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中
📝正在回复 #98845
qotZyyxL (肥适之) 2022-03-21 00:29:16
杂七杂八,什么都有可能
新建仓库2
🀄 32
👍 6
💗 3
🎉 1
qotZyyxL Po 2024-09-21 09:40:51
>>Po.1279798
偶然翻到这一段,很适合为《出走的决心》其中的一部分情节作批注。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挺好的
qotZyyxL Po 2024-09-21 11:01:37
《供词与放逐》齐奥朗 ⭐⭐⭐⭐

十分易读的一本小书,通勤和午休间就能看完。和《解体概要》比简直就像开袋薯片吃那么简单,内容是纯碎碎念,就跟看他日记串似的……虽然还是一概的风格,但显然暮年已经厌倦了表达厌倦,没有早年的那几本尖锐。他的书我还是比较推荐《在绝望之巅》和《解体概要》。看起来各有各的微妙爽感吧,这本轻松许多,更推荐的那两本看起来有种沉溺于虚无与厌倦的美妙中毒感。
qotZyyxL Po 2024-09-21 11:03:00
>>Po.1310230
本月可能就这本能贡献阅读量kpi了,惶然录比想象中的长,每天看一两篇得续很久,圣经又实在是太长( ゚∀。) 顶多加本苦论
qotZyyxL Po 2024-09-21 11:49:13
《我是书中的人物》佩索阿

我一直不知不觉地见证自己生命的逐渐耗竭,还有一切我向往之物的缓缓破灭。我可以说,真实不需要花环来提醒自己已经死亡,据此而言,这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是我愿意得到的,我也无法在任何一件事情中,把我瞬时的梦想安顿片刻——这种梦想,还没有坠落和破碎在我的窗下,还没有像一块泥团从街上高高的阳台上一个花钵里倾落,然后散落成地上的残土。事情甚至是这样,命运总是最先和最早地试图使我热爱和愿望某一件事物,在紧接下来的第二天,我就在命运的圣谕之下看得十分清楚,自己不曾亦不会那样去做。

尽管如此,如同是自己的一个旁观冷嘲者,我从未失去观察生活的兴趣。眼下,即便事先知道每一个尝试的希望都会破灭,我还是领受特别的愉悦,同时享乐于幻灭和痛苦,还有一种苦涩的甜蜜,甜蜜在苦涩中更为突出。我是一个忧郁的战略家,每战皆失,面临眼下一次次新的交战,勾画出命运退却的诸多细节,欣赏于自己做出的计划。

我的期望将会落空,我不能在对此无知的情况下来伸展期望。这种命运像邪恶的造物纠缠于我。无论什么时候,我在街上看见一个少女的身影,在惊异然而无聊的瞬间,会觉得她是多么像是我的人。然而,每一次,她都使我的白日梦破灭,让我活活地看见她遇见另一个男人,明显是她的丈夫或者情侣。

一种罗曼蒂克会造成这样的悲剧,而一个局外人却可以把这件事权当喜剧。然而,我身兼两职,因为对于自己来说,我既是一个罗曼蒂克情种,又是一个局外人,只是把书页往下翻,享乐于一个又一个冷嘲热讽的故事。

有些人说,生活中不能没有希望;另一些人说,正是希望使生活丧失了意义。对于我来说,希望和失望都不存在,生活仅仅是一张把我自己包含在内的图画,但在我的观看之下,更像是一出没有情节的戏剧,纯粹是为了悦目而演出——生活是一场支离破碎的芭蕾舞,是一棵树上狂乱翻飞的树叶,是随着阳光变幻颜色的云彩,是城市奇特地段那混乱无序的网状老街。

在很大程度上,我是自己写下的散文。我用词藻和段落使自己成形,给自己加上标点,而且用一连串意象使自己成为一个国王;就像孩子们做的那样,给自己戴上一顶报纸叠成的王冠。用一连串词语寻找韵律以便让自己华丽夺目;就像疯子们做的那样,把梦中依然盛开的干枯花朵披挂自己全身。
qotZyyxL Po 2024-09-21 11:50:01
>>Po.1310247

更进一步地说,我成为意识本身,像一个注满锯屑的玩偶那样沉静,无论什么时候推它一下,它那顶缝在突出帽子顶端的铃铛就会摇响:生活叮叮当当响在一个死者的头上,对命运构成小小的警告。

事情经常是这样,即便我正处于平静的不满,但我仍不会有空虚和单调之感,不会有这种思想慢慢潜入自己意识情绪的方式!事情经常是这样,像从其他混杂噪音中听出了某种声音,我没有感到与人类生活如此相异的生活有什么苦涩,倒是感到在这种生活里,唯一发生的事情,只是对生活有所意识。事情经常是这样,我从自己身上苏醒过来,不曾把放逐的我回看一眼。我多么想成为终极的空无之人:这个幸运者至少可以感受到真实的苦涩;我多么想成为生活充实的人,他感受到疲劳而不是单调,受害而不仅仅是想象受害,是真正地给自己一刀而不是慢慢地死去。

我已经成为一本书里的人物,一段已经被阅读了的生活。与我的意愿完全相反,我的所感是为了自己能将其记录下来的感受,我的所思是后来出现在词语中的思想,而且混杂着只会彻底毁坏这些思想的意象,并且在意味外物介入的韵律中展开。在这所有的重写中,我毁灭了自己。在这所有的思想中,我现在的思想不仅仅属于我,不是我自己。我探测自己的深度,但弄丢了自己的准绳;我毕其一生想知道自己深还是浅,但只能用自己的肉眼来目测,而展示于眼前的一切,在一口巨井的幽黑水面上清清楚楚,不过是这个人看见了对视自己的一张脸。

我像一张扑克,属于古代未知的某一套牌,是失落了的某一盒牌中仅存的残余。我没有意义,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比较自己,从而对自己加以寻找,在生活中也没有可以赖以辨认自己的目标。于是,在我用来描述自己的一连串意象里——既不真实亦非不真实——我更像意象而不是我。我在实在之外谈论自己,把自己的心灵用如墨水,其意图仅仅是写作。但是,反应渐渐微弱,我重新屈从于自己,返回原样的我,即便这个我什么也不是。一种类似枯泪的东西,在我大睁的两眼里燃烧,一种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焦虑,扼住了我干涩的喉头。然而,如果大哭一场的话,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哭,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没哭出来。幻境像影子一样紧紧粘着我。我所向往的一切只是入眠。
qotZyyxL Po 2024-09-21 22:45:16
看完《供词与放逐》就看《苦论》咯( ゚ 3゚)

> 英国浪漫主义是鸦片酊、流亡和肺痨的幸福混合物;德国浪漫主义则混合着酒精、乡野和自杀。
qotZyyxL Po 2024-09-21 22:46:28
德国人的耐力永无止境;即使在疯狂中:尼采忍受了他的疯狂十一年,荷尔德林忍了四十年。
qotZyyxL Po 2024-09-21 23:03:56
Mead Schaeffer ​​​
qotZyyxL Po 2024-09-21 23:14:49
莎士比亚:一朵玫瑰和一把斧头的约会……
qotZyyxL Po 2024-09-21 23:15:58
人生一无所成,即通向诗歌——无须才华的辅助。

忘记说明了,《苦论》的译者是蔡羽婷。
qotZyyxL Po 2024-09-21 23:28:19
各种表达方式都耗尽了,艺术转向无意义,转向一个私人且不可言传的宇宙。无论是在绘画、音乐还是诗歌中,任何清晰的战栗,在我们看来都理所当然地过时或粗俗。公众即将消失;艺术紧随其后。

一个始于大教堂的文明不得不终结于精神分裂症的晦涩。
qotZyyxL Po 2024-09-21 23:29:53
浪漫主义者是最后的自杀专家。在他们之后,人们不过草草了.....为了提高自杀质量,我们亟需新的世纪疾病。
qotZyyxL Po 2024-09-21 23:31:44
有了波德莱尔,生理学进入诗歌;有了尼采,生理学进入哲学。有此二人,器官的紊乱被升华为咏歌和理念。身为被健康放逐之人,他们自然要为疾病安排前程。
qotZyyxL Po 2024-09-21 23:32:31
尼采、普鲁斯特、波德莱尔或是兰波从社会风俗的更迭中幸存,这应当归功于他们的残忍之无私、魔鬼般的手术和怨毒之慷慨。一部作品何以长存,何以永不过时,在其凶猛。这是信口开河吗?想想福音书的声望,一本激进之书、恶毒之书,如果它当真存在的话。
qotZyyxL Po 2024-09-21 23:34:20
精神是肉体磨难的主要受益者。精神以肉体为代价充实自己,洗劫肉体,以其苦难为乐;精神以抢劫为生。——文明的财富归功于一个强盗的功绩。
qotZyyxL Po 2024-09-21 23:37:32
追求能指,损害所指;语言引为语言的目的,被当作“现实”的竞争对手;痴迷言辞,哲人亦如是;需要在表象的层面上自我更新: 一个句法先于绝对、语法学家高于智者的文明的特征。
qotZyyxL Po 2024-09-22 13:34:10
《嫉妒》佩索阿

我嫉妒每一个人,因为他们不是我。与之有关的一切不可能性,使这件事看起来总是至关重要。这一点造成了我每天忧郁的主体部分,让沮丧填满每一个黯淡时刻。
qotZyyxL Po 2024-09-22 15:42:47
《窗前》佩索阿

如果我们的生命只是久久地站在窗前,如果我们仅仅只能待在那里,像一个不动的烟圈,凝固在黄昏一刻——当黄昏用奇妙色彩涂抹群山的曲线。如果我们只能永远待在那里,是多么好呵!这种可能也许微乎其微,甚至是痴人说梦,但如果我们能够就像那样待着,无须任何一个行动,无须我们苍白嘴唇犯下啰唆饶舌的罪孽,那该是多么好!

你看,天正在黑下来……绝对的万籁俱寂给我的心里注入狂怒,注入呼吸空气之后嘴里苦涩的余味。我的心在刺痛……远处有一抹烟云缓缓升起,又渐渐飘散……一种无穷无尽的单调,阻碍你进一步的思考……

我们和世界,还有这两者的神秘,这一切是何等多余!
qotZyyxL Po 2024-09-22 15:59:41
理查德·约翰逊:《到底什么是文化研究》(1986)

尽管经历了“危机”等种种状况,一些文化研究者在名义上仍然保持“马克思主义”。然而,我们要更注意文化研究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具体方面。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清单。我自己的清单并不旨在描绘一种正统观点,但包括三个主要前提。

第一个前提:文化过程(cultural processes)与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密切相关,尤其与阶级关系和阶级形成、性别分工、种族社会结构、作为依赖形式的年龄压迫等等相关联。

第二个前提:文化关乎权力(power),并有助于产生个体和社会群体在定义和需求实现方面的差异。

第三个前提承袭了前两个前提:文化既不是一个自主的领域,也不是一个外部决定的领域,而是社会差异和斗争的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元素都已消失殆尽,它们在现有环境中依然活跃、生机勃勃,但前提是这些元素必须在详细的研究中得到批判和发展。
qotZyyxL Po 2024-09-22 16:01:15
与知识相关的权力形式成为70年代的重要洞见。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主题。在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和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研究中,在激进哲学家和激进科学家对科学或科学主义的批判中,在激进教育哲学和社会学中,在女性主义对主流学术形式的批判中,都可以看到这种主题。

与70年代初期(以阿尔都塞为代表)对科学的单一肯定相比,我们的时代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科学的确凿性正被解构(以福柯为参考点之一)。如今,学术知识形式(或其中的某些方面)看起来更像是“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问题依然如故——如何从学术关注和技能中获得有用的知识要素?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