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小说写作》叙事技巧指南(第十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价格:59.0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价格:59.00元
#1338874
>>Po.1338863
(↑🤔其实没读懂第一个例子哪里幽默了。。。)
(第二个例子好像能懂一点。)
(妻子说的“舒服”是自在、放松、不紧张的意思,那句“希望你在这里感到舒服”实际意思是“希望你不要因为我丈夫在这里而感到紧张”。)
(盲人说的“舒服”是享受、舒适的意思,单纯的字面意思。“我现在就很舒服”意思就是我很好。我状态正常。←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这里会有什么让他“不舒服”的地方。)
(最近真的看了好多舟相关,这种微妙的反复手法最近一次看到是在空密录2:“我车上有你的CD”→“我车上有*很多*你的CD”)
(↑🤔其实没读懂第一个例子哪里幽默了。。。)
(第二个例子好像能懂一点。)
(妻子说的“舒服”是自在、放松、不紧张的意思,那句“希望你在这里感到舒服”实际意思是“希望你不要因为我丈夫在这里而感到紧张”。)
(盲人说的“舒服”是享受、舒适的意思,单纯的字面意思。“我现在就很舒服”意思就是我很好。我状态正常。←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这里会有什么让他“不舒服”的地方。)
(最近真的看了好多舟相关,这种微妙的反复手法最近一次看到是在空密录2:“我车上有你的CD”→“我车上有*很多*你的CD”)
#1338877
对话的格式与风格
(*注:这个章节具有英文写作特点。并不完全适用于中文写作。)
(*注:这个章节具有英文写作特点。并不完全适用于中文写作。)
#1338897
每开始一段新对话都另起一段。
这能引导读者,让他们清楚是谁在说话。如果要在两个说话者之间插入一个动作描写,那么将这个动作和发出该动作的说话人放在同一段内,例如:
“我多希望我拍下了这个画面。”拉里用他的食指指向地平线。
珍妮丝把画册一把夺了过来。“你手上有油,”她说,“这是仅剩的一册了!”
对话标记,通常就是“说”或者“说道”。人们也会用“问道”和“答道”,时不时也会用“补充道”“回忆道”或“提醒道”。
但有的时候,不够自信的作家会滥用一些词作为对话标记,以达到强调目的,如“她气喘吁吁地说”“他抱怨道”“他们齐声说道”“约翰咆哮道”“玛丽吵道”。——这种对话标记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
虽然无意识地重复“说”会使文字显得单调,但“说”其实和标点符号一样几乎是隐形的,当我们阅读时,我们几乎不会意识到它;但当我们读到“她痛哭着说”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被这个对话标记吸引注意力。
同理,表明语气的对话标记也应该少用,如“他饶有兴致地说”“她有气无力地说道”。
像这样的表达相当于明显地“告诉”读者,而好的对话应该是通过对话内容本身传递出说话人的语气。
例如:“放开我的箱子!”她愤怒地说道。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告诉读者她说话时的语气是“愤怒”的;只有当她“温柔地”说出那句话时,才需要告诉读者。
如果一段对话看不出说话人的语气,那么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动作描写。
例如:
“我会跟里特先生谈这件事的。”他以终结式的口吻说道。
“我会跟里特先生谈这件事的。”他说着,拿起了他的帽子。
这两句话,前者就比后者的表达效果要弱。
这能引导读者,让他们清楚是谁在说话。如果要在两个说话者之间插入一个动作描写,那么将这个动作和发出该动作的说话人放在同一段内,例如:
“我多希望我拍下了这个画面。”拉里用他的食指指向地平线。
珍妮丝把画册一把夺了过来。“你手上有油,”她说,“这是仅剩的一册了!”
对话标记,通常就是“说”或者“说道”。人们也会用“问道”和“答道”,时不时也会用“补充道”“回忆道”或“提醒道”。
但有的时候,不够自信的作家会滥用一些词作为对话标记,以达到强调目的,如“她气喘吁吁地说”“他抱怨道”“他们齐声说道”“约翰咆哮道”“玛丽吵道”。——这种对话标记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
虽然无意识地重复“说”会使文字显得单调,但“说”其实和标点符号一样几乎是隐形的,当我们阅读时,我们几乎不会意识到它;但当我们读到“她痛哭着说”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被这个对话标记吸引注意力。
同理,表明语气的对话标记也应该少用,如“他饶有兴致地说”“她有气无力地说道”。
像这样的表达相当于明显地“告诉”读者,而好的对话应该是通过对话内容本身传递出说话人的语气。
例如:“放开我的箱子!”她愤怒地说道。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告诉读者她说话时的语气是“愤怒”的;只有当她“温柔地”说出那句话时,才需要告诉读者。
如果一段对话看不出说话人的语气,那么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动作描写。
例如:
“我会跟里特先生谈这件事的。”他以终结式的口吻说道。
“我会跟里特先生谈这件事的。”他说着,拿起了他的帽子。
这两句话,前者就比后者的表达效果要弱。
#1338898
将对话标记插在对话内容的中间,可以让对话标记不显得突兀。如:
“想都不用再想了,”他说,“无论如何我都要走了。”
(把对话标记插在对话内容的中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它可以让读者感觉到说话者的短暂停顿或话锋的转变。)
如果把对话标记置于话语的开始位置,看起来就会像是剧本。如:
他说:“想都不用再想了,无论如何我都要走了。”
如果把对话标记放在一句很长的话之后,又会让读者感到困惑或多余。如:
“想都不用再想了,无论如何我都要走了,而且我会在路上的复印店里选择一部分,舍弃一部分。”他说。
在对话标记出现之前,我们迟迟不知道说话人是谁,因此太晚出现的对话标记会失去它的意义,只会让读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对话标记上。
“想都不用再想了,”他说,“无论如何我都要走了。”
(把对话标记插在对话内容的中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它可以让读者感觉到说话者的短暂停顿或话锋的转变。)
如果把对话标记置于话语的开始位置,看起来就会像是剧本。如:
他说:“想都不用再想了,无论如何我都要走了。”
如果把对话标记放在一句很长的话之后,又会让读者感到困惑或多余。如:
“想都不用再想了,无论如何我都要走了,而且我会在路上的复印店里选择一部分,舍弃一部分。”他说。
在对话标记出现之前,我们迟迟不知道说话人是谁,因此太晚出现的对话标记会失去它的意义,只会让读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对话标记上。
#1338901
个人化的语言
#1338903
不管对话使用的是方言土话还是标准英语,底线就是,对话必须顺口;如果不顺口,那就不叫对话了。例如:
“我当时确实非常害怕我不能马上忘记,”里斯后来说,“当我除了鞋子之外衣服都没脱地躺到床上——天知道我把鞋踢到哪儿去了,我在想,我为什么要为了一个有点不那么聪明的校友不确定的陪伴而让自己去冒一个傻子才会预见不到的危险。”
没有人会这样说话,因为这句话非常拗口。它不仅非常拗口,而且结构太复杂,句子太长,会让说话人喘不过气来。
“我当时确实非常害怕我不能马上忘记,”里斯后来说,“当我除了鞋子之外衣服都没脱地躺到床上——天知道我把鞋踢到哪儿去了,我在想,我为什么要为了一个有点不那么聪明的校友不确定的陪伴而让自己去冒一个傻子才会预见不到的危险。”
没有人会这样说话,因为这句话非常拗口。它不仅非常拗口,而且结构太复杂,句子太长,会让说话人喘不过气来。
#1338910
对话技巧
(1)考虑一下什么时候直接、间接或概述性对话最有效。
(2)让人物用短对话而非独白——除非你有充足的理由不这么做。
(3)你的对话有没有同时实现多重功能?有没有揭示人物性格、设定情绪、推动情节发展?
(4)让对话表达说话人的意愿以及故事的内容。
(5)人物互相说“不”,对话才更有意思。
(6)对话当中不要有说明性语言。
(7)让人物偶尔隐瞒或不说他们真正想说的,或者让他们出于什么原因说不出。
(8)让人物自相矛盾。揭示他们情感的前后转变。
(9)尽量只用“说”这个对话标记。
(10)用动作而非副词或其他修饰词去表现人物的感觉。
(11)比起故意拼写错误,认真推敲遣词造句更能传递人物的个人化语言。
写完对话,自己要大声地读一读,确保对话读起来口舌轻松、呼吸自然,耳朵听着也舒服。在大声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对话是矫揉造作、懒散松弛的,哪些对话是冗长费力、过于急促的。这是检验对话是否自然合理最有效的方法。
(1)考虑一下什么时候直接、间接或概述性对话最有效。
(2)让人物用短对话而非独白——除非你有充足的理由不这么做。
(3)你的对话有没有同时实现多重功能?有没有揭示人物性格、设定情绪、推动情节发展?
(4)让对话表达说话人的意愿以及故事的内容。
(5)人物互相说“不”,对话才更有意思。
(6)对话当中不要有说明性语言。
(7)让人物偶尔隐瞒或不说他们真正想说的,或者让他们出于什么原因说不出。
(8)让人物自相矛盾。揭示他们情感的前后转变。
(9)尽量只用“说”这个对话标记。
(10)用动作而非副词或其他修饰词去表现人物的感觉。
(11)比起故意拼写错误,认真推敲遣词造句更能传递人物的个人化语言。
写完对话,自己要大声地读一读,确保对话读起来口舌轻松、呼吸自然,耳朵听着也舒服。在大声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对话是矫揉造作、懒散松弛的,哪些对话是冗长费力、过于急促的。这是检验对话是否自然合理最有效的方法。
#1338913
外貌描写
#1338915
外貌往往是角色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他们穿戴的任何东西都能表现其内在。
容貌、身材、衣服和装饰等可以表明一个人内在的政治观、宗教观、社会观、知识文化水平以及某些本质特征。
一个穿着“超麂皮”牌夹克的人和一个穿着破烂T恤的人,他们所表现的东西是不同的。一个用烟斗抽烟的女人和一个吸食大麻的女人,她们给我们暗示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一个完全逃离物质世界、远离超市商场、跑到乡野去种土豆的人,他也会和锄头有种特殊的关系。不管我们对自己的长相多不在意,这种不在意也是我们的身体有过诸多体验后的结果。一个从6岁开始就很帅气的美男子,和一个小时候胖得像个蛹、到了16岁时突然破茧成蝶变得好看的人自然大有不同。
容貌、身材、衣服和装饰等可以表明一个人内在的政治观、宗教观、社会观、知识文化水平以及某些本质特征。
一个穿着“超麂皮”牌夹克的人和一个穿着破烂T恤的人,他们所表现的东西是不同的。一个用烟斗抽烟的女人和一个吸食大麻的女人,她们给我们暗示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一个完全逃离物质世界、远离超市商场、跑到乡野去种土豆的人,他也会和锄头有种特殊的关系。不管我们对自己的长相多不在意,这种不在意也是我们的身体有过诸多体验后的结果。一个从6岁开始就很帅气的美男子,和一个小时候胖得像个蛹、到了16岁时突然破茧成蝶变得好看的人自然大有不同。
#1338918
下面分别是对两个女人的简单描写。两人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衣服面料、穿着装饰和化妆用品等细节来表现的,但我们绝不会将两人的本质特征混淆起来。
海伦太美了!太优雅了!看起来风姿绰约!她让伊斯特·宋福德陶醉。她与埃德温眉来眼去,将她的红色指甲放在他脏了的西服衣领上,把他的魂都勾走了。
她坐上了一辆有专职司机的车,一脸浓妆艳抹,一身的玫瑰香味。她的长袜是纯丝质的;透过裙子,可以看到她的衬裙是带花边的。
——费伊·韦尔登(Fay Weldon):《女性朋友》(Female Friends)
我一进那个房间,一股刺鼻的磷的气味告诉我——她喝了老鼠药。她躺在被子里呻吟着。床边的叠席上溅了很多血。她的头发纠结在一起,就像一卷废绳子;她脖子上绑的绷带异常地白……她沾满血的嘴加之苍白的脸,造成一种很恐怖的效果,她的嘴仿佛是张得很大的血口。
——井伏鳟二(Masuji Ibuse):《多甚古村》(“Tajinko Village”)
在这两个选段中,作者仅仅通过外貌描写,就体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生动而丰富。
要注意到的是,视觉以外的感官印象也是小说人物“外在”的一部分。一次无力的握手、一次温柔的蹭脸、香奈儿香水的香味、牛至的气味或腐臭味……这些感官印象和长相一样也能表现人物——只要小说的文字能让读者触摸到、闻到、品尝到。
海伦太美了!太优雅了!看起来风姿绰约!她让伊斯特·宋福德陶醉。她与埃德温眉来眼去,将她的红色指甲放在他脏了的西服衣领上,把他的魂都勾走了。
她坐上了一辆有专职司机的车,一脸浓妆艳抹,一身的玫瑰香味。她的长袜是纯丝质的;透过裙子,可以看到她的衬裙是带花边的。
——费伊·韦尔登(Fay Weldon):《女性朋友》(Female Friends)
我一进那个房间,一股刺鼻的磷的气味告诉我——她喝了老鼠药。她躺在被子里呻吟着。床边的叠席上溅了很多血。她的头发纠结在一起,就像一卷废绳子;她脖子上绑的绷带异常地白……她沾满血的嘴加之苍白的脸,造成一种很恐怖的效果,她的嘴仿佛是张得很大的血口。
——井伏鳟二(Masuji Ibuse):《多甚古村》(“Tajinko Village”)
在这两个选段中,作者仅仅通过外貌描写,就体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生动而丰富。
要注意到的是,视觉以外的感官印象也是小说人物“外在”的一部分。一次无力的握手、一次温柔的蹭脸、香奈儿香水的香味、牛至的气味或腐臭味……这些感官印象和长相一样也能表现人物——只要小说的文字能让读者触摸到、闻到、品尝到。
#1338927
>>Po.1338918
(↑🤔其实感觉这两个例子写得都很俗气。并不生动。)
(第一个例子开头就很劝退,“太美了!太优雅了!风姿绰约!”←谁会感叹得这么刻板?“红指甲放在他的脏衣领上,把他的魂都勾走了”←很常见的艳俗,亮丽-肮脏的对比......“专职司机接送车”“浓妆艳抹/玫瑰香味/丝袜/透明花边裙子”←我真的不想说了......好三流地摊的写法)
(第二个例子其实也......只是换层皮而已。比起描写恐怖氛围,实际还是喜欢写“鬼也要性感”,不想说了。就像日恐片里面卖肉也不少。)
(↑🤔其实感觉这两个例子写得都很俗气。并不生动。)
(第一个例子开头就很劝退,“太美了!太优雅了!风姿绰约!”←谁会感叹得这么刻板?“红指甲放在他的脏衣领上,把他的魂都勾走了”←很常见的艳俗,亮丽-肮脏的对比......“专职司机接送车”“浓妆艳抹/玫瑰香味/丝袜/透明花边裙子”←我真的不想说了......好三流地摊的写法)
(第二个例子其实也......只是换层皮而已。比起描写恐怖氛围,实际还是喜欢写“鬼也要性感”,不想说了。就像日恐片里面卖肉也不少。)
#1339123
行为描写
#1339124
下面这段话摘自托尼·莫里森的《宣叙》(“Recitatif”),
其中展现了从行动到发现,直至决定的过程:
我把咖啡壶灌满,将它们放在电炉上,然后我看见了她。她坐在一个小包间里和两个男的抽着烟,那两个男的一脸的络腮胡。她的头发浓密而凌乱,我几乎看不见她的脸——除了眼睛。不管走到哪里,我总能认出她的眼睛。她穿着蓝色的三角背心和短裤,戴的耳环差不多有手镯那么大。有她在,那些长得很高大的女孩看起来就像是修女。7点钟以前,我不能离开柜台,但我一直盯着那个包间,生怕那些人在7点钟之前起身离开。接替我值班的人准时到了,于是我用最快的速度清点并叠好收据,然后签字离开柜台,向包间走去……
在这一段文字中,“把咖啡壶灌满,将它们放在电炉上”是动作,描述了故事场景和人物特征。
重要的行为从叙述者的发现(“然后我看见了她”)开始。
请注意,“她”的特征是通过外貌描写直接表现的,而叙述者的特征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用动词“盯着”“清点”“叠好”“签字离开”)来表现的,直到叙述者做出自己的决定。
在叙述者发现和后来做决定这两处,我们都在推测变化的可能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其中展现了从行动到发现,直至决定的过程:
我把咖啡壶灌满,将它们放在电炉上,然后我看见了她。她坐在一个小包间里和两个男的抽着烟,那两个男的一脸的络腮胡。她的头发浓密而凌乱,我几乎看不见她的脸——除了眼睛。不管走到哪里,我总能认出她的眼睛。她穿着蓝色的三角背心和短裤,戴的耳环差不多有手镯那么大。有她在,那些长得很高大的女孩看起来就像是修女。7点钟以前,我不能离开柜台,但我一直盯着那个包间,生怕那些人在7点钟之前起身离开。接替我值班的人准时到了,于是我用最快的速度清点并叠好收据,然后签字离开柜台,向包间走去……
在这一段文字中,“把咖啡壶灌满,将它们放在电炉上”是动作,描述了故事场景和人物特征。
重要的行为从叙述者的发现(“然后我看见了她”)开始。
请注意,“她”的特征是通过外貌描写直接表现的,而叙述者的特征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用动词“盯着”“清点”“叠好”“签字离开”)来表现的,直到叙述者做出自己的决定。
在叙述者发现和后来做决定这两处,我们都在推测变化的可能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1339125
下面这两段话摘自约翰·契弗(John Cheever)的《治疗》(“The Cure”):
我打开客厅的灯,浏览了一遍蕾切尔的书,从中挑了一本由一个名叫林语堂的人写的书,坐在沙发上,在台灯下读了起来。我们的客厅非常舒适。那本书很有意思。我所在的小区大多数人都不锁门。夏夜的街道非常宁静,所有的动物都被关在家里,唯一能听到的是铁路边几只猫头鹰的叫声。四围万籁俱寂。我听到巴斯多家的狗像是被噩梦惊醒一般吠了几声,然后停止了。一切又归于平静。接着,我听到在离我很近的地方有脚步声和咳嗽声。
我顿时觉得浑身僵硬——那种感觉你懂的——但我没有抬起头,眼睛还是盯着书,尽管我感觉有人在看着我。
这一故事情节中有人物动作,也有人物选择(那本书),但它们都不包含发生变化的某种可能性和戏剧张力。
然而,当作者写到“接着,我听到……”时,新的发现产生了,或者说叙述者意识到了异样的东西,故事顿时有了发生真正变化的可能性,进而也就产生了戏剧张力。
可以注意到,在第二段中,叙述者产生了一种完全被动的反应,即“我顿时觉得浑身僵硬”,接着,叙述者有意不去采取他本能会做出的动作——“抬起头”去看发生了什么。和在真实生活中一样,在小说中,决定不做某事常常伴随着某种矛盾冲突。
我打开客厅的灯,浏览了一遍蕾切尔的书,从中挑了一本由一个名叫林语堂的人写的书,坐在沙发上,在台灯下读了起来。我们的客厅非常舒适。那本书很有意思。我所在的小区大多数人都不锁门。夏夜的街道非常宁静,所有的动物都被关在家里,唯一能听到的是铁路边几只猫头鹰的叫声。四围万籁俱寂。我听到巴斯多家的狗像是被噩梦惊醒一般吠了几声,然后停止了。一切又归于平静。接着,我听到在离我很近的地方有脚步声和咳嗽声。
我顿时觉得浑身僵硬——那种感觉你懂的——但我没有抬起头,眼睛还是盯着书,尽管我感觉有人在看着我。
这一故事情节中有人物动作,也有人物选择(那本书),但它们都不包含发生变化的某种可能性和戏剧张力。
然而,当作者写到“接着,我听到……”时,新的发现产生了,或者说叙述者意识到了异样的东西,故事顿时有了发生真正变化的可能性,进而也就产生了戏剧张力。
可以注意到,在第二段中,叙述者产生了一种完全被动的反应,即“我顿时觉得浑身僵硬”,接着,叙述者有意不去采取他本能会做出的动作——“抬起头”去看发生了什么。和在真实生活中一样,在小说中,决定不做某事常常伴随着某种矛盾冲突。
#1339132
大多数情况下,作家都不想让他们的写作手法太过明显,所以他们通常会隐藏人物的决定和发现的结构。
下面这个例子摘自雷蒙德·卡佛的《邻居》(“Neighbors”),
文中的情节模式——比尔·密勒潜入邻居家里——建立在人物决策的基础上,而卡佛并没有明写出人物内心的变化。
这段话以一个故事转折点——人物似乎发现了什么来结尾。
他回到厨房时,小猫正在盒子里乱抓。它盯着他看了一分钟,然后跑回垃圾堆里去了。他打开了所有的橱柜,检查了罐头、粮食、包装食品、鸡尾酒、葡萄酒杯、瓷器和各种炊具。他打开冰箱,用鼻子去嗅芹菜,尝了两口切达干酪,边向卧室走边啃着苹果。床看起来很大,白色的毛茸茸的床单垂到了地板上。他拉开床头柜的一个抽屉,发现一包抽了一半的香烟。他把香烟塞进自己的包里,然后向壁橱走去,正要打开壁橱时,听见有人在敲前门。
即使算不上什么重大盗窃,但作者通过两种独特的手法描写人物的行动,一步步地加剧了情节的紧张。
作者的第一种手法是,让人物的行为不断累积:起先比尔只是“检查”,接着开始“嗅芹菜”,进而尝了两口奶酪,接着啃苹果,然后把半包香烟塞进自己的包里;他从厨房转移到卧室——从橱柜到冰箱,再到床头柜,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进一步地侵犯了房主的隐私。
作者的第二种手法是,通过叙述文字微妙地暗示出比尔的偷感(*注)。一个肆无忌惮的偷盗者可能会面不改色地完成这一连串动作,但比尔却觉得那只猫“盯着他看”——这实际上无关紧要,只是他心里有鬼而已。他意识到床很大,这暗示了性罪恶感。当前门的敲门声响起时,我们开始觉得(比尔必然也觉得)他肯定会被抓。
(*读注:这是我自己改的。此处“偷感”原文是“行窃感”,读着有点拗口,反应不过来啥意思,为自己方便所以改成了一个没品的流行词,虽然没品但是读着顺溜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内在的变化或心理变化发生时,动作就有了意义。
小说中的很多动作都仅仅是简单的事件,这就是为什么纯粹的动作描述就跟乏味戏剧一样,意义很小或毫无意义。
当一位妻子端起一杯茶时,那仅仅是一个简单事件;当她发现茶杯上有一个口红印,却和她的唇型不吻合时,那就是一种戏剧性的事件、一个发现,它有了重要意义。这位妻子决定将那个带有口红印的杯子摔在用过那个杯子的女人身上。摔杯子是一种行为,但等到女人被砸时,戏剧性变化才会随之产生。
下面这个例子摘自雷蒙德·卡佛的《邻居》(“Neighbors”),
文中的情节模式——比尔·密勒潜入邻居家里——建立在人物决策的基础上,而卡佛并没有明写出人物内心的变化。
这段话以一个故事转折点——人物似乎发现了什么来结尾。
他回到厨房时,小猫正在盒子里乱抓。它盯着他看了一分钟,然后跑回垃圾堆里去了。他打开了所有的橱柜,检查了罐头、粮食、包装食品、鸡尾酒、葡萄酒杯、瓷器和各种炊具。他打开冰箱,用鼻子去嗅芹菜,尝了两口切达干酪,边向卧室走边啃着苹果。床看起来很大,白色的毛茸茸的床单垂到了地板上。他拉开床头柜的一个抽屉,发现一包抽了一半的香烟。他把香烟塞进自己的包里,然后向壁橱走去,正要打开壁橱时,听见有人在敲前门。
即使算不上什么重大盗窃,但作者通过两种独特的手法描写人物的行动,一步步地加剧了情节的紧张。
作者的第一种手法是,让人物的行为不断累积:起先比尔只是“检查”,接着开始“嗅芹菜”,进而尝了两口奶酪,接着啃苹果,然后把半包香烟塞进自己的包里;他从厨房转移到卧室——从橱柜到冰箱,再到床头柜,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进一步地侵犯了房主的隐私。
作者的第二种手法是,通过叙述文字微妙地暗示出比尔的偷感(*注)。一个肆无忌惮的偷盗者可能会面不改色地完成这一连串动作,但比尔却觉得那只猫“盯着他看”——这实际上无关紧要,只是他心里有鬼而已。他意识到床很大,这暗示了性罪恶感。当前门的敲门声响起时,我们开始觉得(比尔必然也觉得)他肯定会被抓。
(*读注:这是我自己改的。此处“偷感”原文是“行窃感”,读着有点拗口,反应不过来啥意思,为自己方便所以改成了一个没品的流行词,虽然没品但是读着顺溜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内在的变化或心理变化发生时,动作就有了意义。
小说中的很多动作都仅仅是简单的事件,这就是为什么纯粹的动作描述就跟乏味戏剧一样,意义很小或毫无意义。
当一位妻子端起一杯茶时,那仅仅是一个简单事件;当她发现茶杯上有一个口红印,却和她的唇型不吻合时,那就是一种戏剧性的事件、一个发现,它有了重要意义。这位妻子决定将那个带有口红印的杯子摔在用过那个杯子的女人身上。摔杯子是一种行为,但等到女人被砸时,戏剧性变化才会随之产生。
#1339135
写作练习
1.两个人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
其中一个说了他(她)的真实想法,另一个无法或不愿意把话说明白。把第二个人物的想法写出来,以便我们知道他(她)不做出回应的原因。
2.描写调情。
两人都在试探对方,都不知道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都不确定对方仅仅是出于友好,还是真的对自己有好感;都不确定是否应该欲擒故纵、故作冷漠;都不确定……什么都不确定。
3.一个说街头俚语或者操外国口音的人,遇到了一个自以为对正在讨论的话题很在行的人。用手势或对话描写一下两个人对彼此的看法。
4.每个人的家庭都会有不愉快的人——败家子、出糗者、啃老族、罪犯、自以为是者。让这个人在家庭聚会上来一番长篇大论。
谁来挑战他(她)?如何挑战?为挑战的人把想法准备好。
5.两个人物在房间里。一个人打算把另一个人想留下的东西扔掉。用对话、外貌、物品和行为对人物进行描写。让读者来推理人物的想法。
6.用“对不起,但……”为开头来写一段对话。
“但”之后的话是什么?另一个人会怎么回答?让双方把对话继续下去,然后再继续一会儿。让人物不停地说话。
7.把两个人置于一个彼此不得不友好的情景中,并且用外貌描写(包括手势、语调、活动、气味)来刻画人物,以便读者了解两人的情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1.两个人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
其中一个说了他(她)的真实想法,另一个无法或不愿意把话说明白。把第二个人物的想法写出来,以便我们知道他(她)不做出回应的原因。
2.描写调情。
两人都在试探对方,都不知道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都不确定对方仅仅是出于友好,还是真的对自己有好感;都不确定是否应该欲擒故纵、故作冷漠;都不确定……什么都不确定。
3.一个说街头俚语或者操外国口音的人,遇到了一个自以为对正在讨论的话题很在行的人。用手势或对话描写一下两个人对彼此的看法。
4.每个人的家庭都会有不愉快的人——败家子、出糗者、啃老族、罪犯、自以为是者。让这个人在家庭聚会上来一番长篇大论。
谁来挑战他(她)?如何挑战?为挑战的人把想法准备好。
5.两个人物在房间里。一个人打算把另一个人想留下的东西扔掉。用对话、外貌、物品和行为对人物进行描写。让读者来推理人物的想法。
6.用“对不起,但……”为开头来写一段对话。
“但”之后的话是什么?另一个人会怎么回答?让双方把对话继续下去,然后再继续一会儿。让人物不停地说话。
7.把两个人置于一个彼此不得不友好的情景中,并且用外貌描写(包括手势、语调、活动、气味)来刻画人物,以便读者了解两人的情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1339136
第四章 “有血有肉”:人物塑造(二)
间接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间接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1339139
间接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有两种。
①作者阐释法
间接表现人物特征的第一种方法是作者阐释法,作者将小说角色的背景、动机、观念、品德等“告诉”读者。这种方法的优点很明显,因为它可以使作者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自由地介入,作者可以让读者知道任何事情,像神一样告诉读者,角色有什么样的感受。这种方法可以让作者在短时间内传达大量信息。
最杰出的兰布里亚侯爵和他的两个女儿、他的第二任妻子一起生活。大女儿叫卡洛琳,小的叫路易莎;妻子韦森特女士脑子很笨,她醒着的时候都在抱怨,抱怨所有的事情,尤其是噪音……
兰布里亚侯爵没有儿子,这是扎在他心头、令他最痛的刺。他丧偶后不久就娶了现任的妻子韦森特女士,为的是生个儿子,结果却发现韦森特女士不孕不育。
侯爵的生活极其单调乏味,一成不变,就像悬崖下小河的潺潺声,又如教堂的礼拜仪式。
——米格尔·德·乌纳穆诺(Miguel de Unamuno):《兰布里亚侯爵》(“The Marquis of Lumbria”)
作者阐释法的缺点是,容易拉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实际上,在上面这段例文中,乌纳穆诺也许想通过概括和陈列一系列事实、动机以及作者评判来达到目的,即表现侯爵生活的“单调乏味”和“一成不变”。
当你想快速说明某件事情时,你会发现作者阐释法很有用;但是,行为描写更能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分析,让读者更积极地参与到小说中。
①作者阐释法
间接表现人物特征的第一种方法是作者阐释法,作者将小说角色的背景、动机、观念、品德等“告诉”读者。这种方法的优点很明显,因为它可以使作者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自由地介入,作者可以让读者知道任何事情,像神一样告诉读者,角色有什么样的感受。这种方法可以让作者在短时间内传达大量信息。
最杰出的兰布里亚侯爵和他的两个女儿、他的第二任妻子一起生活。大女儿叫卡洛琳,小的叫路易莎;妻子韦森特女士脑子很笨,她醒着的时候都在抱怨,抱怨所有的事情,尤其是噪音……
兰布里亚侯爵没有儿子,这是扎在他心头、令他最痛的刺。他丧偶后不久就娶了现任的妻子韦森特女士,为的是生个儿子,结果却发现韦森特女士不孕不育。
侯爵的生活极其单调乏味,一成不变,就像悬崖下小河的潺潺声,又如教堂的礼拜仪式。
——米格尔·德·乌纳穆诺(Miguel de Unamuno):《兰布里亚侯爵》(“The Marquis of Lumbria”)
作者阐释法的缺点是,容易拉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实际上,在上面这段例文中,乌纳穆诺也许想通过概括和陈列一系列事实、动机以及作者评判来达到目的,即表现侯爵生活的“单调乏味”和“一成不变”。
当你想快速说明某件事情时,你会发现作者阐释法很有用;但是,行为描写更能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分析,让读者更积极地参与到小说中。
#1339146
然而,在初期引导部分,作者不应该与读者产生距离,而应该为读者提供吸引他们的人物的具体特征和所处情景。
下面这个例子选自安东尼·多尔(Anthony Doerr)的《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以一种中立的口吻进行叙述,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那样,缩短了我们与人物的距离:
在城市的角落,沃博雷尔第四大街一座又高又窄的房子最高的楼层——六楼,一个名叫玛丽-劳尔-勒布朗的16岁盲女孩跪在一张完全被模型覆盖的矮桌上。
她膝盖下面的模型是这座城市的微缩模型,城市的围墙里面有百余座按比例复制的房子、商店和酒店。有一座带中空塔尖的天主教堂,以及古老庞大的圣马洛教堂……
作者用了很多的笔墨对这座精巧的模型做了描述,接下来当然是盲女孩“用她的指尖摩挲厘米见方的矮墙”,“边用手指顺着楼梯往下摩挲”边对着楼梯低声细语。而读者也很自然地接受了她。
请留意,虽然作者一下子概括了一段甚至一辈子的时间,而且多半是以文中角色口吻进行叙述,但同样能让读者感受到被描述者的特征:
从来没有人叫他穿着西装去面试,也没有人告诉他要随身带着个人简历。
直到过去的一周他才拥有了一份个人简历,那是因为他去了34街和麦迪逊大街的图书馆,有个职业顾问志愿者帮他写了份简历,仔细梳理了他的工作经历,表明他是个成绩非凡的人:负责犁地和种出长势良好的庄稼的农夫;负责打扫街道,并确保林贝镇美观漂亮、干净整洁……
——因博罗·姆布埃(Imbolo Mbue):《看那些梦想家》(Be-hold the Dreamers)
下面这个例子选自安东尼·多尔(Anthony Doerr)的《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以一种中立的口吻进行叙述,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那样,缩短了我们与人物的距离:
在城市的角落,沃博雷尔第四大街一座又高又窄的房子最高的楼层——六楼,一个名叫玛丽-劳尔-勒布朗的16岁盲女孩跪在一张完全被模型覆盖的矮桌上。
她膝盖下面的模型是这座城市的微缩模型,城市的围墙里面有百余座按比例复制的房子、商店和酒店。有一座带中空塔尖的天主教堂,以及古老庞大的圣马洛教堂……
作者用了很多的笔墨对这座精巧的模型做了描述,接下来当然是盲女孩“用她的指尖摩挲厘米见方的矮墙”,“边用手指顺着楼梯往下摩挲”边对着楼梯低声细语。而读者也很自然地接受了她。
请留意,虽然作者一下子概括了一段甚至一辈子的时间,而且多半是以文中角色口吻进行叙述,但同样能让读者感受到被描述者的特征:
从来没有人叫他穿着西装去面试,也没有人告诉他要随身带着个人简历。
直到过去的一周他才拥有了一份个人简历,那是因为他去了34街和麦迪逊大街的图书馆,有个职业顾问志愿者帮他写了份简历,仔细梳理了他的工作经历,表明他是个成绩非凡的人:负责犁地和种出长势良好的庄稼的农夫;负责打扫街道,并确保林贝镇美观漂亮、干净整洁……
——因博罗·姆布埃(Imbolo Mbue):《看那些梦想家》(Be-hold the Dreamers)
#1339150
②其他角色阐释法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中其他角色的观点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算是第二种间接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使用这一方法时,第二个角色必须通过对话、行为和心理活动来表达他的观点。作为评价者的第二个角色本身的性格特征也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了。
例如,在下面这个摘自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的场景中,
好管闲事的诺里斯太太评价了小说的女主角:
“……可惜芬妮总有一种毛病,我早已发现了:她做什么都喜欢自作主张,不愿受别人支配;只要可能,她总是什么时候想散步便什么时候散步,从不跟人商量;毫无疑问,她有一种愚蠢的想法,自以为是,喜欢秘密行动,我一直劝她要克服这个缺点。”
对芬妮的这种评价,总的来说,托马斯爵士认为是绝对不公正的,尽管他自己最近也表达过同样的观点。于是他设法转移话题,但经过几次努力才获得成功……
在上文中,
诺里斯太太的观点在她的话语中直接表现了出来,
托马斯爵士的观点则通过他的心理活动直接表达出来,
最后,由读者自己决定,哪一个人对芬妮的评价更可信。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中其他角色的观点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算是第二种间接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使用这一方法时,第二个角色必须通过对话、行为和心理活动来表达他的观点。作为评价者的第二个角色本身的性格特征也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了。
例如,在下面这个摘自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的场景中,
好管闲事的诺里斯太太评价了小说的女主角:
“……可惜芬妮总有一种毛病,我早已发现了:她做什么都喜欢自作主张,不愿受别人支配;只要可能,她总是什么时候想散步便什么时候散步,从不跟人商量;毫无疑问,她有一种愚蠢的想法,自以为是,喜欢秘密行动,我一直劝她要克服这个缺点。”
对芬妮的这种评价,总的来说,托马斯爵士认为是绝对不公正的,尽管他自己最近也表达过同样的观点。于是他设法转移话题,但经过几次努力才获得成功……
在上文中,
诺里斯太太的观点在她的话语中直接表现了出来,
托马斯爵士的观点则通过他的心理活动直接表达出来,
最后,由读者自己决定,哪一个人对芬妮的评价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