也揭示了角色们的苦难来源,①封建落后的旧社会;②个人主义。
那时候,底层人民之间没有亲密,没有爱,只是埋头挣自己的钱。←“个人主义”这条可以有很多解读,大概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感觉,缺乏团结起来推动社会改变的力量。
还有书中人物落后的认知:塞个枕头就能让人以为怀孕了(明明只是仔细观察或者摸一摸就能轻易破解的谎话...),孕期少食或者过食(都是灾难),难产了要请神婆。
电影版的选角也不太好,祥子、小福子长得太苦闷了,虎妞长得不硬朗。
原著祥子明明还有天真自信的一面,特别是他在曹先生面前的神态,总是爱笑、点头、开心又勤快(真的就像小狗一样)。想象中应该是圆眼睛,大笑脸。(天真地笑起来时很暖人心,也跟后面空虚堕落的祥子形成反差)
小福子应该是有点美艳的,死了也很美。
虎妞被形容成“长得像男人” ,应该接近强悍壮硕的农村妇女面貌,胳膊粗大,肩背宽阔,要不怎么总是能帮刘四爷干活。
以前初中时候看,观点是跟着主流解读走的:祥子是老实人,虎妞可怜又可恨,小福子可怜。
好像那时候也没读完,一是没搞明白人际关系是怎么回事,二是觉得无聊,旧社会的风貌、贫苦的人物、怪异的心理活动都没什么生趣,读着很窒息,所以没兴趣继续读了。(之前好像只读到虎妞和祥子第一次行床那里......)
现在再看,人际关系其实不难懂;旧社会确实压抑,可以理解自己为什么没兴趣。现在还是形成了一定接受能力、一定文学鉴赏需求才能读下《骆驼祥子》的。
祥子没那么老实,虎妞没那么可恨,小福子比起可怜更多的是无奈。
书中结尾最后一句:“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也揭示了角色们的苦难来源,①封建落后的旧社会;②个人主义。
那时候,底层人民之间没有亲密,没有爱,只是埋头挣自己的钱。←“个人主义”这条可以有很多解读,大概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感觉,缺乏团结起来推动社会改变的力量。
还有书中人物落后的认知:塞个枕头就能让人以为怀孕了(明明只是仔细观察或者摸一摸就能轻易破解的谎话...),孕期少食或者过食(都是灾难),难产了要请神婆。
电影版的选角也不太好,祥子、小福子长得太苦闷了,虎妞长得不硬朗。
原著祥子明明还有天真自信的一面,特别是他在曹先生面前的神态,总是爱笑、点头、开心又勤快(真的就像小狗一样)。想象中应该是圆眼睛,大笑脸。(天真地笑起来时很暖人心,也跟后面空虚堕落的祥子形成反差)
小福子应该是有点美艳的,死了也很美。
虎妞被形容成“长得像男人” ,应该接近强悍壮硕的农村妇女面貌,胳膊粗大,肩背宽阔,要不怎么总是能帮刘四爷干活。
#1275094
第二十四章
又到了朝顶进香的时节,天气暴热起来。
卖纸扇的好像都由什么地方忽然一齐钻出来,跨着箱子,箱上的串铃哗啷哗啷的引人注意。道旁,青杏已论堆儿叫卖,樱桃照眼的发红,玫瑰枣儿盆上落着成群的金蜂,玻璃粉在大磁盆内放着层乳光,扒糕与凉粉的挑子收拾得非常的利落,摆着各样颜色的作料,人们也换上浅淡而花哨的单衣,街上突然增加了许多颜色,像多少道长虹散落在人间。清道夫们加紧的工作,不住的往道路上泼洒清水,可是轻尘依旧往起飞扬,令人烦躁。轻尘中却又有那长长的柳枝,与轻巧好动的燕子,使人又不得不觉到爽快。一种使人不知怎样好的天气,大家打着懒长的哈欠,疲倦而又痛快。
秧歌,狮子,开路,五虎棍,和其他各样的会,都陆续的往山上去。敲着锣鼓,挑着箱笼,打着杏黄旗,一当儿跟着一当儿,给全城一些异常的激动,给人们一些渺茫而又亲切的感触,给空气中留下些声响与埃尘。赴会的,看会的,都感到一些热情,虔诚,与兴奋。乱世的热闹来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这些色彩,这些声音,满天的晴云,一街的尘土,教人们有了精神,有了事作:上山的上山,逛庙的逛庙,看花的看花……至不济的还可以在街旁看看热闹,念两声佛。
又到了朝顶进香的时节,天气暴热起来。
卖纸扇的好像都由什么地方忽然一齐钻出来,跨着箱子,箱上的串铃哗啷哗啷的引人注意。道旁,青杏已论堆儿叫卖,樱桃照眼的发红,玫瑰枣儿盆上落着成群的金蜂,玻璃粉在大磁盆内放着层乳光,扒糕与凉粉的挑子收拾得非常的利落,摆着各样颜色的作料,人们也换上浅淡而花哨的单衣,街上突然增加了许多颜色,像多少道长虹散落在人间。清道夫们加紧的工作,不住的往道路上泼洒清水,可是轻尘依旧往起飞扬,令人烦躁。轻尘中却又有那长长的柳枝,与轻巧好动的燕子,使人又不得不觉到爽快。一种使人不知怎样好的天气,大家打着懒长的哈欠,疲倦而又痛快。
秧歌,狮子,开路,五虎棍,和其他各样的会,都陆续的往山上去。敲着锣鼓,挑着箱笼,打着杏黄旗,一当儿跟着一当儿,给全城一些异常的激动,给人们一些渺茫而又亲切的感触,给空气中留下些声响与埃尘。赴会的,看会的,都感到一些热情,虔诚,与兴奋。乱世的热闹来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这些色彩,这些声音,满天的晴云,一街的尘土,教人们有了精神,有了事作:上山的上山,逛庙的逛庙,看花的看花……至不济的还可以在街旁看看热闹,念两声佛。
#1275095
>>Po.1275094
第24章开头,庙会盛景描写
第24章开头,庙会盛景描写
#1275322
今天想着是不是应该多做有氧,多出去散步了,于是出去走了一大圈,最后在小区楼下被蚊子咬了满腿的包
想搬到一个,一年四季很少见到蚊子的地方,可以坐在街边、阳台安静看书也不会被叮咬。
想搬到一个,一年四季很少见到蚊子的地方,可以坐在街边、阳台安静看书也不会被叮咬。
#1275786
在看课本《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 语文 选修-写作基础》。
从来没见过的选修课本,在电子课本网也找不到。文件名写着“课程标准实验”,而且PDF很新,字体可识别复制。是官方公开文件吗...?
这个选修课本2005年初审通过,序言也是2005年作的。可能是部分发达地区才使用的?可能多年以来仍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大面积推广?
(读了一半,感觉没推广的原因很明显了。选入文章很美,但是实际教学作用可能确实不大......课文后面的写作题就算不读课文也能写,跟文章本体关联性不强,而且没有跳出传统作文题思路,大部分学生还是会往传统方向写。)
序言节选:
“......打个比方,在必修课中同学们学会了盖好房子的基本能力, 而在这门选修课中, 同学们则不仅要学会盖好各种不同的房子 (不同的文体),而且还要盖得漂亮,让房子独树一帜,富有特色。还有重要的 一点,是要同学们养成写作的习惯, 一生与写作相伴, 终生受益。”
从来没见过的选修课本,在电子课本网也找不到。文件名写着“课程标准实验”,而且PDF很新,字体可识别复制。是官方公开文件吗...?
这个选修课本2005年初审通过,序言也是2005年作的。可能是部分发达地区才使用的?可能多年以来仍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大面积推广?
(读了一半,感觉没推广的原因很明显了。选入文章很美,但是实际教学作用可能确实不大......课文后面的写作题就算不读课文也能写,跟文章本体关联性不强,而且没有跳出传统作文题思路,大部分学生还是会往传统方向写。)
序言节选:
“......打个比方,在必修课中同学们学会了盖好房子的基本能力, 而在这门选修课中, 同学们则不仅要学会盖好各种不同的房子 (不同的文体),而且还要盖得漂亮,让房子独树一帜,富有特色。还有重要的 一点,是要同学们养成写作的习惯, 一生与写作相伴, 终生受益。”
#1275788
萧红《火烧云》:选入的是原版!原版!!不是小学课本的删改版了,真好。
【练笔】写一个片段,描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种自然景象;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大部分学生都去写“彩虹”......)
郁达夫《故都的秋》:比高中必修课本选入的版本更长,好像也是未删改的原版。
【练笔】写一篇短文,描写你感受较深的某地的自然景象或风土人情;运用比较手法。 (→可能会写:本地景区介绍,我的家乡,旅游经历。)
阿城《棋王》:原版,因为我看过;如今还是觉得冗长、啰嗦;学生会不会觉得“脚卵”“王一生”这种称呼很怪呢?
【讨论·练笔 3】
一 场面描写较难的是安排好描写层次,让层次分明,否则在人数众多的场面中,会显得杂乱。 这篇文章是如何安排描写层次的?
(→不,我还是觉得《棋王》很杂乱,层次不分明。硬要说的话,可以分为“开棋前-下棋中-结束后”三个阶段,但是说不清具体分在哪些自然段。
(→那句“棋开始了。”明显表示开棋,接下来的段落大多都是描写围观群众,棋局像在进行又没有进行,因为双方经常僵持;似结束又没有结束,因为老者请求和棋时铺垫了好多敬语,前摇过长,王一生也是呆滞了很久才答应和棋。)
二 俗话说, 红花还要绿叶扶。 描写人的言行也一样,主角的一举一动有了配角的映衬才更显精彩。 在这场象棋大战中,王一生是主角,文章还描写了哪些配角?你认为哪个配角描写得最为传神, 给你的印象最深?文章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
(→不答。这个问题像是给学生作索引的,没耐心看的学生直接跳到最后答题,可在此获取关键信息①文章主角是王一生;②注意文中的陪衬手法;③配角刻画各有不同,其中有精彩传神的地方。)
三 写一篇短文,描写参与人数较多的一个场面。 构思时注意描写线索和层次、事件的发展过程等, 行文时注意运用比喻、 烘托等修辞方法。
(→可能会写传统节日,春节看烟花庙会舞狮舞龙,元宵灯会,端午赛龙舟,等等。)
【练笔】写一个片段,描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种自然景象;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大部分学生都去写“彩虹”......)
郁达夫《故都的秋》:比高中必修课本选入的版本更长,好像也是未删改的原版。
【练笔】写一篇短文,描写你感受较深的某地的自然景象或风土人情;运用比较手法。 (→可能会写:本地景区介绍,我的家乡,旅游经历。)
阿城《棋王》:原版,因为我看过;如今还是觉得冗长、啰嗦;学生会不会觉得“脚卵”“王一生”这种称呼很怪呢?
【讨论·练笔 3】
一 场面描写较难的是安排好描写层次,让层次分明,否则在人数众多的场面中,会显得杂乱。 这篇文章是如何安排描写层次的?
(→不,我还是觉得《棋王》很杂乱,层次不分明。硬要说的话,可以分为“开棋前-下棋中-结束后”三个阶段,但是说不清具体分在哪些自然段。
(→那句“棋开始了。”明显表示开棋,接下来的段落大多都是描写围观群众,棋局像在进行又没有进行,因为双方经常僵持;似结束又没有结束,因为老者请求和棋时铺垫了好多敬语,前摇过长,王一生也是呆滞了很久才答应和棋。)
二 俗话说, 红花还要绿叶扶。 描写人的言行也一样,主角的一举一动有了配角的映衬才更显精彩。 在这场象棋大战中,王一生是主角,文章还描写了哪些配角?你认为哪个配角描写得最为传神, 给你的印象最深?文章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
(→不答。这个问题像是给学生作索引的,没耐心看的学生直接跳到最后答题,可在此获取关键信息①文章主角是王一生;②注意文中的陪衬手法;③配角刻画各有不同,其中有精彩传神的地方。)
三 写一篇短文,描写参与人数较多的一个场面。 构思时注意描写线索和层次、事件的发展过程等, 行文时注意运用比喻、 烘托等修辞方法。
(→可能会写传统节日,春节看烟花庙会舞狮舞龙,元宵灯会,端午赛龙舟,等等。)
#1275791
史铁生《合欢树》:原版。好像这本书都是原版文章节选,没有中途删改,之后的课文大概也一样。
练笔要求写关于父母的几件小事,需要公开朗读+小组讨论。感觉学生还是会写得中规中矩,要是写了太私人的事情可能会出糗,怕被同学拿去议论、开玩笑
练笔要求写关于父母的几件小事,需要公开朗读+小组讨论。感觉学生还是会写得中规中矩,要是写了太私人的事情可能会出糗,怕被同学拿去议论、开玩笑
#1275803
丰子恺《送阿宝出黄金时代》:没看过,第一次看,刚认识丰子恺。
阿宝是丰子恺的女儿,14岁。小时候性格大方调皮,带点儿童式的混沌和“自私”,都是一些小事,不过她在文中的形象也因为这些小事很快变得真实立体(学到了),更能衬托出她后来的成长。
练笔题:
①以文章第四或第五段的内容为摹本,从十四岁的阿宝的角度,给其父亲写一两段话。注意把握抒情基调。
②写完后可与你的父亲 (母亲) 交流, 让他们谈一谈对你 “长大成人” 的记忆和感受, 把他们的话记录下来。
↑同样感觉出题一般。
①第4段讲的是阿宝不超过4岁时,有点任性,总是排挤比她更小的孩子“软软”。不过阿宝长大后学会了把巧克力分享给兄弟姐妹,丰子恺为她学会了分享而欣喜;
第5段讲的是丰子恺经常离家远行,孩子们每次都舍不得他,劝他迟去早归,阿宝却劝他早去迟归,并且主动说她自己可以分散兄弟姐妹们的注意,让他们不至于整天都在想爸爸。丰子恺为她学会了分担父母责任而高兴。
我觉得这两件事,不需要阿宝本人的回应。如果要续写阿宝视角怎么看待这两件事,学生只会重复叙述一些老套的感恩话语,体现阿宝如何体谅父亲,如何看到父亲的辛苦。
万一阿宝只是觉得巧克力吃腻了呢?万一阿宝只是觉得应该把哭着想爸爸的时间,花在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呢?......这些角度完全是有可能的,而且我也觉得出人意料很有意思,但是考生写出来只会被扣分,因为“缺乏感情”。
②这个更没意思!跟《合欢树》的习题同理,学生肯定会为了避嫌而润色,最终写出中规中矩的东西。
感觉不如历史必修课本的“采访你家族里的前辈,问问家里那些老物品有什么故事,并记录下来。”(大意。也可能是我记错,原题也可能是问长辈关于故乡的历史故事,比如粮票的故事,集体劳动的故事,老高考的故事,并记录下来。)
阿宝是丰子恺的女儿,14岁。小时候性格大方调皮,带点儿童式的混沌和“自私”,都是一些小事,不过她在文中的形象也因为这些小事很快变得真实立体(学到了),更能衬托出她后来的成长。
练笔题:
①以文章第四或第五段的内容为摹本,从十四岁的阿宝的角度,给其父亲写一两段话。注意把握抒情基调。
②写完后可与你的父亲 (母亲) 交流, 让他们谈一谈对你 “长大成人” 的记忆和感受, 把他们的话记录下来。
↑同样感觉出题一般。
①第4段讲的是阿宝不超过4岁时,有点任性,总是排挤比她更小的孩子“软软”。不过阿宝长大后学会了把巧克力分享给兄弟姐妹,丰子恺为她学会了分享而欣喜;
第5段讲的是丰子恺经常离家远行,孩子们每次都舍不得他,劝他迟去早归,阿宝却劝他早去迟归,并且主动说她自己可以分散兄弟姐妹们的注意,让他们不至于整天都在想爸爸。丰子恺为她学会了分担父母责任而高兴。
我觉得这两件事,不需要阿宝本人的回应。如果要续写阿宝视角怎么看待这两件事,学生只会重复叙述一些老套的感恩话语,体现阿宝如何体谅父亲,如何看到父亲的辛苦。
万一阿宝只是觉得巧克力吃腻了呢?万一阿宝只是觉得应该把哭着想爸爸的时间,花在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呢?......这些角度完全是有可能的,而且我也觉得出人意料很有意思,但是考生写出来只会被扣分,因为“缺乏感情”。
②这个更没意思!跟《合欢树》的习题同理,学生肯定会为了避嫌而润色,最终写出中规中矩的东西。
感觉不如历史必修课本的“采访你家族里的前辈,问问家里那些老物品有什么故事,并记录下来。”(大意。也可能是我记错,原题也可能是问长辈关于故乡的历史故事,比如粮票的故事,集体劳动的故事,老高考的故事,并记录下来。)
#1275813
毛姆《江上歌声》:一篇短文。直到看到习题我才知道这是在形容中国三峡的纤夫,原来不是西方的纤夫。
纤夫劳动时所唱的歌,我们叫“打场号子”,西方人叫“激流曲”。
注释里,毛姆的代表作是《人性的枷锁》《刀锋》。
没有《月亮与六便士》,也没有《面纱》。这两本书明明更有辨识度哎,原来在他的代表作里面排不上号吗?我还没开始看毛姆的书。
【练笔】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曾身体力行 (或亲眼所见) 的一次劳动,注意在记叙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把自己的文章贴在黑板报上,同学之间互相借鉴、交流。
(↑感觉不错。应该会有不少学生写“大扫除”,写日常家务,或者写成“第一次做饭菜”。但应该也会有不少学生写农活吧!就算只是掰花生、摘玉米这种程度,至少也是不同类型的农活,比起做值日、做家务来说更有趣。)
纤夫劳动时所唱的歌,我们叫“打场号子”,西方人叫“激流曲”。
注释里,毛姆的代表作是《人性的枷锁》《刀锋》。
没有《月亮与六便士》,也没有《面纱》。这两本书明明更有辨识度哎,原来在他的代表作里面排不上号吗?我还没开始看毛姆的书。
【练笔】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曾身体力行 (或亲眼所见) 的一次劳动,注意在记叙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把自己的文章贴在黑板报上,同学之间互相借鉴、交流。
(↑感觉不错。应该会有不少学生写“大扫除”,写日常家务,或者写成“第一次做饭菜”。但应该也会有不少学生写农活吧!就算只是掰花生、摘玉米这种程度,至少也是不同类型的农活,比起做值日、做家务来说更有趣。)
#1275815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看过了,也学过了!
【讨论·练笔 7 】
一 文章一开始表露的情感,往往给整篇文章定下情感基调。 本文作者在第一段用了 “灯塔的光芒” “不义之火” “欢乐的黎明” “漫漫长夜” 这样的比喻,这给文章定下了怎样的情感基调?
二 这篇演讲词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朗读时让你感到激动的段落有哪些?找出来,指出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哪些效果。
三 仿照文章后半部分“我梦想有一天……” 的句式,写一段话, 抒写 你的 “梦想”,注意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感觉不错。可以自由发散的地方很多,好喜欢)
([ ゚∀。]跑个题:“灯塔之光”“不义之火”“欢乐黎明”“漫漫长夜”感觉像明日方舟活动标题。。。)
【讨论·练笔 7 】
一 文章一开始表露的情感,往往给整篇文章定下情感基调。 本文作者在第一段用了 “灯塔的光芒” “不义之火” “欢乐的黎明” “漫漫长夜” 这样的比喻,这给文章定下了怎样的情感基调?
二 这篇演讲词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朗读时让你感到激动的段落有哪些?找出来,指出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哪些效果。
三 仿照文章后半部分“我梦想有一天……” 的句式,写一段话, 抒写 你的 “梦想”,注意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感觉不错。可以自由发散的地方很多,好喜欢)
([ ゚∀。]跑个题:“灯塔之光”“不义之火”“欢乐黎明”“漫漫长夜”感觉像明日方舟活动标题。。。)
#1275819
>>Po.1275815
(确实像,不过粥取字更拗口一点[ ゚∀。]比如慈悲灯塔和焰尽曙明)
(确实像,不过粥取字更拗口一点[ ゚∀。]比如慈悲灯塔和焰尽曙明)
#1275821
沈从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读一本大书》:很——长,很长。
是一篇记录作者小时候在凤凰古镇成长见闻的散文。也就是记叙文。
习惯了,之前学《边城》的时候就熟悉了沈从文写的古镇民风,结构散,记事杂。
看他文章的时候最好不要跟着发散了,容易走神。要明白某段具体写了什么事,出现了什么新鲜事物,脑内概括一下!
【讨论·练笔 8 】
一 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 要注重选材和剪裁。 速读全文,看看文章主要记叙的是哪方面的事,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二 你对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感兴趣,找出来在小组内朗读,并说说它为什么生动有趣。
三 这篇文章有很多篇幅描述小孩子的心理,结合自身体验,写一段文字,对文章中你感兴趣的一部分进行评论,指出其优劣之处。
四 短评完成后,与其他同学交换、修改,讨论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
↑感觉出得很好。
第一题要求速读,看一遍文中都有哪些事即可,有效避免学生走神。(也是我自己之前想到的“阅读沈从文书籍的方法”。。。)
第二题要求找有趣的段落。有利于学生快速抓到文章重点,开始觉得这篇文章不再是杂乱无绪的随笔,原来确实暗藏着条理、细细安排了行文脉络,其实没那么无趣。
第三题要求写短评。应该是要求评论文中关于儿童的段落,用自身经验去评价原文的优劣?🤔说实话,不太看得懂这题的要求。是要评价沈从文写的,还是评价学生自己写的?
第四题要求与同学交换、修改刚才写的短评,说说我们能从这篇课文学到什么写作手法。倒是很好理解,学生将来写记叙文,也可以模仿一下名家的记叙方式。
是一篇记录作者小时候在凤凰古镇成长见闻的散文。也就是记叙文。
习惯了,之前学《边城》的时候就熟悉了沈从文写的古镇民风,结构散,记事杂。
看他文章的时候最好不要跟着发散了,容易走神。要明白某段具体写了什么事,出现了什么新鲜事物,脑内概括一下!
【讨论·练笔 8 】
一 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 要注重选材和剪裁。 速读全文,看看文章主要记叙的是哪方面的事,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二 你对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感兴趣,找出来在小组内朗读,并说说它为什么生动有趣。
三 这篇文章有很多篇幅描述小孩子的心理,结合自身体验,写一段文字,对文章中你感兴趣的一部分进行评论,指出其优劣之处。
四 短评完成后,与其他同学交换、修改,讨论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
↑感觉出得很好。
第一题要求速读,看一遍文中都有哪些事即可,有效避免学生走神。(也是我自己之前想到的“阅读沈从文书籍的方法”。。。)
第二题要求找有趣的段落。有利于学生快速抓到文章重点,开始觉得这篇文章不再是杂乱无绪的随笔,原来确实暗藏着条理、细细安排了行文脉络,其实没那么无趣。
第三题要求写短评。应该是要求评论文中关于儿童的段落,用自身经验去评价原文的优劣?🤔说实话,不太看得懂这题的要求。是要评价沈从文写的,还是评价学生自己写的?
第四题要求与同学交换、修改刚才写的短评,说说我们能从这篇课文学到什么写作手法。倒是很好理解,学生将来写记叙文,也可以模仿一下名家的记叙方式。
#1275827
>>Po.1275819
其实我觉得卡池比活动更拗口一点[ ゚∀。]因为卡池起名大多是复合词,比如斩荆辟路、浊酒澄心、月隐晦明
活动名相对而言还算好懂吧,近几年舟活动名字起得也比较通俗了。。。印象中最容易记的是叙拉古人、不义之财
([ ゚∀。]σ所以刚才看到“不义之火”第一反应联想到不义之财+照我以火
其实我觉得卡池比活动更拗口一点[ ゚∀。]因为卡池起名大多是复合词,比如斩荆辟路、浊酒澄心、月隐晦明
活动名相对而言还算好懂吧,近几年舟活动名字起得也比较通俗了。。。印象中最容易记的是叙拉古人、不义之财
([ ゚∀。]σ所以刚才看到“不义之火”第一反应联想到不义之财+照我以火
#1275852
汪曾祺《泡茶馆》:好!看!
不记得之前有没有看过这篇,若没看过,那现在终于再次尝到关于西南联大的新东西了,真好;若其实看过了,等于记忆消除了重新看一遍,好有趣,也真好!我打算每过几年,记忆消除了,就再把汪老的文章读一遍。这样能给枯燥的人生增添不少风味。
原来“泡茶馆”的“泡”是北京话;
原来汪老这种记叙风格就是“夹叙夹议”;
原来夹叙夹议就是一边讲故事,一边说道理(客观道理,或者个人感想皆可)。
【讨论·练笔 9】
一 文章写了西南联大附近的许多茶馆,记叙了茶馆中诸多的人和事,作者是以什么线索把这些茶馆连在一起的?在记叙上有什么特点?
二 文章的最后一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手法?这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什么?
三 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写一篇短文,就班上发生的一件事谈谈你的看法。
不记得之前有没有看过这篇,若没看过,那现在终于再次尝到关于西南联大的新东西了,真好;若其实看过了,等于记忆消除了重新看一遍,好有趣,也真好!我打算每过几年,记忆消除了,就再把汪老的文章读一遍。这样能给枯燥的人生增添不少风味。
原来“泡茶馆”的“泡”是北京话;
原来汪老这种记叙风格就是“夹叙夹议”;
原来夹叙夹议就是一边讲故事,一边说道理(客观道理,或者个人感想皆可)。
【讨论·练笔 9】
一 文章写了西南联大附近的许多茶馆,记叙了茶馆中诸多的人和事,作者是以什么线索把这些茶馆连在一起的?在记叙上有什么特点?
二 文章的最后一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手法?这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什么?
三 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写一篇短文,就班上发生的一件事谈谈你的看法。
#1275915
journal和magazine的区别
期刊(Journal)通常指的是学术期刊,内容面向专业人士。
杂志(Magazine)主要是发表个人观点,内容多样化、灵活。
期刊(Journal)通常指的是学术期刊,内容面向专业人士。
杂志(Magazine)主要是发表个人观点,内容多样化、灵活。
#1276249
拉布吕耶尔《富人与穷人》:短文,一个富人与一个穷人的形象描写。带有偏见色彩,富人多正面描写,穷人多负面描写。
【讨论·练笔 10 】
一 这篇短文描绘的两种面孔你是否熟悉?你认为哪些细节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神态特点?
二 文中把富人与穷人对比来写,从中你能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吗?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在小组内讨论,谈一谈你的理由。
三 根据你的观察和经验,写一篇短文描述你感兴趣的某一类人的行 为情态,注意细节和人物性格相符合。短文完成后,向同桌朗读你的文章,先不要告诉他(她)你的文章题目,看他 (她)能否猜出你写的是哪一类人。然后讨论如何才能写得更为传神。
【讨论·练笔 10 】
一 这篇短文描绘的两种面孔你是否熟悉?你认为哪些细节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神态特点?
二 文中把富人与穷人对比来写,从中你能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吗?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在小组内讨论,谈一谈你的理由。
三 根据你的观察和经验,写一篇短文描述你感兴趣的某一类人的行 为情态,注意细节和人物性格相符合。短文完成后,向同桌朗读你的文章,先不要告诉他(她)你的文章题目,看他 (她)能否猜出你写的是哪一类人。然后讨论如何才能写得更为传神。
#1276264
王任叔《河豚子》:短文,很短很短。
讲的是饥荒年代,有一家五口在挨饿,快要挨不下去了。父亲从别人口中得知河豚子(河豚的卵)能让人中毒死亡,于是不知从哪里搞来一篮河豚子,嘱咐家人煮来吃,自己要外出一趟。日落后他回到家,他发现一家人都在等着爸爸回来一起吃。
因为煮了很久,河豚子的毒性已经消失,一家人吃了之后也没死。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仍然要安安稳稳地挨饿。他一觉醒来,叹道:“真是求死也不得吗?”泪水从他的眼睛上绽出来。
【讨论·练笔11】
一 这篇小说最让你感到震撼的是什么?如果写他回家看见一家人中毒身亡,和现在相比,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 小说只是叙述故事,作者没有发表议论。你能看出结尾的“求死也不得”暗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吗?
三 模仿这篇文章的写法写一篇小小说,构思时注意故事在何处转折,既要出人意料,又要合乎情理。
↑感觉出得很好,课文也选得很好......
一,最震撼的是主角的情绪波动。换作旁人视角看来,可能他只是普通地出了一次门,然后给家人带来了一篮子美食,一家人煮了吃,大家都在饥荒年代获得了一次难得的饱腹。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不会知道主角内心的挣扎,“无限的恐怖”“怒潮般压上心头”“想象一家尸体枕藉的惨状”“静待黑衣死神之降临”......
如果写他回家看到一家人中毒身亡,不出意料,只有绝望和悲哀了。这样就没有转折带来的惊喜、结尾痛苦的余韵。幸好一家人活了下来,只是吃了顿饱饭而已。虽然主角还在流泪,不过读者仿佛感到劫后余生,暂时舒了一口气。
(长远来讲,活下来等于继续挨饿,延长了痛苦,在主角看来是坏事;但总归难得吃到一次饱饭吧,比起一直饿到死来说强一点,我觉得活下来其实也是好事。)
二,感觉作者想表达的就是,饥荒年代,人们无论是死是活都很痛苦。这题居然在教学生怎么看出文章中“隐含的作者视角”,好难得
三,原来这种短文叫做“小小说”啊......(那么“微小说”大概就是几行字或者一句话的小说了?)“既要出人意料,又要合乎情理”这个标准出得很好,学生应该能写出不少优秀的短篇
讲的是饥荒年代,有一家五口在挨饿,快要挨不下去了。父亲从别人口中得知河豚子(河豚的卵)能让人中毒死亡,于是不知从哪里搞来一篮河豚子,嘱咐家人煮来吃,自己要外出一趟。日落后他回到家,他发现一家人都在等着爸爸回来一起吃。
因为煮了很久,河豚子的毒性已经消失,一家人吃了之后也没死。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仍然要安安稳稳地挨饿。他一觉醒来,叹道:“真是求死也不得吗?”泪水从他的眼睛上绽出来。
【讨论·练笔11】
一 这篇小说最让你感到震撼的是什么?如果写他回家看见一家人中毒身亡,和现在相比,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 小说只是叙述故事,作者没有发表议论。你能看出结尾的“求死也不得”暗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吗?
三 模仿这篇文章的写法写一篇小小说,构思时注意故事在何处转折,既要出人意料,又要合乎情理。
↑感觉出得很好,课文也选得很好......
一,最震撼的是主角的情绪波动。换作旁人视角看来,可能他只是普通地出了一次门,然后给家人带来了一篮子美食,一家人煮了吃,大家都在饥荒年代获得了一次难得的饱腹。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不会知道主角内心的挣扎,“无限的恐怖”“怒潮般压上心头”“想象一家尸体枕藉的惨状”“静待黑衣死神之降临”......
如果写他回家看到一家人中毒身亡,不出意料,只有绝望和悲哀了。这样就没有转折带来的惊喜、结尾痛苦的余韵。幸好一家人活了下来,只是吃了顿饱饭而已。虽然主角还在流泪,不过读者仿佛感到劫后余生,暂时舒了一口气。
(长远来讲,活下来等于继续挨饿,延长了痛苦,在主角看来是坏事;但总归难得吃到一次饱饭吧,比起一直饿到死来说强一点,我觉得活下来其实也是好事。)
二,感觉作者想表达的就是,饥荒年代,人们无论是死是活都很痛苦。这题居然在教学生怎么看出文章中“隐含的作者视角”,好难得
三,原来这种短文叫做“小小说”啊......(那么“微小说”大概就是几行字或者一句话的小说了?)“既要出人意料,又要合乎情理”这个标准出得很好,学生应该能写出不少优秀的短篇
#1276265
百度了一下,有的说河豚子是河豚,有的说是小河豚,有的说是河豚的卵,说法不一。
课文其实也没说河豚子具体是什么,但是中间写了“河豚的子”,既然河豚与子是可以拆开说的,我脑内就自动翻译成了“河豚的卵”。
课文其实也没说河豚子具体是什么,但是中间写了“河豚的子”,既然河豚与子是可以拆开说的,我脑内就自动翻译成了“河豚的卵”。
#1276271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看过了,好看。
【讨论·练笔 12 】
一 议论、说理文章的标题很重要,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 倾向等等。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个疑问句,如果换成陈述句,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二 借鉴文章写法时要特别关注段落之间的承接关系。这篇文章第一段摆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从哪些 “事实” 而来?第二段和第三段是支持这个观点的论据吗? “自欺力” 这一说法成立吗?从第四段开始,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接下来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你信服这样的论证吗?
三 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举例加以说明。仿照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的句子结构,写一句话。
四 针对你感兴趣的某种现象 (或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学习本文的写法。
【讨论·练笔 12 】
一 议论、说理文章的标题很重要,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 倾向等等。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个疑问句,如果换成陈述句,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二 借鉴文章写法时要特别关注段落之间的承接关系。这篇文章第一段摆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从哪些 “事实” 而来?第二段和第三段是支持这个观点的论据吗? “自欺力” 这一说法成立吗?从第四段开始,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接下来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你信服这样的论证吗?
三 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举例加以说明。仿照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的句子结构,写一句话。
四 针对你感兴趣的某种现象 (或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学习本文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