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中
📝正在回复 #98845
qotZyyxL (肥适之) 2022-03-21 00:29:16
杂七杂八,什么都有可能
新建仓库2
🀄 34
👍 6
💗 3
🎉 1
dmdzleIe 2025-01-30 23:35:17
>>Po.1363795
和ds探讨完观后感之后,我突然觉得这两个主角像《等待戈多》里的流浪汉一样,他们只是在荒诞的时代里迷茫地等待。两个角色的随波逐流和荒诞映射着整个时代青年的迷茫。也对应着结局,表面上是逍遥的,但实际上做什么都很无力,就连结尾两个人下定决心去抢银行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却演变成了一场滑稽戏——这种逍遥是戴着镣铐的。
ds说导演在某次访谈中特地提到他找主演就是找那种长得像兵马俑,但尚未发掘出来的,这很搞笑,他真的发掘出来很符合角色设定的人了。他们都是非职业演员,是导演特地挑出来反叛传统银幕审美的人,是本身就散发着现实生活味道的人。
又及:ds提醒说2001年还没有杀马特这个词。

最后:这部片儿没什么好的镜头,所以无图(大概贾樟柯的确没怎么在这部上用心)
dmdzleIe 2025-01-31 09:33:34
一尼到一施主人家化缘,暑天见主人睡在醉翁椅上,露出阳物甚伟。进对主家婆曰:“娘娘,你几世上修来的,如此享用。”主婆曰:“阿弥陀佛,说这样话。”尼曰:“这还说不修哩。」 (《笑林广记·卷八僧道部·几世修》)

看到没见过的笑林广记恶俗段子就叼回来
dmdzleIe 2025-02-02 21:51:16
《彼得罗夫的流感》片尾曲歌词

在狭小的地下旅馆里
残缺的嘴角哭哭啼啼
仿佛窗户哭泣
那其实是我的祖宗在翻身
一团灰色雾气在坟墓上翻腾
一具尸体坐在脚后跟上 看起来不太对劲
活动睡僵的肌肉
好像老鼠一样逃窜出墓地
黎明时分 跟随蜻蜓前进
云褶皱了天空 星星疙疙瘩瘩
向手哈气 在黑夜中祈祷
搭上那辆靠近窗户的僵尸车
本该停滞的心脏在暮色中跳动
汗液沉积得太厚 可以抹在面包上
腺体拧出黑色的肉糜
一颗被虫蛀的心 要开始他的复仇
下体幻肢充血
它变硬了 开始行动
好像密封袋里的气泡
蛋蛋在床头板上耷拉着
掉在别人的大腿上
嘲笑 放下酒杯
撒谎 胡闹 砸盘子
也就是说 像个婊子一样去生活
秋天摘下了他腐烂的假发
落日在咀嚼着腌肉
整个城市像猫一样蜷缩成一团
诈骗犯们也隐秘在黑夜
我的女儿睡在我的身边
吮吸着她妈妈温暖的乳头
我的狐朋狗友在窗外大喊
一根手指拨响了门铃
咔嚓一声打开锁 一具尸体出现在门口

头顶的宇宙星星点点
那是对门口尸体的欢迎
糖块在杯子里打转
黑色的土壤将会泛起气泡
尸体将会一直取代我
那尸体会绞死我的妻子
喝口可乐 再来支烟
在空荡荡的宾馆中逐渐失去理智
在锅炉房俱乐部里强行出言不逊
一边跳舞 一边破口大骂
蛆虫盯着尸体的眼睛
人群像虱子一样蜂拥而来
推大片的皮肤从脸上脱落
脱落的牙齿像黑白琴键
被废弃的建筑物里有成群的尸体
制定计划 分赃
这支亡灵军团在时间中行进
国会议员的尸体在坑里被淋湿
亡灵们唱着恐怖的歌
街头检查站里也挤满了尸体
尸体们在窗户上留下吻痕
在狭小的地下旅馆里
残缺的嘴角哭哭啼啼
最后一口棺材张大了嘴
原来是最后一具尸体离开棺材
仪表盘上尸体的图标
3D僵尸色情片
僵尸小孩在商场里闲逛
一具尸体的阴影掠过你的脸
……
:“请买票,谢谢!”
*售票女人的笑声*
dmdzleIe 2025-02-02 22:02:37
>>Po.1364844
终于看完了这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说实话看的时候觉得非常的不知所云。这部电影还是需要提前做准备,比如说看影评,甚至是看原著小说更好理解一点。导演的镜头语言很厉害,但故事线也是故意这么表现的,真的是非常跳跃,奇幻,穿插了很多不同视角跳跃着时间线来表示后苏联时代的整体症候群其荒诞与迷幻。
dmdzleIe 2025-02-02 22:05:09
>>Po.1364846
我对整部电影的前两个多小时完全无感,但是最后几分钟的长镜头,以及其背景音乐(上述歌词)配合的非常惊艳。神似极乐迪斯科……很难有什么作品能给人极乐迪的感觉,看完这一段甚至有想回去再玩一遍极乐迪的冲动,但是没有时间了呀,假期没有时间了,焦虑又来了,唉。
dmdzleIe 2025-02-02 22:08:09
>>Po.1364847
用迷幻这个词更合适一点,他和《妈的全宇宙》那种奇幻不一样,它是一种重流感喝多酒吃错药走在路上摇摇晃晃看不清路的那种迷幻,不是明确的鲜艳的奇幻风格。
dmdzleIe 2025-02-02 22:08:53
>>Po.1364848
dmdzleIe 2025-02-05 08:32:32
都柏林人最后一篇《死者》

……一个接一个,他们都会变成幽灵。与其随着年华凋零凄凉地枯萎消残,不如趁着激情满怀韶华尚在勇敢地跨进另一个世界。他想到,躺在自己身边的她,是怎样把恋人诀别的眼神深锁在心底,锁了那么多年。

加布里埃尔不禁热泪盈眶。他从来没有对任何女人付出过那样的感情,但他知道那一定是爱情。他的眼泪越积越多,在半明半暗的微光里,他想象着自己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身影,站在一棵雨水滴答的树下。周围还有其他身影。他的灵魂已经接近了那个亡魂盘踞的领域。他意识到了他们变幻无常、忽隐忽现的存在,却又无法理解。他自己的存在也逐渐淡入那个灰色的无法捉摸的世界:这个实在的世界,这个死者一度养育生息的世界,正在渐渐溶解,化为乌有。

窗边传来几下轻叩玻璃的声音,他循声望去。又开始下雪了。他睡眼朦胧地看着银白灰蒙的雪花在灯光下斜斜地飘落。该是他启程西行的时候了。是的,报纸上说得没错:爱尔兰各地普降大雪。雪落在晦暗的中部平原的每一片土地上,落在光秃秃的山丘上,轻轻地落在艾伦沼地上,再往西,轻轻地落在香农河汹涌澎湃的黑色波涛中。雪也落在迈克尔·弗瑞安息的那座孤零零的山间教堂的墓地的每一个角落里。雪飘落下来,厚厚地堆积在歪斜的十字架和墓碑上,堆积在墓园小门的栅栏尖上,堆积在荒芜的荆棘丛中。听着雪花在天地间窸窸窣窣地飘落,他的灵魂沉沉睡去,雪花窸窸窣窣地飘落,就像最后的时刻来临那样,落到了每一个生者和死者身上。
dmdzleIe 2025-02-05 12:26:35
美惠三女神

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的三个女儿阿格蕾雅(Aglaia)、塔利亚(Thalia)和欧佛洛绪涅(Euphrosyne)被统称为美惠三女神(Charites/Graces)。她们通常被视为美丽、优雅与欢乐的化身,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丰饶。
---

### **1. 阿格蕾雅(Aglaia)**
- **象征意义**:聪慧(Brilliance)、光辉与荣耀。
- **名字含义**:在希腊语中意为“灿烂”或“闪耀”。
- **角色**:她是三女神中最年长的一位,常与艺术、手工艺和创造力相关联。她的光辉不仅体现在外在美,也代表智慧与灵感的璀璨。

---

### **2. 塔利亚(Thalia)**
- **象征意义**:青春(Bloom)、繁盛与节庆。
- **名字含义**:源自希腊语“thallein”,意为“盛开”或“茂盛”。
- **角色**:象征自然生命的活力与青春的绽放,常与鲜花、舞蹈和节庆活动联系。需注意与**缪斯女神中的塔利亚(喜剧之神)**区分。

---

### **3. 欧佛洛绪涅(Euphrosyne)**
- **象征意义**:喜悦(Joy)、欢乐与心灵的愉悦。
- **名字含义**:希腊语中意为“欢欣”或“喜悦”。
- **角色**:她代表纯粹的快乐与精神上的满足,常通过音乐、诗歌和庆典传递幸福。

---

### **共同背景与影响**
- **父母**:传统上认为她们是宙斯与海洋女神**欧律诺墨(Eurynome)**的女儿,但不同文献可能有差异。
- **职能**:美惠女神是艺术、社交与和谐的守护者,常伴随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或太阳神阿波罗(Apollo)出现,为神界和人间带来美好与和谐。
- **文化意义**:她们的形象在古希腊艺术中频繁出现,多以手挽手舞蹈的姿态呈现,象征生命与美的循环不息。
dmdzleIe 2025-02-05 13:31:46
■《都柏林人》⭐⭐⭐

被“请提名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场大雪”评论区里的文摘惊艳到遂开快速通道看的,不是r中的。
结尾之处的确很漂亮。不过总的来说对故事们并没有太大触动,所以只能三星了。洋人名太多不好记,涉及到的爱尔兰独立相关历史事件也多,相关的部分印象不深也没啥感触。
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评价,很生活的故事与形象,大概其中有些故事会在以后反复想起来,比如悔恨步入婚姻的青年,比如放弃和恋人远走高飞选择了家庭的少女等等……能够留下印记就足以说明它的价值
dmdzleIe 2025-02-05 13:47:32
■《The Cannibal Cookbook》⭐⭐⭐

诶不对,才想起来一月看完了这本。。哎给搞忘了。食谱的地方一般吧啊,和一般的肉料理没什么区别,也就简单介绍了一下食人者和他们的食谱。
有趣的是介绍食人风俗和处理尸体的部分。作者自己因食人入过狱,自称他肯定是写人肉食谱最权威的作者,第一他是法国人对饮食略有几分讲究,第二他真吃过,很靠谱。在如何搞到人肉那章里还建议了大伙去殡仪馆搞,冷鲜卫生。后面看完发现作者就在殡仪馆工作,好黑色幽默( ゚∀。)
我用插件翻了遍中英文对照看的,不过文档找不到了,目前只有英文版,如果有版友喜欢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The Cann…
链接:网页链接 
提取码:14k9
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 即可获取」
dmdzleIe 2025-02-05 13:54:17
接下来接棒的是鲍德里亚的《冷记忆1》(^^)ノ
鲍德里亚的碎碎念真的很多,冷记忆有1-5……服了。而且还都是pdf,扫描出来的文字还极淡,异常害眼。

无论如何,我们注定要处在社会的昏迷中,政治的昏迷中,历史的昏迷中。我们注定要走向麻醉性消亡,在麻醉状态中衰落。那么,我们宁愿感受自身的死亡,在恐怖主义的阴影下痉挛,也不情愿像灵媒虚物那样消失,即使是接种免疫了,也将不会有人回顾它们,给自己制造恐怖。
qotZyyxL Po 2025-02-05 14:10:35
>>Po.1365802
哦对了插画还是他自己画的,可牛。貌似是监狱里学的,龙场悟道啊
dmdzleIe 2025-02-05 23:33:40
>>Po.1013174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用他那一度广为人知的民族国家定义,突破了民族志与政治学之间的鸿沟,他将国家定义为“一个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这种想象本质上是有限的且是主权的”。根据安德森的解读,民族主义是心灵的构造,尽管这些心灵在现实中可能永远不会相遇,但它们仍通过共同的叙事、回忆和遗忘实践紧密相连。安德森的这种观点不仅为统一如此异质且空间上分散的国家提供了有力的解释,而且还为文化、历史以及政治集体的心理社会特征的比较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dmdzleIe 2025-02-05 23:37:50
在安德森和泰勒的分析中,社会想象能够将非常宏大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民族性或现代性。但想象也可以在相对较小的尺度上运作。1990年,阿君·阿帕杜莱(Arjun Appadurai)在关于全球化和离散的文章中,运用了想象的概念来解构普遍同质的现代性观念,这篇文章的影响远超学术领域。阿帕杜莱认为,全球化由错综复杂的流动或“景观”组成——包括人群、技术、资金、电子通讯和思想,每一种流动都是由参与其中的人们的实践构成,这种实践时常重叠,但不一定完全一致:

想象不再仅仅是幻想(不再是供大众消遣的鸦片,他们的真正作用在别处),不再是简单的逃避(逃离一个主要由更为具体的目标和结构定义的世界),不再是精英的消遣(因此与普通人的生活无关),也不再是单纯的沉思(与新的欲望和主体性形式无关)——想象已经成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实践领域,一种工作形式(既是劳动意义上的工作,也是一种文化组织化的实践),是一种在能动性“场域”(“个人”)和全球定义的可能性领域之间的协商形式。

从纯粹的心智主义(mentalism)概念(将想象视为幻想)转向将想象视为有组织的工作和实践,这一转变使阿帕杜莱、安德森和泰勒处于同一思想的连续线上。这种关于想象的思考方式也与当前科学技术研究的趋势一致,尽管科学技术研究学者可能会对阿帕杜莱的“景观”概念感到困惑(它在全球复杂流动中的具有独立流动性)。
dmdzleIe 2025-02-05 23:43:57
希拉·贾萨诺夫:《不完美的未来:科学、技术与现代性的想象》(2015)
dmdzleIe 2025-02-06 08:21:50
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dmdzleIe 2025-02-08 12:47:53
贼平后送人北归/唐・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dmdzleIe 2025-02-09 21:53:29
马修·科申鲍姆:《文本末世:文学学者关注人工智能的“灰色粘质”》(2023)

在过去几个月里,无论是书面、屏幕、播客还是广播,关于人工智能,尤其是ChatGPT的讨论铺天盖地。其中许多讨论呈现出的末世氛围更为强烈。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本质是什么?它们的影响是什么?它们将如何改变从人类的陪伴与联结、教育与就业,再到人性本身的一切?很容易让人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末世感,甚至至少是存在主义式的焦虑。

在这里,我们的讨论关注研究的权威性及其出版和传播方式的影响。ChatGPT引发的关于虚假信息、研究诚信和工作流程的问题都极为重要。

但我想与一位长期深入思考文本与技术及其近代史的人交谈。几个世纪以来,读者、作家及其批评者一直对技术和文类感到焦虑,例如担心18世纪的小说会毁掉本就脆弱的女性心智,19世纪廉价印刷品的涌现会分散工人的注意力,从而摧毁经济。那么,ChatGPT及大型语言模型的崛起是否只是又一次毫无根据的恐慌,还是说它们真的带来了某种全新的、不同以往的挑战?

马修·科申鲍姆(Matthew Kirschenbaum)是马里兰大学的一位英语教授,他长期研究技术对作家的影响。他的杰出著作《追踪变更:文字处理的文学史》(Track Changes: A Literary History of Word Processing)值得细读,不仅因为它提供了关于文化与具体技术的深刻见解,还因为书中讲述了一些文学家如何面对、担心、接受如今已成为写作核心工具的各种机械化手段。科申鲍姆提醒我们:“如果键盘让手远离了纸张,它也改变了作者与语言基本构造单位之间的关系。”一些作家甚至明确表示,他们的作品绝不会在电脑上创作,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太过不可靠。

上个月,科申鲍姆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大型语言模型的文章,标题是《文本末世》(Textpocalypse),副标题更是令人不寒而栗:“我们与写作的关系即将永远改变,这可能不会有好结果。”鉴于科申鲍姆对写作与技术之间关系的严谨(且生动)的研究,他无疑是我最想采访的人——也是我确信能为这场讨论带来独特(来自人文学科!)视角的人。
dmdzleIe 2025-02-09 21:53:49
卡琳·伍尔夫:在那篇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的文章中,你在倒数第二段描述了写作这篇文章的过程(文档记录的时间超过15小时)。在我们思考大型语言模型时,这种写作的劳动为何如此重要?

马修·科申鲍姆:写作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行为,也是一种极为私密的行为。但写作同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讽刺的是,我们使用的软件可以极为精确地记录和追踪我们投入的时间、敲击的按键次数。那段文章中引用的数据其实只是最保守估计,那只是我自己投入的时间。此外,我还有一位非常优秀的编辑,我对最终的文章成品非常满意。我认为它读起来非常流畅,但其中没有一句话不经过我自己、编辑、文字编辑和事实核查员一遍又一遍地打磨过。然而,当我们在网上阅读文章时,在吃午饭时随手滑过时,我们往往忽略了《大西洋月刊》这样的平台上的一篇文章背后所蕴含的种种隐形劳动。写作是一种劳动,正是它人性化且重要的原因,也正因如此,它容易受到那些更重视效率、产出和生产力的行业和经济体系的剥削与自动化的威胁,而不重视写作本身的技艺。这正是大型语言模型发挥作用的地方。因此,我认为写作在某种程度上特别容易受到这类自动化技术的冲击。
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
为 #654 送出表情
上下滚动,选择表情
👍 赞!
👎 这不好
😆 欢乐
🎉 烟花
😕 嗯...
💗 爱心
🐱 喵喵喵
🐭 鼠鼠我呀
🐔
🐷 猪头
🐶 我是狗?
冲刺!冲!
😱 吓死了
👀 就看看
🤡 小丑
🀄 太中咧!
🤣 笑哭
😅 这...
😫 痛苦面具
😭 我哭死
😋 我吃吃吃
🦪 牡蛎哟牡蛎
🈁 ko↓ko↑
🤔 嗯?
🤤 发癫
🥺 求你了
😡
耶!
🦸 你是英雄
🍾 开香槟咯
🌿
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