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中
📝正在回复 #1239538
WfYaoiH2 2024-04-23 18:57:25
🎉 6
🐱 6
👍 1
😆 1
🐭 1
🐶 1
WfYaoiH2 Po 2025-06-22 20:32:44
(↓摘自书籍:[日]山川贤一《宫崎骏和他的世界》)


厌恶日本的少年时代


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的东京,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二。不等他懂事,一家人便为了躲避空袭而搬到栃木县。他的伯父在当地开了一家名叫“宫崎飞机”的工厂。“二战”期间,宫崎骏的父亲担任厂长一职。这貌似就是宫崎骏如此迷恋兵器与战记的原因。
“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的舆论因战败一蹶不振,而宫崎骏也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成长为一个讨厌日本的少年。从某种角度看,他的父亲也算是发了一笔战争财,这也让宫崎骏颇为内疚。


父亲那边的亲戚因为战争时期的军需赚了不少钱。也许是因为他们是开军工厂的吧,除了一个死于空袭的堂兄,我家没有一个人应征入伍。母亲无比蔑视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在日本战败后立刻变节了。于是,她便将心中的怀疑与悲观灌输给了儿子。我外表乖巧开朗,内心却柔弱胆小。

(《出发点(1979—1996年)》)
为了抹去始于少年时代的自卑感,宫崎骏在他之后的人生中重复着两种状态:时而一头栽进理想的愿景(社会主义、照叶树林……)中,时而肯定现实中的日本而非理想。
这一份纠结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我们甚至可以说,厌恶祖国的少年时代正是宫崎骏本人的根基。
WfYaoiH2 Po 2025-06-22 20:34:55
苦战手塚


此时,宫崎骏逐渐感受到他深爱的手塚作品对他施加的重压。


手塚老师的漫画对我造成了莫大的影响。等我真正开始从事漫画工作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不能带着这样的影响去工作。他对我的影响确实有这么大。
(《风之归所:从娜乌西卡到千寻的轨迹》)


我完全没有模仿他的意思,也不觉得自己的画风像他,可是总有人说我画出来的东西有股手塚味。这让我备感屈辱……到了不得不承认“我的画风像手塚治虫”的时候,我便把堆了一抽屉的草稿全部烧光了。
(《出发点(1979—1996年)》)


宫崎骏与手塚的“苦战”始于他开始画漫画的那一刻。进入东映动画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他才彻底摆脱这个折磨他许久的枷锁。解脱的契机,正是手塚制作的实验动画。


这部动画名叫《某个街角的故事》(1962年11月),是虫制作公司 倾力打造的作品。其中一幕看得我背脊发凉。画面中出现了一张海报,上面有一男一女,分别是芭蕾舞者和小提琴家。在空袭的狂轰滥炸中,一只军靴将海报踩得稀巴烂。海报如飞蛾般在火海中打转……这段描写让我非常不舒服。……手塚治虫使出“上帝之手”,他有意识地描绘了“末日之美”,以便感动观众。……在昭和二十年代的作品中,这还算是作家的想象。可是在不经意间,这样的桥段已经成为对观众设下的圈套。(《出发点(1979—1996年)》)


后来,宫崎骏又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手塚在制作动画版《西游记》时不顾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强烈主张“写”死主人公的恋人,因为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动。
这件事更加促成了宫崎骏与手塚治虫的诀别。

宫崎骏在日后的采访中反复强调,他尊敬漫画家手塚治虫,因为他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但他决不认可手塚的动画作品。
曾几何时,手塚作品的悲剧性迷倒了宫崎骏。但手塚逐渐确立了量产“黑暗故事”的理论,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至少宫崎骏是如此理解的。此时此刻,他终于能够客观评价手塚了。
WfYaoiH2 Po 2025-06-22 20:39:42
《风之谷》与《森林大帝》


本书的作者之一樫原辰郎先生说了一番让我茅塞顿开的话:宫崎骏在制作《风之谷》时是不是参考了手塚治虫制作的《森林大帝》?仔细想来,这两部作品的确有不少共同点。
在人类社会长大的雷欧回到非洲,却在动物与人类之间进退两难。娜乌西卡也在人类与腐海的自然之间苦苦挣扎。雷欧是森林之王潘加的儿子,而娜乌西卡是风之谷族长基尔的女儿。两位主人公都为同族(只是雷欧的族人是动物,娜乌西卡的族人是人类)相争而痛心疾首。娜乌西卡在一怒之下杀死了多鲁美奇亚士兵,感觉到了潜伏在自己心中的残暴。雷欧也因为意识到自己心中的“兽性”而左右为难。


“看到那根骨头时,我真想立刻冲上去咬住……这是为什么呢……我明明不是野蛮的野兽啊……”
(《手塚治虫漫画全集I:森林大帝①》)


宫崎骏在构思电影版《风之谷》的结局时下足了功夫,以免走上手塚作品的老路。


换做手塚老师,他肯定会把娜乌西卡写死。然后王虫会带着娜乌西卡回到森林,看得观众一把鼻涕一把泪。我心想,打死我也不这么干!
(《风之归所:从娜乌西卡到千寻的轨迹》)


于是,我大胆假设:宫崎骏打造的《风之谷》,就是剔除了手塚式厌世主义的《森林大帝》。
这一倾向不仅体现在故事的结局中。只要对这两部作品稍加比较,就能发现许多共同点,但两者在故事性上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森林大帝》中,手塚一直在对比动物世界与人类世界,却没有在此过程中立体构筑某个主题。雷欧的儿子鲁内不幸落入马戏团之手,残酷的现实打破了他对文明的幻想。大象帕古拉厌恶文明,身患传染病的儿子比佐却得到了人类的救助,帕古拉也因此对人类的态度改观——这样的桥段在整部作品中反复出现。然而,桥段的潜台词可以归纳为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是自然好呢,还是人类好呢?”
而且这个问题绝不会有进一步的升华。

最终,月亮山探险队的唯一幸存者西盖老爷子感慨万千地说道:


月亮山啊……我们真的战胜了非洲吗?……莫非,这不过是人类的自以为是……(此后为旁白)在非洲,万物皆为大自然所吸收……自然,也许正从容不迫地俯视着妄图挑战她的人……(《手塚治虫漫画全集I:森林大帝①》)


“是自然好呢,还是人类好呢?”直到故事的最后,手塚还是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
宫崎骏打造《风之谷》的目的,也许正是“克服这种没有终点的无常观”。如果我没有猜错,那就意味着宫崎与手塚的战争整整持续了30多年。
hGoPUbvp 2025-06-22 22:47:40
>>Po.1420019
[´゚Д゚`][´゚Д゚`][´゚Д゚`]天呢我才看到!虽然迟到好多天但是,Yao生日快乐啊!很开心你出生了[*゚∇゚]知道这件事之后平淡度过的6.18对我来说也变成了值得庆祝的一天
WfYaoiH2 Po 2025-06-22 23:54:11
>>Po.1421309
呀。。。谢谢谢谢[*´д`]很高兴能把快乐传递给你!其实那天我也是平淡度过的,能够普普通通地享受一天,也是一种幸福哇
WfYaoiH2 Po 2025-06-23 20:29:00
还是很喜欢这种古老的故事。。。
WfYaoiH2 Po 2025-06-23 20:37:23
还是因为“官方起的篇名总是没什么记忆点”这个现象,所以不太记得火鸟的篇章名,所以也不记得乱世篇了,平时想起来了就叫“猴狗篇”。。。印象最深就是这个猴狗打架的故事
WfYaoiH2 Po 2025-06-25 00:31:23
(↓书籍:《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席德强)

一、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最好?


许多外国科学家年少时的志向也曾不被父母看好。
例如,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1809—1882)在小学时学习成绩一般,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个不务正业的学生。他不喜欢坐在教室里学习,一有空闲就到野外去。
那些欢唱的鸟儿、翩翩飞舞的蝴蝶、鲜艳迷人的花草都能让他停下脚步。他热衷于采集标本、观察鸟兽虫鱼的活动。达尔文从小就有很强的搜集欲望。各种矿物、鸟蛋、昆虫、植物的根、茎、叶等都是他喜欢搜集的对象,他还喜欢将这些东西分门别类地放在他的标本室——一间空屋子里。


本书的主人公——我国当代著名的农学家袁隆平其实是一个地道的城里人,但他却选择农业作为自己的事业,这是为什么呢?
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北平(即现在的北京)。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时代主要在武汉和重庆度过,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掀起了“工业救国”的热潮。对于袁隆平这样一个生长在大城市,自小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人,在当时工业救国的普遍思潮下,选择农业作为自己毕生从事的事业,实在是出人意料。
谁也不会想到,袁隆平成为当今世界的知名农业科学家,最初的动力却源于儿时的一个美丽梦想。他说:

“我学农其实源于一次偶然的事件,读小学时老师组织了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一个私人园艺场,当我看到红红的桃子挂在枝头,紫红的葡萄一串一串地垂在架上,整个园艺场花红柳绿,一派丰收美丽的景象;巧的是,当时正在上演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影片里的主人公对城里的生活感到厌倦,只有在梦里回到乡下美丽的田园生活时,他才会感到快乐。电影里的镜头和眼前的景象叠加起来,我觉得田园确实太美了。当时就想,等我长大以后要是学农就美了,如果老师那时带我们去真正的农村看看,知道当时的农村生活又苦又穷又脏,那我一定不会去学农了。”
WfYaoiH2 Po 2025-06-25 00:34:10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人口中50%属于饥饿人口。在中国,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一场全国范围的饥荒持续了三年之久,从城市到农村,多数人都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袁隆平作为老师,在自己也饿得走不动路的情况下,却把分给自己的一份萝卜给了饥饿的学生。看到一个学生因为饥饿而一顿吃光一盆萝卜的时候,他感到非常痛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
“在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我看到很多人都因为饥饿而全身浮肿,有的人甚至饿死在路边、田坎上。当时我们这些老师也被下放锻炼,在村里的集体食堂里,我们吃的菜是猪都不愿意吃的红薯藤,饭是用水蒸了两次的双蒸饭,饭粒儿看起来很大,吃下去一会儿就饿了,当时整天想的就是能吃顿饱饭就好了”。

“我认为战胜饥饿主要靠科技进步,让粮食产量逐步提高,就能解决饥饿问题。我是学农的,整天都想着培育高产农作物的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曾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种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粒子像花生米那么大,我们几个朋友累了,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这就是著名的“禾下乘凉梦”。
WfYaoiH2 Po 2025-06-25 00:41:27
三、育种工作的过去与现在

育种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现在种的庄稼是由野草培育出来的,现在养殖的家禽、家畜是由古代的野生动物驯化来的。说它年轻,是因为最近几十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育种工作打破了传统育种方法的限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从两种常见的农作物谈起

粟古称禾、谷或谷子,将它的果实去壳以后,就得到了我们熟知的小米。它的野生近亲我们也非常熟悉,就是田间地头常见的莠子和狗尾草。
莠子在幼苗期与粟非常接近,农民在拔草时常常将它误认为粟而留下来,等到吐穗结实的时候才能将二者区分开来。而这时,有些莠子的种子已经成熟播撒到田里。


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介绍的粟品种多达86个,包括了早熟、晚熟、耐旱、耐水、耐风、有毛、无毛、脱粒难易、米质优劣等不同性状,反映了当时选种技术的发展和农作物品种的多样化。

目前玉米品种繁多,按子粒形态与结构可分为硬粒型、马齿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爆裂型、蜡质型、有稃型、半马齿型等。按生育期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按用途与子粒组成成分分为特用玉米和普通玉米两大类。特用玉米一般指高赖氨酸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等。


2.认识杂交育种

(1)利用基因重组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在动物育种方面,我国早在周代对马的外形鉴定技术已有丰富经验,春秋战国时期伯乐的《相马经》,宁戚的《相牛经》可称得上是动物育种方面的专著。

现代动物育种历史可以从18世纪算起。
当时英国有一位名叫贝克维尔的人喜欢进行动物杂交实验,他首先从大群动物里选择优秀的个体,再用近亲繁殖的方法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即使在今天看来,贝克维尔的方法也是非常好的人工选择方案。他用这种方法培育了很多马、牛、羊的新品种。

在中国古代的农学典籍《齐民要术》《农政全书》里,曾提到可以将同种农作物的不同品种间作,以此来提高农作物产量。比如用黄玉米和白玉米间作,比二者单独分片种植的产量要高。

早在2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发现,马的力气大,但吃得多,耐力也不强,劳动寿命只有10年左右。驴的耐力较好,吃得少,但力气小,劳动寿命15年左右。他们采用母马与公驴杂交,得到力气大、耐力强、节省饲料的“役骡”。这种杂交后代比马和驴都优秀得多:吃得比马少,耐力更强,力气也大,而且劳动寿命大大提高,可以达到30多年。
WfYaoiH2 Po 2025-06-25 03:57:53
看完了书籍《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作者:席德强

好看!
这本写得特别好懂,适合中学生阅读,初中就可以读懂了。
关于科学原理的描述语言十分简练,只要学过初中历史和生物就能看懂,而且对学术界的概况也很敢说,能说出哪些人、哪些理论属于落后,是怎样威胁、限制着当时的科研水平,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
还有兴趣爱好和生活态度的部分,也是平易近人。主要集中在第二章、第五章。

最有意思的部分都在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了。
第三章、第四章大部分都是在讲科学原理和研究过程。期间,受到了历史时期的事件影响。

如果中学生想看懂袁隆平的论文方向、兴趣爱好、生平事件、成就贡献,完全可以从这本入手。
WfYaoiH2 Po 2025-06-25 04:17:59
>>Po.1422211
还有这本,《袁隆平口述自传》(袁隆平 口述, 辛业芸 访问整理)
这本实体书是41.5元,共282页。
阅读方式也是差不多的,遇到中间科学数据比较长的地方可以略读或跳过,我想,有可能是出书补充的,现场口述讲不了这么多详细的数字。“看图忆事”的部分有意思。
这本高中生可能更感兴趣一点,对初中生来说,没有科普类读物那么通俗了,可能就有点读不懂
WfYaoiH2 Po 2025-06-25 04:26:12
这张图存了很久,加拿大女排队长 范赖克
这就是......重炮手......
WfYaoiH2 Po 2025-06-25 22:09:51
想起来刚开始练的时候我也是从两三秒开始,觉得力量增长的过程特别奇妙。。。真的很神奇,就像身体里有个工程队在默默加固臂膀

今天也去练了,进度还是反手正手都是1个
对了,还有个新的“错觉”[ ゚∀。]极限充血的时候好像可以反手2个。后面再次尝试就无法复现了。

好久没练划船机,练了一下:第一组20个,第二组30个,第三组50个,第四组50个。
以前只能做半个引体时划船机每组最多25个,最多3组,就彻底力竭了。那时候仿佛全身被挖空,连继续引体或者有氧放松的力气都没有一点,只能一直流汗喘气,坐着喝水休息了半小时才缓过来。
现在做了4组,间歇休息40秒,甚至还有丰富的余力,所以又练了半个小时引体,最后5分钟椭圆机+5分钟漫步机拉伸结束。

今晚吃了碗粉,喝了清汤,所以忽然不想喝饭后饮料了,又省一笔钱。
回家之后脑袋有点沉重,眼球充血。可能是因为在户外度过了早晚温差变化。现在躺上床还是这样。最近生物钟还处于自动调整的状态,有时候半夜4点醒,有时候早晨7点醒,有时候早晨6点醒,不知道怎么回事,希望这段时间不要死就行,怀疑是小区附近早上动工噪音的影响
hGoPUbvp 2025-06-26 14:16:26
[=゚ω゚]=默默看你的街健记录很久,Yao真的越来越强壮啦,真好
hGoPUbvp 2025-06-26 20:32:26
🎉🎉🎉🎉对啦,也给你放小烟花゚ ∀゚]ノ
WfYaoiH2 Po 2025-06-27 08:30:05
>>Po.1422797
>>Po.1422711
朋友,好朋友......谢谢你[=TдT]=
一开始发记录的时候没想到真的会有人看,还会一起实践,好开心!这几天就连做力量训练都很高兴,嘿嘿[ ´∀`]我们一起变强!
WfYaoiH2 Po 2025-06-27 08:39:53
昨天大暴雨,下到现在,刚刚停了一点
半夜有点做噩梦,睡眠质量不太好。不过好消息是今天可以不用出门,正好睡个回笼觉[ ゚ 3゚]
hGoPUbvp 2025-06-27 10:02:10
>>Po.1422955
ヾ[´ω゚`]好呀、好呀!真的也很感谢Yao能激发我做引体的兴趣……这几天我也因为做了引体练习很开心嘿嘿

说起来想问一下Yao有没有什么做引体前拉伸的方法呢?做完之后感觉小臂内侧肌肉紧绷酸痛,还是说这是正常现象嘞
WfYaoiH2 Po 2025-06-27 16:55:58
>>Po.1422974
有的有的!我一般用这三种,分别拉伸肩/胸/背,每种做20秒。
(图片是在小红薯存的)
练前练后都要拉伸。练前拉伸是为了激活对应肌肉,练后拉伸是为了放松。

肌肉酸痛的原因很多,包括肌肉力量不足、肌肉纤维不够多、休息不足(导致肌肉疲劳)、碳水和蛋白质吃得太少(导致一直练却不长肌肉)之类的......其中,只有拉伸是需要主动做、经常做的。
做好拉伸,至少就能避免拉伸不足导致的酸痛,剩下的酸痛原因可以在休息、吃饭、锻炼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自然消解。

但如果在锻炼时不记得拉伸动作具体怎么做了,也可以甩甩手、踢踢腿、转转肩膀来当做拉伸.......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避免受伤!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