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6
👍
1
😆
1
🐭
1
🐶
1
#1447057
关于我的“评论”
我的“评论”是带引号的,因为它缺乏理论的严谨性,而更多的是随感的性质。我追求把评论当散文或者杂文来写,当然,这样做或许能显得活泼一些,但同时会影响这种文字的严密、科学性。写什么东西,追求什么风格,往往都是有一得必有一失。
这一类文字中较重要的有
《当你拿起笔……》(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茵年的《青春》)、
《我在寻找什么》(《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序言)、
《倾听着生活的声音》(《文艺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谈我国作家的非学者化》(《读书》一九八二年第十一期)。
我的个人生活
关于我的生活。我要说,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与我同甘苦,共命运,永远心挨着心,她是我历尽坎坷而不垮下去的精神支柱之一。我的两个儿子都已大学毕业,我的小女儿也已是共青团员。
我喜欢游泳,不放弃每一个游泳的机会。我曾在西沙的金银岛和海南岛榆林港附近游泳。我曾在美国衣阿华的室内游泳池游泳。在墨西哥,我不但游了泳而且从三米高的跳台跳水。在新疆,我曾从五米高的峭壁上往水库里跳水。可惜,我跳水的姿势百分之百的不合标准。我还喜欢听音乐,包括西洋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某些地方戏曲、大鼓书和洋歌剧。年轻的时候喜欢唱歌,现在不唱了。
我还喜欢做平面几何的证明题,虽然我这方面的学历大概只相当于初中毕业,但是遇到三角形和圆,我就跃跃欲试。我始终认为,人类的理性活动和逻辑推理活动充满着灵感、诗情和智慧的喜悦。
我喜欢学语言。除了维吾尔语外,我利用几次出国机会唤起了少年时期在课堂上学英语的记忆。目前,在国外,我的英语完全可以对付社交和生活的需要。
我总觉得语言也是一种艺术、一种音乐,是打开一种人心、一种文化的钥匙。多学一种语言就等于多长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一个舌头和一副头脑,学英语、读英语、听英语和说英语,是当前我的癖好之一。
今后的写作计划,我说不出,我常常在写作上缺乏必要计划性。大致上,在相当多产地写了差不多四年的短篇和中篇以后,我要稍停一停,转入写更有分量、更扎实、更能立起几个实实在在的艺术典型的新作品。
祝
编安
王蒙
我的“评论”是带引号的,因为它缺乏理论的严谨性,而更多的是随感的性质。我追求把评论当散文或者杂文来写,当然,这样做或许能显得活泼一些,但同时会影响这种文字的严密、科学性。写什么东西,追求什么风格,往往都是有一得必有一失。
这一类文字中较重要的有
《当你拿起笔……》(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茵年的《青春》)、
《我在寻找什么》(《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序言)、
《倾听着生活的声音》(《文艺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谈我国作家的非学者化》(《读书》一九八二年第十一期)。
我的个人生活
关于我的生活。我要说,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与我同甘苦,共命运,永远心挨着心,她是我历尽坎坷而不垮下去的精神支柱之一。我的两个儿子都已大学毕业,我的小女儿也已是共青团员。
我喜欢游泳,不放弃每一个游泳的机会。我曾在西沙的金银岛和海南岛榆林港附近游泳。我曾在美国衣阿华的室内游泳池游泳。在墨西哥,我不但游了泳而且从三米高的跳台跳水。在新疆,我曾从五米高的峭壁上往水库里跳水。可惜,我跳水的姿势百分之百的不合标准。我还喜欢听音乐,包括西洋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某些地方戏曲、大鼓书和洋歌剧。年轻的时候喜欢唱歌,现在不唱了。
我还喜欢做平面几何的证明题,虽然我这方面的学历大概只相当于初中毕业,但是遇到三角形和圆,我就跃跃欲试。我始终认为,人类的理性活动和逻辑推理活动充满着灵感、诗情和智慧的喜悦。
我喜欢学语言。除了维吾尔语外,我利用几次出国机会唤起了少年时期在课堂上学英语的记忆。目前,在国外,我的英语完全可以对付社交和生活的需要。
我总觉得语言也是一种艺术、一种音乐,是打开一种人心、一种文化的钥匙。多学一种语言就等于多长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一个舌头和一副头脑,学英语、读英语、听英语和说英语,是当前我的癖好之一。
今后的写作计划,我说不出,我常常在写作上缺乏必要计划性。大致上,在相当多产地写了差不多四年的短篇和中篇以后,我要稍停一停,转入写更有分量、更扎实、更能立起几个实实在在的艺术典型的新作品。
祝
编安
王蒙
#1447058
那时的北京到太原要坐一夜火车。那时坐火车从来没有想到过坐什么卧铺。与我同车厢的硬座席上有中央乐团所属陕北绥德农家姑娘们组织的民歌合唱团,她们在午夜高唱“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她们健康,茁壮,质朴,脸蛋儿红得像苹果。同行的还有笛子演奏家冯子存,他给乘客吹了《放风筝》。那时的文艺工作者和那时的公众都是天使,生活在新社会新型的列车上就像生活在天国。
而一出太原火车站,就到了五一广场,到处是吆喝叫卖,“老西儿”调子:“大众(音纵)电影儿,两毛儿一本儿!”还有“玉茭子,玉茭子”是卖青玉米的。
往事依稀犹入梦,如今面目已全非了。
而一出太原火车站,就到了五一广场,到处是吆喝叫卖,“老西儿”调子:“大众(音纵)电影儿,两毛儿一本儿!”还有“玉茭子,玉茭子”是卖青玉米的。
往事依稀犹入梦,如今面目已全非了。
#1447063
>> 办公室的小刘走过,叫他:“林震?你上哪去了?快去找周润祥同志,他刚才找了你三次。”
区委书记找林震了吗?那么,不是从明天,而是从现在,他要尽一切力量去争取领导的指引,这正是目前最重要的。
他还不知道区委书记是赞成他,斥责他,还是例行公事地找他“征求征求”意见完事;但是他相信,他的,赵慧文的,许多年青的共产党员的稚气的苦恼和忠诚的努力,总会最后得到领导英明和强有力的了解,帮助,和支持,那时我们的区委会就会成为真正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
>> 隔着窗子,他看见绿色的台灯和夜间办公的区委书记的高大侧影,他坚决地、迫不及待地敲响领导同志办公室的门。
经秦兆阳主持修改,这个结尾发生了变化。
①从上引部分的第2段“他作好的事情虽很少”开始,直到第3段“那时我们的区委会就会成为真正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
全部被删掉了,而代之以大段的点破林震和赵慧文爱情关系的内容,甚至出现了一句:“一股真正的爱情的滋味反而从他的内心深处涌出来了!”
被删去的,除了林震决心依靠领导和组织而不是靠个人的力量继续抗争外,还有一个重要细节,就是区委书记周润祥主动再三地找林震一事。
林震、赵慧文他们能不能胜利,周润祥是关键人物,他是区委最高领导。最高领导的态度如何?林震敲门之后会怎么样?那么之前周润祥主动找林震的这个细节,当是一个积极性的暗示。删去它,小说的尾巴就黯淡些。
②还有一个积极性的暗示,就是小说的第7节,林震问赵慧文区委书记周润祥是个什么样的人,原稿中赵慧文回答:“周润祥同志是一个非常叫人尊敬的同志,但是他的工作太多……”,
而秦兆阳等把“周润祥同志是一个非常叫人尊敬的同志”这句话,也删掉了。
区委书记找林震了吗?那么,不是从明天,而是从现在,他要尽一切力量去争取领导的指引,这正是目前最重要的。
他还不知道区委书记是赞成他,斥责他,还是例行公事地找他“征求征求”意见完事;但是他相信,他的,赵慧文的,许多年青的共产党员的稚气的苦恼和忠诚的努力,总会最后得到领导英明和强有力的了解,帮助,和支持,那时我们的区委会就会成为真正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
>> 隔着窗子,他看见绿色的台灯和夜间办公的区委书记的高大侧影,他坚决地、迫不及待地敲响领导同志办公室的门。
经秦兆阳主持修改,这个结尾发生了变化。
①从上引部分的第2段“他作好的事情虽很少”开始,直到第3段“那时我们的区委会就会成为真正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
全部被删掉了,而代之以大段的点破林震和赵慧文爱情关系的内容,甚至出现了一句:“一股真正的爱情的滋味反而从他的内心深处涌出来了!”
被删去的,除了林震决心依靠领导和组织而不是靠个人的力量继续抗争外,还有一个重要细节,就是区委书记周润祥主动再三地找林震一事。
林震、赵慧文他们能不能胜利,周润祥是关键人物,他是区委最高领导。最高领导的态度如何?林震敲门之后会怎么样?那么之前周润祥主动找林震的这个细节,当是一个积极性的暗示。删去它,小说的尾巴就黯淡些。
②还有一个积极性的暗示,就是小说的第7节,林震问赵慧文区委书记周润祥是个什么样的人,原稿中赵慧文回答:“周润祥同志是一个非常叫人尊敬的同志,但是他的工作太多……”,
而秦兆阳等把“周润祥同志是一个非常叫人尊敬的同志”这句话,也删掉了。
#1447065
再说艺术性。秦兆阳等的一些修改,确实未见高明。
①例如把题目改成“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有失准确;
②例如把林、赵的感情点破,把一种美丽的朦胧变成直白外露,略微损害了艺术审美效果。
秦兆阳等的整个修改,有意加强对赵慧文婚外情的渲染,林、赵作为组织部里的两个律己严格的党员,在一个短暂的春天里,感情升温的如此急剧,在艺术合理性上,未必靠得住。
而对个别描写的修改,却是煞风景的。
③例如第7节,原稿描写赵慧文说话间隙有一个身体动作,她“一个一个地捏着自己的手指”这句被改成“一个一个地捏着自己那白白的好看的手指”。
加上这“白白的好看的”形容词,显得直白雕琢,读来味同嚼蜡。
①例如把题目改成“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有失准确;
②例如把林、赵的感情点破,把一种美丽的朦胧变成直白外露,略微损害了艺术审美效果。
秦兆阳等的整个修改,有意加强对赵慧文婚外情的渲染,林、赵作为组织部里的两个律己严格的党员,在一个短暂的春天里,感情升温的如此急剧,在艺术合理性上,未必靠得住。
而对个别描写的修改,却是煞风景的。
③例如第7节,原稿描写赵慧文说话间隙有一个身体动作,她“一个一个地捏着自己的手指”这句被改成“一个一个地捏着自己那白白的好看的手指”。
加上这“白白的好看的”形容词,显得直白雕琢,读来味同嚼蜡。
#1447074
看完了书籍《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 ゚∀。]虚惊一场,还是很好看......!感情线刚开始就觉得老刘撮合得太明显了,还好还好,年轻人们有自己的想法
组织部四人关系特有意思,紧凑的剧情里面偶尔来两句拌嘴日常,感觉能开一部电视剧了......
全书短小精悍,紧凑却不紧张,看完反而神清气爽,永远喜欢这种有逻辑、有想法、意气风发的文艺作品。还好《组织部》存活下来了,能读到如此精彩的理想主义叙事,是我的荣幸
:看页数就已经够少了,没想到小说正文更短更少,看到戛然而止的结尾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啊?就这?这就结束了?还没开始怎么成长和斗争呢?!耐着性子把后面比正文还长的各种附记和评论文章认认真真看完,反倒觉得更有意思了。
[ ゚∀。]虚惊一场,还是很好看......!感情线刚开始就觉得老刘撮合得太明显了,还好还好,年轻人们有自己的想法
组织部四人关系特有意思,紧凑的剧情里面偶尔来两句拌嘴日常,感觉能开一部电视剧了......
全书短小精悍,紧凑却不紧张,看完反而神清气爽,永远喜欢这种有逻辑、有想法、意气风发的文艺作品。还好《组织部》存活下来了,能读到如此精彩的理想主义叙事,是我的荣幸
:看页数就已经够少了,没想到小说正文更短更少,看到戛然而止的结尾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啊?就这?这就结束了?还没开始怎么成长和斗争呢?!耐着性子把后面比正文还长的各种附记和评论文章认认真真看完,反倒觉得更有意思了。
#1447179
[ xдx]?刚醒,但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像是晕过去了
一睁眼发现怎么晚上了
一睁眼发现怎么晚上了
#1447188
看完了书籍《海子的诗》。
收录了一百来首。没有注释。印象点不多。
可能“诗选”是更注重纸质版的?或许,一般人购买诗集,也是为了欣赏纸质版的手感,白纸黑字的观感,倾向于观赏、收藏、方便反复翻看。
而不是像我这样阅读只是为了知道内容。我会认为只要内容一样,字放在哪里都能读;但或许,纸质版与电子版带给人的感官印象还是不一样。字体、排版、触感也是书籍的内容,出版时经过精挑细选才决定下来的东西,如果实体书的字体换成电子版的默认字体,精心排版换成普通的回车和分页,触感从摩挲不同纸张换成只有电子屏,肯定不一样。
我不确定自己是否需要纸质版的体感......但思考一下是好的。
摘抄笔记:
>>Po.1446773
(↑这个串首并不是打错,一是取了“海子像孩子一样”的意思,二是方便快速检索到该串......)
收录了一百来首。没有注释。印象点不多。
可能“诗选”是更注重纸质版的?或许,一般人购买诗集,也是为了欣赏纸质版的手感,白纸黑字的观感,倾向于观赏、收藏、方便反复翻看。
而不是像我这样阅读只是为了知道内容。我会认为只要内容一样,字放在哪里都能读;但或许,纸质版与电子版带给人的感官印象还是不一样。字体、排版、触感也是书籍的内容,出版时经过精挑细选才决定下来的东西,如果实体书的字体换成电子版的默认字体,精心排版换成普通的回车和分页,触感从摩挲不同纸张换成只有电子屏,肯定不一样。
我不确定自己是否需要纸质版的体感......但思考一下是好的。
摘抄笔记:
>>Po.1446773
(↑这个串首并不是打错,一是取了“海子像孩子一样”的意思,二是方便快速检索到该串......)
#1447189
灵魂有点抽离身体......感觉才刚刚天黑啊,怎么就9点了
#1447194
读《郑州博物馆文物集粹》,王莽时代有一种货币叫“大布黄千”,好像界园历钱“移山难”啊...[ ゚∀。]粥会不会就是参考了这个文物啊
移山难是布币,商路难行是刀币
洪陆楼是飞云楼,见字祠是圣母殿
移山难是布币,商路难行是刀币
洪陆楼是飞云楼,见字祠是圣母殿
#1447574
做了两个梦。
第一个梦是很好吃的姐弟,外貌神似街霸的阿鬼和卢克......发型是半剃头和狼尾,一个冷冷的,一个很忠实。
第二个梦是我跟一群老朋友玩桌面游戏,叫“绘画接龙”。
官方提供的画布上面已经有图案了,玩家只需要描红就行。根据骰点决定画几笔,比如骰到6就能画6笔,玩家自主决定画在哪,多人轮流玩,目标是填满整个画布。涂色最容易,涂满一个色块只消耗1笔。
一共有四种主题,每种主题里面有4张画布。填满4张画布能拼出一个巨大的实体海报,可以收藏用。第一个主题是“猫的森林”,画布内容有:猫在小溪喝水、猫玩昆虫、猫站在树枝上、猫的蓝色心脏。
我们选择的是第二个主题“人的冒险”,前两张画布内容是:过年看烟花、沙漠绿洲中的帆船。我们都选了这个主题,觉得这个主题里面元素更多,单是描红太没意思了,能够决定怎么描、怎么涂色的自由空间多才有意思。
描到帆船的白帆,我跟另一个朋友抢着涂色,最终呈现黄白相间的帆布。其他人纷纷表示“还能这样”,接下来按照这种方式的方式给建筑物、人物描粗边、涂阴影、丰富细节。
一幅画的完成时间大大翻倍了,不过大家都很开心。
玩到一半,棋牌室里面有一桌现充吵起来了,有女生哭的声音,那桌好像有我的高中同学(经朋友提醒才知道,但毕业太久,我认不出是哪个了)。好像是因为男朋友每次看到女生出了点失误就调侃她,女生和她朋友都让他不要笑了,他不以为意,甚至这次玩起了烂梗,女生哭了,其他人都骂男朋友恶臭,让他滚。
我们桌旁听了全程,大家还是在默默玩,小声说只要不打起来就行。因为打架很可能会扔东西,扔到画布上就完蛋,好不容易一起画的。一位大体型的朋友说“我来阻挡”,便移动到那桌和我们桌之间,变成了一堵可靠的防火墙......
而我有点慌张,因为得知了“高中同学在那桌”,隐隐有些担忧,却又不知道哪位是我高中同学,是帮忙怼人的那两个女生,还是正在哭的女生?我观察之前提醒我的那位朋友,朋友也只是望了望那边,很快回头过来玩绘画,似乎没什么大问题。但我还是心慌慌的。
第一个梦是很好吃的姐弟,外貌神似街霸的阿鬼和卢克......发型是半剃头和狼尾,一个冷冷的,一个很忠实。
第二个梦是我跟一群老朋友玩桌面游戏,叫“绘画接龙”。
官方提供的画布上面已经有图案了,玩家只需要描红就行。根据骰点决定画几笔,比如骰到6就能画6笔,玩家自主决定画在哪,多人轮流玩,目标是填满整个画布。涂色最容易,涂满一个色块只消耗1笔。
一共有四种主题,每种主题里面有4张画布。填满4张画布能拼出一个巨大的实体海报,可以收藏用。第一个主题是“猫的森林”,画布内容有:猫在小溪喝水、猫玩昆虫、猫站在树枝上、猫的蓝色心脏。
我们选择的是第二个主题“人的冒险”,前两张画布内容是:过年看烟花、沙漠绿洲中的帆船。我们都选了这个主题,觉得这个主题里面元素更多,单是描红太没意思了,能够决定怎么描、怎么涂色的自由空间多才有意思。
描到帆船的白帆,我跟另一个朋友抢着涂色,最终呈现黄白相间的帆布。其他人纷纷表示“还能这样”,接下来按照这种方式的方式给建筑物、人物描粗边、涂阴影、丰富细节。
一幅画的完成时间大大翻倍了,不过大家都很开心。
玩到一半,棋牌室里面有一桌现充吵起来了,有女生哭的声音,那桌好像有我的高中同学(经朋友提醒才知道,但毕业太久,我认不出是哪个了)。好像是因为男朋友每次看到女生出了点失误就调侃她,女生和她朋友都让他不要笑了,他不以为意,甚至这次玩起了烂梗,女生哭了,其他人都骂男朋友恶臭,让他滚。
我们桌旁听了全程,大家还是在默默玩,小声说只要不打起来就行。因为打架很可能会扔东西,扔到画布上就完蛋,好不容易一起画的。一位大体型的朋友说“我来阻挡”,便移动到那桌和我们桌之间,变成了一堵可靠的防火墙......
而我有点慌张,因为得知了“高中同学在那桌”,隐隐有些担忧,却又不知道哪位是我高中同学,是帮忙怼人的那两个女生,还是正在哭的女生?我观察之前提醒我的那位朋友,朋友也只是望了望那边,很快回头过来玩绘画,似乎没什么大问题。但我还是心慌慌的。
#1447838
看完了魔幻意识流小说《狗心》,作者:[俄]米·布尔加科夫。译者:曹国维。
[ ゚∀゚]好看。
适合能够接受意识流、医学描写的读者,书中会经常出现语言混乱的地方。
全书最大看点就是“狗变成人”,不过叙述过程有点漫长:第一章是狗第一人称叙述身世,第二章是基本人物登场,第三章、第四章是狗上了手术台,直到第五章“大夫日记摘抄”才开始狗变人。
书中有大量的医学描写,无论是否准确,科幻味和讽刺意味都是极佳的......至少比《阿尔吉侬的花束》描写得更好。我还是很讨厌这本书,里面编得不怎么认真的医学描写、三流地摊程度的圣娼二象性、动不动就发情的恶心剧情,明明就是很烂,却因为科幻领域、星云奖被频繁拿出来炒作,用智力障碍和小白鼠这两个话题骗了无数读者。
可惜《狗心》的知名度不高,在国内很冷门...。比起直击黑暗面的苏联讽刺文学,可能更多人还是喜欢用花言巧语包装起来的阿尔吉侬......
每次读到科幻/意识流/医学描写,我还是会忍不住拿这本书出来对比,这个东西明明不值得,为何一直被大受追捧
简介:医学教授普列奥布拉仁斯基和助手博尔缅塔尔博士将一名死去男子的脑垂体植入一条狗的体内。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实验导致狗变成了人。
这只成为人的狗尽管具有人的外形和语言能力,但却没有任何道德意识。他无耻下流,为所欲为,化名为沙里科夫,接收了一些简单的意识形态,成为流氓,搅得教授一家鸡犬不宁,最后竟拔枪威胁其缔造者的生命,万不得己教授和他的助手重又将其变回狗身。
由于讽刺意味过强,被前苏联当局禁止出版达60年。
p2:狗的病历。狗开始学说话。
p3:狗逐渐变成人。学会了说人话、听懂人话、识字。
p4:狗完全变成人。
[ ゚∀゚]好看。
适合能够接受意识流、医学描写的读者,书中会经常出现语言混乱的地方。
全书最大看点就是“狗变成人”,不过叙述过程有点漫长:第一章是狗第一人称叙述身世,第二章是基本人物登场,第三章、第四章是狗上了手术台,直到第五章“大夫日记摘抄”才开始狗变人。
书中有大量的医学描写,无论是否准确,科幻味和讽刺意味都是极佳的......至少比《阿尔吉侬的花束》描写得更好。我还是很讨厌这本书,里面编得不怎么认真的医学描写、三流地摊程度的圣娼二象性、动不动就发情的恶心剧情,明明就是很烂,却因为科幻领域、星云奖被频繁拿出来炒作,用智力障碍和小白鼠这两个话题骗了无数读者。
可惜《狗心》的知名度不高,在国内很冷门...。比起直击黑暗面的苏联讽刺文学,可能更多人还是喜欢用花言巧语包装起来的阿尔吉侬......
每次读到科幻/意识流/医学描写,我还是会忍不住拿这本书出来对比,这个东西明明不值得,为何一直被大受追捧
简介:医学教授普列奥布拉仁斯基和助手博尔缅塔尔博士将一名死去男子的脑垂体植入一条狗的体内。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实验导致狗变成了人。
这只成为人的狗尽管具有人的外形和语言能力,但却没有任何道德意识。他无耻下流,为所欲为,化名为沙里科夫,接收了一些简单的意识形态,成为流氓,搅得教授一家鸡犬不宁,最后竟拔枪威胁其缔造者的生命,万不得己教授和他的助手重又将其变回狗身。
由于讽刺意味过强,被前苏联当局禁止出版达60年。
p2:狗的病历。狗开始学说话。
p3:狗逐渐变成人。学会了说人话、听懂人话、识字。
p4:狗完全变成人。
#1447842
《狗心》也是科幻作品,实验方式也是脑手术,实验体也是一人一动物,实验过程也是学说话、变聪明,有日记体,有第一人称,有医学描写,有现实讽刺,甚至也提到了《鲁滨逊漂流记》(...)
[ ゚∀。]??......重合点确实很多啊
是那个年代本来就流行这些要素,还是说确实有借鉴?还是当时的科幻小说领域有什么现在不常见的通用要素......?
搜了一下,只在豆瓣搜到一个《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书评里面有提到《狗心》,但也只是说题材很相似所以联想到了。
有没有人写过考据什么的?两个作品到底有没有关系?我真的很想知道......
[ ゚∀。]??......重合点确实很多啊
是那个年代本来就流行这些要素,还是说确实有借鉴?还是当时的科幻小说领域有什么现在不常见的通用要素......?
搜了一下,只在豆瓣搜到一个《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书评里面有提到《狗心》,但也只是说题材很相似所以联想到了。
有没有人写过考据什么的?两个作品到底有没有关系?我真的很想知道......
#1447848
图解运动损伤(杨天放)
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防护与急救 (孙扬)
比较好的两本书,z网就可以下,推荐,上半年从这两本书简单学了一下骨折包扎......
第一本注重受伤原理,第二本注重急救措施。
检索关键词:运动损伤、急救、应急处理、康复、受伤、包扎、防护
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防护与急救 (孙扬)
比较好的两本书,z网就可以下,推荐,上半年从这两本书简单学了一下骨折包扎......
第一本注重受伤原理,第二本注重急救措施。
检索关键词:运动损伤、急救、应急处理、康复、受伤、包扎、防护
#1447853
Friends老友记 中英文对照 全十季剧本 (shbs) (Z-Library)
记一下,应该是最全的老友记中英对照剧本了
这个PDF文件还可以自主编辑,想要自己备注/附图/修改都可以,真的好良心。感动......
记一下,应该是最全的老友记中英对照剧本了
这个PDF文件还可以自主编辑,想要自己备注/附图/修改都可以,真的好良心。感动......
#1447885
为了更新粥,开始清内存,发现一个叫photoshare.db的文件占了我40多GB......一搜发现是华为图库缩略图缓存,删了完全没事,点进图库就能自动缓存回来
[ ゚∀。]以后没内存了记得清一下这个文件,真是滚雪球
[ ゚∀。]以后没内存了记得清一下这个文件,真是滚雪球
#1447890
从去年开始,出现了断断续续的休眠期,容易倒头就睡......
刚才差点又意识断线了,开灯才没那么困,还没吃晚饭呢
刚才差点又意识断线了,开灯才没那么困,还没吃晚饭呢
#1448115
两天没喝饮料,感觉身体变懒了,肌肉变软了。不想动。
今年觉得人生没什么意思,接触到的领域都带不来乐趣,大部分都跟自己无关。在上学时候就是一个没什么想法的人,发现自己主动做的事情都没什么实际效果,缺乏反馈,又没有朋友,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今年觉得人生没什么意思,接触到的领域都带不来乐趣,大部分都跟自己无关。在上学时候就是一个没什么想法的人,发现自己主动做的事情都没什么实际效果,缺乏反馈,又没有朋友,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1448436
看完了书籍《鲁滨逊漂流记》。
屎?!
还是殖民主义的屎......我读这本书的态度从兴趣满满到不屑一顾,刚读完,感觉纯浪费时间。
[・ー・]还好现代把这本恶心的书改编成了可读性强的种田文/冒险文学/儿童读物。读了原著,还不如不读。
读书笔记(从兴趣盎然到失望透顶的过程记录):
>>Po.1447710
屎?!
还是殖民主义的屎......我读这本书的态度从兴趣满满到不屑一顾,刚读完,感觉纯浪费时间。
[・ー・]还好现代把这本恶心的书改编成了可读性强的种田文/冒险文学/儿童读物。读了原著,还不如不读。
读书笔记(从兴趣盎然到失望透顶的过程记录):
>>Po.1447710
#1448604
这地方打骂小孩特别严重,城里如此,县城乡下更泛滥
傍晚睡觉做了噩梦。本来睡得很香,什么都没想,结果脑海里充斥着男人对小孩的喊打声,醒来发现不是梦,是小区里的男人又在吼小孩了。
小时候住的那个小区,家暴打骂情况更严重,包括我身上。小时候经常被记忆创伤吓傻,一闪回就呆住了,回过神才发现一节课/一晚上/几个小时早已过去,几乎不能获取外界的信息;长大后注意力逐渐无法集中了,才慢慢注意到窗外也有别的家庭打骂孩子声,甚至学校里有些同学偶尔莫名其妙的举动其实明显也是经历创伤的结果,非常典型,大家都一样典型,只是我当时也不知道...
也是因为最近又在看《同学,咱们聊一聊》系列书籍了。
今天看的是聊“抽烟”,这个还好,我没有抽烟。。。但青少年心理肯定离不开家庭创伤相关的,万一读着读着触发PTSD,我就裹紧被子回到那个被同类拥抱的幻想里面,那个安全一点
傍晚睡觉做了噩梦。本来睡得很香,什么都没想,结果脑海里充斥着男人对小孩的喊打声,醒来发现不是梦,是小区里的男人又在吼小孩了。
小时候住的那个小区,家暴打骂情况更严重,包括我身上。小时候经常被记忆创伤吓傻,一闪回就呆住了,回过神才发现一节课/一晚上/几个小时早已过去,几乎不能获取外界的信息;长大后注意力逐渐无法集中了,才慢慢注意到窗外也有别的家庭打骂孩子声,甚至学校里有些同学偶尔莫名其妙的举动其实明显也是经历创伤的结果,非常典型,大家都一样典型,只是我当时也不知道...
也是因为最近又在看《同学,咱们聊一聊》系列书籍了。
今天看的是聊“抽烟”,这个还好,我没有抽烟。。。但青少年心理肯定离不开家庭创伤相关的,万一读着读着触发PTSD,我就裹紧被子回到那个被同类拥抱的幻想里面,那个安全一点
#1448723
手腕平时是白色的,充血的时候会变暗,整条胳膊看起来有点“脏”;恢复体力的时候也是手腕先变回白色。
手掌平时也比较白,锻炼之后就是红红的,手茧部分有点酸麻。都需要一个小时慢慢恢复过来
今天从6点开始出门骑车,找了一个僻静阴凉的健身区,一直锻炼到10点才回家。[ ゚∀。]我又忘记买饮料了...
这里有好多红耳鹎噢,听着鸟叫晨练好幸福!没有人声和音乐声的早晨是最好的,最投入的
手掌平时也比较白,锻炼之后就是红红的,手茧部分有点酸麻。都需要一个小时慢慢恢复过来
今天从6点开始出门骑车,找了一个僻静阴凉的健身区,一直锻炼到10点才回家。[ ゚∀。]我又忘记买饮料了...
这里有好多红耳鹎噢,听着鸟叫晨练好幸福!没有人声和音乐声的早晨是最好的,最投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